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早,事情就已經傳開了,大家這才知道,就在昨日,內閣學士親自帶着人尚書彈劾路政局,要求查辦路政局,若果有貪墨之舉,應立即將徐昌父子拿下法辦。
這消息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怎麼又是你!
不得不說,嘉靖朝近來鬧得最是張狂的,除了一個毛紀,其次就是徐謙了。
毛紀出格的問題在於,他身爲內閣學士,卻並沒有學士那樣的老成持重,無論什麼事都喜歡親自操刀,衝鋒陷陣在前,哪裡有大事,哪裡就有這位毛老前輩的身影。
而徐謙幾乎已經不用評價,這廝就是個老油條,大家已經懶得說了,好端端的翰林,又不是言官,無風都得起出三尺浪來,一次兩次大家聽了還能激動幾下,現在早已麻木,就好像任何事好像不沾上徐侍讀,這事兒就不算事一樣。
不過徐家父子貪墨,路政局與戶部一樣都涉嫌到了問題,還是頗爲讓人期待,大家的第一個念頭就是王鰲。
王老爺子不是近來在整肅吏治嗎?現在戶部已經整的差不多了,下一個,該是路政局了吧?只是不知這次,又有多少血雨腥風。
本心上路政局本來就很讓人不喜歡,一個路政局,每年獲利竟有上百萬紋銀,相當於國庫歲入的三成,還是控制在錦衣衛手裡,怎麼看,都讓人覺得不自在。
其實這個時候,雖然是滿朝譁然。大家倒是都不激動,因爲大家自信王鰲會立即採取反應。也用不着他們去操心。
而宮裡的反應,如同大家所預料的那樣很是平靜,嘉靖看了這些彈劾奏書,只是淡淡一笑,然後就推到了一邊,還不忘補充一句:“全部留中。”
在大明朝,在京的官員可以個人或職務名義向朝廷呈送奏摺,而宮廷一般有幾種處理辦法:同意的話就用硃筆加以批示或答覆。並抄送各部加以公佈,即“批答”;不同意的話,可以對相關的官員加以批評或懲罰。如果皇帝對相關奏摺覺得不合己意,又沒有合適的理由處罰言官,就可以扣留相關奏摺,即“留中不發”,這是一種對廷臣奏議的消極處理方式。說白了,就是懶得理會,難聽一些的話,也算是一種警告,別給臉不要臉!
其實嘉靖的這個態度出來,很多事就已經清晰了。路政局出了這麼大的弊案,貪墨的不是一千七百兩也不是一萬七千兩,而是十七萬兩紋銀,如此巨大的一筆銀子,陛下居然不聞不問。要知道,路政局的銀子可不是上繳給國庫。而是押解進宮禁的。
大家這纔料到,這筆銀子,可能和天子有關。可是天子既然花了銀子,卻又爲何如此遮遮掩掩,十七萬兩銀子,還真不是小數,這麼多銀子天子拿去做什麼了?
這一下子,大臣們打雞血了,是可忍孰不可忍呀,這是有做正德的節奏呀,國將不國了呀,日子沒法過了。
無數道奏書遞了上去,這一次大家鐵了心,一定要徹查路政局不可,不徹查,大家不干休。
對於許多人來說,幹掉徐家父子,那只是副產品,屬於買一送二的範疇,真正的目的,是要揭發天子的陰私,得讓天子改正錯誤,身爲大臣,他們絕不能眼睜睜看到天子一步步滑向深淵,得拯救他,讓他改過,當然……還得讓他從此以後洗心革面,好好聽從自己的教導。
事情已經從一件揭發弊案,突然變成了政治問題,大明朝的無數先輩用血淋淋的事實告訴了大家,任何事一旦成了政治問題,可就不好玩了,一個皇帝他爹的名分問題都可以折騰幾年,最後是內閣垮臺,甚至有許多人人頭落地的結局而落下帷幕,可見在這種事上,妥協二字只是牌坊,不鬧個雞飛狗跳,不流一點血是不成的。
最令大家氣憤的是,面對這個情況,王鰲居然無動於衷。
你不是要整肅吏治嗎?不是現在在戶部折騰,引得全天下人拍手稱快嗎?現在呢?戶部可以整肅,莫非路政局不能?是你王鰲顧忌天子呢,還是你王鰲和徐昌父子有什麼勾結?
許多人氣壞了,索性連王鰲一起搭上,充分發揮買一送一,上綱上線的風格,圍繞着路政局,把皇帝、徐家父子和王鰲甚至是吏部的諸多官吏一起打包起來,將他們全部推到對立的立場。
他們的道理很簡單,你不是我們的人,那麼就讓你不是人!
王鰲一直在承受這樣的壓力,宮裡也是如此。
反倒是徐家父子,倒是不以爲意,現在這一對父子沉浸在喜悅之中,徐昌當他的值,徐謙照舊操練他的皇家校尉。
學堂雖然是個封閉的地方,可是諸多流言還是無孔不入,衆校尉們聽到徐謙有難,心情都很複雜。
不得不說,在皇家校尉們心裡,若說誰最遭大家恨,那麼徐謙絕對是首屈一指。
可是徐謙從某種意義來說,又是他們的精神導師,徐謙給予他們榮譽,教導他們皇家校尉的行爲準則,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些人自從進了學堂伊始,徐謙既是他們的嚴父,也是個混蛋王八蛋。
這種矛盾心情很複雜,讓人說不清,就如齊成,若是在半個月前,他若是得知了這個消息,他必定會欣喜若狂,可是現在,明明遂了他的心願,卻讓他有點茫然了。
他甚至不免擔心,若是沒了徐侍讀,學堂還會不會存在,若是學堂散了,是不是這皇家校尉就做不成了,以後就得乖乖捲了鋪蓋滾蛋,從此之後繼續混吃等死。
他的人生觀,已經不願意接受那種混吃等死的生活了,在這個封閉卻無時不刻強調着建功立業的環境之下,這些混吃等死的人現在最鄙視的怕就是從前的自己。
不過……徐謙的表現,卻又不得不讓齊成佩服有加,因爲這個傢伙,明明成了風口浪尖的人物,明明遭了無數人的詆譭,無數人的敵對,卻依然閒庭散步,每日在校尉們操練的時候,仍然如泰山一般,鎮定自若,照舊還是那樣沒心沒肺。
這種氣度,給齊成的第一個感覺就是佩服。
而在當天的傍晚,在用過了飯之後,徐謙坐上了課堂首位,校尉們在這偌大的課堂裡照舊聽講。
今日徐謙沒有再讓大家抄錄學規,而是手拿鐵尺,臉色平靜的環顧四周,隨即道:“今日就跟你們講一講什麼叫做氣。氣是什麼?誰知道?”
校尉們默然,這是徐某人講課的常態,他明裡是問你,其實並不希望你答,你若是答了,撞到了他的槍口上,說不定人家收拾了你也是未必。
徐謙繼續道:“這氣便是精神,人生在世,皮肉是表,精氣斂於內,可見這氣的重要,爾等是皇家校尉,就必須得有氣,今日本學就跟你們講這第一個氣。”
徐謙習慣了自言自語,倒也沒什麼,道:“這第一個氣,便是勇,何謂勇?今日本學就要跟你們講一講留侯的典故。”他說了一通,最後感嘆道:“古之所爲豪傑之士者,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爲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
“本學和你們說這個典故,是告訴你們,皇家校尉之勇,非是怒髮衝冠,拔劍四顧,而是隱忍不發,待號令一下,則化怒爲勇,三軍上前,一鼓而定。匹夫的勇氣在於見辱挺身,皇家校尉之勇在於隱忍而後進。”
“外頭的事,想必你們也聽說了吧?有人尋本學的麻煩,以爲本學是軟柿子,隨手可以捏一捏,諸位看本學每日在學堂,斂藏機鋒,不以爲意,是否以爲本學,就沒有勇了?”
“大錯特錯,本學所秉持的,乃是皇家學堂之勇,跳樑小醜,可恥挑釁,本學謀定後動,這纔是真正的大勇。大勇之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遇事不是火冒三丈,而是清心靜氣,伺機而後,一擊必殺。本學說的勇,你們現在能明白嗎?所以本學今日給你們第一個宗旨——即靜心!本學教出來的門生,絕不會是一羣匹夫,而是一羣遇到天大的事,都能夠靜心氣和,含蓄不發,待知己知彼,一擊必殺的勇者。這是本學給你們的第一個宗旨,你們務必牢記,將來,這對你們大有助益,都明白了嗎?”
衆人齊聲道:“遵命!”
齊成不禁在人羣中好奇道:“大人現在也是靜心,那麼想來現在含蓄不發,一定已經知己知彼,等待一擊必殺的良機了?”
徐謙莞爾一笑,沒有作答。
……………………………
今天的第一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