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糧食

世間爲什麼沒有聖人?

因爲聖人恆無心。

聖人不會以自己的感情去決定好惡、判斷是非。

張星彩就算是再厲害,也遠沒有達到聖人的境界,因爲她從來都是有着自己的喜好厭惡。

有喜好厭惡,就說明會有缺陷,有不足。

早年的經歷,讓張皇后對得來不易的兒子極爲疼愛。

可謂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

不想讓太子受到一點點傷害。

面對皇后屢次想要替太子求娶馮家女,右夫人終於忍不住地戳破張皇后不想去面對的一個事實。

“論起得子之不易,阿姊可與丞相夫人相比耶?諸葛瞻初見馮氏女時,曾被打了一頓。”

“丞相才智無雙,其子在馮氏女眼中,猶不過爾爾。”

“阿姊打算怎麼教育太子,能讓馮氏女臣服於太子?”

黃月英也算是一代奇女子。

這些年來,諸葛瞻基本都是由她帶着。

但在右夫人眼裡,十四歲的諸葛瞻,卻是已經有些被慣壞了。

此子非生於深宮,但確實是長於婦人之手丞相夫人中年得子,遠比皇后更甚。

丞相最後的那幾年,一心想要還於舊都,連操勞政務軍務的時間都嫌不夠,自然疏於對諸葛瞻的管教。

長兄諸葛喬,又一直呆在南中,不在府中,同樣沒有辦法代父帶好自己的阿弟。

導致的後果就是,諸葛瞻的心智與處事能力,遠遠沒有匹配上他的年紀和身份。

諸葛瞻來馮府求學也有一段時間了,右夫人也算是熟悉。

在很多時候,右夫人總覺得諸葛瞻太過優柔寡斷,判斷斷不清,久拖不決,可謂迷糊。

正所謂“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這等性格,放在諸葛瞻身上,最多也就是亡一府。

但若是放在太子身上,那就可能要亡一國。

雖說可亡者,非曰必亡。

但太子將來是要治一國的人主,亡國之患不可不防。

知患而不防,國必亂。

正是基於這個擔心,所以右夫人這才冒着風險,提醒皇后這一點。

而且以阿郎的身份背景無論是師門還是朝堂若太子當真不幸被言中,他又怎麼可能放心把女兒嫁入宮裡?

若是換了別人,太子這個身份,可能還管用。

但在山門子弟後人的眼裡,人家可是真的有資格不用看重太子的身份。

皇后的關注點卻不是這個,但見她微微有些皺眉:

“馮氏女打了諸葛瞻一頓?”

右夫人看到自家阿姊如此,就知道她似乎是沒有把自己想要說的重點聽進去,嘆了一口氣:

“阿姊,馮盈好歹是關家虎女所生,又長於馮府那樣的家門,你覺得她能是一般的貴女?”

皇后有些狐疑地看向右夫人:

“可是我怎麼聽說,馮家女素來溫婉,幼知禮儀呢?”

右夫人嗤地一聲笑:

“我家阿郎還巧言令色心狠手辣呢!妨礙他成爲大漢樑柱了麼?”

溫婉是給外人看的,那是人家在願意溫婉的情況下不信你把阿蟲帶到她面前看看?

知禮儀也沒有錯,但那是人家在願意遵禮儀的情況下不信你把阿蟲帶到她面前看看?

“正所謂身懷利器,殺心自起。雙雙年紀漸長,女子禮儀自然是不會缺,但人家又沒說過要放下武藝。”

能講道理就儘量講道理,講不通道理的時候,那就講講物理。

轉進如風,進退自如。

畢竟誰不知道馮府學問深不可測?

正如馮府。

左右夫人一文一武,既能講道理,又能講物理。

所以兇名赫赫的馮鬼王,面對自家妻妾,從來都是隻講道理巧言令色,終是有用武之地。

太子若是當真娶了馮氏女,又壓不住人家,到時候人家想講道理就講道理,想講物理就講物理。

就憑皇后對太子的寵溺,要不要管太子夫婦之間的事?

真要管的話,打算怎麼管?

馮府那邊又怎麼看?

皇后聽了右夫人的話,終於沉默了下來。

良久,才說道:

“所以馮明文才說,讓自己的女兒挑選喜歡的人?”

右夫人看到阿姊如此,連忙點頭道:

“若是女子真心喜歡一個人,就算她再怎麼強勢厲害,態度終究是不一樣的。阿姊對此,當是最清楚不過。”

前半句倒還算是有些道理,只是……

“什麼我最清楚不過?”

皇后登時又惱了,“你幾個意思?”

“好好好,”右夫人嘻笑道,“就如關家虎女,行了吧?”

張皇后瞟了右夫人一眼,卻是不說話了。

也不知是在衡量利弊,還是真聽進去右夫人的提醒。

延熙三年六月,各地開始陸續收夏糧入庫。

蜀地與涼州,這麼多年來,第一次出現了因爲耕地減少,導致糧食產量同比下降的情況。

不過產量並沒有降低多少,影響不大。

因爲蜀地南部這兩年開始推廣雙季稻,抵消了一部分減產。

但漢家天子憐憫子民多災多難,還是下令減少徵收上半年的賦稅。

此舉讓士吏百姓大是讚揚,稱讚阿斗有明君之風。

特別是蜀地,不少人家紛紛表示,陛下終是不忘季漢開國之地的鄉親啊!

正好今年可以多賣一些給吳國,你說能不交口稱讚嘛?

只是由於關中幷州等地,經過這三年來的整治,已經開始恢復了民生。

朝廷整體收上來的賦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一些。

相比於季漢的波瀾不大,吳地則是哀嚎一片。

大江以南,大多是種黍和種稻,也有種菽,少有種麥也就是說,江南之地,夏糧極少。

而無論是黍、稻、還是菽,大多都是始於四月,最早也要收於八月,遲則到十月。

(注:在三國時代雙季稻還沒有傳開,所以江南的水稻只收一季,而中原可以夏收麥秋收黍,這也是古代北方比較發達的原因。)

而現在,從荊州到江東,可以看到成片成片的昔日良田,不是因爲旱情沒能及時播種,導致荒廢。

就是強行播下去的莊稼,也因爲水分不足,長勢矮小,根本沒有辦法長出實子。

把珍貴的糧種種了下去,最後卻是得到這種結果。

讓不少農人蹲在地頭,看着比往年要矮小一半的莊稼,最後忍不住地抱着頭嚎啕大哭。

鎮守南陽郡的諸葛瑾,知道事態緊急,連忙前往武昌,對荊州牧陸遜建議道:

“荊州糧食欠收,已成事實,今年百姓必然是難以裹腹,還請上大將軍奏請陛下,免收荊州賦稅,並想辦法賑災纔是。”

哪知陸遜聞言,卻是長嘆一聲:

“子瑜所言,吾又何嘗不知?在此之前,我早就向陛下上書,言明今年荊州情況。”

“只是陛下一直沒有迴應,只是陛下也難啊,據吾所知,今年大吳無論荊州還是江東,糧食皆是不足。”

“如今莫說是賑災,就是能免收賦稅,那就已經是難得了。”

“我最擔心的,莫過於賦稅還要按往年份額徵收。”

諸葛瑾聽到陸遜這麼一說,頓時就是有些驚駭:

“如此一來,豈不是要激起民變?”

“即便是正常年景,國用猶嫌不足,如之奈何?”

在名義上管轄着吳國半壁江山的上大將軍,遠比其他人知曉大吳的財政狀況。

若不然,大吳這些年,何以年年鑄大錢?

陸遜看向諸葛瑾,繼續說道:

“子瑜,你是荊州人士,諸葛家也算是荊州大族之一,今年這荊州之事,還需要你出大力啊。”

諸葛瑾默然不語。

他明白上大將軍的話,不外乎就是讓他勸說荊州世家,多出些錢糧,幫忙渡過這一次的難關。

只是這些年來,陛下讓上大將軍統領武昌以西。

但荊州實則由諸葛瑾坐鎮。

特別是這幾年,孫權開始疏離陸遜後,他就有意識地剝奪陸遜在西邊的一些權利。

而相比起陸遜,諸葛瑾與孫權從事積年,恩如骨肉,有死生不易之誓。

更兼諸葛瑾德行敦仁,更容易讓孫權信任。

最重要的,是諸葛瑾的身份,能更好地安撫荊州世家。

但這天下哪一個世家,只有白白出力而不索取的道理?

荊州在大吳的治下,一直比較穩定。

荊州世家出力不小。

但相對的,他們也是有所求的。

就像上大將軍,出身吳郡四姓之一,難道就可以要求吳郡各家在這個時候捐錢捐糧給朝廷嗎?

你忠君,你愛國,你得陛下看重,想要讓父老鄉親支持你,其實也簡單的很。

好歹給家鄉帶些好處回來。

提攜鄉人也好,給些政策也罷,乃至尋些路子等等都行。

有往有來,那才叫交情。

真要逼着別人跟你一樣無償奉獻,就算是父老鄉親,也會想着要把你開除鄉籍。

荊州世家現在最大的要求是什麼?

紅糖。

由粗糖換來的紅糖份額。

由甘蔗製作的粗糖換來的紅糖份額。

還有從蜀地轉運過來的各類物資。

糧價再高,也不可能比蜀地傳過來的各種好東西價格高。

再說了,再高的糧價,賣出去,換回來的也是大鐵錢誰喜歡一年不如一年的大鐵錢?

還不如向季漢換票子換物資來得實惠。

物資,特別蜀漢的物資,纔是荊州的硬通貨。

所以就算是諸葛瑾是大將軍,他也不敢阻止荊州的父老鄉親買賣蜀地的物資。

若不然,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到時候這家少交一點錢,那家少納一點糧,荊州的軍吏,吃什麼?穿什麼?

單靠那些屯田,能撐得起來?

再說了,擁有屯田的那些軍頭,會不會從背後捅一刀都說不準。

想到這裡,諸葛瑾不由地有些爲難地說道:

“上大將軍,荊州各家,就算是再有心爲國出力,也難以拿出這麼多糧食啊。”

陸遜本就是世家子,他又何嘗不知道大家族的德性?

只是他自己就是江東世家的代表,哪有什麼立場去說別人?

“我亦知子瑜的難處,只是盡力而爲,能讓他們出多少,便出多少吧。”

諸葛瑾這才點了點頭,算是應了下來。

事態緊急,諸葛瑾也不敢在武昌多留,在知道暫時得不到朝廷的消息後,他又連忙迴轉南陽。

現在纔剛剛入夏,大部分的百姓家中,可能還有一些底糧。

勉強還能活下去。

但江南不比中原和蜀地。

收不上多少夏糧,收成主要是看秋糧能正兒八經收夏糧的荊州北部,還是屬於魏國。

這就是爲什麼整個天下大旱,偏偏吳國受傷最嚴重的原因。

眼下這情況,秋糧就是減一半都算是好的。

真要缺一半糧食,可不僅僅是糧價漲一倍那麼簡單,而是會漲到餓死一半人爲止。

諸葛瑾回到荊州,連忙召來各個大家族的話事人:

“諸君,今年荊州糧食欠收,已成事實。荊州能不能撐過這一關,還需要仰仗諸君。”

諸人面面相覷,卻是沒有立刻說話。

諸葛瑾一看,心裡就是一沉。

這是什麼意思?

難道我的面子,已經這麼不好使了?

看到一向弘雅的諸葛子瑜面色不愉,終於有人小心翼翼地說了一句:

“難道大將軍尚未不知耶?”

“知什麼?”

“校事府早已知會吾等,讓吾等出錢,向永安那邊買糧,這個時候,說不得糧食已經從永安出發了。”

諸葛瑾一聽,頓時就是大驚:

“這是何時的事?吾怎麼不知曉?”

“三個月前,吾等就與校事府約好了。大將軍一向不沾惹西邊的事情,吾等自然不敢跟大將軍說起。”

事實上,校事府爲了獨佔功勞,確實曾讓荊州各家不得輕易向諸葛瑾等人提起。

再說了,昔日季漢丞相諸葛亮在世時,諸葛瑾爲了避嫌,往來書信要麼是談起國家公事,要麼是談家中私事。

至於有家族派出商隊前去漢國,想要在他這裡獲得方便,那卻是想也別想。

早些年校事府做事太過火,上大將軍等人紛紛上奏陛下,言校事府之過。

唯諸葛瑾、步騭、朱然、呂岱等人,卻是一聲不吭,很明顯是不想與校事府起了衝突。

現在這個事情,可是由校事府主導,

大將軍就算是真知道了,又能怎麼樣?

難道還會一反常態摻和到裡面?

所以這說與不說,沒有任何區別。

果然,聽到是與校事府有關,諸葛瑾便不再多言。

只是問了一句:

“蜀地,果真有糧救濟荊州耶?”

諸人笑曰:

“大將軍何須擔心?吾等早已派人去查驗過了。不說別的,單是那江州,聽說一年裡就可以種兩季稻穀。”

“如今他們的水稻,已然結穗,再過一個多月,就可收割了。”

諸葛瑾聞言,面有駭然之色:

“一年種兩季稻穀?這漢國的耕種之術,竟是如此了得?”

真要如此,那蜀地南邊的稻穀產量,豈不是說能翻一倍?

“傳聞江州太守張伯岐(即張嶷),以前是馮都護部下,牧守江州時,得馮都護所授良種,也不知是真是假……”

第0194章 天賦第0284章 母女第0676章 李家第1055章 繼續北伐?第0035章 你也是穿越來的?第0227章 要什麼保險?第0282章 交配權第0425章 失蹤第1113章 戰略碾壓第0125章 營寨第0270章 妾發已盤釵第1155章 潘氏第0541 食言第0586章 烈火焚城第1129章 第一次上朝第1062章 餘波(二)第1057章 後事(二)第1106章 順理成章第0686章 月氏城第0372章 臭味相投第1265章 內訌第0230章 傷寒雜病論第0357章 賣女兒第0204章 正室和小三第0818章 初戰第0522章 旄牛部第1000章 魏國的增援第0038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1027章 勾心鬥角第0445章 突發第0883章 下馬威第0739章 超越時代第0239章 招工第0534章 丞相的親傳弟子?(先發一個大章,正在趕第二章)第1263章 鄴臺之變第0626章 三年之後再三年第0229章 趙廣的變化第1111章 精算第1228章 反攻,攻城第0225章 張機?張仲景?第1047章 鉅變(二)第0418章 騷操作有點多第0501章 迎親第0086章 王平告假第0364章 不好搞總比搞不出來的強第0761章 軍中未來第1237章 不同的選擇第0614章 名聲第0139章 急不可耐第0324章 被人搶了第0065章 示好第0983章 對策第0060章 秋收第1106章 順理成章第0892章 弄巧成拙第1003章 走私販子的執念第0960章 草原事(三)第0937章 孩子引發的問題第1159章 延熙三年的事第1080章 全面清查第0351章 再見黃月英第0417章 頂缸第0069章 種族的分隔第0670章 初戰第0175章 飢不擇食?第1065章 發展過程出現的問題第0689章 說服第0523章 任性一把第0693章 降職第0424章 談話第0942章 鬼王果然不幹人事第0473章 探獄第0636章 胡人人心第0736 聯手第0062章 我服了第0791章 戰前第0631章 關興失禮第0960章 草原事(三)第0125章 營寨第0360章 蒲元第0538章 陸遜之謀第1225章 斷後第1263章 攻天井關第0836章 且同歸,且同歸第0241章 命運的轉折第0761章 軍中未來第0193章 怕什麼?第0980章 會面第1001章 地頭蛇第0270章 妾發已盤釵第0516章 年少熱血第0336章 紙第1174章 另起波瀾第1304章 連環計(給諸葛謫星大佬加更)第801章 關姬掛帥第0019章 茶葉第0009章 幺妹第1198章 先鋒第1231章 爭分奪秒第0015章 糧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