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朱舜水訪武昌(6)

衛六不知道天底下有個叫做“問道於盲”的成語。如果他知道這個成語並且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的話,他很有可能會攤開雙手聳聳肩,然後對朱三少爺說,“少爺你這這是問道於盲了。”

問一個跑船的復興會爲什麼會在武昌府行使政府職能,衛六上哪知道去啊。

可是,所謂無知者無畏。衛六對於自己不瞭解的事情也是敢於回答的。

“三少爺,這復興會的能耐有多大,您是知道的啊。當年天下只有松江出棉布。松江的棉布是海內海外從南到北的賣。可是現如今呢,就是在松江府城內,也有一半兒的商鋪賣的是枝江的棉布了。”

“過去都說‘松江布,衣天下’,現在這話可改了,變成了‘枝江布,天下半’。就是咱們朱家自己的織坊現在都改了章程,用的都是復興會賣的蒸汽機和鐵織機了。再有就是,現如今這滿世界的菸捲、肥皂、玻璃、五金、農具、罐頭、紙張、書籍……,不管是新鮮的東西還是早就有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復興會不產的,沒有一樣是復興會產的不好賣的不便宜的。”

“就是咱們這回來坐的這艘船吧。這就是復興會在武昌的船廠造的。小的還聽說,復興會在荊州的船廠還能生產大小鐵船。少爺,鐵做的船,還是燒煤自動的。這種東西復興會都能造出來啦!”

“小的我是這麼想的,復興會這個商社能產出這麼多的東西來,能把這麼些東西賣的滿天下都是,我覺的這就是很大的能耐啦。小人也通些經濟,可是小人可是沒法估算出這復興會到底能賺多少錢出來的。”

“小人可是知道,咱們大明的老爺們,有了錢可就是買地的。復興會那麼有錢,怕是這武昌府的地都給復興會買下來了。而且小人還知道,雖不知道武昌府城裡的地是不是都被複興會買下來了,反正武昌碼頭的地都是復興會的。”

“在自己的地面上豎自己的規矩,這不能說是不講道理的吧。想當年小人在出海跑船的時候,各塊海上的海主們可要是要賣旗分貨的。”

“而且小的還聽說了。這武昌府的皇糧國稅,可是復興會包了的。人家復興會和武昌府包了商稅,那人家管管咱們這些到武昌府做買賣的人,也是有道理的啊。”

朱之瑜知道都說“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孟子也說了,“盡信書不如無書”。對於聖賢書上的王土王臣之論,朱之瑜和現如今絕大多數讀書人以及讀書人出身的封建官僚們一樣,心裡面是非常的不以爲然的。

明朝這個時候的讀書人和封建官僚對於皇權的看法是比較激進的。想想也是,在大明朝連“非議孔孟”的李贄和公然提出“無父無君非弒父弒君”思想的何心隱這樣的思想家都出現了。那麼作爲未來的明末清初的五大思想家之一的朱之瑜會對王臣王土論不以爲然,那隻不過是正常現象。

朱之瑜可能不同意衛六大部分的話,可是他作爲一個知識豐富的讀書人,對於衛六說的,復興會承包了武昌府的稅收所以有權力管理生意人的事情倒還能理解。

畢竟衛六可能不知道,但是朱之瑜可是心裡清楚,實際上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包稅制這種制度存在的。所謂包稅制指的是“由官府測算出該集市年應收稅總數,讓當地大商人出錢承包,然後大商人再向商販徵收,以其收入作爲補償。”

這種制度產生於五代時期,繁盛於宋元時期。一直到現代中國,包稅制這種特殊的稅收制度也一直存在。

從某種意義上說,明代政府因爲基層管理能力的薄弱,把向散佈在各個鄉村的農民徵稅的任務交給地方大戶的做法,從客觀的角度上看,也是一種包稅制度。在商業經濟繁榮的江南地區長大的朱之瑜,倒是能夠理解復興會這個他認爲的商業團體因爲包稅制在武昌府可以行使行政權力的事實。

朱之瑜理解了這種現狀,自然而然的也就接受了這種現狀,他客客氣氣的讓“老武昌”衛六多提醒着他點,之後,就和衛六一起,帶了幾個僕人一起上街逛游去了。

儒家的意識形態注重秩序和等級。所以對於朱之瑜來說,雖然他覺得復興會在碼頭商業區的管理上顯得有些嚴苛過度了一點兒,可是看到在公示籠、小腳偵緝隊(衛生督察員)、和黑衣捕快(警察)組成的嚴密管理體系下的商業區街道上秩序井然的樣子,朱之瑜的心裡還是蠻舒服的。

衛六雖然不是儒家信徒,腦袋裡也沒有強烈的統治階級的意識,但是他從普通老百姓的角度也覺得復興會管的嚴一點是好事情。

別看他曾經被複興會懲罰過,但是長期生活在大城市裡的衛六還是覺得他去過的任何城市都沒有這個武昌府碼頭的商業區給他以這麼強烈的安全感和舒適感的。

作爲一個遠洋船長,衛六從來不覺得秩序規矩有什麼不好的。畢竟從他的經驗出發,秩序和規矩不僅是維繫一艘輪船運行的基本保障,更是關係着每個人的身家性命的重要東西。

要是自己出來逛的話,衛六一般都是先到復興銀行裡換了錢之後,先到復興會的大飯鋪子裡吃個飽再說。土豆泥地瓜泥做成的三合米三合粉的饅頭和米飯固然不怎麼合口味,可是這玩意量大不說還便宜。更主要的是,只要花很少的錢,雞鴨魚肉蛋這些東西就可以隨便的點上個好幾道。

一般情況下,衛六吃完了飯,就要到茶館裡混上一上午。喝着一個小鋼鏰一大壺的包茶(復興會生產的用紗布包住碎茶葉末的袋茶),聽着說書先生講的天下見聞(主要是遼東地區女真屠殺漢人的事情)和嶽武穆三打野豬皮之類的講古,這一上午就那麼過去了。

下午的話,衛六就會把整個一下午和一晚上的時間都用到酒館兒裡。只要有兩三串兒烤雞鴨肉串兒,一大碗鴨架或者雞架湯,五六個烤土豆或者烤地瓜,再加上一個大鋼鏰一壺的地瓜燒,衛六就能從中午坐到晚上。喝着酒和酒館兒裡天南地北的夥計管事們吹吹牛皮,這一天別提有多愜意了。

衛六原本的計劃是很好的,可是因爲有了朱之瑜的存在,他就必須跟着朱之瑜的步伐走了。

在大街上逛了好一會兒之後,朱之瑜在大戲園旁邊站住了。就聽到朱之瑜好奇的問衛六道:“衛掌舵,這電影是個什麼東西?” 時空之門1619

———————————————————————————————

第143章 有人開始“起高樓了”1第434章 令人恐怖的工廠化教育第164章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4)第391章 光復遼南6第64章 牛大膽和五畝地(4)第444章 北伐第一戰第10章 婚事(2)第1章 穿越(1)第273章 承天事變(7)第435章 複雜繁重的準備工作第209章 保民軍第一戰2第232章 四省攻鄂(9)第174章 審判(2)第328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3)第498章 範·德佩爾生病了第23章 起步(7)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6章 鬥爭模式的雛形2第121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2第443章 絕望的李巖第462章 必須進步必須改造第346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7)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407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0第497章 老丈人朱術圳第107章 不可抗拒的力量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474章 中華帝國訪問記2第100章 王書輝下鄉記4第449章 錯誤的理解錯誤的應對第404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7第437章 三種“非國民”第96章 吞噬人命的工業化(2)第427章 這次的整風不一樣第139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1第338章 制度這個事兒(3)第374章 在山東(9)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382章 東改編1第187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3)第85章 奇葩的錦衣衛(2)第77章 大練兵(1)第429章 敲響喪鐘的人第285章 新的開始(2)第182章 陳保生進城(2)第57章 工業的獠牙(1)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387章 光復遼南2第451章 遼東驚變第200章 連鎖反應1第120章 應該的平靜和不應該的平靜1第398章 第一次東北戰役1第195章 武昌起義(5)第370章 在山東(5)第342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3)第290章 地方工作(3)第147章 簡單邏輯3第339章 制度這個事兒(4)第350章 炮擊金州衛(3)第192章 武昌起義(2)第276章 魏忠賢的疑惑(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172章 復興會的對外援助(4)第223章 馬祥麟的轉變(6)第245章 肖文龍的覺醒5第228章 四省攻鄂(5)第190章 肅委會來了個年輕人6第40章 妖僧(4)第370章 在山東(5)第491章 覲見大皇帝第3章 穿越(3)第327章 農民起義的進步與落後(2)第146章 簡單邏輯2第44章 第一次矛盾鬥爭的開始(4)第27章 開始(3)第284章 新的開始(1)第138章 大炮機槍蒸汽機第134章 入學風波3第9章 婚事(1)第363章 建設新湖北(6)第196章 武昌起義(6)第197章 武昌起義(7)第368章 在山東(3)第266章 學員張兆歡(6)第181章 陳保生進城(1)第485章 秦十四和“大皇帝崇拜”第226章 四省攻鄂(3)第341章 劉二慫的勞改生涯(2)第455章 南京是個大包袱第152章 紅旗漫卷出枝2第494章 軍事行動面具下的經濟目的第193章 武昌起義(3)第14章 立足(2)第175章 楊守業的新生活(1)第9章 婚事(1)第296章 朱舜水訪武昌(1)第141章 出乎預料與預料之中3第283章 兩種生活 兩種世界(3)第306章 終結者3第48章 新奇的生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