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臧家已經沒有回頭路了!(月票100加

徐州者。

徐,舒也,土氣舒緩也。其地東至海,北至岱,南及淮。

三國在徐州這塊地方,發生了無數的故事。

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後,徐州有三股勢力:外來丹陽派;下層武裝派;本地大族派。

外來丹陽派的代表就是徐州牧陶謙。

陶謙,是丹陽人。揚州丹陽郡地險多山,民風彪悍,是屢出精兵的地方。

中平五年,青徐二州的黃巾賊再次暴亂,徐州本地人大眼瞪小眼,打不過啊!

朝廷大筆一揮:廢物!陶謙你來當徐州刺史,用你的丹陽兵給我打!

陶謙帶着兵來到徐州,三下五除二就把黃巾軍都收拾了。

在平黃巾的過程中,徐州的第二股勢力應運而生,便是泰山諸將!

泰山諸將就是在泰山、沂蒙山一帶佔山爲王的泰山賊,基本就活動在青徐兗三州交界帶。

可以說是徐州北部的扛把子們!

泰山諸將包括: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孫康等。

這些大哥跟着陶謙討伐黃巾,紛紛洗白白上岸,撈到一官半職。

至於第三股勢力,便是本地大族派,大族派包括別駕糜竺,典農校尉陳登、廣陵太守趙昱等等。

後來,便是三國演義中耳熟能詳的故事了。

陶謙三讓徐州,劉備收留呂布反被偷襲,呂布不敵曹操,白門樓被斬。

在徐州歸曹的過程中,陶謙的丹陽派損失慘重,在徐州的影響力幾乎消失,本地大族派因糜家投資劉備,陳登數次反水,也是元氣大傷。

反而是泰山諸將,在這個過程中實力保存較好,成爲徐州實際的掌控者。

臧霸爲泰山諸將之首,是故能號令徐州,以至於讓曹操都不敢對臧霸下手,只能以拉攏爲主。

不過在曹操活着的時候,兩者相安無事,臧霸非常順服,你要出兵我出兵,你要糧草給糧草,簡直就像是自己的郡縣一般。

不過

這種情況,在曹操死後,劉禪商盟運行之後,一切都變了。

無曹操壓制,臧霸心中野心滋長,遂起了割據青徐的念頭。

哎~

彭城客舍。

已是花甲之年的蔣幹嘆了一口氣。

當年先王未根除的禍患,在他薨逝之後,終於是爆發出來了。

好在,臧霸已敗,徐州重回掌控,怕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不過

雖是時間問題,但這個時間,還是得抓緊了。

大王即將移軍前去汝南平定漢中王太子劉公嗣之亂,而臧霸未死,待其到徐州來,怕又是要掀起一番動亂。

得在魏軍主力離去之前,在臧霸歸徐州之前,將徐州的局勢,穩定下來。

“蔣公。”

正在蔣幹思索的時候,門外走來一位身着精甲的青年人,此人正是平虜中郎將李緒。

李基反叛,照理說叛國之罪乃是要夷三族的,然而曹丕只是下令處死在洛陽的李基妻妾子嗣,並未對李通血脈下手。

李緒爲將功折罪,是故與蔣幹一同前來出使徐州。

李緒對着蔣幹行了一禮,緩緩說道:“臧艾邀蔣公前去商議大事。”

商議大事?

蔣幹眼睛一亮。

“難道是他鬆口了?準備投降了?”

臧艾乃是臧霸之子,手腕能力皆是不錯。

即便是徐州已經是傳來了臧霸兵敗的消息,但臧艾依靠着臧霸的餘威,居然還能穩住大局。

但.

幾日前,蔣公已經派人前去散播臧霸已死的消息,現如今,這小子也是要坐不住了罷?

“這個,在下便不知了。”

蔣幹點了點頭,他緩步起身,若能說降臧艾,則徐州大局必定!

像是東海太守、琅琊郡守,廣陵郡守都已經秘密派人與他聯絡了,歸降之意,那是不言而喻的。

一個和平的徐州,確實是魏國想要的。

但你不識相,那便不得不在徐州掀起戰火了。

臧艾,希望你識時務啊!

未久。

蔣幹步入彭城州牧府大堂,這裡曾是臧霸權傾一方的府邸,如今已經變得陰沉凋零。大堂內空蕩蕩的,只有一個身影,那便是坐在主位上的臧霸之子臧艾。

臧艾的臉色凝重,雙眼佈滿血絲,像是多日未休息好一般。

蔣幹的身份特殊,既是魏國的使者,也是大儒,他的言辭一直備受重視。

蔣幹步到臧艾面前,微笑道:“留守,今日邀我前來,不知有何要事商議?”

臧艾臉上擠出一抹笑容,手輕輕一揮,示意蔣幹坐下。

蔣幹坐定後,馬上開口說道:“留守,此刻的徐州已是危在旦夕,臧家在徐州的處境,怕也是不容樂觀罷?”

臧艾點點頭,默然不語,此時他臧艾的處境,確實可以用絕境二字來形容了。

蔣幹繼續說道:“事已至此,留守,你不妨考慮一下歸降的選擇。鎮東將軍臧霸戰死,臧家的嫡系損失慘重,若您堅持抵抗,只怕最終只有族滅這個結局。”

臧艾的眉頭微皺,他知道蔣幹言之有理,但內心的堅持使他難以立刻做出決定。

投降

當真能活?

他家乾的,可是謀逆的行當,那可是要族滅三族的!

蔣幹將臧艾臉上掙扎,繼續在這已經快燒開的鍋下面添柴火。

他繼續道:“不僅如此,我魏國已與江東議和,兩方即將停戰。魏國大軍不日便會到徐州,若您選擇歸降,或許能夠保住徐州的百姓免受戰火之害,還可保住家族性命與富貴。”

臧艾默然不語,他看向窗外,眼神似有所思。

蔣幹看準時機,繼續說:“同時,徐州的士族、豪強,以及你父親臧霸任命的官員、郡守,他們或明或暗地已經表達了投降的意願。你若是堅持抵抗,將會在內外夾擊之下陷入孤立,到時候,除了敗亡一途,沒有其他的可能。”

臧艾的眉頭越皺越深,他感受到了來自內外的壓力,雙手亦是緊緊的握住,指甲陷入肉中都還不自知。

蔣幹見勢已成,語氣堅定:“臧艾,不要錯過這個投降的機會。選擇歸降,必能能保全臧家的血脈,大王以他的性命擔保,必會保臧家富貴,你儘可放心,同時,留守投降,也能保護徐州的百姓免受戰亂之苦。否則,繼續抵抗,只會釀成更大的悲劇。”

臧艾閉上了眼睛,他感受着內心的掙扎,他明白蔣幹的話道出了現實,但他也不願輕易屈服。

父親死了?

真的嗎?我不信!

良久,臧艾睜開眼睛,目光堅毅:“蔣公,今日邀你過來,非是投降,而是宣戰,除非我臧艾死了,否則,徐州必不會降,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戰場刀劍無眼,還請使者今日收拾行李,歸魏去罷。”

蔣幹臉上的笑容頓時凝固住了。

宣.宣戰?

望着蔣幹凝滯的表情,臧艾也只得苦笑一聲,但他心中清楚,自起事以來,臧家,已經是沒有回頭路了。

590.第585章 戰術成功,戰略失敗!第600章 代天伐魏,國本之爭!第3章 人心不附第164章 劉禪與曹操的第一次交鋒!第468章 漢帝臨漢京,新的危機!第617章 雕蟲小技,君臨江陵!第80章 暗謀藏殺機(月票100加更!)(求追第835章 佞臣奸邪,東市斬首!第680章 兇懈委蛇,殺戮正始!第325章 張飛:我成雞要給殿下殺了!第84章 劉玄德與曹孟德第266章 汝南兩龍齊聚!第387章 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93章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第630章 利益相關,江東隱患!第130章 劉禪親至前線,兵圍樊城!第139章 大魏將傾?第99章 勸進稱王,太子劉禪!(求追讀!!六第20章 御下之道第142章 劉禪一紙降於禁第248章 變故橫生第625章 牛渚磯破,吳國投降!559.第554章 與天下爲敵,值得!第225章 兵戈擾攘,明主難當!第787章 太子劉嗣,戰事再起!第738章 洛陽暴君,大漢聖君!第223章 抵足而眠,劉禪與趙雲互通心志!552.第547章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555.第550章 大勢人心,窮途末路!第661章 試探底細,夜襲八公!第302章 來了就別走了,我劉禪出了名的好客第754章 寬撫士族,下安黎庶!第271章 要想生活過得去,頭上總得帶點綠!第418章 江陵百姓竭誠歡迎,汝南的困境!第719章 調徵渠帥,共赴國難!第418章 江陵百姓竭誠歡迎,汝南的困境!第69章 試點雲南郡第435章 劉禪再戰步練師,東吳示敵以弱!494.第489章 我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爲我辯經第675章 孤城死守,思危思退!第747章 大澤之戰,漢戚魏戚?第675章 孤城死守,思危思退!第617章 雕蟲小技,君臨江陵!第183章 驅狼吞虎,挑撥離間!第459章 祭皇陵,劉備的人格魅力!第758章 內憂外患,何來援兵?第137章 威震華夏第435章 劉禪再戰步練師,東吳示敵以弱!第60章 兩美相爭第459章 祭皇陵,劉備的人格魅力!第316章 彈指滅山匪,片語收孟達!第826章 敗不必餒,夏侯請戰!第294章 大戰起,圍點打援!第694章 修錄漢書,正統之爭!第827章 拉鋸攻防,毒蛇窺伺!596.第591章 皇后與太子,下大棋!第736章 獻州之功,麒麟不予!第72章 苦肉計與殺雞儆猴!第62章 亂局用重典第70章 殺出個朗朗乾坤!第325章 張飛:我成雞要給殿下殺了!第31章 公子真神人!(求追讀~)第260章 汝水以南,將盡入他手矣!509.第504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562.第557章 羌氐爪牙,圖謀隴右!第339章 漢室宗親欲殺漢獻帝!(月票兩百加第338章 曹丕篡漢,漢已傾頹!第295章 最後一計!(中秋節快樂!)第198章 以天下爲棋局,做執棋人!496.第491章 茂陵秦氏!577.第572章 攻略涼州,隴西講武!第786章 鉅艦破船,魏東遂平!第437章 火燒連營!583.第578章 攻心,拓邊,儲君!580.第575章 關廟501.第496章 無妄之災與魏軍決策!第108章 孫權的選擇,歷史的分叉路口!第785章 出奇制勝,火燒陳留!第607章 率先破局,烽煙四起!573.第568章 故事的結尾略顯倉促!第41章 叟王臣服,越巂郡定第653章 取捨抉擇,哭笑不得!590.第585章 戰術成功,戰略失敗!第434章 幽怨美人,吳國下大棋!第391章 犁庭掃穴,滅族者苞!510.第505章 機不可失,準備戰鬥!第772章 御駕親征,勢如破竹!第79章 醉生夢死再釣魚(求追讀!)第116章 孫權送糧送妹還送女(求訂閱!)第731章 華夏聖盾,堅不可摧!第449章 你可真是我的好女婿!第25章 成都留守第370章 美人在懷,劉禪不早朝!第164章 劉禪與曹操的第一次交鋒!第106章 婚前禮,定荊策!第438章 間軍司百戶,劉禪想賺個大的!第312章 曹丕的妥協與無奈!第240章 收心汝南士族的關鍵!514.第509章 兵敗如山倒,大勢已去!第375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