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一清致仕的消息傳出,一時之間,輿論又是譁然。
大家意猶未盡啊,本是痛打落水狗,誰曉得楊一清不如想象中堅強,這倒也罷了,天子居然同意了楊一清的致仕。
國朝雖然有秋後算賬的規矩,可是現在,宮裡的態度已經表露無遺,就是現在,宮中不打算追究,至於那些彈劾奏疏,自然也不會去核實,不覈實就是不折騰,想看笑話或是看楊一清問罪,只怕要失望了。
可是無論如何,整垮了一個內閣學士,足以讓大多數人彈冠相慶,人就是如此,參與其中了某一件事,雖然可能你的力量微乎其微,可是一旦成了,便不免飄飄然,覺得有自己一份功勞,朝中少了個奸相,自家爲社稷爲江山做了許多貢獻,當然他們不指望表彰,大家還是很有覺悟的,人人都是做了好事不留名的紅領巾。
只是接下來,卻有兩個消息讓京師一片哀鴻。
先是京師放出一個消息,說是南京刑部官員張璁,加南京戶部尚書,太子少傅,准予入閣參贊軍政。
張璁是誰,許多人一頭霧水,雖然這傢伙聲名狼藉,可惜畢竟只是個小的不能再小的人物,一個這樣的人物,當然極少人關注,這其實也是小人物的悲哀,大人物有天然的優勢,就算今兒清早喝了什麼茶,早上幾點到了值房點卯,都可以成爲坊間的話題,大家紛紛猜測,大老爺清早喝着茶是什麼用意。爲何當值這麼早,又或者這麼遲。再或者這麼準時。
可是小人物呢,無論你再如何譁衆取寵。再如何上躥下跳不甘寂寞,基本上也無人會理會你,若你有本事,姦殺一條母狗,這倒是能引起譁然,只可惜,大家只會記得有個喪盡天良的傢伙喪盡人倫,和禽獸無異,可是大多數人。依舊不會記得你的名字。
張璁就是如此悲劇,大家都曉得,有個大禮議時上書給嘉靖送溫暖的王八蛋,但是極少人會注意到他的名字,注意到他的身份,就算一時記住,用不了幾天,多半張璁就記成張三或者李四去了,再過幾天。多半早就拋去了爪哇國。
可是就這麼一號聲名不顯的人,居然要入閣,這倒是着實讓人目瞪口呆,後來有好事者一查。更是駭的無言以對,原來這個傢伙,就是大禮議時和大家唱反調。前幾月還上陳一本道經的張璁,這個王八蛋。居然能入閣。
大家憤怒了,張璁都能入閣。還有誰不能入閣?天下這麼多朝廷命官,就算是一坨牛屎,怕也比他有資格,論出身,他雖是二甲進士,可是排名靠後,論資歷,他不過是南京刑部的一個堂官,連佐官都不算,論節操,那就更不必比了,這廝就是個不要臉的無恥之徒。
可是偏偏,他入閣了,內閣首輔楊廷和沒有反對,可能就算反對,多半也是無效,因爲天子和楊廷和的權利,其實早在數年前就悄然發生着變化,此時的楊廷和,顯然不如從前,再者,現在朝中一分爲二,意見不能統一,而反對天子,必須要大家齊心協力,可惜的是,現在的時局,並不能滿足這個條件。
於是乎,除了許多奏疏遞上去,然後宮中一點動靜都沒有,彷彿是鐵了心一般,最後,大家默認了這個事實。
當然,也有一些人玩起了古代先賢的把戲,有人就在午門外頭撞牆,很不幸,宮牆比他的腦袋要硬,然後這位腦袋開花的傢伙直接被人擡去送醫了。
更多人,突然變得謹慎甚微起來,因爲這無疑是一個可怕的信號,而這個信號的傳遞者正是天子,天子顯然已經不耐煩了和大家嬉皮笑臉的遊戲,見時機成熟,已經決定展現自己的權威了。
出身不好又怎樣,沒資歷又怎樣,不要臉又怎麼樣?只要朕高興,他就可以入閣,可以把持國器,可以手握天下權柄。明白了嗎?天子現在要的是聽話的臣子的,聽話的,你就算是三無人員,照樣給你豐厚的待遇,可是不聽話,便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嘉靖在不經意之間,顯露出了自己的鋒芒。
而對此……楊廷和無動於衷,他只是看着一份戶部遞來的奏疏,臉帶微笑。
徐謙的心……太大了……已經大到楊廷和根本不能容忍的地步。
這是一份戶部的新稅制章程,而這一次,比之半年前更加直接,也更加的意圖明顯。
戶部之下,設稅局,稅局首長爲局正,從三品,其下設佐官二員,又設兩京十三省科道稅官,招募稅吏九千三千員,於各省,各府,各縣設稅衙,專司商稅收繳。
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地方官一邊歇菜去吧,收稅,讓專業的來。
此外,還有,爲巡視稅局,以防稅員不法,又在戶部之下,則監察,主官爲左都監察,佐官三人,招募人員兩百三十人,分赴各方,覈查各地稅收情況。
這倒也罷了,還有更駭人聽聞的,爲防有人偷稅漏稅,又或者不法,所以必須設稅軍,效仿漕軍,設指揮使一名,正四品,招募人員一萬五千人,於各府設督稅巡檢衙署,專司稽查、查封事宜。
說白了,就算是稅員覺得有偷稅漏稅行爲,想要進行盤查,也不比報知地方官員,直接單線和當地的督稅巡檢聯絡,然後帶着稅兵,就可以直接辦理。
當然,徐謙的理由還是很充足的,因爲商賈、士紳和地方官員大多不清不楚,若是依靠官府力量進行盤查,只怕稅員的公文一到地方官的手裡,用不了多久就會泄露出去,人家聽到風聲,你還查什麼?
這還沒完,同時,又要請設兩京十三省錢糧局,招募人員九百餘,專司負責審批各地報上來的錢糧之事。
錢糧局的作用徐謙說的很明白,是爲了貫徹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大家繳了稅,要不要幫人家修橋鋪路,要不要修築河堤?要不要辦學堂?此外,還要供養各地的衛生局和巡捕局,當然,你不能說要多少銀子就要多少銀子,錢糧局要負責審批,對一些不必要的用度,當然不準,而一些必要的花費,也要進行調查,然後再上呈戶部,讓戶部進行最後審覈,並且根據國庫的收入,撥發銀錢。
這一點,徐謙也特意加了上去,錢糧局的功能等於是整個戶部的大動脈,同時也是戶部的工作重心,比如今年收了一萬兩銀子的稅,錢糧局是負責花錢的,可是花多少,最後報到戶部,和戶部溝通之後,再根據財政的狀況,優先撥發錢糧。
這樣的做法,就杜絕了從前戶部因爲花錢的事做不了主,內閣說要撥錢,兵部也拿了批文要撥錢,大家根本就沒有一個基本的出納規矩,別的衙門整天想着的就是從戶部那兒摳銀子,而戶部又不是金山銀山,沒有自己的審計和規劃,最後上半年把大家都滿足了,下半年卻是大家一起喝西北風,朝廷這麼多年年年虧空,和這種亂局也有很大的關係。
不過這在楊廷和看來,徐謙這不是什麼爲了國計民生,分明就是爲了攬權,等於是其他各部要花銀子,甚至是內閣要花銀子,還得先去錢糧局報備,讓錢糧局折算所費多少,國庫能否承擔,再斟酌着撥發,錢袋子捏在別人手裡,誰不要矮上一截。
那麼以後,內閣要討論大事,比如說救災,比如說戰爭,到時候,是不是要請戶部尚書來商量?若是不請,那你說了也是白說,你滔滔不絕的說了這麼多,制定了無數的計劃,結果要花錢了,戶部直接告訴你,沒錢,你怎麼辦?
這是一封讓楊廷和哭笑不得的章程,不但哭笑不得,還讓楊廷和滿是頭大。
不過………若是半年之前,楊廷和還真要氣得跳腳,可是現在,他依舊擺着一副淡然處之的心態,徐謙敢上這道章程,一方面,是宮裡的極力支持,另一方面,是楊一清把事情辦砸了,直接的後果就是,戶部直接干預了新稅制的事,也就是說,如果你不準,戶部就讓內閣再拿章程,內閣若是繼續操持,那麼接下來,若是又有人挑動整個直浙鬧事呢?
有了前車之鑑,楊廷和自然不會重蹈楊一清的覆轍。況且,再過一個月,至多一個一個月,一個月之後,整個天下就要翻個個來,而那時候,無論你戶部如何兵強馬壯,無論你徐謙有多大的權柄,就算是和那江彬一般,節制大同、宣府、遼東數十萬大軍,又控制廠衛,又能如何?還不是內閣一個旨意,直接砍了你的腦袋。
他沉吟了一下,最終在章程裡批道:“廷議議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