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過聖誕,1986年的最後一週也匆匆溜走。
轉眼間已經是1987年。
新年伊始,《羅拉快跑》的影像和聲音剪輯工作全部順利結束。由於絕佳的鏡頭質量,西蒙只用了一週時間就完成了樣片的配色。
隨後,《羅拉快跑》開始了最後的沖印流程。
另一方面,《蝴蝶效應》也在此前的12月中旬殺青,進入後期製作階段。
西蒙從大衛·吉勒和布萊恩·德·帕爾瑪那裡瞭解到,福克斯還沒有徹底敲定《蝴蝶效應》的檔期,需要根據成片質量決定。
不過,最可能的兩個檔期,要麼是暑期檔,要麼是復活節。
這個年代,北美復活節檔期的人氣還遠沒有後來那麼高,好萊塢最看重的檔期依舊只有暑期和年底兩個。
《蝴蝶效應》的票房成績對於西蒙在好萊塢的後續發展至關重要,他自然是希望這部電影能夠定檔在熱門的暑期檔。不過,這顯然不是他能夠決定的事情。
現在,西蒙能夠掌控自主權的,也只有《羅拉快跑》。
卡着時間,1月13日,西蒙終於拿到了《羅拉快跑》的最終拷貝。
1月14日。
福克斯影城,時間是下午。
影城內的一間放映室裡,大衛·吉勒和布萊恩·德·帕爾瑪一起進門,發現放映室內已經聚集了一大羣人,基本上都是《羅拉快跑》拍攝時的劇組成員。
注意到兩人到來,正和大家聊天的西蒙連忙起身迎了過來,其他人也紛紛點頭示意。
由於同樣要忙於《蝴蝶效應》的後期,這些日子西蒙與兩人的碰面次數也不多,打過招呼,坐下之後又聊了一會兒,大衛·吉勒才道:“西蒙,可以開始了嗎?”
“抱歉,大衛,還要等下,”西蒙搖了搖頭,道:“桑德斯先生也答應會過來,還沒有到。”
大衛·吉勒聞言,理解地點點頭。
西蒙邀請福克斯影業副總裁彼得·桑德斯,顯然與《羅拉快跑》的發行有關。大衛·吉勒前些日子還特意指點過西蒙發行方面的細節。
西蒙說完,擡腕瞄了眼手錶,已經過了約定時間,便乾脆起身,打算去放映室外看看。
繼續等了將近十分鐘,西蒙已經猶豫着要不要親自去行政樓那邊看看,彼得·桑德斯的身影才從旁邊走廊轉出來。看到等在放映室外的西蒙,彼得·桑德斯臉上還露出抱歉的神色,伸手過來道:“真是不好意思,西蒙,剛剛結束一個會議。”
“沒關係,”西蒙笑容不變地和對方握了下手,道:“那麼,彼得,我們進去吧。”
“當然,我可是很期待你的電影的。”
兩人走進放映室,彼得·桑德斯熱絡地和衆人招呼一番,左右看看,這間放映室一共六列座位,左右從中間隔開。第一排左邊坐着大衛·吉勒和布萊恩·德·帕爾瑪,右側是珍妮特和凱瑟琳,兩邊各剩一個空位。
遲疑片刻,彼得·桑德斯還是在大衛·吉勒旁邊坐下。
西蒙站在彼得·桑德斯身旁,注意到對方遲疑的細節,只是微微一笑。
雖然爲人圓滑,但從這點細節來看,彼得·桑德斯顯然也不是個太大氣的人。
作爲福克斯影業直接負責《蝴蝶效應》項目的高層,由於在電影製作過程中一直被大衛·吉勒和布萊恩·德·帕爾瑪晾着,他此時明顯不想和兩人坐在一起。不過,彼得·桑德斯卻又不敢公開將這種矛盾表現出來。
等彼得·桑德斯坐好,西蒙吩咐了放映廳工作人員幾句,纔在珍妮特身邊坐下。
放映室內的燈光很快暗了下來。
雖然已經提前看過樣片,但忙碌半年,終於要正式接受觀衆的考驗,西蒙此時依舊有些緊張,不由握了握拳頭。
一隻微涼的小手在昏暗中伸了過來,在西蒙握成拳頭的手背上拍了拍。
西蒙扭頭,注意到珍妮特亮晶晶的眸子,朝她笑了笑,反過來將那隻微涼的小手握在自己大手裡。
由於是《羅拉快跑》的第一次試映,馬上就要去亞利桑那州拍攝《血屍夜》的凱瑟琳今天也抽空趕了過來。
此時,坐在珍妮特另一邊,凱瑟琳注意到西蒙將珍妮特小手握在手心的舉動,眼底不由閃過幾分淺淺的落寞。新年之後,剛剛返回洛杉磯,凱瑟琳就明顯感受到西蒙和珍妮特兩人之間更進一步的關係。
不等凱瑟琳問起,珍妮特就主動向她說起聖誕夜的事情。
一點都不知道遮攔。
直到凱瑟琳受不了將珍妮特的小嘴捂上,這妮子才停止巴拉。
儘可能地想要讓自己忘掉珍妮特的各種唸叨,只是,不經意瞟了眼另一邊西蒙的側臉,凱瑟琳還是想起珍妮特晃着五根白白嫩嫩的手指敘述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就被折騰了整整一夜的‘悲慘經歷’。
臉頰不知不覺開始發熱,凱瑟琳連忙將注意力放在面前的大銀幕上。
雖然以她對身旁兩人性格的瞭解,更覺得那可能是珍妮的食髓知味。
不過。
女人哪裡需要講道理。
嗯。
誰說的?
這麼想着,凱瑟琳腦海裡又閃出珍妮特批判某個傢伙時用的一個詞彙。
很有些怨念地在心底跟着唸叨一句。
牲口!
一隻小手不知不覺摸了過來,想要拉自己。
打開。
真貪心,另一邊被握着還不夠。
看電影呢。
亮起的大銀幕上,等待片刻,伴隨着輕微的放映機運轉聲,電影開始播放。
首先卻是一行字幕。
將來的《蝴蝶效應》開篇還會出現‘蝴蝶效應’的名詞解釋,西蒙也就沒有再爲《羅拉快跑》添加這樣的開頭。
不過,西蒙依舊對原版的開篇字幕做了調整,只保留了英國詩人T·S·艾略特的一段話。
當字幕落下,咔咔咔的秒針跳動聲開始急促響起,隨着銀亮色鐘擺的轉動,幾行字幕依次出現。
製作公司:丹妮莉絲影業。
執行製作人:布萊恩·德·帕爾瑪,大衛·吉勒,羅伯特·雷德福。
導演:西蒙·維斯特洛。
既然布萊恩他們願意掛名,西蒙自然不會故作謙虛地遮遮掩掩,直接將三位大佬的名字放在了開頭最顯眼的地方。
隨着鐘擺停止,鏡頭推向西蒙定製的金屬齒輪時鐘,即將貫穿整部電影的快節奏電子樂也隨之展開。頗具感染力的音樂,不知不覺地引導着放映室內所有人的情緒。
然後便是行屍走肉般的人羣,以及以‘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做什麼’這一哲學命題爲核心的旁白。
不過,雖然有着這樣一段暗含哲理的旁白,電影卻絲毫沒有給觀衆留下思考時間。
動感十足的電子樂似乎在催促着所有人一路狂奔。
於是。
動畫片頭裡,羅拉便開始奔跑。
直到整個故事的開端。
慣性一般快速拉進的鏡頭裡,醒目的紅色電話鈴聲響起。
小混混曼尼接到了老大委託的交易任務,原本一切順利。返回時,約定好的女友羅拉卻沒有準時來接他,只得自己想辦法回城,然後就把交易的錢弄丟了。
10萬美元。
足以讓老大把他燒成灰灑進大海里。
驚慌失措中,曼尼聲淚俱下地在電話裡向羅拉控訴。
爲了拯救男友的性命,羅拉不得不在短時間內籌集10萬美元,並且送到聖莫妮卡市中心的一處電話亭旁。
她只有20分鐘。
卻沒有猶豫,毫不遲疑地衝出家門。
一路狂奔。
來到擔任銀行經理的父親辦公室,不但沒有得到幫助,反而被戳破了身世。
沒能拿到錢,依舊不離不棄地奔向終點。
男友已經持槍進入了超市。
好吧,你堅持當克萊德,我就是你的邦妮了。
搶劫成功。
逃離失敗。
被一個愚蠢的菜鳥警察開槍誤殺。
不甘心。
那就重來吧。
紅色的電話跌落,便是再一次的起點。
這一次,我就是邦妮,你不用當克萊德。
似乎成功了。
直到最後一刻。
上帝似乎不太喜歡不勞而獲的人,於是就帶走了他。
繼續重來。
樓道中跳過了試圖擋路的痞鄰和惡犬,或許是節省了一秒鐘,又或者是浪費了一秒鐘。
誰知道呢。
反正,錯過了父親,卻遇到了賭場。
然後。
一切似乎都順利起來。
自己賺到了10萬美元,成功趕到目的地。
意外撿到那10萬美元的乞丐獲得了小偷的自行車,同樣提前趕到了男友身邊,將錢‘還’了回來。
完美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