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二十、戰略

臘月初六,天空陰鬱,小雪,一大早天黑沒亮,李星洲就起牀出門了,除去裡面衣服,外賣還罩着皮甲以及裘皮披風。

之所以現在走,是不想聲張,不想打擾任何人。

凸碧山莊門口,兩百五十新軍,衛離帶領的五十上直親衛,五十輔兵,一百多頭騾子和五十頭馱馬馱着彈藥,火藥,火炮,已經列隊整齊等候在積雪中。

新軍披着保暖的毛皮斗篷,穿着新軍裝,戴着毛皮手套,腰間掛了上保險的手榴彈,彈藥包,刺刀,背後揹着被褥,毛氈,這裝束的新軍衛離沒見過,上直親衛也沒見過,都竊竊私語。

上直親衛確實只有五十人,但因爲他們身着鐵片扎甲,每人配馬,都是戰馬,所以被褥、毛氈等都需要輔兵幫忙運送。

這就是火器時代的士兵和冷兵器時代的精銳不同之一,也是最大的一點,火器只需彈藥加一把槍就能形成戰鬥力,總重十斤不到,還不用披甲。

可像上直親衛這樣的精銳,光是他們那一身武裝到牙齒的甲冑,就能有幾十斤,最重裝的重裝步兵,鐵浮屠,鐵鷂子之類精銳,一身甲冑能有六七十斤。

這就意味着一個人作戰,至少兩個甚至更多輔兵幫忙。

新軍不用,因爲火器輕而殺害力大,所以士兵完全可以自帶生活所需物品,自給自足。

而遊牧民族的精銳騎兵,長途奔襲時能一人兩馬,甚至三馬,這樣一來,他們靠着機動性就可以擊敗大多數部隊。

其實中原也有過很多優秀騎兵將領,這種轉變來源於漢武帝朝。

中原王朝對外遊牧民族由戰略防禦變成戰略進攻開始,漢朝的衛青、霍去病,動不動奔襲幾千上萬裡,直殺匈奴王庭,再發展到唐朝,以蘇定方爲代表的一衆名將把騎兵大規模長途奔襲的戰術發展到巔峰。

可惜到宋,國家沒有養馬地,沒有大漢的遼東平原,沒有大唐的河套平原,就沒有大漢那種動輒數萬,甚至能上十萬的大規模騎兵軍團。也不可能有大唐那樣動不動幾萬裡的戰略縱深。

所以騎兵必不可少,而替代騎兵的關鍵也不是火器,而戰略性運輸。

如果有一天,景國上下到處跑汽車,火車,那他可以放棄騎兵,否則不可能。

同理,如果有一天,所有士兵可以用直升機,運輸機投送的時候,那麼陸地運輸也會被淘汰。

說白了,兵力的投送能力是戰略能力,至於能不能打,那是戰術能力,戰略上的碾壓是能彌補戰術不足的,但反過來,戰術的優越無法彌補戰略的失敗。

最爲著名到例子就是二戰德國,日本。還有楚漢之戰中的劉邦和項羽,項羽勇猛能帶兵,所以在戰術上,他總佔據優勢,劉邦正面打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

可在戰略上,劉邦目光顯然更加長遠,格局也更高。

所以項羽打贏了一場場戰之後還是被劉邦牽着鼻子走,左右疲於奔命,所以人們看到的就是項羽總是打勝仗,可打着打着就輸了,還把自己打死了.......

天天打勝仗還打不贏,會不會玩?

看起來似乎不可思議,老子天下無敵,打一輩子勝仗,最後把自己打死?可如果從宏觀戰局去看,就會發現項羽確實是被劉邦耍得團團轉,四處奔波,疲於應付,這就是戰略之於戰術的碾壓。

後來蒙古征服世界也是,蒙古人戰術上就有優勢,何況鐵木真還有忽必烈等人確實雄才大略,戰略上非常精通,這大概和他們四處奔走,橫跨世界,見識多,眼界廣有關。

而偏安一隅的宋朝,無論南宋還是北宋,都輸在高層根本沒有戰略眼光。

否則宋朝和蒙之戰初期,其實宋朝一度出了好幾個悍將,加之經濟發達,裝備領先,還收復大片失地。

可時間一長就跟當年項羽一樣,勞資打勝仗,牛逼轟轟!可打着打着越來越打不過,打着打着輸了。

所以騎兵是必須的,在沒有火車汽車的情況下,沒有大規模騎兵,就意味着陷入戰略被動,可惜現在他還缺一個能幫他練騎兵的將領。

李星洲一邊想着,一邊下令上直親衛由衛離帶領,爲先鋒,新軍接其後,向城外大營出發。

衛離和一衆上直親衛十分激動,全然不想數倍於他們的匪寇。

這並不奇怪,上直親衛各個都是從禁軍中百裡挑一的好手,心裡自有驕傲,敵人數倍也不懼,可上直親衛也意味着他們難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因爲他們是皇帝貼身的護衛,也是整個國家最後的壁壘,除非皇帝御駕親征,或者敵人殺進皇城,他們纔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即便十年前吳王造反,皇帝最危險的一次也沒有上直親衛什麼事,叛軍被瀟王擋在了武關。

總之,如今難得有這麼一個上陣殺敵的機會,衛離也好,上直親衛也好,都十分激動。

待軍隊緩緩出發,李星洲才牽過眉雪,準備趕上去,沒走幾步,卻見門前老枯樹下站着幾個人。

是皇后扶着老皇帝,地上墊着毛氈,墊在雪裡,旁邊何昭和福安陪同,兩個小太監提着燈籠站在後面,其中一個小太監腳有些瘸。

李星洲走過去:“拜見皇上,皇后娘娘。”

皇帝面無表情:“記住朕說的,二十五之前,不管有無戰果,都必須會來。”

他點點頭。

“去吧,早去早回,待你回來,朕......有話對你說。”

皇后拉着他的手,將一個漂亮瓷瓶交到他手中:“這是宮中御醫給我配的上好參丹,山中苦寒,可別冷着,每天早晚吃一顆,能禦寒。”

李星洲點點頭,“我走了。”何昭在一邊一言不發。

他拉了拉眉雪,眉雪乖巧的嘶鳴一聲,轉頭想着城南而去。

........

隨後,他們匯合城外廂軍,廂軍中有正規軍隊五百,輔兵三百,馬牌一百二十匹,已在參林帶領下集合完畢,押運着輜重糧食等候他們。

隨後合軍一處,天矇矇亮就離開江州城,向北進發。

天完全亮明之後,雪也停了,大道寬闊,十分好走,路是石頭鋪設的,能過馬車,畢竟這是主道,軍隊走起來也方便,路上還時不時能遇到行人,一見大軍,連忙嚇得躲到路邊。

上直親衛和廂軍都對服裝裝備怪異的新軍十分好奇,不斷張望,竊竊私語。

等到中午埋鍋造飯的時候,他們已經到達太行山腳下丹水和大河交界之處。

李星洲看着延綿北上,寬達十幾米的丹水,心中也不平靜,這條河養活了無數人,也埋葬了無數人。

丹水爲中心,東西兩岸有着衆多村寨,城池,而丹水上游,還埋葬着數十萬千年前秦趙兩國將士。

部隊停下休整,參林趁機來到他身邊,拱拱手道:“王爺,屬下還是不明白,抽調兩百步軍成火槍手?可這樣一來廂軍中的步軍已不足百人了。”

“不是還有上直親衛嗎,他們又五十個,湊起來能有百來號人。”李星洲道。

“可也不夠啊,山中本來就路徑狹窄,加上大雪封山,能走的道沒多少,只能前後拉開,到時肯定會短兵相接,如前方步軍頂不住可就出事了。

再者......王爺,敵人比我們多,沒小道走,就是逼着人合一處,那對我們可十分不利......”參林道。

參林確實很有見解,冷兵器時代接敵面積很重要,所以****鬆散,前後脫節,隊形就很重要,越緊密越好。他們人少,對面人多,對面人如果分散,他們就有機會。

可大雪封山的情況下,雙方要是交手,兵力必然集中,他們也沒法小路迂迴、牽制、繞後,只能正面接敵。

這樣一來,對他們是十分不利的,因爲黑山匪至少有兩千,還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全數出來。

參林想法是對的,他不似衛離那樣盲目樂觀,可李星洲有自己的打算,之所以冬日出兵,一來等不到明年,二來打個出其不意,最後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他的新軍和這個時代的軍隊是反過來的!

三百八十七、暗戰起第一章,瀟王世子李星洲三百九十六、第二階段六百零九、聰明反被聰明誤五十三、十八人上京兩百零二、鳥籠五百三十三、轉折+神將耶律大石(上)第一章,瀟王世子李星洲六百六十七、又一條大魚+景國劍四百二十九、剿匪記一百一十七、鐵和鋼三百六百八、何爲國賊?四百九十八、金國在觀望四百九十、歷史的隱情六百四十五、哲別的戰術五百八十一、憤怒、仇恨四十六、天家威嚴(恭喜ig!edg加油!)四百四十七、北方內亂四百一十、聚人心四百二十四、耶律大石(上)一百零二、他還會籌算?兩百五十五、打炮第二十九章、鐵馬冰河入夢來六十九、天子慍怒四百九十一、趙四之計三百六百八、何爲國賊?一百三十三、王府建設一百七十四、突如其來的機會(下)七百零六、紅日三百三十四、議定七百零八、出發!一百一十、元門渡九十三、太子又輸一招五百五十三,漸起的瘋狂,首戰告捷六百零八、事態失控六百五十五,命運的邂逅兩百一十一、面聖準備五百六十八、山西的慘烈兩百八十四、亂平六百三十八、減丁政策五百一十六、季春生的血兩百八十三、道不同不相爲謀五百二十一、皇帝的莫名任命四百八十九、是個女人五百七十、首戰四百零二、處理六百零九、聰明反被聰明誤五百三十四、風雨前的寧靜四百三十八、想想天下事一百五十四、疑竇叢生八百二十一、臘月初+明州大族的對策兩百七十三、秋兒的船五百二十六、王府發展七百零一、不相信五百七十九、空心陣兩百一十八、鞍峽口之戰(二)+方先生的圖窮匕見一百四十一、禮部孟知葉三百三十三、第一印象四百九十一、趙四之計五百七十九、一步先,步步先三百七十、王府近況六百七十九、一觸即發八百零二、該站隊了六百八十五、反擊六百七十二、舉國之戰兩百六十、騙術三百七十一、一代雄主九十五、突然轉變的風向六百一十九、鐵騎繞龍城(中)+弩一百七十一、決勝前夕五百四十二,教學九十九、中書舍人八百零一、撤軍聖旨八百一十四、開導兩百二十三,詩語的挫敗感+童冠態度兩百五十七、背後的敵人五百八十二、狄至六百零三、哪來的人?一百四十八、初一、上門賓客三百零六、改變世界兩百二十一、瀘州+虎父無犬子三百二十四、朝堂的明爭暗鬥(上)七百零四、戰爭機器開動五百九十九、技術革新+新炮四百一十六、帝王之愛五百四十一、大雨(有科普)三百九十四、疑點累積(上)六百三十九、蒙古大帳七百零九,離戰爭越來越近三百七十九、太原楊家五百七十三、行蹤四十一、一俯一仰一場笑,一江明月一江秋五百三十四、風雨前的寧靜五百四十三、古科學精神(科普,本書核心觀念,還是建議看一下)兩百零七、跌宕起伏兩百零九、青玉案六百四十四、方新六百三十三、化工廠四百零六、不以常理度之的人五百四十三、古科學精神(科普,本書核心觀念,還是建議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