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字卷 第七十三節 只爲朝廷,對事不對人

bookmark

盧嵩遲疑了一下。

張瑾有報告送來,也詳細介紹了此次臨清民變前因後果以及處置情況,盧嵩也能大略瞭解其中情況,如何既要基本如實的向皇上報告這一情況,又要適度考慮皇上現在的心情,這也讓盧嵩頗費心思。

“回稟陛下,根據張瑾所報,此次民變時,雖然亂匪未曾傷及漕運諸倉,但那臨清三倉也在亂匪威脅之下,李大人和喬大人也是心憂國事,陳大人勇於任事,……”

“嗯?”張慎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這個一直跟隨自己長大的幼時玩伴,“盧嵩,什麼時候你也學會了和朕來這一套了?”

盧嵩脊背一陣汗意,趕緊躬身一禮:“陛下恕罪。”

“說吧,究竟怎麼一回事?”張慎瞥了對方一眼。

“李大人和喬大人雖然往日有所爭執,但在此次平叛事務上的確較爲合拍,據臣查悉,其中亦有一些緣故,……”很顯然皇上已經從其他渠道獲知了一些情況,盧嵩也就不在遮掩。

“那馮鏗乃是神武將軍馮唐之子,……,冒險潛出見了喬大人,……,陳大人應該是與馮唐有些交情,……”

“你的意思是這馮鏗說動了喬應甲?”張慎意似不信,“十二歲的少年郎,這般勇武大膽?喬應甲爲御史,這等事情本該是李三才統管纔對吧?爲何他不找李三才卻找喬應甲?”

“回稟陛下,臣以爲,此等情況或許是有人指點,……”盧嵩沉吟着回答道,言外之意也很清楚,有內行點撥了總督和御史之間的關係,不解決御史這一關,此事便難爲。

“喬應甲不是輕易被人說服打動的人吧?”張慎還是對喬應甲有些瞭解的,這般都察院出來的御史,都非易與之輩,豈是能輕易說動的?

“臣聞喬應甲雖然爲御史,但自稱他爲人行事,只爲朝廷,對事不對人,……”盧嵩迴應道。

張慎略微一怔,細細咀嚼這句話,若有所思,卻不知道這句話乃是馮紫英在告辭喬應甲時所言,而喬應甲也有所感,便在某個場合下酒後說了出來。

“些許情況,陛下可以等到李大人、喬大人入京之後,當面詢問便可知曉。”盧嵩也不敢把話說死。

畢竟這也是張瑾他們從各方渠道打探而來,若是這些人在皇上面前又換了一番說辭,那倒還真不好說了。

皇上御極不久,朝中班底基本上還是太上皇留下來的老臣,盧嵩觀皇上目前的做派,基本上還是大事都要送本到大明宮那邊去,所以許多事情皇上也是難啊。

“朕記得那馮唐可是馮朝宗之子?”殿中安靜許久,張慎才悠悠的問了一句。

盧嵩一愣之後,才道:“回陛下,馮大人正是前一品耀武將軍馮殿倫之後,馮朝宗三子,其長兄馮秦元熙二十二年戰死韃靼人寇邊的呼倫塞一戰中,二兄馮漢在元熙二十八年因病歿於大同鎮任上,馮唐方纔襲爵,前年因御史彈劾其驕橫跋扈,擅其邊釁,所以免官,現賦閒在家。”

張慎臉上露出回憶的神色,目光也變得有些悠遠,“呼倫塞?這麼一說我倒是有些印象了,當年我奉父皇之命巡邊,正趕上了呼倫塞一戰,韃靼七萬鐵騎席捲塞外,朝廷邊軍寡不敵衆,多處關隘被突破,那馮秦率軍阻擊韃靼人精銳三日,所率八千勁旅僅存兩千餘人得以回返,但全賴這一戰擋住了增援韃靼鐵騎,朝廷大軍方纔能擊退意欲突破的韃靼人主力,……我記得此役馮秦雖然戰死,但是朝廷也是賞賜了其一爵位?”

盧嵩在來之前就已經對馮家情況做過專門瞭解,他知道這位主子素來精細,這等細枝末節恰恰是這位主子最愛詢問的,以顯示他體貼下情,所以便徑直回道:“當初朝廷賜其子云川伯,只不過其子當初年幼,後也不幸夭折,所以……”

張慎微微皺眉,這等絕後而導致爵位未能承襲可謂是最可惜的了,只不過一般人家都會從兄弟那裡過繼一個過去庶出子,“那馮家難道就沒有過繼一子給馮秦?”

“回陛下,馮漢無子,馮唐亦只此一嫡子。”盧嵩回答道:“馮漢元熙二十八年病歿時,朝廷也曾追封,只是馮漢無子,後便由馮唐承襲神威將軍並晉升爲三品將軍。”

張慎也有些感觸,邊塞宿將往往都是子承父業,但瓦罐不離井口破,將軍難免陣上亡,這等事情也是難免,只不過馮家一脈三兄弟,兩兄弟都死於疆場,現在只有唯一一個健在,而且只有一個嫡子都還尚未成年,還是難免讓人有些唏噓。

“那馮鏗現在國子監讀書?”張慎又道。

“是,今年初開始在國子監讀書,聽聞此子讀書還算刻苦,有意要參加後年鄉試。”作爲錦衣衛的指揮同知,盧嵩對這些情況的打探早就做到了前面。

“唔,朕知道了。”似乎是想起了什麼,搖了搖頭,張慎遲疑了一下,“你查一查,馮唐此人在大同那邊口碑,不,算了,等等再說。”

*******

馮紫英回到家中時就明顯感覺到了府中的氣氛不一樣。

書院一事是當務之急,後年便是秋闈大比之年,對自己來說,只有兩年時間的讀書時間,雖說自己從六七歲時家中就聘請有塾師教授自己四書五經,但是鄉試的競爭程度在前世中馮紫英也就知曉,相比於現代的高考,不可同日而語。

馮紫英這具身體的記憶力和思維都不算差,五六年的四書五經學下來,基本底子還是有的,現在無外乎的就是要尋找到一個優秀的老師來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和複習,目的就是一個,爲鄉試做準備。

而且在順天府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京師城下,鄉試名額相對較多,主要是針對在寄籍在京的士人不少,這些人多是官宦子弟,亦有部分通過其他渠道來寄籍,這等情形下,順天府每一科的名額就比其他要多不少。

京師書院不少,但以城外居多,像順天府的宛平、大興兩縣地處京畿,有幾家書院都頗有名氣。

戊字卷 劍吼西風 第九節 灌輸,培養2806.第2788章 番外王熙鳳傳第2054章 癸字卷 攜手合作,平添奧援癸字卷 第六百九十八節 懸紅,圍堵甲字卷 第三十四節 呸,登徒子己字卷 第九十二節 試探,八卦乙字卷 第一百一十七節 不慣着,服軟壬字卷 第五十六節 行宮風雨(1)第2690章 癸字卷 夾縫,得益己字卷 猛虎臥荒丘 第十節 敏紫鵑第2144章 癸字卷 優勢在我,大勢所趨第2083章 癸字卷 全權授予將在外庚字卷 第五十五節 疑點己字卷 第二百零二節 禍水西移,驅虎吞狼癸字卷 第八百零三節 賀瘋子(2)乙字卷 第三十一節 相逢不如偶遇(第八更!)乙字卷 第一百七十三節 押題(求300月票!)癸字卷 第七百九十一節 來臨,預熱癸字卷 第七百七十七節 忐忑,整合己字卷 第一百四十四節 危若累卵壬字卷 第二百三十五節 風雲起殺機暗伏辛字卷 斜陽草樹 第十八節 寧國府父子(第一更求票!)壬字卷 雷霆落 第十五節 連環殺(2)庚字卷 第五十七節 泄密癸字卷 第四百七十二節 攜手,共謀癸字卷 第十三節 坦然相對,登高望遠壬字卷 第五十五節 醞釀,籌謀(2)辛字卷 第三百一十節 林黛玉不講武德庚字卷 第一百四十節 後宮·風起雲動(第二更求月票!)壬字卷 第一百八十五節 衆女嗟嘆盼救星癸字卷 第四百四十節 玩弄人心,登峰造極庚字卷 第二百二十二節 順天府丞!壬字卷 第二百二十三節 細揣摩紫英巧奪心第2157章 癸字卷 司鹽城,磨盤心第2133章 癸字卷 借人用人,紫英發招辛字卷 第二百二十節 人聲鼎沸(2)癸字卷 第五百八十節 以退爲進,後手安排庚字卷 第二百節 博弈,交易,妥協辛字卷 斜陽草樹 第三十七節 差距,“進境”第2098章 癸字卷 明心志各爲其主癸字卷 第四百八十三節 越發棘手,越發興奮癸字卷 第六百三十一節 艱難時局,人心惟危楔子乙字卷 朝露待日晞 第七節 不甘寂寞己字卷 第二十節 花開兩朵癸字卷 第四百零八節 班底,異想天開壬字卷 第二百七十七節 東番拓墾,漸入佳境癸字卷 第四百二十二節 依附,仰仗壬字卷 第一百四十八節 酬謝辛字卷 斜陽草樹 第九十五節 培植丁字卷 得失寸心知 第一節 引杯看劍坐生春丁字卷 第八十九節 難題難解壬字卷 第二百三十一節 初交鋒紫英露鋒芒(3)丙字卷 第一百四十四節 可憐人辛字卷 第二百五十六節 三人行辛字卷 第三百一十三節 經濟動向丙字卷 第七十一節 一劍能當百萬兵壬字卷 第九十七 前哨戰前辛字卷 第二百零三節 暗波微動丁字卷 第十九節 歙縣汪文言,俠義九州傳己字卷 第十六節 征服第2028章 癸字卷 張師到來,補虛固基癸字卷 第六百七十二節 殊死一戰,無可迴避(2)壬字卷 第五十六節 行宮風雨(1)乙字卷 第一百四十六節 播下一顆種子丙字卷 詩酒趁年華 第十二節 有緣人第2264章 癸字卷 閒暇家歡,風聲走漏癸字卷 第四百二十九節 郎情妾意,甜言蜜語癸字卷 第五百九十四節 引子,路子癸字卷 第七百九十節 厲兵秣馬,刀鋒所指癸字卷 第四十三節 考成之道,績效考覈癸字卷 第五百三十三節 新大觀園裡有舊事第2162章 癸字卷 關鍵時刻,恰到好處癸字卷 第六百二十節 入河北,斥立威壬字卷 第一百七十三節 榮國府初遭劫難庚字卷 第一百二十節 疑點癸字卷 第七百三十三節 大幕落下,變革時代辛字卷 斜陽草樹 第九十五節 培植第2179章 癸字卷 十二官,小人物丙字卷 第四十八節 買定離手乙字卷 第一百七十八節 奇蹟,孫山乙字卷 第一百四十二節 爆晴雯,犟晴雯第2690章 癸字卷 夾縫,得益己字卷 第二百節 鏖戰遷安(完)癸字卷 第三百七十七節 聯姻結親圖謀深遠癸字卷 第六百七十一節 殊死一戰,無可迴避(1)庚字卷 第七十六節 魅惑人心癸字卷 第四百二十二節 依附,仰仗壬字卷 第二百五十四節 談兵務私事公說庚字卷 第三十八節 榮國府之夜(1)壬字卷 第二百八十六節 養寇自重,殺人誅心癸字卷 第四百七十節 精心計算,跌倒吃飽?癸字卷 第四百七十三節 深思熟慮,利益權衡甲字卷 第七十二節 餘波第2119章 癸字卷 上船,下船己字卷 第四十一節 鶼鰈(求100月票!)辛字卷 第一百三十六節 整合第2310章 癸字卷 白刃相加,刀刀見血己字卷 第十四節 珍惜,滋潤壬字卷 第二百四十三節 辯得失馮劉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