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連鎖反應3

正常情況下,大明朝的湖廣行省只算衛級的軍事單位的話就有三十一個。三十一個衛所,就應該有軍兵31x5600=173600人左右。如果把各千戶所和土司宣撫司也算上的話,大明朝的湖廣行省應該至少有在籍士兵超過二十萬人。

當然了,問題在於,目前大明朝的各個方面,都和“正常”這兩個字沾不上一點兒關係。

實際上,從正統年間,大明朝的衛所制度就開始崩壞了。到了天啓年間,湖廣行省理論上該有的二十萬軍隊,實際上能夠從中找出三四千個合格的士兵就算不錯不錯了。

這裡這個三四千個合格士兵,指的是具備基本的身體素質的士兵。就是有這樣三四千個士兵,他們肯定也是隻會種地不會打仗的那種傢伙。

姚宗文當上了湖廣巡撫,一到了湖廣當地,就吃了荊州衛指揮使王書輝一個下馬威。他的一個師爺在事後清楚的向他介紹了一下枝江王府和郡主儀賓王書輝的背景。

一聽說枝江王府和王書輝早在萬曆年間的時候就已經結好了帝王和各位司禮監的內廷大佬們。枝江王府的一個管家就能和魏忠賢聊天說笑的背景,着實把姚宗文驚了一頭一臉的冷汗。

不過呢,姚宗文作爲一個文人,他的自尊心是很強的。你別看他好像一心的跟隨着魏忠賢。但是從根本上說,這是一種出於政治利益的選擇,而不是說姚宗文真的就覺得魏忠賢這個閹人有什麼了不起的。

在姚宗文心裡,他對於魏忠賢都有些不以爲然。那麼,你讓這個正處於志得意滿狀況中的新任湖廣巡撫,怎麼能夠咽的下顧君恩那樣在湖廣衆官員面前給他的氣呢。

所以,姚宗文一行剛剛在襄陽府安定了下來,他就立即開始履行自己湖廣巡撫的職責。他要對湖廣全省的各地衛所,“點兵核餉”。

在這個方面,別人還真的不能說姚宗文是在無事生非,有意要爲難王書輝。畢竟,現在的湖廣在名義上正鬧着兵變呢,而作爲湖廣巡撫的姚宗文要整理湖廣軍務,那是要多有道理就多有道理。

姚宗文也不敢真的就直接針對王書輝,他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講究分寸的。他是從襄陽衛開始查的。

姚宗文雖然久在京師,幹了小半輩子的御史言官,做的都是條條上的工作。但是呢,和程紹那種只知道放嘴炮的傢伙還不同,他還是比較實事求是的。

姚宗文知道,自己當了封疆大吏,就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所以,他通過魏忠賢的關係,從京衛裡招納了幾個“優秀”武官當自己在軍事方面的助手。

在和這些武官幕僚的接觸中,姚宗文已經知道了如今大明朝軍隊的落魄狀況了。對於地方衛所,他已經完全不抱任何的希望的。他之所以要打着整理軍務的名義查驗衛所狀況,就是劍指荊州衛的。

當然了,姚宗文也沒那麼單純的就是爲了打擊王書輝。他的這個舉動也有着摟草打兔子的目的。作爲一箇舊巡撫被殺,省會被佔省份的新巡撫,姚宗文自然是要吸取教訓的。他是希望能夠藉着這次“點兵核餉”的機會,從湖廣各衛所裡招納些忠誠能戰的士兵,組成自己的直轄武裝。

畢竟,上一任的那個死鬼湖廣巡撫,吃虧就吃虧在了在整個武昌府的軍衛裡,沒有他自己的嫡系力量。姚宗文是個很善於吸收經驗教訓的人。這麼明顯的前車之鑑擺在那裡,他再不吸取教訓,那真的是找死了。

姚宗文派出去到各個衛所執行任務的,主要有一文一武兩套班子。文官以及相應的幕僚,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各個衛所吃拿卡要,挑毛病找問題。他們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幫助巡撫大人斂財,一方面是爲巡撫大人立威。

武官和相應幕僚的主要任務,則是到各個衛所中招籠人才,挑選精兵的。

不提文官方面,只說一說武官方面的帶隊官員。這個武官的出身可是不得了,他是戚家軍出身。

當然了,從嘉靖年間到現在快七十年了。一般當年的戚家軍都已經老死了。這位戚家軍出身的京衛武官,是個第二代的戚家軍。他的父親是戚繼光的親兵之一。他就是接了他老爹的班,借了他老爹的光,才能在很小的年紀上就襲了京衛指揮僉事的官職。

在京衛那個龐大的體系中,像他這種戚家軍的出身屬於異類。畢竟,京衛裡的武官們,不是京師公侯們的門人,就是有朝廷大佬做靠山,或者是受宮內中官們的庇護。像戚家軍這種純粹的靠軍功得官的,在京衛無數的世襲武官裡,真的有種“萬般綠中一點紅”的感覺。受排擠和冷落,基本是一種必然現象。

戚元彪原本姓什麼已經不可考了。反正他的老子是義務礦工出身,跟着戚繼光從江南打到漠北,積累的不少功業。作爲一個比較新鮮米分嫩的官二代,戚元彪非常的看不上京衛武官們只知道吃喝嫖賭的做派。他從小就開始練武不輟,對於戚繼光的《紀效新書》他是能倒背如流的。

在整體萎靡的京衛武官中,他屬於那種非常突出的人物。就是因爲這樣的原因,他才被新興勢力閹黨中人姚宗文看中,挑選作爲他的武官幕僚首領。據說,新任湖廣總兵官的位置雖然輪不上他,但是姚宗文已經把湖廣都司都指揮使的職務,給他預備好了。

你別看戚元彪腦袋上頂着個戚家軍的光環。實際上,他在戚家軍中是一天也沒呆過的。他的雁翎刀耍的是挺漂亮。但是今年三十一歲的戚元彪連一個人都沒殺過。

你也別看戚元彪行止坐臥好像都有規矩。實際上,戚元彪的所有軍事知識,也都來自於他背的滾瓜爛熟的那本《紀效新書》。在實踐領域裡,戚元彪連一個小旗的士兵都沒帶過。

要不怎麼說姚宗文這種純粹的外行會看好戚元彪這樣的“銀樣鑞槍頭”呢。

你想想也是。一個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站如鬆坐如鐘,滿口引經據典的完全退化成了個書呆子的草包,不是剛好符合姚宗文這種嘴炮文官的審美麼。

第374章 在山東(9)第264章 學員張兆歡(4)第55章 馬縣丞的末日(7)第169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1)第473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1第471章 南方局勢第188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4)第330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5)第24章 起步(8)第417章 兩個案件和一個態度第47章 新奇的生活(1)第413章 船上偶遇第299章 朱舜水訪武昌(4)第373章 在山東(8)第298章 朱舜水訪武昌(3)第177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3)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375章 在山東(10)第466章 五級鉗工李有福第248章 根據地擴張和建設(2)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198章 武昌起義(8)第22章 起步(6)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73章 審判(1)第31章 日常(3)第106章 反對本本主義2第482章 中倭新關係2第370章 在山東(5)第22章 起步(6)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475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3第306章 終結者3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374章 在山東(9)第103章 王書輝下鄉記7第314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3第313章 十年基層鍛鍊制度2第87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2)第148章 簡單邏輯4第80章 大練兵(4)第286章 新的開始(3)第256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4)第133章 入學風波2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22章 馬祥麟的轉變(5)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306章 終結者3第253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1)第90章 荊州張家的覆滅(5)第71章 人力不足大難題(1)第61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1)第142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4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345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6)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382章 東改編1第288章 地方工作(1)第73章 骨幹的產生(1)第136章 教學相長1第479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7第230章 四省攻鄂(7)第477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5第149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1第82章 曾德昭和大皇帝(1)第480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8第10章 婚事(2)第117章 第一次反圍剿10第416章 人民陪審制度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278章 魏忠賢的疑惑(4)第368章 在山東(3)第259章 農業工業化的重要性(7)第321章 混亂與平靜(2)第34章 理念(2)第18章 起步(2)第75章 大豐收(1)第297章 朱舜水訪武昌(2)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10章 第一次反圍剿3第213章 保民軍第一戰6第385章 東改編4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第492章 孫大聖棒打倭國第220章 馬祥麟的轉變(3)第9章 婚事(1)第465章 朝鮮滅國和反面教材第430章 彌留之際的大明王朝第150章 從階級意識到革命意識2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334章 反面教材張獻忠(3)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7章 妖僧(1)第292章 沒用的和有用的(1)第450章 亂世中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