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越是這個十萬火急的時候,就越是不能有絲毫差錯,可爲何還一點消息都沒有,楊慎幾乎可以猜測,宮中可能已經發生了變故,宮中生變,這種事想想都讓人膽寒,可是外臣不能進入內宮,裡頭的詳情,誰也不清楚,除非有旨意才能進去,沒有旨意,一切都是空談。.
這纔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見父親依舊氣定神閒,悠悠閒閒的看着他,楊慎道:“父親,難道不該有所作爲嗎?”
楊廷和微微一笑:“你是爲父,會怎麼做?”
楊慎正色道:“立即出面,請求宮中覲見,宮中若是不見,可以立即會晤百官,非見不可。”
“若還是不見呢。”
楊慎冷冷道:“那麼只有硬闖內宮,向外宣佈有殲賊作亂,陛下不出面,唯有以鋤殲的名義闖進去了。”
楊廷和搖搖頭:“不對,若是硬闖,縱然算是救駕,可是你想想看,陛下若是大行,會記得你的恩情嗎?可是接下來,下一個天子,又會記得你的好嗎?他只記得,你敢帶人硬闖內宮,嘉靖朝可以闖,那麼下一次,是不是可以闖?”
楊慎冒出了冷汗,父親想的太深了。
而這確實也是癥結所在,這便是爲何大明朝的體制,不需要于謙的原因,大明朝的體制,到了現在,已經越來越完善,尤其是在宮中的制度上,也趨近完美,可是任何一個趨近完美的制度,照樣都會有疏漏,於是問題就來了,這個疏漏,靠什麼去填補呢?
假若靠制度的自動運行,那麼必定,殲賊就會得逞,對社稷遺毒無窮。
假若有人人爲要去強行扭轉回來,更大的問題就出來了,對你來說,這或許是大功,可是別人怎麼看?別人或許,也會認爲你有大功於朝,但是任何一個統治者想想,你能強行改變整個體制,用人力來扭轉體制的運行,那麼假若下一次,自己作爲統治者,自己施政方面出現了問題,又或者,自己委屈了你,怠慢了你,誰能難保,你不會來第二次,第三次。誰敢放心你。
這纔是此中的關鍵,又或者,這可以說是于謙式的困局,土木堡之變,于謙主政,挾持了皇帝的瓦刺人想要迫使當時的京師,進行敲詐勒索,自動運行的體制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危機,而於謙呢?卻是極力支持攝政王即位,同時直接拒絕了瓦刺人的要求,不承認瓦刺人手裡捏住的英宗皇帝乃是大明天子,率領軍民,繼續抵抗,成功的在京師保衛戰中,保住了大明朝,如此功勞,足以彪炳史冊,對大明朝來說,更是一個功勳卓著到極點的人物。
可是,這也成爲了于謙完蛋的導火線,你有大功,同時,又暗藏着大過,這個過,一旦發作起來,就是要死人的。
楊廷和可謂老謀深算,一下子,就提出了這一點,讓楊慎一時不知所以,他最後只得道:“父親,無論如何,社稷要緊啊。”
楊廷和淡淡一笑:“社稷當然要緊,可是楊家的榮辱也很要緊,老夫不能罔顧社稷出問題,同時,更不能罔顧家族,你放心,這件事,爲父已經解決,社稷,自然會有人去救,而家族,爲父自然也可以保全。”
“以老夫估計,此次爲禍者,必是拿欺世盜名的所謂天師,此人必誅,伏法就在近曰;而老夫已命人出城傳遞消息,請徐謙救駕……”
楊慎忍不住道:“徐謙真肯鋌而走險?”
楊慎可不指望徐謙會救駕,父親能想到那個癥結,難道徐謙就想不到?
既然人家想得到,這世上,可不是人人都肯去走于謙的。
楊廷和卻是微笑:“你這卻是不知了,爲父能有今曰,靠的是社稷,而徐謙能有今曰,靠的是天子,所以,他必定會救!”
這句話,聽上去似乎不合理,社稷不就是天子,天子不就是社稷嗎?可是楊廷和將它一分爲二,卻是一下子將答案顯露了出來,楊廷和是體制的受益者,而徐謙是天子的受益者,只要體制還在,楊廷和照舊還是他的閣臣,說的再難聽一些,就算是大明朝的天下完了,新來的皇帝無論是姓趙姓李姓鄧亦或者愛新覺羅是耶律還是什麼斯基、武田之類,只要他們還需要靠這個體制來統治,還需要靠收買士紳來執政,那麼就需要楊廷和,楊廷和依舊還是他的閣臣。
這就如歷史之中,清未必是亡於太平天國,也非是列強,而亡於所謂的新政一樣,清的統治基石和明一樣,靠的就是這個體制,正因爲這個體制,地主們才依附在這個體制之中,讀書人是這個體制中的受益者,一旦新政,甚至直接否認了地主和讀書人,那麼鞏固這個體制的基石,自然而然崩塌,於是這股力量裡應外合,和從前激進的反體制力量合流一起,清朝不完蛋,那纔是咄咄怪事。
這也是爲何,大明朝完蛋的時候,李自成反而人人喊打,而滿人卻能得到相當多的擁護定鼎天下的原因,李自成是反體制的人,對無數個楊廷和來說,李自成這樣的人,要的是自己的命,要的是天下士紳的命,而滿清則是不同,他們抓住了問題的所在,立即打着爲崇禎皇帝報仇的名義,並且採用明朝體制,開科舉啓用一批讀書人,同時,拜祭孔廟,於是乎,鐵騎入關,喜迎‘王師’者如過江之鯽,更有不少士紳,自立武裝,痛擊‘李逆’,滿人的武裝,十萬不到,能橫掃天下,自然要多虧了這數十上百萬的漢軍。
其實許多人總是以爲,明亡之後,滿清鐵騎入關,是所謂的民族戰爭,其實所謂的民族之戰,根本就是個笑話。真正的戰爭,應當是階級之戰,朱家已經不能再勝任維護地主階級統治的任務,已經被士人和地主階級拋棄,而新的統治者應運而生,大家團結一致,終於將一幫泥腿子鎮壓下去。
這假若是民族之爭,那纔是怪事,說穿了,無非是一次地主階級的鎮反而已,只是這個過程之中,大明已經不具備鎮反的能力,既然大明不行,那麼就換大清來,假若大清不成,自然還會有王家、劉家、趙家,假若武田、耶律之類的貨色也有足夠鎮壓的實力,並且能順應這個體制,願意做這個體制的維護者,那麼自然而然,他們建立什麼大清,什麼大倭,其實某種意義來說,對楊廷和之流,又有什麼妨礙。
可是徐謙不同,徐謙本身就是反體制的力量,他之所以能逆襲成功,靠的就是天子,天子出了事,徐謙就完了。
所以楊廷和可以作壁上觀,朝中的百官也可以作壁上觀,誰做皇帝,和他們沒有關係,皇帝要統治天下,就離不開他們,可是徐謙不能隔岸觀火,因爲他若是隔岸觀火,換了下一個皇帝,就未必願意爲徐謙的新政背書,也更不可能,無條件的支持徐謙。
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這件事,楊廷和可以不做,但是徐謙必須去做。
楊慎似懂非懂,忍不住又問:“徐謙沒有旨意,會怎麼做,假若是事情做不成,又當如何?父親大人,難道咱們就任由殲賊作亂嗎?”
楊廷和微微一笑:“徐謙能辦成,他雖是功臣,可是在天子看來,卻也是個霍光,因此,都得提防着他。可要是他敗了,那他就是謀反作亂,一道聖旨,就可讓他萬劫不復,所以,你不必擔心他的成敗問題。”
“可是……假若是殲賊得逞了呢?”楊慎還是不甘心。
楊廷和深深看了這個兒子一眼,笑道:“殲賊能成一時,卻成不了一世,人心不在他那裡,徐謙不成,他也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而已。”
楊慎沉吟不語,父親的表現太過冷靜,冷靜的有點不太像話。
這時候,外頭有人道:“御馬監太監劉鳳請見。”
楊慎又皺眉,這個劉鳳他是知道的,此人原本在都知監,後來攀上了張天師,才掌了御馬監,御馬監太監掌握了宮禁之中絕大多數的衛隊,這個人深夜來尋父親,是爲了什麼?
楊慎說不清,也不明白,可是楊廷和卻是給楊慎使了個眼色,道:“你去待詔房裡歇一歇吧,爲父這裡有事要處理。”
楊慎只得點頭,心情複雜的出去,迎面過來看到這劉鳳小跑着往值房裡去,他是和楊慎又過幾面之緣的,曉得楊慎的身份,笑嘻嘻的道:“楊學生好。”
楊慎朝他點頭,這劉鳳似有什麼心事,也不和楊慎多糾纏,飛快進去了。
“不對,不對,怎麼全部都亂套了……”楊慎心裡這般想着,可是終究,理不清楚這亂糟糟的形勢,他往內宮方向看了一眼,那兒依舊燈火通明,可是在楊慎眼裡,這燈火通明的背後,卻是有着某種詭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