276.第241章 基哥野望

方重勇一行人繼續向西,前往隴右節度使駐地鄯州城,沒多久就到了離落門驛“遺址”不遠的渭州州治襄武縣縣城。他們還沒來得及入城,就看到有個穿着大紅色官袍的中年人迎面而來。

此人乃是弁冠,朱(同朱)衣裳,素革帶,烏皮履,穿着是典型的公服。

由於方重勇身上也穿着紅色官袍,跟對方的打扮如出一轍,此時他也不得不從人羣中走出來問詢。

低調是應該的,掩耳盜鈴就沒必要了。

“可是方御史當面?”

眼前這位中年人異常客氣的詢問道。

方重勇微微點頭,叉手行禮道:“正是在下,請問閣下是……”

“某乃是渭州刺史薛上童,在此等候方御史多時矣。某在府衙備下接風宴,還請方御史一行不吝賞臉。”

薛上童熱絡的說道。

方重勇也微笑點頭,叉手行禮道:“感謝薛刺史盛情,請引路吧。”

聽到這話,薛上童明顯的鬆了口氣,哈哈大笑道:“誒,方御史客氣了,這邊請,這邊請。”

薛上童一點架子都沒有,自顧自的在前面引路,看得方重勇身後的裴秀等人連連咋舌。

管崇嗣想起自己在長安拜碼頭連連被拒,方重勇隨便走哪裡都是有人接待,不由得感慨人與人大不同,同年不同命者,人比人得死。

其實如果是普通的刺史,方重勇肯定稍稍推脫一下,隨手打個哈哈就敷衍過去了。畢竟趕路要緊,去外地公幹可不是旅遊,耽誤時間常常就會出大事!

刺史嘛,大唐三百多個州三百多個刺史,你算老幾?

但是這個薛上童,方重勇卻不能怠慢了。原因在於此人姓薛,而不在於他是刺史。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薛上童一家,堪稱是“刺史家族”,背景非常了得。

薛上童的曾祖父,是跟隨李二鳳打天下,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的薛收。順便一提的是,薛收的父親乃是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同樣是大名鼎鼎,家學淵源。

薛上童的祖父也很不得了,是唐高宗李治時期,大唐的宰相兼文壇領袖薛元超。薛元超的姑母是薛婕妤,唐高祖李淵的妃嬪。

薛元超娶了巢王李元吉之女,和靜縣主李氏。李氏生薛曜、薛毅、薛俊三子,而薛上童就是薛俊的子嗣。

不談能力,光這家世就能嚇死人。

薛元超的其他兒子且先不談,就說薛俊這一家。

薛上童的父親薛俊是慈州刺史就不說了,薛上童的兄長薛獻童是同州刺史,薛奇童是慈州刺史,弟弟薛季童在長安擔任秘書正字,薛貞童是岐州司法參軍。

也就是說,薛上童的四個兄弟要不就是刺史,要不就是中樞官員,這還不談他那些堂哥堂弟!

薛元超孫子輩的名字都叫“薛某童”,就中間那個字不一樣,非常有辨識度。方重勇雖然不認識薛上童,但薛某童這樣的名字,在大唐官場已經是“江湖傳說”,成爲段子四處流傳,想不被人認出來都很難,因爲辨識度實在是太高了。

一聽這名字,方重勇就知道面前這位刺史乃是自己絕對不要無故得罪的!除非是對方不開眼了硬是要挑釁,那纔要考慮反擊一下。

現在薛上童熱情的邀請方重勇去渭州府衙赴宴,他能說不麼?

一行人來到府衙,方重勇就看到府衙大堂內拼了幾張桌子,上面擺滿了渭州本地的美食,其中以羊肉和胡餅爲主,素菜比較少。

開席之後,方重勇搞不明白薛上童打的什麼算盤,便一個勁的與之套近乎,說着沒有油鹽的客套話。

酒過三巡之後,薛上童忽然畫風一轉,不動聲色的詢問道:“方御史可是爲了渭州逃戶而來的麼?”

“可以不是,也可以是。”

方重勇用食指敲擊着桌面,意味深長說道。

聽到了這句暗示極爲明顯的話,薛上童假裝什麼也沒聽見,依舊是招呼衆人吃吃喝喝。等宴席散去之後,薛上童將方重勇一行人安置在襄武縣縣城外的驛館,然後邀請方重勇一人去他的私宅“欣賞書畫”。

……

襄武縣中一處優雅靜謐的院落中某個廂房內,眼看四下無人,薛上童拉着方重勇的袖口低聲哀求道:

“請方御史拉某一把!將來某必有重謝!”

比方重勇大二十歲的薛上童一點都不顧自己的面子。

“某如何能救命呢?”

方重勇一臉好奇問道,他還沒搞明白薛上童想幹啥。薛家這家世,貌似也不要他方某人來救吧?

“自天寶以來,渭州百姓逃亡甚重,本地大戶更是棄農田轉放牧。如今某接手渭州刺史以來,州內百姓戶口,已經從兩萬多戶下降到一萬二千戶不到。

朝廷要是糾察起來,這攤子太爛,某實在是擔當不起啊!”

薛上童聲淚俱下說道。

當刺史爲什麼坑,爲什麼唐代官場之人都是儘量避免外放刺史,就是因爲莫名其妙的坑太多了!

唐代的州,除了京畿地區,以及那些超規格的“府”以外,其他的無非是上中下三等。開元年間,共有四輔、六雄、十望、十緊、一百九十個上州、二十九個中州、一百八十九個下州。

戶口低於兩萬五的就是下州,不設更低的下限。

所以渭州一直都是當之無愧的下州。

但實際上,下州的說法,只是朝廷很懶沒有細分。這種情況跟60分及格線以下,有59分與0分是一個道理。

真要細分起來,有那種與中州擦邊,人口兩萬出頭的下州;也有那種僅僅數千戶口,還比不上上州一個縣人口的“下下州”!

而這個“上中下”的劃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着人口的遷徙,中州可能變成下州,下州也可能變成中州甚至上州。大唐官府每做一次戶口普查,就會變動一次。

一個州內戶口多少,乃是刺史考覈的重要“硬標準”。要是在某人任期內,又無戰亂,又無災害,戶口數不但沒變多,反而越來越少了,那這個刺史還能落到好麼?

負責考覈的吏部也不睜眼瞎啊!

薛上童提的這個問題,是唐朝自開國以來就不能公開提的“人口流動”問題,也是個可以把普通人坑死的“不能說的秘密”。

根據路上的所見所聞,方重勇心領神會,但依舊揣着明白裝糊塗詢問道:“薛刺史何出此言啊。”

“自漢代以來,強兵皆出隴右。隴右四郡爲國家提供了大量的兵員。

可是自朝廷改長征健兒以來,家屬皆遷徙到邊鎮。渭州自然也不能倖免,大量戶口隨着長征健兒遷徙到了西邊的蘭州,河州,臨州,鄯州等地,在那邊屯田。

而渭州損失的戶口,朝廷也無法補齊,更是沒有百姓願意來渭州開荒。

現在渭州願意耕種的百姓越來越少,而且朝廷還在這裡開牧場放牧,整個渭州都快變成牧場了。

放牧不需要那麼多人,戶口會減少,那是顯而易見的呀。”

薛上童不愧是“官宦世家”出身,講起道理來頭頭是道,一番話就把所面臨的困境說得一清二楚了。

本來,渭州地區平地少山地多,屬於“亦耕亦牧”的地區,但是當地的地形,還是放牧更容易一些,只有想出政績的官府纔會鼓勵農耕。

如果本地人口多,那麼這裡就必須在山坡上開“坡田”,這種田是梯田的前身,耕種效率遠不如梯田。平地也不是沒有,只是渭州這邊平原面積只有10%不到。

哪些人會分到平地上的田,不言自明瞭。

如果本地人口少,那麼這裡就是遊牧區,山坡是可以放牛放羊的,也很省事。只不過,放牧經濟承載不了那麼多的人口,多的人怎麼辦呢?他們是辛苦開荒坡田,還是去別處討生活?

渭州就是兩種經濟模式都有,互相補充,某個階段以某一種模式爲主而已。

人多地少,就可以在山地開墾坡田,種植小麥與豆類。但是開墾這些山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見效也很慢。如果有更多更好的選擇,本地人寧可遷徙,去別處討生活。

一個府兵改募兵,就徹底改變了渭州的經濟生態。戶口都遷徙到邊鎮了,手裡貧瘠的山坡地也被本地豪強買走了,這些豪強可以轉農耕爲遊牧,但其他小門小戶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再加上朝廷也在這裡開了牧場,專門爲宮廷提供牛馬羊都牲畜,更是擠壓了自耕農變牧民的空間。本地戶口不逃亡纔是怪事呢,去長安當個織戶也比在渭州耕田強啊!

這種情況,也不存在好或者不好的問題。好或者不好,都要看對誰而言。不談對象只談好壞,很多時候會得到錯誤的答案。

地方利益都是必須要服從國家整體利益的,渭州的變化對大唐而言是好事還是壞事要另說,但對於薛上童而言絕對是壞事!

方重勇也很明白,假如將來在這裡發現了大量礦藏,那渭州就是礦業經濟體系,啥也種不了,一切都要以礦業爲主。國家是最大的,其次是地方,最後是個人。

所以現在問題來了,朝廷如果查渭州的戶口,發現在薛上童的任上少了幾千戶,他們會不會覺得是薛上童的“暴政”導致的呢?

最起碼一個“治理無方”是跑不掉了。

像薛上童他們這樣的官宦世家,不勒索百姓就已經是業界良心了,又怎麼可能忍得下沒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就掉坑裡?

他們想辦法脫坑是必然。

方重勇頓時恍然大悟,原來薛上童就是衝着自己身上監察御史的職務來的啊!方重勇這次出行帶着僚屬,讓薛上童以爲他方衙內是要在渭州拿刺史祭旗了!

其實方重勇就是個路過的,要是薛上童不出面迎接,他都未必會進渭州城!

“某會修書一封,對朝廷諸公稟明渭州的情況,御史中丞鄭叔清與某還有幾分交情。不過御史臺的人聽不聽,那某就不能保證了。

本來,這次本官也只是途經渭州,最終還是要去鄯州募兵的。”

方重勇對薛上童沉聲說道,態度不由得矜持保守了幾分。

“原來如此啊。”

薛上童微微點頭,鬆了口氣的同時又感覺相當遺憾。

好消息是:方重勇一行人雖然是監察御史的身份,但不是來查他的,對他也沒有敵意。

壞消息是:將來總有人會來查他的,現在不過是暫時安全而已。

“那就拜託方御史了。方御史在鄯州有什麼差遣的,某定會助一臂之力的。”

薛上童對方重勇叉手行禮說道。

“說實在話,某還真要拜託薛刺史一件事。”

方重勇收起笑容,扶住薛上童正色說道。

“方御史請講。”

薛上童行禮問道。

“是這樣的,某想找薛刺史買一些羊皮,數量有點大。”

方重勇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羊皮?要多少?”

薛上童疑惑問道,渭州別的不多,羊皮的話可謂是要多少有多少。

方重勇伸出一根手指,做了個“1”的手勢。

“一百張?

這好說啊,這一百張羊皮,本官就直接送方刺史了。”

薛上童豪爽說道。

“不,是一萬張!某給銀槍孝節的士卒們做軍服用的。”

方重勇笑道。

“一萬張啊,東西不難弄,就是數量有點多。”

說完薛上童沉吟不語。

羊皮再常見不過,雖說方重勇要的量不算少,但也只是相對而言。渭州公私兩邊共養了幾十萬頭羊,弄一萬張羊皮不是啥難事,畢竟,對方給錢就只是生意而已!

要是不給錢那這件事就沒法辦了。

“行,不過得過些時日,這兩天沒法弄。”

“沒事,某隻是爲了募兵而用,也不急於今日。”

方重勇點點頭說道。

他的要求很平常,因爲羊皮本本來就是製作冬裝軍服的一種材料。作爲銀槍孝節軍的軍使,他對薛上童提出這個問題實在是太平常不過了。

“呃,不過方御史要體諒一下,渭州戶口不多,更是沒有清理羊皮的作坊。所以到時候那些羊皮沒法去毛,到時候你還得派人花功夫處理一番。”

薛上童面色爲難提了一嘴。

“好說好說,這些都是小事。”

方重勇嘿嘿笑道。

……

鄯州,鄯州城,隴右節度使府衙書房裡。

隴右節度使杜希望,正在查看一封李隆基派宮裡太監送來的絕密信件,只覺得整個人都要昏厥。

因爲其事關重大,所以這封信並未走長安到隴右的驛站系統,而是直接讓宮裡的太監送來的。

而且保密性極強,就連方有德都不知道這件事,就更不說方重勇了。

在信中,李隆基告訴了杜希望一件對於西北邊鎮局勢影響非常大的事件!目前這件事還沒有傳開,但遲早會天下人皆知。

前幾天,吐蕃內部發生了重大軍事政變,並且連執政幾十年的贊普都被殺了!

吐蕃贊普赤德祖贊,在蘇毗地區孫波茹管轄的亞著貝擦賽馬時,被孫波茹主朗·梅色和末·東則布害死,隨即吐蕃的屬國蘇毗,也就是孫波茹發動了叛亂,宣佈脫離吐蕃自立。

關鍵時刻,在吐蕃蘇毗地區擔任宿衛的禁衛軍將領恩蘭·達札路恭,帶着直屬於吐蕃新贊普赤松德讚的禁衛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了蘇毗區的叛黨。孫波茹主朗·梅色和末·東則布授首,叛亂被撲滅。

蘇毗的孫波茹鬧起來了,不過只是開了半場的香檳,最後還是輸光了!

但是這一波還沒完!

蘇毗地區跟吐蕃其他地方不太一樣,不僅地盤最大,而且其未被吐蕃侵佔的原部落有着相當大的獨立性,還保留着自己的王,也就是蘇毗王。

蘇毗王在蘇毗地區很有號召力,但是孫波茹的管理是由茹主在管,也就是說,蘇毗王沒法直接動手,也沒辦法利用蘇毗區的資源與吐蕃人對抗。

蘇毗王沒陵贊,由於早就對吐蕃濫用蘇毗地區的財帛與兵員極爲不滿,所以想趁着蘇毗區動亂之際搞點事情。

他也知道憑藉自己的力量是打不過吐蕃禁軍的,所以想率部投奔大唐,然後利用大唐邊軍的力量來給自己扯虎皮。

於是蘇毗王派人送信給李隆基,約定就在近期,會帶着嫡系部曲,從青海湖邊的察罕城途經石堡城,再從石堡城前往隴右邊境的關鍵節點鄯城(西寧市)。

到時候勢必會有吐蕃大軍追擊他們的部曲,所以基哥要求隴右節度使杜希望,派兵接應沒陵贊。

是務必,沒有商量餘地!

吐蕃因爲蘇毗區內亂,正是要對外轉移矛盾的時候,必然會藉着這個機會整合蘇毗區的資源。基哥認爲,趁他病要他命,現在正是打吐蕃悶棍的好機會!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信件中基哥的語氣非常嚴厲,是在命令和要求,而不是建議。杜希望一點都不懷疑,這件事要是辦砸了,基哥絕對會讓他杜氏這一脈滅門!

屍體掛長安城頭示衆那種。

可是那個蘇毗王沒陵贊,到底什麼時候來呢?

爲了保密,啥也沒說!

杜希望陷入了苦惱之中,只覺得腦袋要炸裂。

晚唐五代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黑暗時代”第595章 雷霆萬鈞第32章 孤獨行者第84章 回望長安繡成堆(本卷完)第89章 河西人傑地靈第588章 經典二打一第571章 武夫的時代第495章 風起第475章 政治藝術112.推薦一本好書,順便做個問卷調查127.晚點更新8000字大章節第59章 國事如兒戲211.第186章 誰說沒槍頭就捅不死人第348章 方大使貌似輸麻了第386章 向着勝利衝刺(本卷完)第286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288.第249章 格局不小250.更新通知第596章 寶臣大帥的末日?第626章 挨頓打就老實了第491章 這何嘗不是一種NTR第625章 我曾經來過122.第117章 貓眼三姐妹第9章 朝堂風雲第91章 以點破面第605章 急流勇退第370章 劍指碎葉第443章 某節帥很強,但過分謹慎第67章 開元到天寶年間大唐官制的特點(1)164.第148章 我們是講道理的153.第139章 紙上談兵118.第114章 基哥的一己之見第48章 歷史推演測試(晚上還有一章)第52章 不喜歡按套路出牌的方節帥第447章 河北飄來的陰雲第576章 那又如何?第555章 諸神的黃昏(下)225.第197章 暗涌第87章 酷愛折騰第539章 水火九重天(下)第289章 栽贓嫁禍295.第255章 河西教父的底蘊第296章 投石問路之計第60章 退學威龍第514章 戰略轉進317.第274章 潘多拉的魔盒第558章 金輪法王第495章 風起第411章 精緻利己主義者這本書寫得要抑鬱了第506章 名士出馬,一個頂兩225.第197章 暗涌第301章 祿山之死(本卷完)218.第191章 “皆大歡喜”魔鬼藏在細節裡面190.第170章 大唐科舉資格審查127.晚點更新8000字大章節第603章 失敗才叫叛亂,成功了叫革命第378章 阿喀琉斯之踵第553章 諸神的黃昏(上)第296章 投石問路之計第95章 尷尬的方衙內第522章 給幽州藩鎮上點強度第646章 極速惡化第294章 今日之辱,我安祿山他日必有厚報第567章 鹽之戰第382章 鬥力鬥巧,鬥智鬥勇第487章 跟這羣蟲豸一起怎麼能第64章 求跟讀第282章 開閘放水第390章 忠誠不絕對第451章 長安連環滅門案第470章 不同的心境163.第147章 透心涼第60章 退學威龍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191.第171章 拯救大兵鄭叔清第535章 天街踏盡公卿骨(下)第419章 鐵公雞一毛不拔275.第240章 馬太效應257.第224章 “聽勸”的基哥唐代的文人,到底是在追求什麼275.第240章 馬太效應第73章 好辦的和難辦的第639章 你沒有見過的船新遊戲166.第150章 被“遺忘”的軍隊270.第236章 都是爲聖人辦事160.第145章 削髮以明志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這本書寫得要抑鬱了第4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99章 下一站汴州312.第270章 不要慌,只是技術性調整歷史網文到底是什麼玩意?第524章 專打銀槍孝節第287章 無利不早起第423章 明日校場領賞,不攜兵甲171.第155章 重拳出擊(上)第41章 幫小方想一個表字第452章 暴雨急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