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同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唐軍雖然在西域大勝吐蕃,鞏固了邊疆,進一步控制了蔥嶺以西的各個小國,並新建“河中都護府”。

但是,人可以勝人,人卻不能勝天。

唐軍可以戰勝任何對手,卻不可能贏得過天災。

天寶十年春,關中、河南、河北普遍大旱,各地不得不四處截流引水灌溉。由此導致鄰里州縣爲了爭水而大打出手,當地豪強組織械鬥的情況屢有發生。

更有不少自耕農因爲“偷水”,被當地大戶打死的惡性案件發生。一時間,“缺水”二字成爲了敏感詞,似乎滿世界都在缺水。

然而,根據自然規律,水分蒸發後,不可能憑空消失。它要麼轉移了,要麼暫時留在空中,在遭遇冷空氣後,遲早還是得落到地面上來。

於是兩個月後的盛夏,關中、河南、兩淮等區域大雨傾盆,特別是河南,大雨導致黃河氾濫決堤,整個黃河水系都處於極高水位。各支流決堤屢見不鮮,官府疲於奔命卻是十個裡面難以處理好一個。

大唐長年累月的在河南開荒,圍湖造田,導致蓄水能力大減,又不像現代那樣大規模的興建水庫蓄水。

因此河南成爲了受災的重災區,不少人的農田毀於洪水,流離失所。

然而河北地區,在旱災之後雖然沒有洪災,但卻爆發了蝗災!蜂擁而至的蝗蟲,將河北許多州縣內良田裡的禾苗啃成了光禿禿一片,所過之處幾乎是寸草不生。

按理說,都這個節骨眼了,開倉放糧是正常操作。

然而,除了關中有限度的放糧賑災外,其他地方的常平倉,都扣扣搜搜的,半天擠不出一粒米來。

爲什麼會這樣呢?難道官府都被各地的豪強大戶們收買了麼?

其實不然。

因爲賑災糧是免費的,關中發得起,其他地方玩不起!

早在貞觀之後,常平倉就不再是單純的國家屯糧倉儲,而是一種類似“經營”模式的“糧食商行”。換言之,如果沒有特殊的命令,比如說軍糧調度、庫存轉運等等,常平倉也是要自負盈虧的。

按照職能,糧價低的時候買入,免得“米賤傷農”;糧價高的時候高價賣出,免得百姓吃不起糧食。這便是常平倉存在的意義。

所以反過來說,豐年低價買入,災年高價賣出,這是正常的“商業化”操作。本地大戶與豪強,最多隻是跟地方官府勾結互利,還沒辦法做到控制官府,影響決策的程度。

那麼,各州官府的辦法是什麼呢?他們爲什麼不開倉放糧呢?

答案就是,常平倉的官員們,絕大多數都選擇把陳糧高價賣給大戶,讓本地大戶負責處理災情,一舉“去庫存”。

之所以不賣給自耕農,那是因爲那些苦哈哈們,壓根就買不了多少,或者說根本買不起。而且常平倉的官員們沒有那麼多精力和人力去伺候“散戶”,他們只能抓大頭。

別問,問就是人手不夠,也確實是不夠。

前兩年一直都是豐年,糧價又被有意識的壓低,導致常平倉一直處於入不敷出的狀態。囤積的陳糧賣不出價,因爲糧價很低,又得不斷買入新糧。

多餘的陳糧,只好以更低的價格,賣給本地大戶,以騰出位置。這也是所謂的“推陳出新”,不可能讓糧食一直在糧庫裡堆積着。

因此常平倉賬面上虧空了不少錢,管理各地常平倉的那些官員們,也都是着急上火,卻又一點辦法也沒有。

常平倉的設立,本意就是低買高賣,抑平糧價。如果糧食持續低價,那麼常平倉的管理官員也會很爲難。

這低價糧食,他們是收還是不收呢?收的話手裡的錢已經見底,不收的話好像又完不成指標。要知道,糧食不比金銀放不壞,越放越是沒人要的!

這場天災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是大難臨頭,但對於這些官員來說,那當真是幫了他們的“大忙”,說是及時雨也不爲過。

他們不趁此機會高價賣糧,一舉填平賬面虧空。難道還老老實實的,將已經貴如金銀的糧食免費放出來砸自己飯碗?

想想也不可能,因爲朝廷對於常平倉管理官員,也是有績效考覈的,絕不是讓他們可以隨意自由發揮。在你任內收入了多少糧食,賺了或者虧了多少錢,這些KPI就是升官或者貶職的依據。

這種考覈,看起來也沒有問題啊,對於地方官員,朝廷怎麼能沒有考覈標準呢?

不考覈,那就是純粹的“人治”,容易吏治敗壞。考覈,多多少少有點“法制”的意思,能說朝廷做錯了麼?能說處理這些事情的官員做錯了麼?

只能說,天下之大,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

於是,各種說法不一的奏摺,如雪片般飛入長安,送到了兩位宰相的案頭。

有人說朝廷要派出欽差賑災;有人說本地受災不嚴重,可以自行處理;還有人說當地有民變,希望朝廷授權由州縣組織“團結兵”鎮壓民亂。

一邊是旱災,一邊是洪災,一邊又是蝗災,還夾雜着規模不大的民變。

各地遭遇的情況都不一樣,受災程度與受災類型也不一樣,頓時讓缺少地方政務經驗的右相李適之與左相房琯手忙腳亂。

前幾年的風調雨順,讓逐漸惰怠慵懶的朝廷,在遭遇大難時猝不及防。

一場風波,開始逐漸醞釀。

……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

一邊哼着小曲,一邊騎着駱駝前行,方重勇視野盡頭已經出現了一座巍峨大城。

數月時間,行軍萬里。他們一路從石國柘枝城走來,途徑碎葉城、伊犁八卦城、庭州金滿城,最後來到河西走廊,從瓜州過唐代玉門關,一路向東!

走過萬里黃沙,穿過層層關隘,終於回到了河西走廊。

現在不遠處那座大城,便是河西走廊的核心,涼州武威城。其城形如大鵬展翅,非常特別,在大唐可謂是獨樹一幟。

“節帥,咱們這次可算是衣錦還鄉吶!弟兄們都想在涼州顯擺顯擺。”

騎着駱駝同行的何昌期,面有得色感慨了一句。

他們去的時候除了糧食外啥也沒帶。回來的時候,駱駝馱着的包袱裡裝滿了各色寶石、黃金白銀,各種西域國家的金幣銀幣,還有西域獨有的珍奇百貨,藥材等等。

這些不好分割的貴重商品,等帶回長安以後,找個可靠的渠道換成絹帛再分下去,那當真是美滴很。

安西遠征軍如今已經解散,而且北庭都護府的部隊,在途經金滿城的時候已經歸建,就剩下駐地本就在武威城附近的赤水軍一部和銀槍孝節軍還在,所以部隊規模減小了許多。

“都安分點,不要蠢蠢欲動的。這裡已經不是西域,不是咱們一言九鼎的地方了。”

方重勇板着臉告誡何昌期道。

“嘿嘿,節帥說的是。反正咱們也撈夠了,犯不着跟別人來什麼意氣之爭。那些軍票真是好用,想要什麼就能拿什麼。”

何昌期忍不住吐槽了一句。

他可算是說了句大實話,臨走的時候,安西遠征軍狠狠的搜刮了蔥嶺以西各國的權貴與大戶,還有排得上號的大胡商。

呃,其實也不能算搜刮,而是這些人自己“供奉”的,方重勇當真是沒有拿刀架在他們脖子上索要。

事實上,這些人比泥鰍還油滑。大食人的勢力暫時退卻,西域便是唐軍的“一言堂”。

他們現在拿出去的,將來都可以在唐軍的關照下,五倍十倍拿回來!這生意做得完全不虧本!但如果捨不得花錢,那可得擔心一下盜匪的問題了。

只要脫下軍服,可說不清誰纔是盜匪。這些見多識廣的豪強大戶胡商們,都是心中有數。

“低調點,悶聲發大財。”

方重勇擺了擺手,懶得跟何昌期多解釋。

何昌期以爲“軍票”是在搶劫,但實際上,因爲這種軍票方重勇已經不打算再繼續印刷,所以它在市面上流通的數量只會越來越少。

只要唐軍繼續在西域坐鎮,那麼軍票不僅不會貶值,還因爲其稀缺性,更加保值。

方重勇始終都沒幹那種竭澤而漁的事情,下手的時候留了一線。

正在二人說閒話的時候,遠處有一騎飛馳而來。

走近以後,那人才翻身下馬,對騎在駱駝上的方重勇行禮道:“方節帥一路勞頓,便由末將接引節帥入武威城吧。李留後已經在花門樓備下酒宴,爲節帥接風洗塵。”

此人正是安重璋,一年多不見,方重勇感覺他除了鬍鬚更茂密了些,倒也沒什麼太大的變化。

“李留後”正是李光弼,因爲方重勇還沒有正式交接河西節度使的職務,所以他目前只是暫代,擔任留後一職。當然了,以李光弼和王忠嗣的關係而言,對方不可能對方重勇怎麼樣。

“那正好,赤水軍的這些兄弟,本節帥就交給你了。

涼州城我自去便是。”

方重勇下了駱駝後,走上前去拍了拍安重璋的肩膀說道。二人交換了一下眼神,讓安重璋長出了一口氣。

之前涼州安氏想染指河西節度使與西域經略大使一職,還被方重勇敲打過。

但是很顯然,如今哪怕方重勇卸任,朝廷也沒有將這兩個職務交給安氏的人,其中是什麼意思,不言自明。

“傳令下去,銀槍孝節軍就地紮營,赤水軍的跟這位安將軍走。”

方重勇對不遠處的封常清喊了一句。

安重璋面色一僵,隨即苦笑不止。這位方節帥可是個記仇的人,雖然大概是不太會給安氏穿小鞋,但也不可能擺出什麼好臉色。

當初安氏想在方重勇出征後使壞的小動作,他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呢。

對方沒有付諸實踐,方重勇當然也不會計較,所以給點臉色再平常不過了。

讓管崇嗣負責營地事務,方重勇便帶着何昌期、車光倩、王難得等銀槍孝節軍將領來到武威城外。只見李光弼已經帶着河西諸將在此等候多時了。

方重勇若有所思看了看李光弼身邊的郭子儀,心中暗暗揣摩。

在大唐邊軍,要想上位,沒有後臺真不行啊!

老郭沒有後臺,上不去,始終都是副職。而李光弼則是因爲跟王忠嗣關係匪淺,而被破格提拔。

當然,也正因爲威信不足,正好和涼州本地勢力互相制衡!誰也沒法像方重勇這般一言九鼎。

因爲沒有經歷安史之亂,所以方重勇現在纔是一路打過來,久經戰陣經驗豐富。無論是郭子儀還是李光弼,其資歷在方重勇面前都有些不夠看。

“方節帥,末將已經備好接風宴,請節帥賞臉。”

李光弼走上前來,對方重勇恭敬行禮道。

對於方重勇,他是真的佩服,因爲對方是有關係卻不走關係,地位都是一刀一刀砍出來的。

就說這次一路奔走萬里,從涼州打到木鹿城,就不是尋常人能辦到的。

別說打仗了,能從涼州一路順順當當走到那裡的人,都是鐵打的好漢!

“李將軍不必客氣,你我自己人,河西節度使印信在此,你可自便。”

方重勇不經意湊過去小聲說道,順手便將袖口中裝有河西節度使印信的布袋交給李光弼。

既然是自己人,那你踏馬倒是早點派個人過來通個氣啊!

李光弼忍不住鬆了口氣,心中忍不住埋怨了方重勇一句。

最近他一直提心吊膽的,在任上如履薄冰。

因爲方重勇立下大功卻被撤職,想來必定異常不滿。這口氣肯定不能出在聖人身上,那麼要不要找其他人的麻煩,就難說了。

李光弼可不認爲他是王忠嗣的親信,方重勇就一定會給自己好臉色。

沒想到這位居然早就想明白了。

“李節帥請,今日你爲上座,請不要推辭。”

方重勇面色淡然說道,不怒自威,讓人無法拒絕。

“那就多謝方御史好意了,請!”

李光弼沒有推辭,因爲他也需要樹立威信,這場接風宴,就好比是“韓信登臺拜將”,需要一個重量級人物捧場。

沒有比方重勇更適合的人選了。

第367章 走不完的套路第102章 純潔的婚禮第629章 開封伎術學院第295章 晚唐行爲藝術第80章 看不見的困境第67章 開元到天寶年間大唐官制的特點(1)第14章 一隻腳上岸(上)第616章 障眼法第415章 憑空造牌262.第229章 深藏功與名第569章 優勢在我第485章 生猛的行爲藝術(下)302.第262章 蘭州密議第507章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第628章 一腳踏兩船,一女欲二嫁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152.第138章 滿嘴跑火車第425章 殺破狼第83章 宰相之才第563章 失去的東西一定要拿回來第323章 滑稽荒唐事,竟出大唐朝第339章 無組織無紀律第390章 忠誠不絕對第95章 尷尬的方衙內226.第198章 撲朔迷離第379章 心如猛虎,細嗅薔薇第572章 我曾經是個好人第617章 敲山震虎186.第167章 聖人的煩惱第1章 我還是個孩子啊!第504章 有時候身份就是一種原罪第8章 我就說我是神童吧第60章 退學威龍201.第178章 仕宦當作執金吾第565章 人與人的憂愁並不相同159.寫在國恥日256.第223章 神策十二都第299章 刁民害朕的安節帥132.第124章 圖窮匕首見第651章 戰場如考場第499章 下一站汴州第444章 變生肘腋第652章 差距有億點點大第303章 因吹斯汀第512章 釋放心中的野獸279.第243章 大難起於微末第393章 事不可爲第358章 萬里赴戎機第329章 傳統藝能158.第144章 永不妥協第619章 光速滑跪第327章 多餘之人第642章 公平,公平,還是公平第288章 長安官僚傻子少第353章 基哥的鐵拳114.第110章 “皇恩浩蕩”第500章 與其爲難自己,不如噁心他人第84章 回望長安繡成堆(本卷完)第408章 難繃的雙標299.第259章 以戰止戰第101章 君臣佐使(下)第346章 不缺那三瓜兩棗第421章 開眼看世界第99章 方衙內的低級趣味第543章 皇甫大帥野望第21章 腰纏十萬貫,騎鶴上長安第330章 不給錢不算賣,給了錢不算搶第602章 天街再踏公卿骨309.第268章 是時候給大唐人民來一點小小的第363章 But I like it第568章 扶我起來第606章 夢裡什麼都有217.第190章 基哥的壽辰(下)第10章 玩一票大的第309章 風雪六月天238.第210章 替罪羊第518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第564章 反客爲主第556章 水入江河,沙落灘塗第623章 關中天龍人大老爺第37章 今天還有更新,幼苗求票第461章 進擊的基哥第574章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本卷完)232.第204章 痛打落水狗第609章 何爲忠奸第92章 風來急!第96章 小人物有大文章第46章 河西故事第517章 男人無所謂忠誠288.第249章 格局不小第633章 你這天子保熟麼?第626章 挨頓打就老實了229.第201章 基哥十二時辰(上)第63章 歲月是把殺豬刀第520章 文攻武赫236.第208章 銀槍孝節(上)第398章 風浪越大,魚越貴第419章 鐵公雞一毛不拔第433章 何日風起雲涌267.第233章 大唐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