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南半島這裡好是好,得了以後,讓李衍成爲東西方貿易的主要話事人之一,還讓李衍得到了一筆龐大的財富。
可治理這裡也真是不容易。
其它的暫且都不說,僅一個宗教問題,就讓李衍頭大無比。
簡單一點說,中南半島這裡主要信兩種宗教,一種是婆羅門(印度教),一種是佛教(又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這兩種宗教矛盾不斷,甚至水火不容。
李衍打下高棉國之前,這裡主要是由婆羅門所掌控,佛教徒都快全都被婆羅門趕出高棉國了。
如今,高棉國換成李衍和水泊梁山統治,佛教徒認爲他們的機會來了,於是動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拉李衍和水泊梁山的官吏入佛教,甚至都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
說一個形象一點的例子。
滅了高棉國之後,李衍照例在高棉國納了一百多個美女入後宮——這裡面大多都是高棉國的皇室和王公貴族之女,還有不少是通過選秀選上來的。
順便說一句,因爲個人審美不同,進入後宮的這些美女,最後一關都是李衍自己把守的。
可這一百多個美女之中竟然有三十多個是佛教徒——她們之中,有些原來就是佛教徒,有些是後來被李衍選中,然後被佛教徒發展成佛教徒的。
佛教如此拼命發展,就已經夠讓李衍頭疼的了。
可這還不是最讓李衍頭疼的。
最讓李衍頭疼的是,婆羅門教徒也在堅守他們的宗教地位。
還是以李衍所納的這一百多個美女爲例。
佛教弄了三十幾個佛教徒在李衍身邊就已經夠喪心病狂的了,可婆羅門更狠——這一百多個美女當中,竟然有五十多個是婆羅門教徒,其中還有十幾個是婆羅門的高級祭祀之女或是姐妹,甚至還有四個是婆羅門的聖女。
去除信佛教和信婆羅門的,李衍新納的這一百多個美女當中,沒有信仰的反而成爲極少數。
對於宗教信仰,李衍一向是很敬畏的。
古往今來,無數戰爭都是由宗教信仰而來,而且有的戰爭甚至可以持續幾百年上千年。
關鍵是,宗教信仰是殺不完的,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
最終,李衍與手下一衆文武大臣和謀士商量過後決定,還是按照水泊梁山原來對宗教的政策對待中南半島上的佛教和婆羅門,也就是執行水泊梁山所頒佈的宗教法,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信仰自由。
強調一下,只是在一定程度上。
在中南半島,佛教和婆羅門這兩股勢力太強大了,強大到李衍都很忌憚它們。
因此,在頒佈宗教法的同時,李衍又下了兩條憲法、一個鼓勵。
這兩條憲法分別是:一、政府官員必須是無信仰人士,一旦被證實政府官員加入任何教派,不論處於何職,立即免職。二、任何宗教都不允許擁有武裝,一旦發現,立即取締。
李衍的宗旨是,宗教不可以再擁有世俗的權力了。
而一個鼓勵是,鼓勵忠君愛國思想發展。
當然,李衍目前所制定的這些,都只是現階段的,未來會根據具體情況進而一些改變的,如果事情真發展到了不可爲,或是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時,李衍不排除用武力重新洗牌。
處理完宗教一事,李衍下令,安南郡、占城郡、真臘郡、曼谷郡、普吉郡上的所有奴隸必需無條件解放,並強調奴隸制是落後和野蠻的機制,必須廢除。
廢奴一事,跟以往一樣,遭到了很大的阻力。
不過沒關係,水泊梁山在這方面有着非常豐富的經驗。
總之,還是原來的老辦法,要麼贊成,要麼死亡,你自己選。
而被水泊梁山解救的奴隸,也跟其它地方一樣,都是水泊梁山最忠誠的支持者。
在廢奴一事上。
主張衆生平等的佛教大喜,認爲李衍這是要向佛教靠攏,進而大力支持水泊梁山,佛教徒到處宣揚李衍的善行和功德,而主張等級制度的婆羅門則大駭,認爲李衍要捨棄婆羅門,進而大力給李衍送美女、對李衍歌功頌德,最後甚至將李衍塑造成神。
對於兩教之爭,李衍只是向對自己統治有利的方向引導,並不真正偏向某一方,總之一句話,誰支持自己的統治,自己就支持誰,反之,就打壓誰。
讓李衍沒想到的是,在自己這樣的態度之下,各個宗教都在自己這裡有很良好的發展,並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當然,這是後話。
而在對待中南半島上的衆多國家上,李衍和水泊梁山的一衆智者絞盡腦汁讓它們鬥,比如將本屬於這個國家的土地給了那個國家,比如將同一塊土地含糊其事的許給兩個國家,再比如從宗教民俗方面入手給數個國家制造矛盾。
這其中,最大的矛盾便是來自於女王國和墮羅鉢底國。
女王國由泰人所建,墮羅鉢底國由孟人所建,這兩個國家本來就矛盾重重,水泊梁山又在分原本屬於高棉國的蛋糕時,故意將兩國中間由孟人居住的幾塊繁華之地全都畫給了女王國。
結果,連兩個月都沒過,女王國和墮羅鉢底國就在數次談判未果之後打了起來。
很顯然,水泊梁山這麼幹,是準備等到這些國家數敗俱傷之後,一一吞併它們,進而統一中南半島。
當然,這個過程還很漫長,也許是三五年,也許是十年八年,也許是百八十年,也許是白白謀劃。
不過,哪怕不是爲了那個長遠的目標,水泊梁山也得讓半島上的這些國家鬥起來,否則,剛剛纔到中南半島不到半年的水泊梁山怎麼能在這裡立足,怎麼能在這裡發展,怎麼能保證這些國家不窺探水泊梁山所掌控的大商道?
但話又說回來,李衍也不能全指望其它國家相互爭鬥,打鐵還得自身硬,所以,李衍全盤考慮過後,將第三廂也調來,駐守在真臘郡,另外,又令呼延慶以半個兩棲軍爲基礎,組建了第五廂,駐守在普吉郡,令李縱以另外半個兩棲軍爲基礎組建了第六廂,駐守在曼谷郡,令蕭嘉穗擔任中南宣撫使統管中南半島上的全部軍隊,同時給漢城兵部下令,招收二十萬預備役(十萬漢人、十萬其他各族的良家子弟)加以訓練,以備不時之需。
很顯然,在吳哥城發了一筆大財之後,李衍的膽氣和底氣更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