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近來陰雨密佈,其實就算天氣並不陰沉,可是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整個廟堂上的怪異。
玩脫了。
自寧王謀反以來,大明朝的閣臣極少會玩脫,畢竟這些人是真正的國之棟樑,他們宦海數十年,一步一個腳印才步入了王朝的中樞,他們熟悉這個王朝的任何規則,深諳裡頭運作的規則,能洞悉一切。
無論他們是好是壞,是忠是奸,但是有一點絕不容質疑,那就是他們是精英中的精英,是這個帝國的柱石。
他們主宰着這個王朝,藉助着慣性的力量推動着王朝的運作,他們權柄滔天,同時也能翻雲覆雨。
無論是被人戲稱爲泥塑內閣的劉吉劉棉花,又或者是顯赫一時的三楊,他們有的碌碌無爲,有的卻推動了王朝的一次次中興,但是碌碌無爲者未必能力低下,而中興之臣的手段更是足以讓人歎爲觀止。
可是現在,他們玩脫了,而且玩得有點大。
無論是任何時候,內閣都沒有玩脫過,尤其是這麼大的政事,更是決計不可能,因爲他們深諳遊戲的規則,頭腦清晰,目光老練,怎麼可能會出錯。就算出錯,那也是不值一提的小詬病。
可是現在,內閣徹底的玩脫了,而且脫得太慘,以至於要讓戶部尚書徐謙去給他們擦屁股。
徐部堂給你們擦屁股,有這麼好擦的嗎?
內閣現在最大的問題已經不再是國庫的開支,也不再是北邊的戰事,更不是內閣和皇權的角力。現在最大的問題。也是最大的危機,是他們突然看不懂了。
這個世界的規則居然變了。翻天覆地的在改變,他們從前的經驗到了現在居然成了累贅。他們從前的熟悉的規則如今也成了負擔,他們發覺自己只要碰到了直浙的事就兩眼一抹黑,他們既不知道什麼叫新政,也不知道新政官員的利益訴求,更不知道那些王學門人怎麼思考,至於那些商賈,他們也不屑知道。甚至於那些平頭百姓,他們居然也是一無所知。
什麼都不知道,這纔是最可怕的。你甚至不知道你的敵人是誰,不知道你的對手是誰,龐大的帝國之內,居然有宰輔們目光不能及的地方,而這地方並非邊陲,並非化外,而是大明朝最繁榮的中心,是大明朝依賴的根本區域。
現在的內閣閣員們倒像是晚清時的那位裱糊匠,他們是人傑。天資聰穎,深諳王朝運作的規則,他們能順勢做出各種各樣的事,裱糊匠若是放在大明朝。足以和三楊媲美,只是可惜生不逢時,他遭遇的。乃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他突然發現。世道規則統統都變了,原有的所謂的理論。所謂治世之道,所謂的外交和國策,統統都被歷史丟進了垃圾堆,於是他茫然,他不知所措,甚至於說不出個所以然,於是乎,只能憂心忡忡,只能感嘆,只能唏噓。
自然,眼下的新政還沒有到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地步,可是卻也不容小覷,現如今,已經成爲了整個朝廷最關注的焦點。
內閣最近一點反應都沒有,沒有反應,有可能就是反應太過劇烈,以至於不得不遮掩,索性就做出一副風淡雲輕的氣派出來。
可是朝中的大臣們,思想卻是混亂起來。
商稅的事給了他們太大的震撼,給他們上了極爲震撼的一課,有的人開始疑慮,開始不知所措,暗罵不知所措是理所當然,從前的時候,無論遇到了什麼事,大家第一個反應,就會想到內閣,但凡有什麼難題,自己不能理解,不能處置,不能決斷,就交給內閣處置,在他們眼裡,內閣就是中樞,是他們最後的屏障,可是現在,連內閣都不能理解,連內閣都能犯下如此幼稚和可怕的錯誤,那麼,人心自然而然,也就開始慌了。
新政就如一個美豔的女子,這羣糟老頭子,又怎麼能猜透她的心思?
於是乎,思維開始混亂起來,有人秉持着激烈的立場,認爲新政必須剷除,他們感受到了威脅,甚至預料到再放縱下去,最後可能淘汰的不是新政,而是他們自己。人對未知的事物往往會生出畏懼之心,所以他們竭斯底裡的反對,瘋狂的抨擊,什麼翻遍經史典籍,未嘗有新政之說,什麼古之聖賢如何如何。
而另一批人,他們也受到了震撼,但是他們不似其他人如刺蝟一樣反感,他們開始嘗試,開始接觸,甚至開始吸收,他們想要洞悉新政的真相,想要知道直浙那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他們小心翼翼的觀察,通過報紙,通過書籍,還有一些人的見聞。
得到了這些外界的訊息之後,他們就開始琢磨,雖然琢磨會有偏差,雖然會有誤解,但是他們一直在儘自己的可能,想要了解真相。
也正因爲如此,廟堂上的矛盾開始變得越來越尖銳起來,可是依舊……還是和大多數時候一樣平靜,雖然依舊佈滿了火藥,但是沒有導火線點燃,大多數人,都採取了剋制的態度。
越是沉默越是可怕,這是廟堂恆古不變的道理。
而此時的內閣裡,兩個閣臣依舊日以繼夜的辦着公務,他們沒有一刻閒着,可是從楊廷和和楊一清的眉宇來看,他們顯得憂心忡忡,尤其是直浙一個個消息傳到京師之後,更是讓他們覺得不對頭。
徐謙一到直浙,直浙立即平靜下來,單單這個就顯示出了徐謙的影響力,隨即徐謙在直浙大肆地張揚他的稅制,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他們對徐謙的支持,其實就是對內閣的放抗,這些對內閣甚至是朝廷的不滿,全部轉化成了對徐謙的愛戴。
事情就是如此可笑,縱然你可以罵他們是愚民,可是事實依舊不能否認,徐謙已經掌控了主動,並且開始進行反擊,他在直浙拋出來的稅制,和朝廷擬定的稅制是兩個極端,只是可惜,朝廷的稅制玩脫了,那麼接下來,要不要按徐謙的辦法來?
要知道,徐謙能平亂,就如他在奏疏中所言一樣,是當即暫時廢止了朝廷此前頒佈的商稅徵收,既然你的稅制執行不下去,而且強行執行,甚至可能有鬧出比此前還要大的事件,那麼現在,徐謙要求實施他的新稅制,你若是反對,其實就是打自己的臉。
徐謙的野心勃勃讓楊廷和和楊一清都看到了曾經的自己,只是可惜,從前是他們想要對別人取而代之,而現如今,卻是有人要對他們取而代之。
擺在內閣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就是徐謙奪權的問題,而徐謙藉助新稅制,奪權的意思也很是明顯。
“徐謙回京了。”看到了一本最新的奏疏,楊廷和臉色平淡,突然擡頭看了楊一清一眼。
這是徐謙最新的奏疏,說是已經赴京。
楊一清眉頭皺的更深,不由道:“奏疏裡說了什麼?”
楊廷和道:“隻字未提。”
隻字未提才最可怕,若是在奏疏裡抨擊,楊廷和和楊一清反倒覺得事情在可控範圍之內,可是隻字未提,這就顯然,人家有個底牌,人家是要等回京之後,再來清算。
清算內閣大臣,那簡直就是笑話,不過徐謙的手段大家都見識過,並非沒有這種可能。
楊一清眯起眼,道:“還有其他的消息嗎?浙江的巡按可有奏疏來?”
楊廷和搖頭,道:“這倒是沒有。”
楊一清假裝輕鬆,微笑道:“無妨,他既然要回京,那便回京吧,早些回來也好。”
楊廷和也只是神秘一笑,依舊是淡定從容,道:“不過,邃庵卻是要小心了。”
楊一清皺眉,道:“此話可解?”
楊廷和淡淡的道:“現在內閣很是被動,徐謙這一趟回京,必定是衝着你來的,只是眼下,他是勢如破竹,不可正面擋他的鋒芒,小心一些吧,總是不會有錯。”
說罷,楊廷和沒有多言,而是低下頭去,去看案頭上的奏疏。
楊一清卻是愣了一下,他嗅到了一絲不同尋常的意味。
按理說,楊一清並不笨,當然曉得徐謙可能回京之後針對自己,可問題在於,楊公爲何要提醒自己?他這樣的提醒,弦外之意倒像是說,到時徐謙若是和你爲難,你要多加小心,至於老夫……只怕唯有袖手旁觀了。
這個意思,很是明顯。
就是說,楊廷和不打算和自己在一條船嗎?
這……怎麼可能,若是自己出了岔子,楊公真的以爲自己不會是下一個?而且他這樣的作爲,就不怕別人齒寒?
越想楊一清越是不對勁,他猜測不到楊廷和到底是什麼居心,越是猜不透,心裡便越是覺得有些不對。
不,絕不可能,除非楊廷和另有圖謀,否則,絕不可能如此對自己棄之不顧。
他有什麼圖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