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面湍急,是因爲這邊江面較窄,江面窄的話,船來回渡江的時間相應會比較短。當然,像這樣的水況,北方軍鐵定受不了,但對我江東軍,不算什麼太大問題。”吳景頗爲自信道,這一處渡江口,也是憑他對這邊的瞭解才找到的,一般人根本想不到他們會從這裡渡江。
“我們的人全部渡江,需要多久?”孫權問道。
吳景簡單估算了一下,回答,
“估計要六個時辰。”
“六個時辰?”
孫權眼睛顫了顫,六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個小時,一整天全用來渡江了?
“沒辦法。”吳景苦笑,“如果從大渡口渡江的話,至少也要多出三五日的時間,並且我們的行軍動向勢必也會被人發現,對面會因此做好充分的準備。也是我們這次帶的士兵不多,不然的話,我也不會建議從這裡渡江了。”吳景作出解釋。
“無妨。”
孫權擺了擺手,
“換作平時,我也不會這麼冒險,只是現在局面不一樣,整個廣陵郡,並沒有一個能真正管事的,就算渡江渡到一半,被對面發現我們的行蹤,情急之下,他們也不一定能做出什麼有效的反應。別的不說,至少這廣陵城中,現在還沒人有那個魄力敢主動向我江東軍出手吧!”
也正是因此,孫權才一定要搞突然襲擊,就是不給對面反應時間。沒有一個主事的,萬事都要商量着來,而兵貴神速,一商量,什麼時機也都沒了。加上很多人礙於江東孫家之威,不敢輕易挑釁生事,稍微一猶豫,江東軍估計就已兵臨城下,剩下,估計就是討論該不該主動投降的事情了吧?
“是這個道理。”吳景點頭,“況且,我們只需要有一半人成功渡江,只要三個時辰,就已經不必要害怕對面的軍隊了。三個時辰,就算對面真敢來攻,從這邊消息傳回去,再到他們出兵過來,除非是純騎兵,不然三個時辰,他們絕對到不了。”
真以爲這位置只是吳景隨便亂選的?這邊離廣陵的任何屯兵之處,都有一定的距離,從這裡渡江,固然會花費不少時間,安全性卻也是最大的。除非,除非對面有人能未卜先知,亦或者自己這方出了內鬼,讓敵人提前在附近佈置了軍隊,不然的話,絕不會出任何問題。
“不管如何,小心謹慎一點。先派幾個高手過去檢查一下週邊,除掉幾個細作,確定無誤過後,我們再渡江。”孫權說道,都到了這裡,也不缺那一兩個時辰了。
“好的。”
吳景立刻安排人手去做。
在等待的過程當中,孫權看着長江之水,突然心中動了動,開口道,
“離這裡不遠,應該就是長江出海口了吧?”
“順流而下,確實就是出海口,但距離也不算近。”吳景回道,畢竟古人沒有火車飛機汽車等交通工具,對距離的意識跟現代人還是不太一樣。
當然,這不是重點,孫權所想之事,也跟現在無關。
“有沒有考慮過,從海上渡江?”孫權突然說道。不過說是渡江,如果真的能走海路,那就不僅僅是渡江那麼簡單了。
首先,前面分析過,想要渡過長江,對地理位置非常講究,長江兩岸多山多巖壁,必須要找到足夠寬闊平整的沙地才行,而類似的地勢在海岸線上卻很多。
其次,江上渡江,必須要囤船,你船在哪裡,敵人肯定就一直盯着哪裡,稍微有點動向就會被發現,並且沿江各個城鎮都有守衛,所以,不管從哪裡渡江,都會心驚膽戰,生怕突然遭受敵人襲擊。但海上卻不同,我在海岸線上建船囤船,沒有敵人能看見,什麼時候載着士兵開走了,也沒有敵人能知道,敵人不能隨時掌握這邊的動向,自然就無法提前做好準備,他們總不可能在海岸線上全線布兵吧。
最後,走海路並不是單純的渡江,完全可能直接抵達敵人的後方。試想,如果從廣陵一步步深入攻佔徐州,那呂布或者未來的徐州刺史,必然會在沿途佈下重兵防守,就像袁術兩次打徐州,都是一步步推過去的一樣。但走海路的話,可以直接繞過這些防衛,突然出現在敵人腹部,直取下邳!
“大海非常危險,海浪極高,並且天氣完全無法預測,稍有不慎,就是船毀人亡。仲謀,自古以來,妄圖探索大海的人很多,可真正成功的,還沒有一個。”吳景連忙提醒孫權說道,他以爲孫權是不知道大海的可怕,纔會產生這種想當然的想法。
孫權皺了皺眉,他還是覺得這麼一條通路不應該放棄,
“我們貼着海岸線,只走近海也不行嗎?舅父,你應當知道,正因爲沒有前人成功,敵人才不會有絲毫防範,一旦我們打通了海路,奪取徐州,乃至青州,冀州,幽州,都將不再話下!之後進取中原,敵人腹背受敵,再無法屯兵一處,反過來也能減輕我們正面戰場的壓力。”孫權說道。
吳景苦笑着搖頭,
“仲謀,你是不知道,海岸邊上,每年都會有數次狂風亂作,其時,海浪將會有十數米之高,再是堅固的大船,也無法倖免。你可能辛辛苦苦打造大半年,還沒出發,船就已經全被沖毀了。當然,這都算好的,怕就怕在大軍登船出海之後,突然狂風到來,幾萬大軍,全軍覆沒,葬於魚腹,到那時,你如何跟江東父老交代?”吳景說道。
颱風!孫權瞬間明白吳景說的是什麼。確實,對古代這些木船來說,遇到颱風,幾乎沒一個能撐住的。就算不出海,停靠在海岸邊上,都會被全部沖垮。
雖然颱風的次數不多,每年就那麼幾次,但只要運氣不好遇上一次,基本也就完了。但孫權也懂科學,明白颱風主要發生在夏季秋季,春季特別是冬季,基本沒聽到過有颱風。如果只選擇冬季出海,可行嗎?
不管怎麼樣,孫權產生了這樣的心思,一時半會兒,他是難以放棄的。等一有了空閒,孫權一定要找機會去海邊的漁村看看,那裡的人,雖然沒讀過書,但對海上氣候的瞭解,絕對在當代讀書人之上。那些土著常年積累下來的經驗,將決定孫權跨時代的開拓海路航線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