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登陸漳州

第二天,孫百里開始着手在1營的基礎上組建獨立旅。新兵掉選工作進行的非產順利,那些補充旅的士兵們聽說獨立旅的任務是防守漳州,不用上前犀紛紛踊躍報名,人數遠遠超過所需,在孫百里的授意下,徵兵處優先挑選有文化的士兵,同時又從漳州及附近幾個縣招募了幾百名當地青年入伍,這樣一來,獨立旅已經和幾乎完全由廣東籍官兵組成的其他十九路軍部隊區別開來,成爲一支全新的部隊。

半個月後,新兵的徵集工作全部完成,而其他部隊也紛紛開赴福建各地,漳州城裡只留下獨立旅和軍部軍需處留下看守倉庫的人員。把從軍需處領到的武器裝備分發下去後,獨立旅的整訓工作立即全面展開。

孫百里按照德國陸軍獨立旅的標準對軍隊進行了整編,具體編制如下:第一是旅直屬部隊,其中包括一個炮兵營,含三個榴彈炮連配備十二門七十五毫米山炮、一個戰防炮連配備四門三十七毫米戰防炮、一個高射炮連配備四門二十毫米高射炮、一個通信連(兩個有線通信排和一個無線通信排)、一個特務連、一個工兵連、一個警衛連和一個衛生隊。第二是旅部下轄的三個步兵團,每個團的直屬部隊包括一個迫擊炮連配備六門八十三毫米迫擊炮、一個小炮連配備六門二十毫米機關炮、一個通信連、一個特務連和下轄的三個步兵營。每營下轄一個機炮連配備六挺重機和兩門八十二毫米迫擊炮、三個步兵連。每連下轄一個輕機排配備六挺輕機、三個步兵排。每排下轄三個步兵班,每班兩挺輕機,十支步。除了炮兵營還缺一些大口徑火炮和高射炮外,其它的裝備全部到位,全旅總兵力達八千人,已經接近師的編制,在火力方面甚至超過了十九路軍的三個主力師。同時任命鍾武爲一團團長,李從文爲二團團長,陳子堅爲三團團長,謝長風爲炮兵營長,原來參見過上海之戰的老兵幾乎都得到不同程度滇升,個個樂不可支,士氣高漲,對孫百里再也沒有了排斥的心理。

孫百里原本還擔心這些老兵和軍官一下子連升幾級,無法勝任新的工作,等練兵一開始就發現自己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這些人早已把他的‘孫氏典’和訓練模式爛熟於胸,很快就角色,使他的負擔減輕不少,可以集中精力對軍官進行培訓。

軍隊訓練進行的非常順利,但是孫百里的地方政務工作卻進行得異常艱難,本來根據十九路軍總部制定的計劃,要用兩年左右的時間把福建建設成爲一個模範省份,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解決農村的土地問題,其制定的主要方針是‘耕者有其田’,也就是凡是有耕作能力的人,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把地主或者富農手裡多餘的土地按市價購買下來再平均分配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這個政策雖然得到了廣大貧民的支持和擁護,但是也理所當然地被地主鄉紳所抵制,他們拒絕出賣手中的土地,同時還聯名上書中央,說十九路軍實際上實行的是**那一套政鉑有‘通共’的嫌疑。孫百里在實際作中還發現,這種做法過於理想化,即使所有的地主都同意出讓土地,以十九路軍現在的財力,連十個縣的土地都買不下來,更別說福建全省了。再加上很多職員都是些大戶人家的子弟,對這項政策本身就有牴觸情緒,執行政策更是陽奉陰違,就是勉強推行下去的幾個縣,效果也不顯著,只有紅軍曾經佔領過的一些地方,地主全部被趕跑了,推行的比較順利。雖然有人建議採用和紅軍完全相同的手段來推行新政,但是孫百里認爲過於偏激,畢竟很多地主除了擁有較多的土地,生活相對較爲富裕外,本身並沒有什麼惡行,如果採用鐵血的手段,就會激化社會矛盾,得不償失。

正當孫百里面對困境一籌莫展之時,遠在幾百裡外的蔡廷鍇及時伸出援手。他首先代表省把漳州、廈門等附近八個縣劃分爲一個地區,正是任命孫百里爲行署專員,全面負責軍政事務,然後又一些學者和知名人士到福建擔任地方長官,並且把頭一批抵閩的人員給了漳州。在歡迎宴會上,孫百里把目前的困境和各位即將上任的地方官員一說,大部分人都同樣想不出辦法,只有擔任漳州市長的杜周南指出一條明路,他說:“福建飽經戰亂,生產遭受很大的破壞,經濟陷於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地主爲了自己的生計着想,當然不願意出讓手中的土地,故而不能之過急。其實問題的關鍵不在地主富農,如果經濟發展迅速,投資於工廠比單純地收取地租的收益高一倍,誰還願意死抱着土地不放?”孫百里後來才知道,此人位曾經留學日本,並且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學位。

孫百里打量着這個一身書卷氣的年輕人,不以爲然地反詰道:“可是怎麼說服這些地主來開工廠呢?”

杜周南不緊不慢地回答道:“先投資建幾家工廠,等賺錢之後再多加宣傳,他們自然就會趨之若鶩了。”

孫百里繼續問道:“我們的財政狀況非常糟糕,連維持軍隊和運作都有些吃力,哪裡來的錢投資工廠?再說建什麼工廠能穩賺不賠?”

杜周南不客氣地反問道:“ 孫專員知道不知道的財政主要來源是什麼?”

孫百里答道:“當然是稅收和田賦了!只是福建山多地少,田賦指望不上,而工業也基本上沒有,稅當然也無從收起了。”

杜周南胸有成竹地說:“孫專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撇開田賦不談,單純就稅收而言已經可以有所作爲了!”隨後他詳細地解釋道:“的稅收一般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關稅、鹽稅、工業品的出廠稅。福建省本來就擁有豐富的出口商品資源,茶葉、絲綢、瓷器和桐油都有一定的產量,只要大力整頓海關、修建碼頭、打擊走私,就關稅這一塊每年就可以增加幾百萬的收入。至於鹽稅方面,目前有些私人投資在沿海曬鹽,規模很小並且大都以走私的方式銷售,基本上收不到稅。如果由牽頭開辦幾個較大規模的鹽場,曬出來的鹽巴由軍隊武裝押運,只要送到湖南就可以獲利一倍以上。開辦鹽場基本上不要什麼設備,只要挑選合適的地點,由足夠的人手就可以了,而這條商路一旦打通,湖南乃至貴州的大量出口物資肯定會源源不斷的沿海的幾個港口發往海外,這樣一來不但鹽稅會大大增加,連帶着關稅也會增加很多。最後是產品稅,由於基礎過於薄弱,而建設工廠的週期又比較長,短期內的效果不會很明顯,但是可以優先開辦一些見效比較快的工廠,像蔗糖廠,火柴廠等等,通過樣板效應來鼓動有錢人來投資,只要大力扶植肯定會見到效果的。”

聽了他的一席話,孫百里頓感茅塞頓開,感慨地說:“杜先生不愧是學經濟學的,經你這麼分析一下,形勢遠沒有我想象的那麼嚴重!”

杜周南笑着說:“福建雖然山多地少,但是物產豐富又毗鄰大海,擁有這麼多的良港,本來不是特別貧瘠的地方,只是近幾年戰亂過於頻繁,百姓流離失所,大量的土地荒維導致經濟衰退。現在十九路軍接管了這裡,戰亂有望結束,所以只要方法對頭,經過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財政收入肯定能滿足自身的需要!”

孫百里高興地說:“杜先生能不能擬定一個比較詳細的計劃和預算,和大家討論一下!”

杜周南立刻回答:“我來漳州之前就已經寫好了,現在就可以討論!”然後從衣袋裡掏出一個小冊子,遞了過來。

孫百里接過來後不放心地問:“你沒有到這裡瞭解情況,怎麼能因地制宜地制訂計劃呢?”

杜周南解釋說:“我回國後在廣東潮陽作過一任縣長,那裡的情況和這裡非常相似,所以收到蔡廷鍇先生的函後,我就打聽了一些福建的情況,制訂了大致的方案。當然,肯定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孫百里花了十幾分鐘的時間把這份名爲《閩南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小冊子大略看了一遍,總體的規劃和杜周南此前所說基本一致,只是更加細緻入微,對每一項政策都有詳盡的說明,此文寫了將近一萬字,內容既翔實又精闢,展示作者深厚的經濟知識和豐富的社會實踐。

孫百里看完後把小冊子遞給旁邊的人,說:“這份規劃書非常好,連我這個不懂經濟的門外漢也能看懂,可見杜先生在上面傾注了不少心血!在座諸位都是即將上任的地方官,計劃的實施肯定要仰仗各位,所以請大家都看看!”

等計劃書傳閱一遍後,衆人開始七嘴八舌地發表看法,大部分都是讚譽有加,只有一個從廣西過來的教育界人士提出異議,這個叫盧宏圖的黑臉年輕人說:“我也覺得杜先生的規劃書非常好,而且適合福建的民情!但是很多地方都觸及到本地地主豪強的利益,而當中有很多官員和這些人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執行計劃肯定會大打折扣!我們這些人雖然可以控制一些要害部門,但是如果沒有本地人的支持如何能順利地推行計劃呢?”

孫百里點頭說:“是啊,我正在爲這個問題頭痛呢!不知道各位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杜周南不好意思地說:“我在潮陽推行經濟發展計劃時,廣東在陳濟棠的治理下已經取得了很大的發展,獲得老百姓的支持,故而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所以在這方面我也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盧宏圖遲疑地說:“廣西實行的民團制度倒是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省不一定會同意這樣幹,因爲容易招到中央的猜忌。”

孫百里好奇地問:“什麼是民團制度,盧先生可以先說來聽聽嗎!”

盧宏圖回答道:“所謂的民團制度就是把地方上的保甲長和民團骨幹一起集中到省城培訓,通過強化教育讓這些人首先接受新政鉑再派回地方上擔任要職,這樣一來不但推行經濟計劃非常順利、避免激化社會矛盾,同時將來徵兵也會容易很多,我勉西一直堅持把民團學校,效果非常顯著。”

孫百里如釋重負地說:“就這麼辦!把這些人集中到漳州來,和軍官們一起受訓,由我和杜先生給他們親自授課,既普及了新政策也培養了大量的後備軍人,一舉兩得!至於省府那裡,大家不用擔心,由我去爭取!”然後又對盧宏圖說:“我想幹脆成立一個學校,專門培養軍官和地方幹部,校名就叫‘漳州軍政學校’,這個校長就有勞盧先生了!”

盧宏圖連連擺手,說:“本人才疏學淺,不敢當此重任!”

孫百里誠懇地說:“我們這裡只有你對民團制度非常瞭解,這個校長的位子非你莫屬!你就不要再推辭了!”

見孫百里態度堅決,盧宏圖不好再推託,就順勢答應下來。

解決了最爲棘手的問題,孫百里心情非常舒暢,連忙乘熱打鐵和杜周南等人把推行新政策和創辦學校的具體步驟和實施辦法敲定,衆人一直忙活到深夜才大致弄出點眉目。孫百里連忙命人準備夜宵,吃完後又安排衛兵把衆人送回寓所。

等衆人離開之後,孫百里興奮地在房間裡踱着步,腦子裡沒有一點睡意。看着堆放在桌上草草擬定的各種方略,孫百里預感到,在這些人的通力合作下,漳州的歷史必將翻開新的一頁!

第311章 橫山抗命第78章 血氣之勇第308章 洛陽定策第264章 盾堅矛利(下)第84章 整軍備戰第331章 野戰軍團第353章 反戈一擊第44章 財政狀況第356章 活人國葬第63章 新式武器第54章 兩廣事變(上)第4章 形勢惡化第100章 兵退錫澄第8章 登陸漳州第269章 遊說薛嶽第387章 第二戰場第58章 穀賤傷農第337章 四國峰會(中)第102章 兵分兩路第133章 抱病議事(下)第239章 穩固後方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三)第190章 粉墨登場第130章 絕不低頭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349章 決死南寧(上)第159章 福州諜影第6章 停戰協定第315章 國軍歸來第68章 馳援上海第378章 美軍西下第396章 鹿島登陸第218章 汪僞建國第382章 海軍上將第369章 臺灣光復第360章 高瞻遠矚第140章 重整旗鼓(上)第10章 平定叛亂第310章 佯攻緬甸第44章 財政狀況第150章 武漢會戰(二十四)第352章 新年攻勢第161章 兵不厭詐(上)第59章 一兵難求第170章 說客造訪第318章 狹路相逢第172章 奇襲機場第96章 鏖兵吳福(五)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158章 鬧市驚魂第178章 還我家園第261章 金門之戰(中)第179章 戰機旋轉第134章 情愫暗生第7章 故人來訪第8章 登陸漳州第59章 一兵難求第186章 正面交鋒(上)第138章 覆巢之下(下)第193章 攻心爲上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八)第23章 擴軍裁軍第338章 雪百年恥第123章 將星隕落第192章 臺灣來客第12章 福建事變第185章 敵進我退第225章 轟炸航母第25章 還鄉地主第148章 一個交易第299章 中美會談第43章 勞動法規第71章 血肉磨坊(二)第241章 皇軍之恥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187章 窮追不捨第128章 以牙還牙(下)第61章 西安事變第270章 陳誠示警第150章 武漢會戰(十六)第81章 再殲日寇第150章 武漢會戰(九)第168章 異軍突起第322章 黔驢之技第224章 突發奇想第266章 乾坤初定第335章 咸寧勸降第234章 賭場風雲第326章 鋼鐵較量第342章 核武計劃(下)第319章 九里山前(下)第330章 山城論戰(上)第255章 羣起而攻第214章 借刀殺人第363章 煉獄東京第246章 苦口婆心第80章 新式戰法第150章 武漢會戰(八)第370章 祖國之歉第364章 日落大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