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蘇林睜開眼睛的時候,他正躺在屋子裡的牀榻上。在他眼裡,純白的臉頰漸漸清晰,他掙扎着睜開眼,就看到玉書臉上掛着淚痕,伸手撫摸着他的額頭。
他虛弱的說道:“水。”
玉書如同小雞啄米,趕緊點頭走到廚房,然後端過來一杯水遞過來。她輕輕嚐了嚐,覺得溫度正好,便坐下身子,用手攏了攏他的青衫就要喂他。
蘇林用力的撐起腦袋,很快便喝完了這杯水。
玉書這才勉強一笑,對他說道:“喝慢點,我再去給你倒。”
說完她便要轉身,蘇林伸出手,抓住她的玉臂,聲音沙啞的問道:“玉書姐,現在是什麼時候了,縣試過了嗎?”
玉書轉過頭來,安慰的說道:“現在是戌時(晚上七八點)了,你是上午昏迷的,縣試還在明天,你且安心吧。”
蘇林這才點點頭,看着玉書血絲更濃的眼睛,心裡一疼,對她說道:“玉書姐,我沒事兒了,你去休息吧。”
玉書搖了搖頭,強笑道:“沒事兒的,小蘇,我也不累,等會兒還要縫一下衣服呢。”她放下水杯,從牀榻邊站起來輕聲說道,“我給你做了點粥,你趁熱喝了吧,餓了一天了。”
蘇林搖了搖頭:“玉書姐,我不餓。”
玉書不等他反應,就已經轉身進了廚房。沒過多久,就端着一碗粥走了過來,坐在他旁邊說道:“大夫說你是急火攻心,多養養就好,喝點粥清淡點,有利於清涼去暑。”
蘇林內心不屑,神一般的急火攻心,現在還是初春,去他大爺的暑。他擡起頭正要反駁,就對上了玉書凝視他的眼睛,關心愛意都灼灼分明。他心裡突然變得柔和,覺得這樣的關懷也不錯,於是張開嘴,將粥嚥了下去。
玉書就這樣坐在牀邊,一口一口的喂着他起來。
大半碗粥下肚後,腹中的飢餓感已經全部消失。見玉書很快的洗完了碗筷,再次坐在了自己邊上,看着她眼裡紅紅的血絲,他這才掙扎着說道:“玉書姐,去休息吧。”
玉書撥了撥頭髮,看着他微微一笑,說道:“沒事兒的,我等會兒就去休息。”她仔細的看着他,“小蘇,好點了嗎?”
蘇林心中更暖,但卻更加擔心。因爲於家大少的騷擾,玉書姐已經整整本個月沒休息好了,這樣下去她肯定扛不住的。只得說道:“沒事兒了,大夫也說了,我這不是什麼大毛病。明天還要縣試,我身子稍弱,明天還得你送我去。若是你不休息好,耽擱了時辰……”
果然,這話一出口,玉書便猶豫起來,終於一咬牙點頭說道:“那好,我現在就去休息,你先休息吧。”
說完她仔細的看了蘇林一眼,眼中的擔心顯露無疑。
蘇林向她笑道:“去吧,玉書姐,等縣試完,我再好好調理幾日就行了。”
聽到這裡,玉書便站起身,輕輕的吹滅牀榻邊的蠟燭,轉身走向了另一間屋子。走到門邊之時,聽到熟悉的男聲說道:“玉書姐,晚安。”
她的心微微一跳,步子一頓,然後飛快的點點頭,也不管黑夜中他有沒有看見,消失在了房間拐角處。
蘇林搖了搖頭,意識凝重的感受着自己的狀態,終於咬了咬牙,看向漂浮在智海中央的光芒。在那光芒之後,一句箴言清晰的刻在腦海裡:“孰爲汝多知乎。”
這句話出自《兩小兒辯日》,說的是孔子向東遊歷,遇見兩個小孩兒爭論太陽是升起時離人近還是日中時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看起來早上大中午小,所以早上離的近。一個認爲早上冷中午熱,所以中午離人更近。兩人各執一詞,孔子也無法回答,所以小孩子對他說:“誰說你是百度?”
這是儒家名篇,是讀書人必學之語,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將一句話理解透徹,便能開啓智海,擁有文氣。若以普通秀才之言開智,可得一磚才氣。以舉人之言開智,可得兩磚才氣……以大儒之言開智,可得六磚才氣,半聖七磚,亞聖八磚,聖人之言得九磚。
歷史上以大儒之言開智的,最差也是學士。以聖人之言開智的,皆是半聖。但五國每十年,方有一位以聖人之言開智,任何一位出現皆是舉國同慶。
而這一團光芒裡的箴言,便是聖人之言。
蘇林出身士族,父母早逝,但士族未成年前皆可世襲,於是士族出身的蘇林不懼商賈家庭於家。但這是相對的,只要自己沒了士族身份,到時候恐怕就不是這麼輕易揭過的。
蘇家灣這一塊,乃是縣中最繁華之地,於家便是這一代的首戶,比之縣城中兩戶亦是不遑多讓。而這一代於家的小少爺於凡更是不凡,十二歲便已經開智,如今參與縣試,當是案首的有力爭奪者。這樣大的壓力,讓蘇林都急切了起來,匆忙之間,甚至不管細思的箴言乃是聖人之言。
“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無數先賢對這句話都有自己的理解,若不能推陳出新,我是根本不可能以這句話開智的。”
“但他出現在我的腦海裡,必然有他自己的原因。無論如何,我都要對症下藥。”
感受到才氣在自己身體內醞釀,但始終無法衝開智海,達到開智的程度。聖人之言之所以不能讓多數人用來開智,便是每一句話裡邊都蘊含着不同的思想,連飽讀詩書的大儒都未必理解,更何況不諳世事的十歲孩童?
蘇林焦急的想着,卻絲毫摸不到頭緒。不能徹底通徹,不能推陳出新,怎麼可能開智?他不斷的翻着書,想要找到與之相對應的解釋。從表面上看,這句話是小孩子對天地的看法,聖人也無法解釋,但實質上蘊含的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明一個人不可能全知,還是說明天地廣闊,人應該更加深入的探索?
但以蘇林的見識,孔子的這句話蘊含的表面意思他很容易理解,但這句話到底延伸出什麼樣的道理呢?不弄清楚這個,恐怕永遠無法以這句話開智,除非換一句箴言。
他腦海裡突然亮起一束光,閃出閃閃發光的一句話,語言直白,道理卻清晰分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看到這句話的一瞬間,蘇林就笑了起來,這句話不是告訴人們學無止境,天地廣闊,而是要自己去判斷,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得出結論。就像這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名篇的解釋有很多,但從來沒有關於自己判斷的解釋如同這句話一般篤定,更沒有這樣震撼。這一瞬間,一股強烈的思想從他胸口涌起,才氣勃發到眉頭,毫不費力的衝破了他的智竅。才氣沖天而起後遊遍全身,將他一切疲憊和傷痕都撫平。
蘇林微微一笑,輕輕的蓋好被子,開智之後,終於仔細感受起腦海裡的狀況來。
一本精緻的書。
他用意識看向這本書,在書的封面上,寫着大大的幾個字:《儒道聖典》。他心裡一笑,好大的口氣,敢自稱《儒道聖典》。
這個世界是讀書人的世界,書生開智後擁有才氣,然後以才氣修行。在中原五國之外,有萬里長城攔下了妖族。三千年前,妖族十大聖犯境,五國接連敗退之時,聖人周文王橫空出世,編撰了周禮擊退妖族,並與妖族簽訂了千年協議,不得互犯。
兩千年前,妖族誕生了一位驚天動地的大能,登上妖族帝位,與妖族十聖再度犯邊,於是五國再次敗退,而此時,聖人孔子提筆書春秋,才氣化長城,定鼎了中原世界,將妖帝擊成重傷,春秋筆下鎮壓了五位妖族大聖。
至此,聖人之道大成,孔聖定文位才氣之法,廣傳至今。
千年前,妖族五大聖自長城之下脫困,再度十聖犯邊。此時,便有亞聖孟子異軍突起,以天下才氣聯接萬里長城,再度將七位妖族大聖鎮壓在無盡才氣之下,與妖族再次簽訂千年盟約。
周文王定周禮,孔聖尊儒術,亞聖更是築萬里長城。從此,中原五國便是文位才氣之法,輔以孟聖“集中原文氣,築萬里長城”之法,抵抗着妖族及其附庸蠻族的入侵。
敢自稱儒道聖典,就算孔聖親筆所書的《春秋》一書也擔不起。
他心裡冷笑着,翻開了這本精緻至極的書,想看看這本書到底有多了不起。但是翻開這本書,卻沒有一絲字跡,只剩下幾十頁的空白。
他冷笑一聲,自己雖然沒覺醒文位,但感應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幾天得道那個東西之後。雖然這本能進入自己智海的書可能有某些奇異,但如何比得上自己前些天撿到的那個東西?若不是那個東西,原本毫無出奇的自己怎麼會像現在這樣信心十足,待人有禮,詩書更是信手拈來?
在他的智海里,一枚大大的“行”字漂浮在智海中心,一絲絲文氣從這個字上垂下,擴展着自己的智海。在智海中央,整整九塊磚頭大小的才氣遊走着,滋潤着他單薄的身體和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