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7 就問你慌不慌吧

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

所以那時候BYD並沒太在意小型電動車,直到最近幾年,錢賺夠了,技術上也有了突破,所以他們纔在今年魔都車展上推出了讓人震驚的DM-I技術。

可以說這技術一出來,豐田,大衆就都慌了。

原本豐田最引以爲傲的技術,既是節油這一塊了。

他們的全球冠軍車型卡羅拉,百公里綜合油耗,基本也就是6L左右,都市擁堵路段也能做到7L左右。

如果是混動車型,也能做到4L左右。

乍一看是很省油,可他們的省油是怎麼做出來的?

是靠瘋狂簡配,但凡開過日系車的都知道,日系車的底盤一貫是最被詬病的地方。

開起來鬆鬆垮垮,一旦時速過了百公里,就會發飄,非常的危險。

而且車身也非常輕薄,日本車之所以那麼省油,就是他們把車身減重做到了極致。

能用薄鐵皮,絕不給你用厚一釐米,車身重量下來了,這油耗自然也就降下來了。

但關鍵是省油不省命,這樣的車,只要時速60公里左右,輕輕一碰,三廂變兩廂是常態。

如果是時速100公里以上,那基本就是全村開席的結局了。

日系三巨頭都是這個操行,其他還算有點操守的日系車企,也就是馬自達,三菱,還有斯巴魯了。

不過看售價就知道,這三家不便宜,而且也不降價。

這都是有原因的,因爲他們在用料方面還是比三巨頭實在一些的。

至於德系車,爲啥有人說德系車在開過五年之後,小毛病就多,可爲啥他們價格還比日本車貴!

這貴,就貴在了他們的用料和科技上面了。

雖然大衆也簡配,但還沒像日系車那樣喪心病狂。

日系車簡配是爲了減重,然後控制油耗,給廣大消費者留下省油的印象。

而德系車,在簡配的同時,還更願意在高科技上面下功夫。

比如渦輪增壓,比如缸內直噴,這樣的技術,人家還是願意在發動機上面用的。

而且德系車的底盤就算在怎麼減配,也比日系車厚道。

開起來,會給人很足的信心,最起碼時速上了百公里,德系車不會發飄。

而且他們靠着渦輪增壓和缸內直噴的技術,也能把油耗給降下來。

這一點只要開過速騰的朋友就都知道,這款車是和豐田花冠對標的A級車。

雖然同樣喪心病狂的簡配,但說到油耗,其實和花冠也差不多。

比花冠略高一些,但也高不太多。

這就是德國車比日系車貴的原因!

至於很多人說,你德國車技術既然那麼好,那爲啥三五年之後,還漏油漏液。

你看看人家日系車,就從來不漏油漏液,所以歐美系車的技術就是不行。

每當聽到這話,肖鋒都想給這樣的傻B幾個耳光。

爲啥德系車,和美系車,在開了三五年之後,都願意漏油?

你看看他們發動機裡,是不是大多數都裝了渦輪增壓器?

一個渦輪增壓器工作的時候溫度有多高知道嗎?

二三百度都是輕輕鬆鬆的,如果跑七八個小時的長途,那發動機艙裡的溫度能被他幹到五六百度。

這麼高的溫度,你說發動機艙裡的橡膠密封件,能不容易老化嗎?

你在看看日系車,尤其是日系三巨頭的車,有幾個給你裝渦輪增壓器的?

大部分都是自吸發動機,因爲沒有渦輪增壓,所以自然發動機艙裡溫度就不會太高。

裡面的橡膠密封件就不容易老化,自然就不容易發生漏油漏液的現象。

這就是德系車和日系車的區別。

不過爲啥說,BYD搞出DM-I技術之後,這兩家就都慌了!

你想想看豐田特孃的可是把自己最好的混動技術,都拿出來了,可造出來的卡羅拉油耗,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就是4-5L每百公里左右。

這還已經是他們的全球銷冠卡羅拉車型,已經是減重簡配到不能再減地步的車型。

如果是他們的B級車,比如凱美瑞,或者是雷克薩斯之類的車型,他們根本就做不到這樣的油耗。

而人家BYD用的是啥車型?

一款新推出的漢EV,純純的B級車。

而且你在看看漢這款車上的用料,無論是底盤,還是車身的安全龍骨,前後防撞樑,沙發,隔音棉,哪一樣不是比你豐田強兩倍級別的車型?

人家B級車的自重,可是你卡羅拉的一點五倍還多。

就這樣重的車,能做到和你卡羅拉一樣的油耗!

那你豐田最引以爲傲的省油這個特點,不就是被人給摟了嗎?

還有大衆也一樣如此!

原本他們爲了節油,可是想盡了各種辦法,砸了大巴的鈔票,研發了各種黑科技。

最早是渦輪蒸壓,後來又是缸內直噴,然後爲了改變渦輪遲滯效應,又搞出了可變截面渦輪。

以前這些高級技術,可都是用在奧迪,保時捷上的技術。

可是最近十年來嗎,因爲和豐田廝殺的日漸激烈,這些技術也都開始下放到了普通的B級車,甚至是A級車型上。

可這些花了幾十億,上百億研發出來的技術,能夠做出來的效果。

人家就搞了第一代電動車出來,就追平了你之前幾十年的努力,你說你慌不慌?

這就是爲啥今年魔都車展上,大衆的幾個老總,會圍着BYD的電動車打轉的主要原因。

前幾年的時候,甚至當BYD剛剛推出一款唐混動車型的時候,大衆兔國的幾個領導,還專門搞了一臺車來開。

然後沒幾年,他們也搞了一款混動車出來,看尾燈和前面的燈型,幾乎和唐一模一樣……

只不過因爲某些原因,哪款車型在國內賣的並不好……

所以知道的人也就不多,但只要是在行內混的,就沒有人不知道大衆抄襲BYD這件事的。

而這就是我們在電動車領域的優勢漸漸體現的結果。

就一個BYD的DM-I技術出來,就問你大衆和豐田慌不慌吧?

要說不慌,那是不可能的!

否則的話,前段時間豐田的大老闆又怎麼會說出那樣的話!

原來是豐田在前段時間,已經制定了一個新的電動車戰略。

那就是今後他們將全權委託BYD幫他們製造純電動車!!!

沒錯,他們會委託BYD幫他們製造純電動車,重要的話在說一遍。

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就說明豐田已經放棄電動車研發這一塊了。

他們打算全部押注,投入開發氫能源車,作爲下一代新能源車了。

可以說,他們走了這一步,就已經註定要走向滅亡了。

今天這話,就放到這,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今天的豐田,就將會像他們的前輩,索尼,東芝,NEC這樣的企業消失在電子半導體領域一樣,他們也將會在汽車領域消亡。

而大衆也是一樣!

因爲他們就沒有互聯網造車的思維,他們沒有互聯網的基因,他們根本就不能理解什麼樣的汽車,纔是未來應該有的汽車。

而最能理解未來汽車的商家,則不是別個,就是華系車最大的對手,特斯拉!

先不說特斯拉,先說豐田。

豐田大老闆這次的決定是什麼意思?

這可和以往的貼牌代工的概念不一樣。

以往傳統的貼牌代工,是說由廠家設計,然後交給BYD來代工。

也就是說豐田來設計車型,設計動力系統,甚至連核心零部件還要他們自己來生產,然後運送到BYD的工廠,讓BYD來幫忙組裝。

然後豐田的工程師在最後把關做品控,最後造出來的車,掛上豐田的車標,拿出去賣。

這就是以前的貼牌代工的模式。

這種情況下,完全是豐田來做主導,你BYD沒有任何和人討價還價的餘地。

人家豐田說讓你怎麼造車,你就得怎麼造。

你得完全按照人家的圖紙來,然後核心零部件還是人家自產給你運過來,你學不到半點的技術。

甚至一些關鍵零部件的採購,或者用鋼材料的採購,你都得按照豐田的要求去採購。

沒有半點的自主權,最後你辛辛苦苦造一輛車,也就賺個辛苦錢!

說句實話,這點錢可能還不夠你後期治理環境污染的。

可是這一次,就完全不一樣了。

豐田找BYD合作,是請求BYD,幫他們設計車型,設計動力系統,整個生產製造的過程,他們全程都不能參與,也不能干預。

最後BYD幫他們設計成什麼樣,那就是什麼樣,造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

最後只要驗收合格,他們豐田就貼上自己的標,然後就當成豐田車拿出去賣了……

這尼瑪是什麼概念?

這就意味着,豐田對於造純電動車的整個生產流程,已經失去了信心。

他們也知道自己起步晚了,這時候就算全力投入,也已經沒用了。

因爲前面很多重要的節點,已經擺兔國,米國和德國卡位了。

很多專利都是人家的,他們就算再投入,也要白白交給人家大把的專利費。

與其那樣,還不如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來蹭點熱度。

那啥是他們的優勢?

現在來看,也就是那個豐田的牛頭標了!

畢竟因爲日本還是西方G7的緣故,他們的車子,現在是可以行銷全球的。

這就比咱們國內的車企,再重新走出去,重新創建一遍渠道,要節省很多時間。

而豐田這樣做,既是無奈,也是在給自己爭取時間!

1714 比竇娥還冤又如何?1798 全面恢復1771 隱形冠軍的焦慮364 黑鯊直升機619 主動上門2124 媽媽咪啊1615 如何廢止內卷2056 做一個黃埔軍校2284 雨林探險2372 援軍998 淡黃的長衫,蓬鬆的頭髮…1599 細無聲1612 有溫度的城市1520 工業的根基2353 方方面面的滲透563 投資商們1292 特斯拉進階版1370 接地氣的陽光醫院1339 人生贏家1460 材料之傷2295 差距很大1238 真正的彎道超車2169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2210 經驗不足1480 大城市病1054 打一巴掌,在給顆甜棗!1209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1735 雨露均沾,就是這麼牛!912 突破陷阱的關鍵73 肖鋒的算計504 異界蛇毒431 縱火1863 確實有一套225 說服1602 醫療之都2165 他們玩跨界最靠譜468 放眼國際314 沒文化限制了你們的想象力2155 穿越風暴1515 差距比較大951 特戰隊1606 減法和加法1387 常規流程2226 勝利大逃亡951 蟑螂特戰隊970 你這是騎臉隔扣啊!30 家裡有礦479 還有大招?1566 技術就是王道720 上層路線844 互利互惠807 持續高溫1632 單反相機的末日865 你算老幾1044 從意大利炮到彩虹製造機1640 汝聽?人言否?2119 水利大作戰1861 各有獨門黑科技1232 被資本虎視眈眈的名廚製造1425 兩張新名片492 有人想見你493 怎麼辦?1078 巧嗎?我信你個鬼!1961 就問問還有誰!?1421 進度條百分之九十391 兵貴神速844 互利互惠189 繼續擴張8 狩獵小隊2330 一球一千萬1372 產投結合1334 從小賣部到量販批發1225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1868 超級防彈衣2198 銅國風情111 豐饒之海(1)2077 什麼錢不錢的,我們不在乎1456 汰弱留強2363 得救了1612 有溫度的城市1785 造車新勢力VS傳統車企1845 神仙小區1226 搶人大戰451 釜底抽薪2342 醫療之都1510 溫暖送到家298 農耕文明的雛形139 一本萬利2018 合作倒也不是不可以,不過…428 霸王蜂羣1376 留住元氣122 崩潰1812 大獲成功1451 估值高是有道理的2332 恐怖的宇宙隊2129 深海黃金2264 拳頭就是最好的溝通手段931 大勢已去270 巨無霸啓航2358 能成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