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還是要離開了。
經歷了十多天的準備,馮紫英要準備馬上啓程北上了。
此番作爲薊遼總督,他是要走陸路北行。
薊鎮是第一站。
薊鎮總兵楊元身體已經有些問題了,六十好幾的老爺子了,從大同轉任薊鎮總兵,這番折騰,也對他來說是一個考驗。
朝廷有些後悔,該讓楊元早些致仕,這樣一來,也可以讓楊元回家休養,多活幾年。
現在這架勢,弄不好就得要讓楊元病歿在任上,太不近人情,而且這剛換了總兵,又要選新官上任,未免太不嚴謹了。
“楊元遞交了辭呈了,身體的確扛不住了,兵部剛收到,還沒有來得及和內閣稟報呢。”
馮紫英去和張懷昌告別時,張懷昌提起了這樁事兒。
“禍不單行啊,楊公爲國勞累一輩子,從壬辰倭亂結束之後其實就已經有病在身了,又扛了十來年了,該讓他休息休息了,朝廷該考慮後續了。”
馮紫英也點頭。
“我想聽聽你的意見。”張懷昌頓了頓,“稚繩還沒有回來,我也給他去了信,徵求他的意見。”
“懷昌公我都不在兵部任職了,……”馮紫英撓了撓腦袋。
“少廢話,我就私下徵求一下意見,何況你也是薊遼總督,薊鎮總兵人選對你下一步的遼東攻略至關重要,伱敢說你不重視?”
張懷昌橫了馮紫英一眼。
“嘿嘿,要這麼一說,那我就舉薦一個吧,祁炳忠如何?他是騎將出身,而且對火器使用學習也很快,是個人才,當然如果讓江北劉白川來也很好,劉白川在河南打得很漂亮,連稚繩兄都來信讚不絕口。”
馮紫英思索了一下,“其實麻承勳也可以,但是京營現在剛易人,估摸着朝廷不會同意。懷昌公,你我都清楚,現在能擔大任的武將就那麼幾個,很多都是剛調整到位,總不能前腳剛走馬上任,後腳就又要讓人家卸任再赴新任吧?”
張懷昌默默地點了點頭。
現在真正擔得起重任而且能獨擋一方的就那麼幾個。
最受信任的就是尤世功,放在哪裡都放心,緊接着的就是劉東暘,在山西打出了威風,曹文詔也不差,劉綎還沒有證明自己獨擋一面的能力,蕭如薰、趙率教、柴國柱和賀世賢經驗豐富,資歷夠深,但表現一般。
接下來像毛文龍、劉白川、祁炳忠、馬進寶、賀人龍、尤世威、尤世祿、段喜榮、土文秀這幾個,前兩者是才冒出來的新銳,執掌的也是小邊鎮,後邊幾人都還只能算是中堅力量,頂多也就是幹個副總兵,尚未走到獨擋一方的位置上。
像馮唐、牛繼宗、王子騰這都是老一輩的武人了,能力經驗都沒問題,但是現在朝廷是絕不可能再讓他們出山了。
另外還有一個孫紹祖能力也不差,但鑑於他的表現,朝廷對使用其始終還有一些疑慮,馮紫英花了一番心思也只能讓其在山西鎮當個副總兵。
不過馮紫英考慮的是一旦劉東暘要來遼東,那孫紹祖倒是可以代理山西鎮總兵。
朝廷對武人的使用也是煞費苦心,既不能讓其在一個地方呆太久,否則後患無窮,李成樑就是先例,但呆的時間太短也是問題,不熟悉情況,很容易脫節,戰鬥力要受到影響。
“我還以爲你要推薦賀人龍和段喜榮呢。”張懷昌笑了笑。
“賀人龍性子急躁了一些,但是打仗也很有章法,而且夠狠夠兇,如果是山西、東江、江北、登萊這一類沒有那麼重要的邊鎮可以,但大同、宣府、遼東、薊鎮這一類位置太過重要的邊鎮,還得要在磨練兩年。”
馮紫英的評價很中肯,“段喜榮畢竟是我孃家那邊的親戚,能力有,也很沉穩老練,在大同鎮其實表現不差,放在山西都司指揮同知位置上表現也很不錯,稚繩兄大概是向懷昌公舉薦了吧?但我來說就不合適了,而且他就算是要提拔,也只能當一個副總兵,距離總兵還差一截。”
段氏幾兄弟,段喜榮、段喜泰、段喜生、段喜昌幾個都表現不俗。
段喜榮當了山西都司指揮同知,指揮衛軍配合孫承宗在山西打得還行,孫承宗對其印象不差。
段喜泰去了甘寧鎮升任參將,算是成爲了賀世賢的嫡系,而段喜生也已經升任大同的遊擊了。
這一大家子現在在軍中混得都不差,當然這肯定也有馮紫英的一些關係。
孫承宗的確在給張懷昌信中提到了段喜榮,但他更推崇劉東暘,認爲劉東暘堪當大用。
不過劉東暘要接任薊鎮總兵,就算是張懷昌同意,內閣那邊也通不過。
所以算來算去,可能還是馮紫英提出的祁炳忠更靠譜一些,好歹也是忠心無二,在西北戍守了多年,一步一步打拼上來的,只是上一輪沒趕上好機會,又加上甘寧二鎮合併和固原鎮裁撤,所以才拖下來了。
“嗯,祁炳忠可以考慮,不過遼東那邊你打算什麼時候調整?”張懷昌更關心遼東那邊,他是知道馮紫英的計劃的。
“爭取明年秋來進行一輪調整,趙率教、杜鬆、祖氏兄弟可能都會陸續調整到大同、宣府這些邊鎮來,但不宜一步調整完,明年上半年我想先換一些不太穩妥的中級武官們,如遊擊、守備這一類的,這應該是李永芳滲透收買的重點。”
馮紫英談了自己的意見:“當然,也不是說一定都要換,但換一部分是必須的,一切根據實際情況來定。”
“嗯,你自己斟酌好,選哪些人去遼東,你也考慮清楚。”張懷昌捋了捋鬍鬚,“劉東暘其實很不錯,打仗勇猛,而且慣出奇兵對付建州女真,需要這樣的武將。”
沒想到張懷昌對劉東暘也如此欣賞,倒是讓馮紫英頗爲意外,看樣子山西一戰這傢伙是入了高層的眼了,只可惜寧夏叛亂給這傢伙打上了烙印,就算是張懷昌看好他,但很難在內閣那邊獲得認可。
“懷昌公,我有這個考慮,屆時讓劉東暘出任遼東總兵,有我坐鎮遼東,想必朝廷也能放心,若是讓劉東暘去宣府、大同,甚至薊鎮估摸着朝廷諸公又覺得不踏實了,您先幫我和六吉公、道甫公、明起公他們幾位說說,齊師和官師那裡我到時候去說。”
馮紫英吐出一口濁氣,“時不我待,不能給建州女真太多喘息機會,必須要拿住狠打,讓他們緩不過勁兒來,另外就是東江鎮這邊,我有意讓登萊鎮現在就可以開始向東江鎮海運進發了,第一戰就要從遼南那邊開始打,拖住建州女真。”
張懷昌也知道朝廷諸公的心結,要說服不容易,但他還是準備在卸任致仕之前努力一番。
他是遼東人,但現在只能定居京師城中,有朝一日他希望自己能在有生之年能暢遊遼東故地,再無復有外患威脅。
在張懷昌那裡得了準信,馮紫英也就放心了,軍事上的準備有了劉東暘、曹文詔和毛文龍等人相助,馮紫英自信不再擔心什麼了。
現在剩下的就是後勤保障了。
朝廷的財力有限就算是全力以赴支持自己,但是也不可能置大局於不顧,這一點上馮紫英寧肯有備無患,所以他纔會把山陝和江南商人以及鹽商都召集起來。
沒有誰比他更清楚遼東的資源了,無論是煤還是鐵,在遼東都不缺。
現在的遼東除了人口少外,其他條件都具備,鞍山到本溪這一帶,馮紫英早就勘察過了,鞍山現在叫鞍山驛,本身就是東寧衛(遼陽)——海州衛(海城)——蓋州衛(蓋縣)——金州衛(大連)的咽喉要道上,距離遼陽很近。
遼東人口少,但遼陽附近還算是人口較爲密集的,當然這裡主要是以士卒家眷較多。
馮紫英的設想就是沿着遼陽、鞍山驛、海州到遼河口以及到金州衛這一線進行建設佈局,無論是山西還是河北、河南的亂民俘虜,都直接往遼東這邊運送一部分來,然後想辦法從山東遷民一部分來,這樣將遼東半島南部這一片打造成爲日後遼東發展的工農業基地。
對鞍山煤鐵資源的開採已經和山陝商會、江南商人以及鹽商談得差不多了,在保證資源、產能和銷量會達到甚至超越京畿煤鐵聯合體的誘惑下,沒有哪個商人能夠拒絕。
馮紫英甚至明確提出要建設一條從遼陽——鞍山驛——海州衛——牛莊的鐵軌,這是一條長達二百里的鐵路,屆時從南邊來的物資可以從牛莊碼頭登陸,用馬拉列車,一天一夜時間就可以直接運到遼陽,這比現在通過陸路或者水路將會快上五倍,運輸成本也會大幅度下降。
而光是這條鐵路就需要天量的鐵料,足以消化掉一兩年內鞍山煤鐵複合體的產能。
馮紫英甚至向商人們展示了自己手繪的鐵軌、枕木的草圖,也引起了商人們的巨大震動。
這可比原來在永平府的一些設計更大膽了許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