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書架的書大部分都是沒營養的廢話,高恩看了看好幾本書內容都差不多,互相抄襲也是這個世界出版行業的特點,甚至一些書就是換了書名和作者,然後就堂而皇之的印刷出來。
據說在海對面的大陸諸國,琺琅設立了一家專門負責版權官司的法庭,可惜在海達尼亞,盜版依然是一件很猖獗的事情,就連大作家阿瑟爾也抱怨過,他的暢銷書也經常被盜版。
高恩繼續翻看書架的書,他終於知道萊茵市的圖書館爲何有這麼大的規模了,這裡收藏了不少垃圾書,甚至有些就是盜版書,所以才能堆滿整整一座圖書館。
高恩從書架上抽下來一本紙張泛黃的書籍,這本書很薄,夾在了兩本厚厚的大部頭書中間,所以高恩到現在才發現這本書,但是一看到封面他就迫不及待的閱讀起來。
《萊茵市起源研究和當地民俗》,這本書的名字很普通,但是看到作者米高梅。唐森的名字,高恩就知道這本書和書架上其他湊字數的書不一樣了。
米高梅是著名的民俗學着,高恩知道他的名字,還是因爲所有海軍部的駐外軍官都會強制要求閱讀米高梅關於外海民俗的書籍,作爲軍官培訓的基礎內容。
這位民俗學家還曾經跟着艦隊出海,實地考察了外海的民俗研究,現在王都對於外海文化的研究狂潮,某種意義上就是這位米高梅教授帶動起來的。
所以他是當之無愧的民俗學專家,不過這位米高梅教授和建築大師艾爾斯是同一時代的人,他本人也早就已經去世了,所以這本書印刷的非常古樸,連封面都只是最普通的樣式。
高恩小心翼翼的翻開這本書,沒想到米高梅學者還專門寫過萊茵市的名俗學書籍,高恩覺得自己能從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翻開目錄,這本書就簡單粗暴地分成了兩部分,一是萊茵市的起源,二就是當地的民俗。
起源篇中講述的是萊茵市老人口耳相傳的一個故事:先民們乘坐巨大的方舟,在大海上尋找適合居住的土地,方舟上的食物已經吃完了,如果再找不到陸地所有人就要開始捱餓,瞭望手絕望的站在方舟的瞭望臺上,看着四周無邊無際的大海,祈禱着能夠看到地平線。
這和海達尼亞大部分地區的起源傳說都差不多,比如在高恩的家鄉萊布尼茨港,也是先民乘坐方舟抵達了萊布尼茨港,然後在那裡定居下來。
海達尼亞人在古代自稱是“海之民”,他們認爲自己的祖先來自大海之上,居住在一座巨大的“方舟”之上,這是一座比現在海達尼亞領土還要巨大的浮船。和陸地上一樣,這座方舟上可以種糧畜牧,方舟漂浮在大海之上,所有的海達尼亞人過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某一天災禍降臨,巨大的方舟沉了,於是剩下的海達尼亞人乘坐小方舟開始了漂泊,他們一部分幸運兒找到了這座島嶼,登錄後發展了文明,而另外一些不幸的則沉入大海之中,隨着巨大的方舟一起毀滅了。
高恩也不知道爲什麼海達尼亞的起源傳說會這麼奇怪,但是海達尼亞人似乎沒人覺得這傳說有什麼異常的地方。
但是看到萊茵市的起源傳說,高恩還是覺得有些古怪,方舟在海上尋找陸地,在彈盡糧絕的時候,瞭望手突然聽到了悠揚的長笛聲,興奮的瞭望手立刻通知方舟上的領航員,順着笛聲向前進,終於找到了萊茵市這片陸地。
順着長笛,找到大陸?高恩繼續看了下去,米高梅教授寫完了萊茵市的起源傳說後,寫了一段自己的見解。
“和海達尼亞其他城市的起源傳說基本一致,大方舟因爲災難毀滅,先民們乘坐小方舟抵達了大陸,不過萊茵市的起源傳說中長笛有很大的象徵意義,在登錄之後,萊茵市的先民爲了紀念引導他們登錄的笛聲,將登錄這天設定爲長笛節,每年這個節日都會吹奏長笛慶祝。”
“長笛節”?高恩將這個節日名稱記錄下來,準備詢問一下當地人關於這個節日的事情。
長笛?這個和吹笛子惡魔會不會有關聯?高恩本以爲自己找到當地傳說就能找到詭物的來源,但是找到的竟然是完全相反的東西。
在傳說裡,長笛是引導先民登錄的信號,瞭望手聽到了長笛的聲音,才找到了這片陸地,所以在這個傳說裡,長笛是象徵着希望的事物,也被萊茵市的先民們歌頌着,還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節日來演奏長笛。
但是吹笛子惡魔的笛聲,完全是當地居民的噩夢,每一次笛聲響起就有家庭失去孩子,現在整個城市裡都聽不到長笛聲了,幾個會吹奏長笛的市民都折斷了自己的長笛,生怕因爲這個惹上嫌疑。
高恩繼續翻看下去,在當地民俗篇裡,高恩又看到了另外一件有趣的故事。
米高梅學者還記載了另外一個獨特的風俗,每年春天的第一個週末,市民會組織一隻小隊,進入萊茵市邊的黑松森林裡,他們會找到一顆最高大的黑松樹,隔開樹幹,將一根管子插進到樹幹中,然後用一個木桶放在管子下方,等待樹幹中流出來的松脂盛滿整個小木桶。
等一週過後,這個隊伍會重新回到黑松森林中,拿回這個小木桶,然後在城市中央的廣場上點燃這個木桶裡的松脂,等到木桶和松脂都燃燒殆盡後,市民們會開始爲期一週的狂歡活動。
米高梅學者訪問了不少城市裡的居民,沒有人知道這個風俗是怎麼演化過來的,但是這個節日已經超過了“長笛節”,成爲萊茵市最重要的節日。
奇怪的狂歡節和長笛節,高恩記錄下來,他覺得這兩個奇怪的民俗節日可能和自己調查的詭物有關係,等到他看完這本書的時候,已經到了下午四點了,圖書館下午五點就關門了,高恩立刻離開這裡,來到了存放《萊茵市報》的藏書室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