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三十六、勝利的消息

“張兄,此言差矣,我可不敢苟同,在下雖沒上過戰陣,可也心生嚮往,往往想效班超之志,所以自小數讀兵書,看了許多古今戰陣,頗有研究。

依我看,這事沒戲,不想想完顏烏骨乃起兵不過幾千,過關斬將,到破上京後到如今,陸續擊敗遼軍幾十萬,在下自然也希望我景國將士能擋,可若金人真南下,如何擋之?

依我看只能盼着結盟,若能結盟和談,就是上交歲錢也無妨,免得生靈塗炭。”

話音才落,就有聲音響起。

“王兄,話雖有理,可我景國將士也非如此不堪啊。金兵或許悍勇,可我景國物產豐富,錢帛充足,軍士甲具兵器齊備,糧草充足,都不是金軍可比,真定、太原兩處都有堅城,據險而收,我看大有機會。”有人反駁。

“哈哈,真是可笑,依張兄所言,莫非遼國上京不固?莫非中京不險?金人破中京用幾日?破上京又用幾日?”

“這.......可中京敗於郊野,上京金國出其不意,臘月出兵,遼人可能有粗心大意之嫌疑。”張姓書生還在狡辯,周圍已圍過來大批人看熱鬧。

“張兄說得真是自欺欺人,即便取巧,結果已是如此,事實就在眼前,張兄還要否認?這豈不是另一種膽小心虛,連事實都不敢面對?

再者,我景與遼多年交戰,勝敗如何?諸位想必心裡有數,大抵就是五五開,可這樣的遼國,如今不過一年,只剩南京、西京兩道而已,如此金國,如何抵擋?”

姓張的書生還要說,卻被王姓名書生打斷,“好,就算張兄還認爲可以一戰,蓋以何人爲帥?”

張姓書生擡手,笑道:“我朝冢道虞大將軍,平白夷,戰西夏,伐遼國,平吳王,戰功赫赫,久經沙場,以他爲帥,必能遏止金人兵鋒。”

王姓書生笑起來,也搖搖頭:“冢大將軍戰功赫赫不假,可他年事已高,力不從心了,最近聽說都已告病在家,不理朝事,哪還有餘力掛帥出征。”

“那殿前指揮使楊洪昭楊殿帥,他也跟着大將軍久經沙場,之前南方之亂,還掛帥出師。”

“楊洪昭或許懂兵事不假,可他一生只有小勝,沒打過打大勝仗,怎麼可能是完顏烏骨乃的對手,再說上次南征平亂,若不是平南王,楊洪昭早就栽跟頭了。”

“對了,還有平南王,平南王可在南方有場打戰,千人敗十萬!若平南王掛帥,定能與金人一張!”張姓書生興奮的道。

“哈哈哈......”這下不止和他辯論的王姓書生,就連周圍人也笑起來。

王姓書生招手又讓下人上兩碟花生米,然後才道:“張兄一看就不懂兵事,這掛帥出征可不是鬧着玩的,平南王即便厲害,但也只打過一次仗,經驗,資歷都不如許多人,如何能掛帥?

即便掛帥,平南王年紀輕,不過十六歲而已,打過一場仗,除此之外毫無大仗經驗,如何能將幾路大軍交到他手中,如何能服衆?”

張姓書生被說得啞口無言。

這時有人插嘴道:“哈哈哈,平南王要掛帥,除非幾路大軍都被打沒人了。太原楊家軍統帥楊文廣;關北節軍關北度使魏朝仁;京城禁軍殿前指揮使楊洪昭,侍衛軍馬軍指揮使趙光華,還有被貶謫的侍衛軍步軍指揮使童冠說不定也會起用。

除非前面這些人都敗了,否則平南王可沒掛帥的資格......”

姓張的書生聽完目瞪口呆。

“就是就是,他懂什麼軍事......”

“書生談笑爾,不必在意......”

“張兄也不過隨便說說。”

“......”

衆人不斷爭論,時不時傳來“看來只能議和.......”“無論如何也要議和”之類的話,話正好落入迴廊邊的冢道虞耳中,隔着屏風,沒人知道他是誰,無非垂垂老矣的老人罷了。

他輕嘆口氣,放下酒中,背上,腹前還有腿部、膝蓋開始隱隱作痛,每逢陰雨天就會如此,他第一次覺得自己老了,若是再年輕十歲該有多好。

趙光華似乎看出他的心思,“將軍.......”

“別說了,回去吧。”冢道虞輕聲道,他剛想起身,卻漲紅臉也站不起來,趙光華連忙過來扶他起身。

兩人無語,穿過人羣喧囂,讀書人們還在爭論,但說到現在,口徑大體統一了,景國無帥,只有議和一條路可走,這條路也是最令人不甘的.......

無論書生們如何試圖說得體面,屈辱就是屈辱,掩蓋不去,每個人都言辭閃爍,目光飄忽,誰甘心?誰都不甘心。誰敢反抗?誰都不敢反抗。

正在人影錯落,聲音嘈雜之時,幾個書生滿臉笑意衝上樓梯,差點和正準備下樓的冢道虞撞個滿懷,幾人見是老先生,連忙作揖然後繞開。

這時卻聽背後書生們激烈的議論一下停住,似乎不敢相信的竊竊私語起來。

“怎麼可能.....”

“假.......假的吧。”

“怎麼可能是假的,消息剛從江州來,江州一帶來往客商說得也一樣......”

“天吶,斬首兩千餘,俘虜九百七十六,無人陣亡!”

“.......”

冢道虞聽得疑惑,就讓趙光華扶着自己過去問問,書生們見是老先生,也十分客氣的告知剛從江州來的戰報,結果一看整個人呆住了。

.......

“皇上,那叫劉旭的死不鬆口,南京及其往南五城,再多便不與我盟。”長春大殿,燈黃酒冷,一聲紫金官服的德公無奈向剛剛從江州回來的皇上稟報,因爲他年紀大,皇上賜座,准許他坐而奏報,不必起身。

他身後還跟着包拯,此時包拯還是鴻臚寺同知,因與金人談判乃爲鴻臚寺之職,所以他也來了。

皇上剛從江州會來,舟車勞頓,神色不太好,眉宇間還有憂色,只是緩緩點頭,也沒太過驚訝。

“上京一破,朕就想到會是這樣局面,所以纔會倆萊.....只是沒想上京破得神速,朕先前忖度,覺得少說能守兩年以上。”

兩百零九、青玉案五百七十三、神兵天降(上)+神兵天降(下)五百八十四、河中惡龍三百七十八、景國外貿兩百一十九、鞍峽口之戰(終)+落幕六百九十三、交鋒五百二十六、王府發展一百七十二、急需突破口第九章、聰明的丫頭四百零一、皇帝的決定二十七、文人和武人七百八十六、恐懼蔓延(下)三百八十五、平南王在在行動(上)八百零一、撤軍聖旨七百二十二,西線捷報兩百六十九、一將功成萬骨枯七百一十五、固立川三百五十、全民偶像七百零一、不相信三百八十八、大朝五百四十九、忽悠五百四十六、第二代七百二十、烏林晃的野心一百七十八、意外發現,水落石出一百三十六、香水和火藥三百七十五、黑山匪源(上)七十三、暗香浮動月黃昏(1)一百二十六、實驗生產與規模生產三百一十五、騙人鬼話兩百一十九、鞍峽口之戰(終)+落幕五百七十二、善後三十五章、八極拳一百六十三、機會、推測一百三十一、孫文硯三百零三、王府新階段六百零七、御花園晚會+富家翁之心七百二十五、大炮顯威(上)五百四十一、吳正清的真面目+學成兩百一十八、女真示威五百二十四、北國之春,風起雲涌兩百零三、文治盛世兩百零九、陰影兩百零四、潛存的陰霾兩百七十八、攻守六百三十七、關北三百三十二、鴻臚寺三百三十九、難對付的岳父三百七十七、線索指向六百三十三、化工廠五百五十七、深入的細節,皇帝一生+滲透二十七、文人和武人八十三、何不食肉糜七百九十七、出手了兩百四十六、王府危機+我是好人五百五十一、初交鋒+夏國小事一百七十一、出兵之議七百七十九、炮擊開始六百一十九、鐵騎繞龍城(中)+弩六百二十一、面聖六百八十四、唐隆重鎮七百一十五、固立川六十二、爲京都治安操碎了心一百零四、皇帝震怒五百八十三、遼國前鋒四百零三、大將軍之哀(下)七百零四、戰爭機器開動五十一、營救對策五百九十三、海軍(上)六百二十六、軍權在握一百八十八、新的鋼鐵計劃五十八、德公拜訪七百二十五、大炮顯威(上)兩百二十三,詩語的挫敗感+童冠態度兩百六十六、新軍騎兵五百三十七,失利的後果六百五十三、魏朝仁之覺悟兩百一十八、鞍峽口之戰(二)+方先生的圖窮匕見一百一十五、大將軍冢道虞六百七十二、金國皇后一百四十六,宮宴尾聲六百四十五、哲別的戰術第二十四章、瀟王之殤四百二十八、攻狐山+神機妙算湯舟爲五百八十三、天下大勢的轉變+冰冷現實六百九十三、交鋒五百二十五、未雨綢繆一百六十七、皇帝問策(下)三十四、少女的愁緒一百七十六、宴會中的心機四百零一、皇帝的決定三百二十九、戰前悲慼七百九十五、攻入遼陽第二十八章、王憐珊兩百五十三、公主府的交鋒+邪教五百八十五、權變四百二十三、上京淪陷兩百五十五、打炮一百七十六、宴會中的心機兩百六十、騙術五百六十二、王府書院(有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