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

李熊見公孫述心中發虛,再勸道:“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實所生,無谷而飽。女工之業,覆衣天下。名材竹幹,器構之饒,不可勝用,又有魚、鹽、銅、銀之利,浮水轉漕之便。北據漢中,杜褒、斜之險;東守巴郡,拒江關之口;地方數千裡,戰士不下百萬。見利則出兵而略地,無利則堅守而力農。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荊、楊。所謂用天因地,成功之資。今君王之聲,聞於天下,而名號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遠人有所依歸。”

柳永只用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個字,便已撩起金主完顏亮併吞江南之意。李熊一段長篇大論,同樣勾起公孫述登基稱帝之心,然而他還想再謙虛一下,嘆道:“帝王皆有天命,我何德何能,也敢稱帝?”

李熊答道:“天命無常,百姓與能。能者當之,王何疑焉!”

整個白天,公孫述滿腦子想的都是稱帝的事,到了晚上,公孫述便做了一個怪夢,夢中有人告訴他一句沒頭沒腦的話:“八厶子系,十二爲期。”

公孫述夢中驚醒,踹醒妻子,以夢告之,問:“此夢何解?”

妻子衣衫不整地爬起,向公孫述納頭便拜,口中大叫:“賀喜大王。”

公孫述道:“喜從何來?”

公孫述之妻乃是識文斷字之人,當即答道:“八厶,公字也;子系,孫(孫)字也。這指的就是你呀。十二爲期,是說你有十二年的皇帝命呢。”

公孫述先喜後憂,嘆道:“皇帝雖貴,但只能當十二年,奈何?”

妻子笑罵道:“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何況還有十二年呢?”

公孫述聞言大喜。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四月,比劉秀稱帝還早兩個月,公孫述自立爲天子,國號爲成,色尚白,建元曰龍興元年,以李熊爲大司徒,以其弟公孫光爲大司馬,公孫恢爲大司空,改益州爲司隸校尉,蜀郡爲成都尹。

建武二年(公元二十六年),越巂郡任貴舉郡降公孫述。公孫述遣將軍任滿從閬中下江州,東據江關;又趁劉嘉和延岑火併之際,遣將軍侯丹襲取漢中。從此,益州全境(漢中郡、武都郡、廣漢郡、蜀郡、犍爲郡、越巂郡、牂柯郡)盡爲公孫述所有。

公孫述新帝登基,銳氣奮發,會聚兵甲數十萬人,大作營壘,操練車騎,講習戰射,積糧漢中,築宮南鄭。又造十層赤樓帛蘭船,建制水師。

西漢之時,以京師長安爲中心,設司隸校尉部,置京兆尹。公孫述雖然只佔據益州一地,但卻時刻不忘胸懷天下,弄得他好像已經統一中國似的,也改益州爲司隸校尉,蜀郡爲成都尹;又把天下州牧、郡守的印章統統提前刻好,只等到時發放;公卿百官之位也都虛設齊備,他日論功行賞。

關中豪傑呂鮪等人,擁衆皆在萬數以上,一心想要貨於帝王家,賣個高價,見天下羣雄爭霸,而公孫述實力最強,於是前往投奔,公孫述皆拜爲將軍。

公孫述使將軍李育、程烏領軍數萬,與呂鮪等人合兵,試圖奪取關中,與馮異、隗囂聯軍交戰,前後兩年有餘,連戰連敗,無法再在關中立足,只得撤回漢中,改以守勢爲主。

而在水路,公孫述同樣嚐到敗績。公孫述遣田戎率水師沿長江而下,企圖襲取荊州諸郡,遭遇岑彭的頑強阻擊,大敗而歸。

軍事上的接連失利,公孫述也蔫了下來,當初的銳氣也變爲暮氣,開始不思進取。

拼刀槍弓弩,公孫述不是劉秀的對手。拼地望,公孫述同樣也不是對手。劉秀建都洛陽,而洛陽爲千年古都,華夏正統所在。公孫述建都成都,成都雖然富庶,但卻偏安一隅,從來沒有出過皇帝,作爲首都,對於中原毫無感召力。如果將中國比作一個城市,洛陽是市中心,而成都最多隻能算是遠郊區。

但在另外一個戰場,公孫述卻有把握將劉秀擊倒在地,久久不能爬起。而這個戰場,並非訴諸武力,也並非訴諸地望,而是訴諸天意。他要向天下人證明,劉秀不過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騙子,只有他公孫述纔是上天選中的真命天子。

公孫述向中原派發了無數傳單,煽風點火,展開了一場規模浩大的宣傳戰。傳單上對讖書廣徵博引,列舉出衆多他稱帝的證據:

讖書《錄運法》說:“廢昌帝,立公孫。”讖書《括地象》說:“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都是在說公孫稱帝,而這裡的公孫,指的當然就是他公孫述。

讖書《援神契》說:“西太守,乙卯金。”乙,斬斷也。卯金,劉(劉)也。他公孫述最初就是西方的蜀郡太守,所以註定要由他來斬斷劉氏,君臨天下。

讖書又說:“孔子作《春秋》,爲赤製作,斷十二公。”漢爲火德,顏色崇尚赤色,所以赤就是指漢朝,從漢高祖到漢平帝(包括呂后在內),正好傳了十二主,可見漢朝的歷數已經用完,劉氏氣數已盡。劉秀雖然有《赤伏符》,照樣無濟於事,因爲孔子的話,斷然不會有錯。

而且,他公孫述的掌紋上,生有“公孫帝”三個字,這更是確鑿無疑的天意(而事實是:“公孫帝”三字是他自己拿刀刻到手上去的,誠可謂下了血本)。

漢爲火德,王莽爲土德,火生土,所以王莽繼漢。而他公孫述爲金德,土生金,所以理當由他繼承王莽,統治天下。而金德崇尚白色,所以他便是無可爭議的白帝(著名的白帝城,即公孫述所建,其名字也由此而來)。

那時的人,普遍迷信讖書,讀了公孫述的傳單,寧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於是人心動搖,真覺得公孫述就是真命天子,進而便懷疑起劉秀來,以爲劉秀充其量也就是一個拳頭大一些的軍閥。

劉秀見了公孫述的傳單,一身冷汗。這哪裡是傳單,分明是公孫述向他下的戰書。

想當初,劉秀部下諸將先後數次勸他稱帝,都被他拒絕,直到強華向他獻上讖書《赤伏符》,說“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鬥野。四七之際火爲主,卯金修德爲天子”,他這才欣然同意稱帝。可以說,讖書的預言,便是他帝位合法性的根基。

而如今,公孫述引用讖書,對他發起了最爲強烈的指控,指出他所依賴的《赤伏符》完全錯誤,從而徹底否認了他稱帝的合法性。在真正的戰場上,劉秀可以一再退讓,乃至於屢吃敗仗,這都沒關係,但在現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他卻絕對不能輸,也根本輸不起,一旦他輸了,那就證明他只是一個贗品皇帝,從而招致天下人的懷疑和拋棄。

兵馬尚未正式交鋒,而在他和公孫述之間,勢必先有一場論戰。

放在現在,這事很簡單,兩人直接上電視,當着全國人民的面,公開辯論一場,誰對誰錯,立見分曉。而在當時,劉秀卻只能鴻雁傳書,對公孫述一條條進行反駁:

“廢昌帝,立公孫。”說的是霍光廢昌邑王,立漢宣帝。所謂公孫,是指漢宣帝劉病己,和你沒有絲毫關係(漢昭帝元鳳三年,上林苑中一棵枯死倒地的大柳樹,忽然有一天自己站起,復活過來,重新長出葉子。蟲子吃其樹葉,在樹葉上吃出五個空心字——“公孫病己立”。宣帝名病己,稱皇孫,其後果然繼昭帝之後稱帝)。

“帝軒轅受命,公孫氏握。”說的是黃帝,黃帝號軒轅,姓公孫,同樣跟你沒有任何關係。

“西太守,乙卯金。”說的是高祖劉邦,指高祖於乙未年登基稱帝。

讖書說:“漢家九百二十歲,以蒙孫亡,受以丞相,其名當塗高。”你是當塗高嗎?既然不是,你憑什麼代漢?而且漢朝有九百二十年的運數,現在才過了二百餘年,還將有七百年的江山,你就且等着吧!

你又拿掌紋說事,誰不知道那是你自己刻出來的?王莽僞造符命,你也跟着他造假,學什麼不好,你偏要學王莽,你難道沒看見王莽的下場?

你不是我的賊臣亂子,只是你身邊的人希求富貴,這才蠱惑你稱帝,所以我並不怪你。你已經上了年紀,來日無多,妻子又弱小,要早作決斷,迷途知返,以免日後追悔莫及。天下神器,不可力爭,你可得仔細想想清楚。

書末,劉秀大筆一揮,署名“公孫皇帝”。又將此書抄錄數百千份,傳播於國中,以闢謠言,正視聽。

劉秀和公孫述的這一場辯論,在今天看來,或許頗爲可笑,所謂的讖書,大抵是一種封建迷信,不足爲訓,而這兩個人卻一本正經地奉爲真理,各自在讖書中熟練地尋章摘句,力求駁倒對方,佔據道德和輿論的制高點,從而證明自己比對方更加根正苗紅,更加有資格代表天意。

在當時全民狂熱地迷信讖書的社會大環境之下,這場辯論無疑是極其嚴肅的。也正是因爲如此,我們在感覺其可笑之時,卻又不免覺得淒涼。我們往往並不能真的以史爲鑑,相似的一幕仍會重複上演,究其原因,或許迷信的對象已然不同,而迷信本身卻並未從本質上改變。

公孫述接到劉秀之書,無心作答,只是黯然神傷,他知道,他又輸了一仗。

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33章 一枕黃粱第49章 擇帥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10章 破竹之旅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1章 閃婚 (1)第33章 一枕黃粱第16章 最後一關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50章 擇帥 (2)第40章 愛與殺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8章 逢凶化吉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13章 揮師南下第17章 高臥第22章 因禍得福第49章 擇帥 (1)第21章 借刀復仇第2章 利涉大川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23章 天問第37章 吶喊 (2)第10章 破竹之旅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32章 傷仲永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50章 擇帥 (2)第8章 逢凶化吉第20章 舊帝未死第39章 因人而降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35章 兵戈還鄉第13章 揮師南下第3章 鄴城獻策第1章 出洛陽記第24章 天子之降第25章 定都洛陽第16章 最後一關第40章 愛與殺第16章 最後一關第40章 愛與殺第27章 他人的團聚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6章 年終盤點第53章 屠夫 (1)第2章 利涉大川第1章 出洛陽記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8章 公孫述其人 (2)第49章 擇帥 (1)第24章 天子之降第6章 年終盤點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章 出洛陽記第32章 傷仲永第2章 利涉大川第39章 因人而降第10章 破竹之旅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8章 逢凶化吉第13章 揮師南下第49章 擇帥 (1)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25章 定都洛陽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12章 閃婚 (2)第39章 因人而降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20章 舊帝未死第9章 一言興邦第35章 兵戈還鄉第16章 最後一關第50章 擇帥 (2)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7章 窮途末路第3章 鄴城獻策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13章 揮師南下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4章 前朝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