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雲伸手指向不遠處被濃霧籠罩的地方,言辭鑿鑿的道:“這濃霧所覆蓋的範圍,正在徐徐的縮小,這意味着子止持續施展的武技秘訣對靈力的消耗非常之大。
而且聽戰鬥傳出來的聲音可以判斷出,子止攻擊的力度與頻率,在靈力消耗完之前還破不了子空的防禦。”
慧連讚許的點點頭。
跟姜雲說的一樣,子止是第一次與人交手中施展觀瀾霧海,沒有什麼經驗,也沒把握好靈力釋放出的那個度,導致靈力流逝的很快。
手中的羅漢棍擊中了子空很多次,可並沒有給他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
一直這樣下去的話取勝只是時間上的問題,可是維持着觀瀾霧海對靈力的消耗自己堅持不了多久了。
心中焦急萬分,將手中羅漢棍握緊了幾分,找了個刁鑽的角度又向着子空的小腿的位置狠狠的掃了過去。
羅漢棍撞擊在金剛罩上面,子止正準備迅速一個側身再次攻擊。可就在此時,一聲熊嘯聲震的他耳中一鳴,頭昏腦脹,身體被震的離地有三尺來高,又重重的落下。
濃密的霧海也在這一刻迅速消散收縮成幻靈猴的模樣,隱沒進子止的眉心靈臺內。
霧海消失後,子空與子止就都顯現了出來。
子止緊閉着雙眼臉色慘白的躺在地上,手中的羅漢棍也散落在一旁。
子空雙手撐着膝蓋,大口的踹息,盯着躺在地上的子止。剛這一招熊天撼地,只能對自己周身兩尺左右的範圍,才能發揮其威能。
子空的比試結束時,子塵的比試進入到了白熱化。
子塵將自己的靈神混元棍舞了個棍花,豎着劈向子旬。
子旬將自己的靈神千羅傘撐開迎了上去,他知道子塵的混元棍帶有吸附力,不如每一次攻擊都直接撞擊上去。
每個人的靈神都帶有各自的特性,千羅傘也是如此。傘面轉動起來後,落在上面的攻擊都將會被卸掉大半的力道。
子塵的混元棍落在千羅傘的傘面上並沒有留下任何痕跡。
便回身往後,腳在地面輕輕一點,騰空躍起俯身向下使出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小夜叉棍法中以點破面的技藝。
而與此同時子旬以千羅傘的傘尖爲劍尖,向着子塵直直的刺去。就在混元棍與千羅傘面將要接觸的那一霎,子旬早有預謀的收回了傘面,身體微微側身躲過了混元棍的攻擊,千羅傘的傘尖去勢不減的刺向子塵。
子塵在空中以小夜叉棍法的雲字訣險之又險的避開了子旬傘尖的攻擊。在空中連續兩個翻身,與子旬拉開距離後穩穩落地。
接下來,子塵將小夜叉棍法以掃、撥、雲、架、撩、戳、劈、舞花、挑、點的技法,和子旬纏鬥在一起。
雖然子塵的小夜叉棍法將少林寺“三分棍法七分槍法”的棍法要旨很嫺熟使了出來,也只是與子旬平分秋色而已。
子旬不時將千羅傘撐開,或是用傘尖冷不丁使出少林寺七十二絕技達摩劍法,刺出一劍。
跟子旬又對了一擊之後,子塵退後拉開距離,左手斜握着混元棍,棍端點地,右手在胸前單手合十,眼中涌現出一絲混沌的白色光暈。原本白色的混元棍,這會兒也透露出潔白無瑕的光華。
子旬看見子塵的變化,心底升起一種不好的感覺。連忙將千羅傘撐開抵在身前,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子塵施展的是小夜叉棍法的絕技維護衆生界,是四面八方全方位的攻擊,自己的千羅傘只能擋住一面。
將千羅傘面收起雙手握住傘柄,傘尖朝上,閉上眼睛。達摩劍法絕技一葦渡江,以現在的修爲,子旬勉強能夠施展出一次。但他不是純粹的劍修,更別說凝聚劍心了,可是眼下也只能放手一搏了。
子塵向前傾斜着身體在地面上拉出一道長長的殘影,就快要接近到子旬的時候,陡然分散成十八個影分身,將子旬團團的圍在中間。
這是子塵目前施展維護衆生界所能達到最多的影分身,十八個影分身同樣保持着左手置於背後斜握着混元棍,右手在胸前單手合十的姿勢。只是十八雙眼不盡相同的盯着子旬身體各處的要害。
也就在此時子旬猛然睜開雙眼,原本傘尖向上的千羅傘在子旬一個轉身後,向着右後方迅捷無比的朝着子塵的一個影分身刺去。
達摩劍法的絕技一葦渡江,子旬很勉強的使出,但這一擊還是落空了,並沒有刺中子塵的本體。
緊接着,除了頭部,子旬感覺全身各個部位不知道被混元棍擊中了多少次。
子塵身形最後落在了子旬身後面,見子旬用千羅傘無力的支撐着身體不讓自己倒下,子塵便將混元棍收回靈臺內,眼中白色的光暈也消褪了。
看完子空和子塵的比試,姜雲發現他們的比試比自己的都要精彩,完全不像自己的比試那樣,感覺還沒開始就已經結束了。
就在姜雲這個小組,第一輪的比試全部將要完成時,姜雲彷彿覺得有人在自己耳邊誦唸心經,那聲音聽上去很莊嚴、清淨且明徹。
給人一種很奇特的感覺,不禁讓人產生有所頓悟的錯覺。
姜雲循着聲音源頭望去,就看見子凡與子幸兩人的中間,排列整齊的懸浮着《般若波羅蜜心經》的經文。
慧連手上不知何時多出來一個碗口大小的黃色光球,這個黃色光球能將每一個弟子的比試過程都記錄了下來。
只要將手握在黃色光球上面,用靈力去催發,就可以找到自己想看到的畫面。
“子凡因爲有無坎的心境,被首座收爲親傳弟子。剛剛那個彷彿在耳邊響起的聲音,是梵音。只有心境無坎之人,才能領悟出梵音。”慧連將手中的黃色光球遞向姜雲,讓他看看子凡的比試過程。
姜雲會意,將黃色光球握在手中,注入靈力,心念一動,子凡與子幸比試過程的畫面,就出現在姜雲的腦海裡。
子幸右手掌中出現了一個小花苞,轉瞬之間長成了一朵紅白相間的蓮花,在掌心徐徐的轉動。
蓮花臺,這是子幸的靈神。
很顯然子幸的蓮花臺,現在只是一株色彩豔麗的蓮花,遠遠達不到蓮花臺該有的樣子。
如果要是在御神境,子幸便能安坐於蓮花之上,施展佛陀金身,說不定有取勝的可能。
可眼下只是化神境神三重的子幸,面對的是首座親傳弟子子凡,不作他想,直接將右手掌中的蓮花散成滿天的花瓣,旋即又會聚成七個拳頭的形狀,組成天罡北斗陣,向着子凡擊去。
少林寺七十二絕技偏花七星拳的絕技七星聚會。
子凡見子幸一連串的動作,面色平靜,不急不緩的釋放出自己的靈神,一本經書就懸浮於身前。
擡眼見向自己而來的七星聚會,子凡張嘴誦起了心經,先一字一頓,誦道:“觀、自、在、菩、薩……”
在誦完第一句後,語速驟然加快:“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子凡張嘴閉合之間,就有一個相對應的經文,從他眼前的經書散發着金光翩然而出,和子幸凝聚形成的七星聚會撞擊在一起。
在子凡誦道:“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蓮花花瓣聚成的拳頭全部潰散,夾雜着已經破碎散成金雨的經文,一起落下,這場景有些絢麗且奪目的美。
但子凡並沒有停下誦唸心經,而是將剩下的心經全部誦完:“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這些字並沒有向着了幸攻擊而去,而是排列整齊的懸浮於兩人中間。
子幸知道自己已經敗了,便伸出右手攤開手掌,原本落在地面散亂的花瓣,就都匯聚過來又形成蓮花的形狀,徐徐的在掌心轉動,心念一動就收回了靈臺內。
在子凡將整篇《般若波羅蜜心經》誦唸完的時候,梵音就出現了。
黃色光球中的畫面在這一刻就定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