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來飼養鬥蟋蟀的器皿,叫做蟋蟀盆,也稱爲蛐蛐罐。蛐蛐罐有瓷制、陶製、玉製、石制以及漆器製品。而最有價值的,是瓷制和陶製兩種。最早的蟋蟀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窯和官窯燒製的,作爲貢品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御窯、官窯燒製的蛐蛐罐精緻無比,種類紛繁。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以後,蛐蛐罐的花色品種更加繁多,製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的形式刻印於罐底。蟋蟀罐的製作工藝分南北兩個流派,北方罐製作較粗糙,壁厚,形狀單一,花紋少;而南方罐形狀繁複,花紋多,做工極爲精緻。
北京琉璃廠老古玩商中曾流傳着這麼一句話:“六個子玉蛐蛐罐能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別小看這一隻只小小的蛐蛐罐,它最能體現蛐蛐主人的身價,自古名家制作的蛐蛐罐都身價不菲,其中由趙子玉製作的在清末民初時就值百八十現大洋。
在蛐蛐罐收藏領域,有這樣一個排名: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由於永樂官窯以及趙子玉蛐蛐罐在目前的市場上已很難看到,因此明代的蛐蛐罐就成了珍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應是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秘製”蛐蛐罐。
存世最早的蛐蛐罐,應是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秘製”蛐蛐罐。這件蛐蛐罐爲澄泥陶製,通高14。7釐米,徑16釐米,蓋內方形陽文篆書戳記“仿宋賈氏珍玩醉茗癡人秘製”十二字,分書四行,工整高古。底外中長方形圖記內有隸書“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飾以雙線長主框,款識上下各有雙龍戲珠紋飾,龍紋與宣德御製國寶墨、宣德青花瓷器及宣德銅爐所繪龍紋極似。此器質地細潤,淡黃古雅,製作精工。明代陶製蛐蛐罐能夠流傳下來的極爲罕見,故此器實爲稀世珍品。
古代養蛐蛐曾用瓷罐,近代則通常用澄漿泥罐。鄧之誠《骨董瑣記》曰:“制澄泥硯,縫絹囊置汾水中,逾年而後取出,沙泥之細者已實囊矣,陶爲硯,水不涸焉。”澄漿泥罐亦如澄泥硯,細膩,滋潤,透氣性能良好,透水性能適度,罐內外壁滑潤,不傷蟋蟀的須爪,比之瓷罐、玉罐、石罐、籠、葫蘆等器物,更適於蟋蟀的生存。蛐蛐罐大致可分爲北方京式罐和南方蘇式罐,器型有圓罐、方罐、六角罐、八角罐、竹節罐、南瓜形罐;蓋有平蓋、坐蓋、飛邊蓋,分有眼、無眼兩種;底有平底、凹底;腳形有圓腳、獸腳、三足至六足等。蛐蛐罐中的佳品,煉泥之精,製作之絕,不遜於名瓷、紫砂等類藝術品,留存至今,彌足珍貴。
明末萬禮張和清代趙子玉所制蛐蛐罐,最爲難得,價值最高。如一件清康熙年趙子玉造蛐蛐罐,爲澄泥陶製,色淡如綠豆,製作精緻規整,質地光潤細膩,罐內以十分堅固平坦的夯土爲底。蓋內有長方形陽文雙線印框,框內陽文楷書“古燕趙子玉造”六字,字體圓潤工整。底外有長方形陽文雙線印框,框內有陽文楷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罐外用藍布套盒盛裝,套外貼有紅色紙籤,上面墨書“甲字,綠泥十三罐”字樣,這一題簽說明它是趙子玉精心製作的珍貴名品之一,“綠泥”是其品種,“甲字十三罐”是其等級和編號,使人備覺珍貴。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趙忠祥就收藏過趙子玉所制蛐蛐罐。
不得不說許陽的學識真的很淵博,或者說這貨也是因爲自己的超級記憶力,衆人聽着許陽這娓娓說着蟈蟈葫蘆還有蛐蛐罐的歷史,汪小子也不得不佩服,許陽纔多大,這是何等天賦,有人說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賦,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可是沒有那百分之一,有些人就是努力一輩子也不會有什麼高的成就。
就如同許陽,他是一個有天賦,有時運而且又努力的人。這樣的人如果不成功那纔是出鬼了。所以汪小子也有了結交之心,說實話,開始的時候他也就把許陽還有王胖子兩人當成楊老還有東方瑞的晚輩,多多少少有些輕視之心,現在他完全的收起來說道:
“許陽兄弟,佩服,今天真的見識到了,以許陽兄弟的年紀有如此成就,將來必是一代名家。”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楊老等人知道汪小子的話絕對會實驗,也許用不了多少就能見到。
“汪哥,你別捧我了,不然我就飄了。我要是真有那兩下子還說什麼了。也是正巧我看到了,要說在您這裡還真的得了兩件。”對於許在自己店裡撿了一個不算小的漏他也不生氣不上火,本的來說,這種事情經常會發生,而且他忽悠出去的東西要比撿漏丟的東西多。
“能撿到漏是你的本事,和我可沒關係。行!你看看還有沒有什麼相中,一會給你算個進價,然後咱們出去吃飯!”有了結交之心,必然就熱情起來。楊老和東方瑞兩人相互對視一眼,眼睛裡有着莫名有笑意。兩個人都活了一大把年輕的人精,有些事情他們怎麼可能看不準。就是不說而已。
“要說沒有那還真是假的,汪哥,我還真相中了幾件東西,就怕您不捨得割愛!”許陽笑着說道,就在剛纔他說那些關於蟈蟈葫蘆事情的時候,用異能就已經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管心中如何震撼他都表現的很自然,現在許陽別的沒學會裝逼學了個十成十!
“行!老弟你要什麼說話。”這裡的東西都放在那裡,其實這位汪老闆之所以敢這麼說的原因,第一就是他本身自己就有眼力,第二就是他在摟貨的時候也讓人看了,所以心中當然有底了。價錢他也已經定好了,就算不掙錢,那也不能讓自己賠錢不是。
“那行!我就當一回小人,我看中這些刀刀劍劍了,說句實話啊,這些個刀劍我小時候就喜歡玩,現在也會對這些東西有莫名的好感,所以我想買幾把回去,本來家裡有兩把好的,不過因爲一些原因失去了!”許陽的話不說還好,說出來楊老都想消他,他還好意思說呢他的那些東西要不是因爲他的一時衝動能沒嘛。
“汪小子不用給這個傢伙客氣,給我往死裡黑,他有錢着呢!”東方瑞笑着說道。
“行!我可是要磨刀霍霍了!”幾個人開着玩笑,許陽則是站起來走到那堆要買劍之中,許陽只是拿在手裡看了兩眼,然後又很是裝逼的刷了兩,很快就是挑互聯出三把劍一把刀嘛。這樣就夠了!三把劍一刀都是精神,確是有收藏價值,但是這裡面有一件古劍至尊寶物。
汪小子要求請客吃飯,一方面是因爲天晚了,第二也是想和這些人結交。,但是這相反就更加熱門起來,大家心裡知道怎麼回事。不過許陽現在對自己剛收上來的東西更加着急。着急回去鑑定!
“這個今天就不要了吧。汪哥,你看我家裡還有妻子在家。所以今天就不了,最主要是因爲我是這次交流會的團長,所以這幾天晚上每天都要去看看來了多少人,還有些事情需要統計,這樣吧,等着此次的交流會結束,我請客怎麼樣?”
汪小子聽到許陽的話,又聽到許陽解釋的這麼詳細,也知道許陽並不是敷衍自己,不過聽到許陽是這次交流會的團長之後,先是一愣,馬上想起圈子裡流傳的,這次交流會的一些內幕。心中也是有些憤憤不已。
“那行!兄弟這麼說了,我也不能說什麼,聽說這次交流會弄的很隆重,如果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儘管說,別的不說,我手裡還是有幾件國寶級的東西。”
這樣說可就夠意思了,許陽和他是第一次見面,他居然就說自己有國寶級的物件,看那意思也是想幫許陽頂頂。不管借不借許陽都要曾對方的情。人家有這個心思了。
“呵呵!汪大哥好意我心領了。不過目前來看還算夠用,我知道汪大哥的意思,我也不會和你客氣的。放心吧,真有需要那還說什麼,我也不是客氣的人!”
不管怎麼說許陽今天出來玩還是很有收穫,不只是古玩方面,就是在人脈方面也有收穫,許陽也想着以後多來捧捧場,這裡的好東西真的不少,而且還不是汗地所得,全部出自水裡。
衆人又坐了一會,幫着把東西鑑定了一下,汪小子也有心,並沒有給錢,而是根據每人給了一件小玩意,說是小玩意兒,上市場也要幾十萬的。
回去的時候,大家坐在車裡對這個人還都是很肯定的。許陽並沒有和楊老等人一起回賓館,而是他回到了自己住的地方。他和楊老這些人說的就是,自己這裡有親戚,住在親戚家裡。
回到家裡,幾女人正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嘴裡吃着零食。看到許陽拿着一個木箱子回來,當然是大衛給抱進來的。楊雅慧望着許陽說道:“老公,又買什麼了?”
“呵呵,買了幾件刀劍古玩。有興趣一起看啊?”許陽的話讓楊雅慧馬上就沒興趣了,撇撇嘴說道。“沒興趣!”
許陽也不理幾個女人,自己回到房間,這次許陽急的原因很簡單,他真的撿到漏了,還是一個驚天大漏,因爲許陽手裡現在收來的這些刀劍之中有一把真正的好劍。一把絕世好劍。一把傳說中的十大名劍之一,一把高潔之劍——七星龍淵,也叫七星龍泉劍。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是一柄誠信高潔之劍。傳說是由歐冶子大劍師所鑄。歐冶子爲鑄此劍,鑿開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鑄劍爐旁成北斗七星環列的七個池中,是名“七星”。劍成之後,俯視劍身,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淵,飄渺而深邃彷彿有巨龍盤臥,是名“龍淵”。故名此劍曰“七星龍淵”,簡稱龍淵劍。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便把“淵”字改成“泉”字,曰“七星龍泉”,簡稱龍泉劍[1]。劍,大約創制於殷末周初之際,距今三千多年。早期的劍都很短……西周時兩軍交戰,以車戰爲主,遠則弓箭對射,近則戈矛相接,用不上這樣短小的劍,當時主要用來防身。春秋後期,吳越兩國相繼崛起,爭霸於南方。兩國均處於水網交錯、叢林遍野的水鄉,難於車戰,步兵和水軍遂成爲吳越軍隊的主要兵種,劍成了軍隊的常規武器。所以,吳越兩國都特別重視劍的生產,其鑄劍技術也遠遠超過中原各國成爲中國古代的“寶劍之鄉”。現在也通指龍泉地區,按傳統工藝鑄造的寶劍。
龍泉寶劍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春秋戰國時期,歐冶子於龍泉秦溪山麓冶劍。《百越先賢志》載:歐冶子“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鐵英,作劍三枚:曰‘龍淵’、‘泰阿’、‘工布’”。龍泉原名龍淵,因劍而得名,唐代諱“淵”,改名龍泉。龍泉寶劍由此名揚天下,龍泉亦成爲寶劍之代名。
關於這把劍有好多傳說,有兩個是最有名的傳說。傳說一就是魚丈人:
春秋時,名將伍子胥因奸臣所害,亡命天涯,被楚國兵馬一路追趕,荒不擇路,逃到長江之濱,只見浩蕩江水,波濤萬頃。前阻大水,後有追兵,正在焦急萬分之時,伍子胥發現上游有一條小船急速駛來,船上漁翁連聲呼他上船,伍子胥上船後,小船迅速隱入蘆花蕩中,不見蹤影,岸上追兵悻悻而去。
漁翁將伍子胥載到岸邊,爲伍子胥取來酒食飽餐一頓,伍子胥千恩萬謝,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言自己浪跡波濤,姓名何用,只稱:“漁丈人”即可,伍子胥拜謝辭行,走了幾步,心有顧慮又轉身折回,從腰間解下祖傳三世的寶劍:七星龍淵,欲將此價值千金的寶劍贈給漁丈人以致謝,並囑託漁丈人千萬不要泄露自己的行蹤,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寶劍,仰天長嘆,對伍子胥說道:搭救你只因爲你是國家忠良,並不圖報,而今,你仍然疑我貪利少信,我只好以此劍示高潔。說完,橫劍自刎。伍子胥悲悔莫名。——故事見於《吳越春秋》。
傳說二則有些神話。不過正因爲如此大家更喜歡:
西有西嶽華山,東有東華山(豐縣境內)。東華山雖然不大,但也奧妙神奇。前山裡有金磨,後山(也叫龜山)會屙元寶。山裡風景優美,變幻無窮,什麼“仙人洞”、“飛來石”、“鬆崖滴翠”是遊人觀景玩樂的勝地。更有老龍泉一眼,日夜從石洞中流出潺碧水,山中古樹野花,景色如畫。
老龍泉雖然不大卻很深,有人將脖子上繫了紅綢、做了記號的一羣鴨子趕進老龍泉洞裡。仨月後,這些鴨子竟出現在東海里。因此人們說華山的老龍泉直通東海里的老龍宮,蝦兵蟹將和鎮海小龍也曾在華山的老龍泉出沒。老龍泉不是個凡地方。
少年劉邦常到這裡來遊玩。他幾次都見一白髮老翁在老龍泉邊叮叮噹噹地打鐵,而且每次總是燒打那塊半截磚似的鐵。劉邦感到奇怪,問老翁道:“老爺爺,您爲啥總是燒打這塊鐵?”老翁看了他一眼說:“刀在石上磨,鋼在火中煉,不經千百次錘鍊,怎能成塊好鋼?”劉邦又問:“您要錘鍊多久?”“七七四十九天。”劉邦聽了感到驚奇,又問道:“老爺爺,您煉了這塊鋼做什麼用?”老人告訴他:“要打一把劍,送給皇上。”
劉邦一聽,把嘴一撇道:“哼,您敢把殺人之物送給暴君呀?還不如送給我呢!”老翁笑道:“不是送給當今的皇上,是一位未來的真龍天子”劉邦自幼愛武,渴望得到一把好劍,就不假思索地說:“我就是未來的真龍天子,打好就送給我吧”老翁哈哈一笑:“你這孩子,膽子不小啊”劉邦說:“當今的皇帝老兒也沒啥可怕的。”老翁微微點頭,說道:“嗯,打好這把寶劍,就送給你。”劉邦高興地說:“老爺爺,我謝謝您啦!您什麼時候能打好啊?”老翁與他約定了時間,並叫他獨自一人四更到、五更回,要試試他的膽量。劉邦謝過老翁回去了。
按約定時間,劉邦獨自一人摸黑翻山來到老龍泉邊,見老翁正在燈下等候。劉邦問:“寶劍做好了嗎?”老翁笑道:“你看!”說着從紅綢裡取出,抽掉劍鞘,只見那劍刃、劍端如空中閃電,光芒四射,寒氣嗖嗖,實屬世間罕見的寶劍。
老翁將劍插入鞘內,遞給劉邦說:“相中了嗎?”劉邦喜出望外,雙手接過道:“太好了!”磕頭謝過老翁。他又看看柄,只見上面雕着一條龍,並有“龍淵”二字。老翁說:“你試試如何?”劉邦抽出龍泉劍,舞了一通,老翁連連點頭稱讚,並交代說:“你要好好帶在身邊,將來定有大用。”說罷遞給劉邦一封書信。劉邦接過,只見上寫着:
“斬妖避邪殺貪官,除暴安良萬民歡。有朝一日登龍位,要靠三尺龍淵劍。”
劉邦轉臉看老翁,老翁已無影無蹤了。後來,劉邦在芒碭山斬蛇起義,就是用的這把龍淵寶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