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的大休假期轉眼而過,朱聞天於星期天下午搭車返回學校,途中與事先約好的唐明匯合,兩人一路聊着天,倒也不會多無趣。
朱聞天能夠與唐明處得來,兩人順路只是一個方面,唐明身上雖然有着『性』格上小氣的一面,但總體是一個比較本分之人,考慮問題比較傳統,朱聞天在其面前沒有相處壓力。
“朱聞天,回家的時候我問你幾次都不說,星期五你給陸瑤傳紙條,好像還傳了兩次,真的是表白麼?”
唐明說起老話題,朱聞天因爲不太好給他解釋,回家之時也就一直拖着沒說,不過也已經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這就是唐明的特點之一了,有些事情好奇心有點兒重,並有一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小強迫。朱聞天是瞭解這一點的,因而也不以爲意。
“咦?我說唐明,你這麼一再關心我給路遙傳紙條的事,是不是你對陸瑤有什麼想法啊?哈哈哈”
既然不好正面回答唐明,朱聞天採用了轉移注意力反客爲主的做法,突然神情一肅問道,卻是沒有繃住表情,哈哈大笑起來。
唐明隨後也跟着一陣哈哈,不過朱聞天還是在表情切換的一瞬間,發現了唐明臉上的一絲不自然,雖然只是那麼一絲,朱聞天卻斷定自己應該捕捉到了。
這就有點兒意思了,根據朱聞天的第一判斷,唐明那樣一種表情絕不是因爲自己的玩笑,而很可能是唐明對陸瑤有些情愫?
當然了,那只是一種感覺,朱聞天並沒有對此上心,稍後就忽略了此事,若是接下來不再碰到唐明與陸瑤兩人切身相關的事情,朱聞天也不會再想起這個茬來。
經此一個話鋒,朱聞天與唐明又開始聊一些不鹹不淡的,學生應該都是差不多的情況,總有一些說不完的話題,從足球、籃球到明星、美女,或者上天入地的大新聞,隨便可以扯上大半天。
星期天的晚自習,語文老師小吳先生來了個突襲,高二開學才一個月的時間,小吳先生已是第三次搞語文小測試了。
小吳先生是一個真正的文學人,擁有大情懷,卻又不怎麼解釋自己,有人曾經看見他假期戴着氈帽、身着風衣sh灘式的形象,還有人說他已經自己打印裝訂了三本詩集,卻沒有向外投過一篇稿子。
因此他被學生們稱爲先生,後來大家發現語文教學組都喊他小吳,“小吳先生”的名諱也就此而來,其中多半是對其鮮明個『性』的肯定吧。
女生們的肯定應該是更多的,小吳先生本來就有些小白臉的潛質,再配上其特有的文學人特質,據傳是女生宿舍經常談起的話題,關鍵是這位小吳先生還單着呢。
不過小吳先生的教學風格卻可以稱得上大開大合,高二剛剛開始,他所帶兩個班的提升與複習計劃已經完全成型了,星期天晚上這場小測驗就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測驗的內容與近期學習的內容存在着相關『性』,但是又不完全重合,其中涉及到基礎知識非常多,小吳先生曾經說過,只要將高二高三一系列小測驗裝訂起來,就是所有高中語文知識的彙總。
而小吳先生曾經激昂地表示過,高考之前只要把這些知識都掌握起來,他可以保證大家除了作文以外其他都考滿分。
很顯然,小吳先生對高中語文知識的歸納投入精力絕對不小。也正因此,同學們對於小吳先生經常『性』的小測驗不但沒有厭倦,而且都很認真地對待。
小吳先生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點評成績的時候只到前十名,最多到前二十名,爾後再表揚四五個進步同學,對於其他同學成績一概不提,然後就是細緻講解,這一點也全面拉昇了學習興趣。
“本次小測驗整體不夠理想,但是個別同學有很好的表現,第一名95分,張妍。本次基礎知識有些偏僻,能考到95分以上不容易,繼續努力”
第二天上午後兩節課,小吳先生已是將高二{5}班的小測驗改完了,是趁着{6}班前兩節課測驗的時間改的。
朱聞天比較重視卷子內容本身,對小吳先生教學很認同,但是他底子不太好,也就不怎麼在意小測試的成績。
倒是這次語文小測試給朱聞天提了個醒,系統有個對下次歷史考試的要求,要考第一名爲自己歷史科代表身份正名的,看起來真要花費一些時間好好學學歷史了。
“第九名76分,陸瑤,嗯,還不錯”
朱聞天注意聽了,本次小測試正如小吳先生所說的那樣,知識點有點生僻,除了學霸級別的張妍之外,就沒有第二個90分以上了,陸瑤考了76分排在第九名。
“第十名755分,朱聞天。嗯,不錯,進步不小,希望再接再厲。
我要說的是,朱聞天同學25分的選擇題滿分,5分的判斷題滿分,古文鑑賞只扣了05分,得195分,錯在通假字上,這個細節咱們班沒有一人答對。
這三項已經近50分了,其他題型方面如果再加以努力,朱聞天你的語文成績應該還有更多提升。我要點一點的是你的古詩詞,這是最基本、最容易掌握的,15分你卻只得了6分,必須下點功夫了。”
在朱聞天有些走神之際,小吳先生竟然很是意外地點到了朱聞天,不用絲毫質疑地說,這還是朱聞天第一次進入表揚名單裡,而且佔用小吳先生點評篇幅還是最長的。
不僅僅同學們有些意外,朱聞天自己更是意外,這一次語文小測試實在是有些難的,朱聞天感覺選擇題、判斷題有好幾道都是依照感覺做的,沒想到這兩項竟然全對。
古文鑑賞方面朱聞天反而不怎麼意外,畢竟他在大宋也是實實在在呆了一年時間,所從事的也都是古文相關的印刷工作,字模都是他一個個刻出來的,有所提升很正常啊。
至於小吳先生提及的古詩詞方面,朱聞天的積累確實是不足,體現的是基礎功底,他身居大宋也沒有接觸過任何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