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又見刺客 (2)

劉秀接到戰報,大驚失色,懊喪不已,如果來歙、岑彭還在,何至於出此昏招!當即下詔吳漢,嚴詞譴責道:“我此前指示你千條萬端,難道說得還不夠詳細嗎?爲什麼你事到臨頭,竟然如此章法大亂?輕敵深入不說,又與劉尚分營而處,萬一出事,都沒法互相救援。公孫述如果出兵牽制住你,以主力猛攻劉尚,劉尚必破。劉尚既破,你也必敗無疑。幸好沒有出事,趕緊給我引兵返回廣都。”

劉秀怕着怕着,還是出事了。詔書尚在途中,未及送達吳漢手上,公孫述已然發起懲罰性的攻擊,要讓吳漢爲其愚蠢付出代價。

公孫述命大司徒謝豐、執金吾袁吉領兵十餘萬,分爲二十餘營,攻擊吳漢,同時命另外將領領兵萬餘人騷擾劉尚,使二人不能相救。吳漢與謝豐、袁吉苦戰一整天,兵敗,走壁堅守,謝豐、袁吉圍之。

吳漢來不及後悔自己的失策,當下處境已經岌岌可危,必須儘快自救,於是召集諸將,大聲激勵道:“吾與諸君逾越險阻,轉戰千里,遂深入敵地,至其城下,而今與劉尚二處受圍,勢既不接,其禍難量,欲潛師會合劉尚於江南,並兵御之。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爲戰,大功可立;如其不然,敗必無餘。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諸將皆曰:“諾。”

吳漢饗士秣馬,閉營三日不出,多樹幡旗,使煙火不絕,以迷惑蜀軍,然後藉着夜色,銜枚引兵,突然渡江而南,與劉尚合軍。

謝豐、袁吉哪裡會想到吳漢一介莽夫,居然也會用計,根本就沒察覺吳漢已經連夜遁走。第二天,謝豐、袁吉留少許兵力於江北,率大部主力渡江攻劉尚,企圖一舉殲滅劉尚所部。吳漢率軍而出,大呼道:“吳漢在此!可來死戰!”謝豐、袁吉一直以爲吳漢還在江北,突然見到吳漢出現眼前,驚詫不已,倉皇迎戰。漢軍無不以一當十,直衝蜀軍,蜀軍大敗,謝豐、袁吉二人陣亡。

吳漢僥倖大勝,再也不敢戀戰,依照劉秀詔書的指示,乖乖引兵退還廣都,留劉尚原地駐守,以拒蜀兵。吳漢退回廣都,上書劉秀,對自己此前的戰略失誤深表愧疚,痛責“微臣愚蠢”,大讚“皇帝聖明”。

吳漢雖然道歉,但是對於自己究竟錯在何處,心中其實仍是不甚瞭然,憑什麼岑彭進攻成都就是戰術得力,而到了他這裡,進攻成都卻變成了一着臭棋?

在劉秀看來,吳漢的問題根本就不成其爲問題,一目瞭然的事,有什麼好費解的?岑彭兩千裡迂迴之時,公孫述的重兵都在防守成都的東方,大軍集中於廣漢、資中二地,成都的防衛極爲空虛,岑彭攻拔廣都,逼近成都之時,一則出敵不意,二則和成都空虛的守衛相比,岑彭握有絕對的兵力優勢,當然可以突擊成都,而且很有可能一舉拿下。只可惜岑彭遭遇刺客刺殺,壯志未酬,不能將戰史奇蹟演繹到底。而等到吳漢攻下廣都之時,蜀軍主力已經全部回撤,龜縮在成都附近,吳漢在兵力上並無優勢可言,加上蜀軍早已嚴陣以待,此時再想強行進攻,自然難爲上計。

劉秀見吳漢知錯能改,還算有救,而且吳漢將錯就錯,居然還蒙到了一場勝利,更加不便深究,於是下詔吳漢,勉勵道:“你引兵返還廣都,處置甚是妥當。有劉尚在前牽制,公孫述必然不敢攻你。公孫述如果單攻劉尚,你則從廣都盡起步騎赴之,值其危困,破之必矣!”

且說吳漢回師廣都,不敢再自作聰明,而是謹遵劉秀的部署,穩步向成都推進,與蜀軍交戰於廣都、成都之間,八戰八勝。建武十二年(公元三十六年)冬十月,吳漢攻入成都外城。

公孫述困急無策,求計於延岑,問道:“事當奈何?”

延岑答道:“男兒當死中求生,可坐窮乎!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陛下當竭盡財物,募敢死之士,爲國死戰。財物易聚耳,不宜有愛。”

在常人眼中,往往以爲只有土鱉財主纔會愛錢如命,而貴爲帝王者,財富應有盡有,當然視金錢如糞土,再多的錢花出去,眼睛都不帶眨一下的,絕不會境界下作到要當守財奴的地步。

殊不知,皇帝也是人,吝嗇鬼也多得很。即使到了生死存亡之際,許多帝王依然守着金錢不肯撒手,寧願一死,也捨不得破財消災。

前有新朝皇帝王莽,國之將滅,宮中尚有黃金近八十萬斤,錢帛珠玉不可勝數,王莽硬是捨不得,命北軍精兵數萬人捍衛京師,每人卻只肯賞賜四千錢,結果導致軍士鬥志全無,最終國敗身亡。

又有南齊皇帝蕭寶卷,首都建康已被蕭衍的叛軍團團包圍,亡在旦夕,將領們請求蕭寶卷趕緊賞賜兵士,以激勵守軍士氣,蕭寶卷說什麼也不肯。將領們叩頭再請,蕭寶卷大怒,給出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無賴理由,道:“憑什麼讓我掏錢,叛軍來了,又不是光殺我!”更有甚者,宮中存有數百具木板,將領們準備拿來修建城防工事,蕭寶卷連這也捨不得給,我還要留着建宮殿用呢。最終逼得大將內叛,索性砍了蕭寶卷的頭顱,向蕭衍邀功領賞而去。

又有後唐莊宗李存勖的“賢內助”劉皇后,同光四年(公元九二六年),後唐軍隊糧餉不繼,軍心動搖,而宮中內庫財寶一大堆。宰相向李存勖請求從內庫撥款救急,劉皇后躲在屏風後偷聽,不一會兒,劉皇后端出些許妝具和三個銀盆,放在宰相面前,又牽出三個皇幼子,也站在宰相跟前,氣呼呼地對宰相說道:“宮中就剩這麼些東西了,請你拿去賣了,充作軍費。”劉皇后這麼一來,宰相哪裡還敢再開口要錢,只得惶懼而退。劉皇后自以爲得計,得意不已,而將士聞訊,無不心寒絕望。其後四方兵起,李存勖再出金帛賞賜諸軍,軍士破口大罵:“我等妻子皆已餓死,再要這些金帛何益!”劉皇后守財如命,最終害得自家老公衆叛親離,亡國殞命。劉皇后逃命之際,仍不忘大量攜帶珠寶,逃到太原,躲進尼姑庵,削髮爲尼,被後唐明宗李嗣源派人搜獲,毫不客氣地砍了腦袋,收走珠寶。

和以上幾人相比,公孫述大有丈夫豪氣,聽了延岑的建議,絲毫也不猶豫,當即盡散金帛,許以重賞,募敢死隊五千餘人,交由延岑統領。

延岑下書吳漢,告以明日會戰,地點爲成都城外市橋。吳漢大喜,來得正好,我正擔心攻城太難,你倒主動出城求戰。雙方擺開陣勢正面決戰,吳漢最喜歡不過了(最重要的是丫也不會別的),當即回書延岑:“如約!”

明日,延岑領兵出城,領先打頭的竟是軍樂儀仗隊,擂鼓吹角,彩旗飄飄,搖頭晃腦,吟詠舞蹈,比戲班子更加招搖,慢悠悠地奔市橋而來,哪裡像來打仗,分明更像迎親。

吳漢莽夫,哪知是計,騎馬雄踞於對岸,在第一排最好的位置看着熱鬧。身後漢兵也忘了打仗,都急着往前擠,爭相圍觀。

延岑陰遣奇兵,繞至吳漢軍後,發起突襲。漢軍正看戲入迷,猝不及防,互相踐踏,狼狽奔散。

亂軍之中,吳漢連人帶馬被擠落墮水。吳漢反應神速,一把揪住馬尾,戰馬受驚,後腿連踢,吳漢被踹了個鼻青臉腫,然而保命要緊,說什麼也不敢撒手。戰馬拖着吳漢,在水中狂奔,終於將吳漢拖到岸上,撿回一條性命。

吳漢逃回,清查部衆,士卒折損過半,輜重損失無數。吳漢新敗,無力再戰,盤點軍中,僅剩下七天糧食。吳漢心灰意冷,密令部下準備船隻,趁延岑尚未乘勝追擊,趕緊撤軍,退保江州。

適逢劉秀派謁者張堪送縑帛及七千騎兵入蜀,增援吳漢。張堪途中聞吳漢有意撤軍,飛奔來勸吳漢道:“一旦撤軍,前功盡棄。爲山九仞,豈可功虧一簣,無論如何,必須堅守。臧宮大軍很快即可逼近成都,兩軍會師,公孫述必敗無疑。”吳漢從之。

再說臧宮,自拔平陽鄉之後,一路高歌猛進,拔綿竹,破涪城,斬公孫述之弟公孫恢,接着又攻拔繁縣、郫縣,十一月初,與吳漢會師於成都城下。

公孫述困守孤城,滿心末日將至的悲愴。他苦心經營的江山社稷,他親手打造的宮殿城牆,一切的一切,很快就將淪落於敵人之手,再也不復爲他所有。

既然無力挽留,也無法帶走,那便把能毀的全都毀了,憑什麼便宜別人!就如南朝梁元帝蕭繹,窮途末路之際,焚盡宮中珍藏古今圖書十四萬卷(可惜王羲之的法帖、陸探微的繪畫呀),恨恨嘆道:“文武之道,今夜盡矣!”既然老子守不住,也絕不能成全了你們,全燒了,快活,快活。

明末張獻忠,更是將這種變態心理髮揮到了極致,幾乎將四川人殺了個精光,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他開初並不很殺人,他何嘗不想做皇帝。後來知道李自成進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關,自己只剩了沒落這一條路,於是就開手殺,殺……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沒有自己的東西,現在是在毀壞別人的東西了,這和有些末代的風雅皇帝,在死前燒掉了祖宗或自己所蒐集的書籍古董寶貝之類的心情,完全一樣。他還有兵,而沒有古董之類,所以就殺,殺,殺人,殺……我們對於別人的或公共的東西,不是也不很愛惜的嗎?”

此時的公孫述,完全有機會把城中的珍寶燒光,百姓殺光,爲他殉葬,然而他沒這麼幹。秦漢之際,人多少都有豪傑之氣,胸襟開闊,光明磊落。在公孫述看來,江山丟了也就丟了,“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廢興命也,何恨之有!這纔是天子的體面,天子的氣度。

公孫述和劉秀一樣,瘋狂迷戀所謂的天意,特地召來術士佔了一卦,以卜吉兇。卦雲:“虜死城下。”公孫述大喜,嗯,這一定是說吳漢和臧宮將斃命於成都城下了,於是信心爆棚,主動開城出擊,命延岑迎戰臧宮,自己則率數萬人進攻吳漢。

公孫述貴爲帝王,而且年過花甲,白髮蒼蒼,卻也親自披掛上陣,甘冒矢石,確實堪稱一幅感人至深的悲壯場景,蜀軍見狀無不激奮,皆願效死。

戰爭從早上一直進行到中午,公孫述和延岑三戰三勝,軍士們連飯都沒顧得上吃,漸漸疲倦下來。吳漢見蜀軍疲態顯露,遣出雪藏半日的數萬銳卒,由護軍高午統領,猛撲蜀軍,蜀軍大亂。高午一馬當先,衝入蜀軍陣中,直奔公孫述,一戟貫穿公孫述前胸。公孫述墮落馬下,左右搶起,擡回城中。延岑見公孫述傷退,不敢再戰,也趕緊撤軍入城。

當夜,公孫述不治身亡,臨死,將兵權交付延岑。延岑見皇帝已死,再戰不僅無益,而且也無意義,次日清晨,開城向漢軍投降。

第22章 因禍得福第36章 吶喊 (1)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41章 西州上將軍 (1)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38章 人性第6章 年終盤點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6章 最後一關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3章 鄴城獻策第16章 最後一關第3章 鄴城獻策第12章 閃婚 (2)第17章 高臥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23章 天問第11章 閃婚 (1)第50章 擇帥 (2)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8章 逢凶化吉第23章 天問第20章 舊帝未死第35章 兵戈還鄉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40章 愛與殺第40章 愛與殺第39章 因人而降第29章 關中主帥 (1)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24章 天子之降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39章 因人而降第13章 揮師南下第13章 揮師南下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15章 廣阿會師 (2)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17章 高臥第51章 又見刺客 (1)第40章 愛與殺第32章 傷仲永第11章 閃婚 (1)第38章 人性第21章 借刀復仇第47章 公孫述其人 (1)第6章 年終盤點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4章 前朝秘辛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9章 一言興邦第24章 天子之降第11章 閃婚 (1)第26章 觸不到的戀人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52章 又見刺客 (2)第10章 破竹之旅第36章 吶喊 (1)第19章 圓月彎刀 (2)第16章 最後一關第39章 因人而降第31章 最後的瘋狂第16章 最後一關第53章 屠夫 (1)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25章 定都洛陽第46章 使者來歙 (2)第23章 天問第33章 一枕黃粱第42章 西州上將軍 (2)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30章 關中主帥 (2)第18章 圓月彎刀 (1)第5章 天有二日第39章 因人而降第20章 舊帝未死第45章 使者來歙 (1)第9章 一言興邦第14章 廣阿會師 (1)第49章 擇帥 (1)第24章 天子之降第37章 吶喊 (2)第44章 七世遠親 (2)第24章 天子之降第2章 利涉大川第35章 兵戈還鄉第49章 擇帥 (1)第43章 七世遠親 (1)第22章 因禍得福第17章 高臥第36章 吶喊 (1)第50章 擇帥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