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龍城(2)

北漢國比南唐、蜀國都小,但一動這個小國,引起的關注比所有國家都多。

幽州的重檐城樓、建築街巷全是漢文明的跡象,但城內卻大量的胡人,髡髮的、穿獸皮的、戴着大耳環的人在世面上隨處可見。就算是漢兒的打扮也與中原不同,交領的方向就是反的。人們對胡人早已司空見慣,絕不會對那些奇裝異服的契丹人、奚人感到稀奇;甚至很多漢兒一出生看到就是這樣的場面……幽雲十六州正式劃歸遼國是在(後)晉朝,已整整二十六年。甚至河北胡化的時間更長,當年大唐意圖完成民族融合的大勢,終其一朝沒完成,最後國策徹底崩潰,國運因此衰落。

南院大王的官邸內,同樣是這樣的場面,有胡人有漢人。

旁邊一個叫蕭阿不底的南院將領冷冷說道:“‘南人’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如此快就忘了晉朝被大遼滅國的事兒,攻打北漢,便是公然挑釁大遼。若大汗……”

蕭思溫立刻就打斷了這個同一氏族的人的話:“郭鐵匠和石重貴還是有區別,哪怕是敵人,咱們也不能輕敵。”

遼國現在諸事懈怠,強硬大不如前,不少貴族們內心都有不甘和怨氣,但蕭思溫不能讓同族在自己面前表現對皇帝不滿。蕭思溫以前在涿州吃過郭紹的虧,致使遼軍損失慘重,所以他可以唾罵仇恨郭紹,但絕不會說郭紹很弱……如果是敗在一個很弱的人手下,豈不是說自己更弱?!

蕭思溫雖然掌南院兵權,算是個武將,但他的爹卻是做大遼宰相的人;蕭氏更是遼國宰相的制定氏族,他自然不是不懂謀略的人。

“上京沒人來下旨,咱們要管此事(北漢被進攻)?”一個契丹武將嘀咕了一聲。

蕭思溫聽罷正色道:“記住,大遼的國勢與所有人都是連在一起的!若無大遼的威勢,咱們別說坐享幽州、渤海等土地之產出,恐怕在世上連立足之地都沒有。北漢自打立國起,就奉我朝爲宗主,這塊地失去了對整個大遼的威信都不利;況且北漢國的位置重要,事關長久攻守之勢。郭鐵匠今日若取北漢國,能不窺欲幽州?”

阿不底聽罷憤憤道:“北漢國劉家,既不能戰,幾乎每年都會求援、拖累咱們,可背地裡只是想利用大遼自保。漢兒就是靠不住!”

蕭思溫聽罷,回顧在座的漢人官員,大多沉默。當下便道:“此話有失偏頗,容不得人如何成大國,如何有今日之大遼?幽州又如何能各族和睦相處?”

他一表態,果然漢人官員的表情有所改變。

蕭思溫覺得很多契丹貴族就是不會馭人,佔據幽州多年了還是那樣,遼國不斷改進制度後貴族們依然故步自封,把漢兒完全當奴隸,但往往適得其反。蕭思溫出任南院大王后一直在試圖改變這些策略,他覺得對任何人都不能逼急了,恩威並濟方是長久之道……這種經驗,就好像他搶來的那個婦人白氏,因爲蕭思溫表現出接納的態度,白氏不是在府上呆了那麼多年,連發式服飾也逐漸接受契丹的習慣了?若是當作牲口囚禁虐|待,她恐怕早就惦記着逃跑了!

這些漢人官吏都是生活在幽州的人,蕭思溫給他們門路活路,他們在無法改變幽州狀況的情況下,也不會動不動就想一拍兩散魚死網破。人只要沒到絕路,都懂得委曲求全。

何況蕭思溫懂漢話、讀詩書,很能籠絡漢兒。

就在這時,一個漢人官員便抱拳道:“下官有一言……”

蕭思溫立刻做出虛心納諫的姿態,問道:“範先生但說無妨。”

那漢人官員叫範明義,當下便一臉忠心耿耿的表情正色道:“下官贊同大王的高瞻遠矚,保北漢國劉氏對大遼幽州都大有裨益、至關重要!對付周國,讓他們內戰掣肘纔是最好的方略。蜀國、南唐離得太遠幫不上,北漢卻不能輕易丟失;若是讓中原一統,下官的預見與大王相同,下一步就是咱們幽州直面周軍的威脅!

北漢劉家雖較周國太弱,但晉陽城乃雄城,城池堅固、易守難攻,數十年來一直都是中原之大患;其作用並非阿不底將軍所言那麼不堪。敵國的禍患,便是大遼的利處。下官進言,以大局作想,大王應上書皇帝,一面從幽州出兵增援晉陽;一面請兵增援幽州,以防萬一北漢不測,早作幽州防衛準備!”

蕭思溫聽罷大爲讚賞,一副推誠置腹的口氣說道:“幽州是幽州人之州,爾等雖未漢兒,卻與中原漢兒不同。今日本王將爾等當自己人,在中原王朝,他們能真把你們當自己人、不加以防備?本王說句實話,你們在南院能做官享富貴,在中原朝廷卻未必有你們的位置。”

蕭思溫能判斷漢兒官員的謀劃是不是忠心爲主,對範明義所言“晉陽雄城是中原大患”深感認同,既然有堅城拖住周軍,怎能不全力保住那顆釘子?

他當下便果決道:“即刻快馬上書上京,請旨出兵!諸將應儘快召集兵馬,準備出征。”

這回蕭思溫不敢先斬後奏了,上次出兵劫掠,在他看來幾無風險、也是爲大局作想策應李筠,但立刻上京就派了楊袞下來巡視,這讓蕭思溫不得不有所注意。另一方面,他還想未雨綢繆提前增兵幽州,兵力自然要靠北府(上京)來增援。

他頓了頓又道:“晉陽,是幽州之前哨;救晉陽,便是守幽州!”

……

北漢國首都晉陽城外的大軍雲集,讓北漢國君臣感到了巨大的壓力。這一次保國大戰,並不比高平之戰後柴榮幾十萬大軍圍攻晉陽輕巧。

上次北漢“先君”就是因爲被圍攻心力憔悴,戰後就去世了。這回北漢主國君劉鈞照樣不輕鬆,他日夜都在操勞,從登基到現在就沒如此勤政過,大概人都是被逼出來的。他不間斷地召集大臣商量對策,不顧一切想要自保!但事到如今,說來說去無非“死守城池,等待遼軍救援”一條路,選擇確實不多。

同在晉陽城的趙匡胤想盡了辦法想得到重用,他找了馮進珂,還見過宰相郭元爲,但一直沒有音信。只好感受着此時晉陽生死存亡的緊張氣氛,卻在家裡坐等。

陳舊的房屋,窗外下着小雨,冷風吹得撕壞的窗戶紙“嘩嘩”直響,如同

此時趙匡胤的心境。

自打出生到現在,如此糟糕的心境確實很少。他是個曾經能掌控大軍的人、甚至看得到更高的權力,這樣的經歷,讓他最難忍受的就是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事關自己存亡卻只能旁觀,寄託於他人之手的感受,讓他坐立不安。

趙匡胤在窗前站了一會兒,又黑着臉坐會椅子上,搓着手做一些瑣碎的動作。

此時此刻,大周大軍就隔着一道城牆,趙匡胤忍不住會想:假如自己被抓住,會是什麼下場?

可以合理地推論,肯定是活不成的,然後會被滅門殺|全家!當仇怨積累到一定程度,報復起來又不用擔心被制裁時,很少有人會那麼寬容大量……趙匡胤回憶郭紹的爲人,不覺得自己應該被那表面的仁義矇騙,郭紹暫時未殺趙家的人,無非是因以前車爲鑑!

當年漢隱帝就是胡幹,最有威脅的郭威還沒落網、而且帶着兵,他就把郭威全家殺|了!結果下場如何?

趙匡胤擡起頭看着窗外灰黑的天空,揣度郭紹的心意,此人肯定恨極了自己,而且還隱約有某種敬畏心……但恰恰有敬畏心的人最可怕!郭紹此人非常沉得住氣,而且很懂得時機;若是他認爲不能一擊將敵人置於死地無法報復性地還手,絕不願意輕易出手。

他愁眉苦臉,伸手在髮髻上撓了幾下,情緒複雜地小聲唸叨:“我實在看走了眼,人應該從小事看……今日回過頭來想,當年此人第一條命案的手法,就應該明白他的爲人……”

趙匡胤平時待人很厚道,很能拉攏周圍人,天生的大哥,但是他骨子裡並非是厚道的老好人,做人不能看他說什麼、演什麼戲,得看他做什麼;這和郭紹一樣,那郭紹開口閉口就是仁義,難道是個善茬?

(歷史上趙匡胤登基後第一件事,就是把趙家世仇、顏家滿門抄斬。)

所以趙匡胤在某種程度上非常懂郭紹這個人,正所謂敵人才是真正的知己。

他實在不願意坐以待斃,心裡很不甘。但是失敗後長時間依舊保持着自己的爲人作風,顧及身份名聲,這大概是還沒完全認識到自身的處境,捨不得從大好前途的心境中脫離。

而今,趙匡胤終於真正地意識到了……想找回以前的志向前程,已經絕不可能了!自己已經完了!

在此情此景下,他才猛然發現自己做錯了一件事,感到了後悔:手裡剩下的一點實力,根本無濟於事,因爲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不值得再留戀;這輩子,最多隻能東躲西藏苟且偷生!如同一個命案在手的通|緝犯,比那還要嚴重。

而現在,晉陽一破,就是落網之時萬劫不復!之前還因顧及剩下的兄弟和人馬,留在這裡作甚?

(本章完)

第三百九十三章 野馬第七百一十六章 作了猴兒第二百二十五章 尚可醫治第一百四十五章 桃花林第五十五章 殘忍的惡作劇第二百五十八章 銅雀春深鎖二週第八百一十八章 最後一夜第七百七十五章 十面埋伏第四百一十七章 滿意爲止第二百六十一章 軟弱的婦人第四百八十九章 紫微星之下第三百零三章 老奸巨猾第三百零七章 晉州之役(2)第三百七十八章 五百年必有聖人出第一百零六章 壽州(2)第七百一十八章 十八層地獄第四百一十二章 甲板上的魚腥味第一百一十四章 所向披靡戰無不勝第二百一十四章 一道聖旨的力量第九十八章 麻繩第三百七十四章 直覺第三百四十五章 八字破陣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有戰意第一百九十章 分享與炫耀第四百一十一章 拍馬腳第八百二十五章 茶水代酒第一百五十六章 踏青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六百八十五章 佳節之變第二百九十二章 炙手可熱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二十三章 指揮使太小第四百四十七章 犧牲(1)第八百八十七章 叫爹第七百四十六章 視野盡頭是魏王第六百三十四章 滋味第二百五十三章 圓滿第八百八十四章 等待第三百三十五章 郭鐵匠第六百八十章 東風徐來第二百八十四章 輕盈若仙第一百八十五章 樂得瘋癲第八十五章 唯快不破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三百六十四章 黃曆第六百三十七章 細枝末節第四百三十三章 采石之役(2)第七百四十四章 梔子花第三十五章 向訓家的小二郎(1)第五百五十四章 一人之夢想第八百八十章 明亮第一百零一章 只有一句話第三百七十七章 世修降表第五百九十九章 心境第三百一十二章 大義第八百二十六章 小窗之光第一百六十一章 捅了馬蜂窩第一百三十三章 雪花第七十二章 軍中無戲言第二百四十一章 皇城的戰慄(5)第一百三十七章 味與聲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六百一十章 塵霧籠罩第二百五十四章 荒誕的啼哭第三章 衛國夫人、紹哥兒及玉蓮(3)第一百零九章 壽州(5)第七百六十五章 一切都不同了第三百三十三章 鍛錘第二百九十二章 炙手可熱第七百五十六章 世事人情第三十八章 挑撥離間第八百四十七章 漢天子筆第六百四十四章 精貴第七十七章 威武城(3)第四百九十七章 李筠第八百七十六章 天波府第七百三十一章 粉黛顏色第六十五章 不辭而別第三百八十四章 善變的女子第七百七十三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七百四十八章 胸懷大志第六百零八章 無法交流第一百九十三章 鮮血淋淋第七百四十四章 梔子花第四百零七章 項莊舞劍(2)第七百七十四章 欲拒還迎第十七章 晉陽之役(2)第二百二十八章 最後的煎熬第九百零三章 月光第四百三十八章 采石之役(7)第八百七十九章 戰和第三百一十三章 捍衛者第六百六十一章 妄動兵戈第五百一十六章 絲綢纏老樹第五百三十七章 震耳欲聾第八十七章 童叟無欺第二百零一章 控弦百萬第二百五十六章 努力剋制中第四百一十章 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