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老將宗澤死了。
自從過了江之後,宗澤就一心謀劃殺回過報仇雪恥,收復失地,救出趙氏之女,滅掉大中,然後北上直搗黃龍迎回二聖。
爲此,宗澤先後給趙構上了二十多道奏章。
宗澤先是請趙構不要跟大中議和,君臣一心,率領大軍殺過江去,恢復正統。
可那時已經派杜充限制住了宗澤的趙構,連聽都沒聽。
後來中宋議和成功之後,大中從南線調走了五萬大軍北上,宗澤探明這一消息之後,認爲這是收復失地的天賜良機,也可能是最後的機會,所以,連連給趙構上奏章,請趙構務必要把握這個機會過江北伐,否則,必悔之晚矣。
可趙構仍是連理都沒理宗澤,讓宗澤的十幾份奏章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
這裡得說明一下,趙構不理宗澤,也是有原因的。
是。
當時,大中從南線調走了五萬大軍,可那時大中在南線仍有十萬人馬,他們堅守各個要地,宋軍要想突破他們堅守的防線,沒有一兩個月時間,絕無可能,而有這一兩個月時間,中軍完全可以從北線再撤回來,進而讓南宋前功盡棄,然後可以以此爲藉口,一舉殺過江滅了南宋。
除了這個最重要的原因以外,還有另外幾個原因:
首先,雖然趙構對宋軍的掌控比以前要強上一些了,可還是有不少聽調不聽宣的將領,因此,並不是說,趙構想北伐,就能北伐的,當然了,話又得說回來,事在人爲,如果趙構真要北伐,他也一定能想到辦法解決這一難題。
其次,北伐是需要錢的,自從宋朝的海上國際貿易被大中斷了以後,宋朝的經濟體系就出了嚴重的問題,目前,南宋只能靠蜀中救濟和從其屬地橫徵暴斂度日,而這點錢勉強維持南朝朝廷的運轉都不夠,南宋朝廷甚至連軍費都開不出來,哪有錢去北伐?
再次,李成和鐘相這兩夥義軍,現在鬧得越來越兇,尤其是後者,已經滾雪球般滾到了二三十萬——很早以前,趙構就派沿江招捉使孔彥舟,去剿鐘相這夥義軍,卻不成想,孔彥舟率所部,殺居民,燒廬舍,掠財物,暴橫不奉約束,關鍵是,孔彥舟還暗中跟鐘相這夥義軍勾結,以至於,鐘相這夥義軍,越剿,聲勢越大。
以上種種,都讓趙構沒法騰出手來去破釜沉舟。
其實,也正是因爲探明這些,大中才敢從南線調走五萬大軍。
所以說,宗澤的主張,也並非全對,至少是有一些侷限性。
可話還得再說回來,宗澤看得也不錯。
那時,的確是趙宋唯一的機會。
那時,趙宋如果果斷出擊,中軍勢必不能全力應付北線的金軍。
如此一來,中軍就會面臨雙線作戰的苦境。
然後,趙宋再想辦法遊說西夏參戰。
加上,那時大中在中原立足未穩。
趙宋還真有可能將大中從中原趕走。
只可惜,趙構並非能做此孤注一擲、放手一搏的雄主。
而且,不僅不是雄主,因爲跟大中議和南宋最大的壓力突然沒了,趙構還心生懈怠,有些無心朝政(也可能是因爲對南宋現下的時局很是力不從心,進而讓趙構有些自暴自棄),另外,趙構最近還有些貪圖享受了。
這並不是冤枉趙構。
李衍不是開始在燕京修建自己的皇宮嘛,趙構也在臨安修建他自己的皇宮,不,應該說,趙構先李衍幾個月,就開始修建了——東南八路提刑司收取諸色經制錢赴臨安,共收錢六百六十餘萬緡,這筆錢大多都被趙構用來在臨安修建他自己的皇宮了。
而且,不僅趙構開始懈怠,就連趙構手下的人,也都是這樣。
而這些人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趙構的兩個宰相汪伯彥、黃潛善——他們專權放任,不能提出任何施政方針,滿腦子都是如何討好趙構。
宋趙構寵幸的內侍省押班康履等宦官,又驕奢作亂,引起許多人的不滿。
另外,還有很受趙構寵幸的王淵——金人攻打東京、河東,宣撫使範訥統領勤王兵屯駐雍丘,王淵那時爲先鋒,後來,趙構成立在元帥府,王淵便以所部歸趙構的大元帥府,爲趙構帶去了一支規模不小的軍隊,因此,趙構即位之後,對王淵極爲器重,譽爲柱臣,加上王淵跟康履等宦官交好,南宋始置御營司,便以王淵爲都統制,授龍、神衛四廂都指揮,繼而改稱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進保大軍承宣使,正趕上,江南羣盜蜂起,趙構又以王淵爲制置使平杭州一帶盜匪,王淵提兵征剿,所向披靡,大獲全勝,於是,趙構將王淵升爲樞密使,併兼任御營都統制,可以說,趙構對王淵是寵幸至極,王淵因而節節高升,同時,王淵也因此而膨脹,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以供他自己享樂。
其實,也不只康履等宦官、王淵,現在的南宋朝廷,從上到下,都散發着一股腐敗的氣息,沒有了銳志。
老將宗澤見此,憂憤交加,連連給趙構上奏摺,希望能改變趙構,能改變這一切。
可宗澤的奏摺,要麼被黃潛善等人所阻礙,要麼被趙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宗澤憂憤成疾,背上長毒瘡。
也就在這時,傳出,大中要遷都燕京,並且已經開始在燕京大建宮殿。
得知此事了之後,南宋小朝廷開始沸騰,南宋的文武百官開始歡呼雀躍——以汪伯彥、黃潛善爲首的人分析,大中這是要將重心移到北邊,準備跟北邊的胡人死磕到底,而且,李衍開始驕奢淫逸,沒有了進取之心,他們大宋終於沒了外患,至少暫時沒了外患。
這也就導致了,本就開始腐敗的宋朝官吏,更加墮落。
見情況不僅沒好,反而還越來越差,宗澤終於一病不起!
諸將入室問候病情,宗澤看着諸將說:“我因爲二帝遭受不幸,趙氏女被叛臣盡佔,積憤成這樣,你們如果能夠消滅敵人,則我死而無恨了。”
諸將都流着淚說:“怎敢不效力!”
諸將出去後,宗澤嘆息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處於彌留之際的宗澤,沒有一句話談及家事,言語中全在念念不忘北伐,最後連呼三聲“渡江!渡江!渡江!”,溘然長辭,享年七十歲。
得知宗澤死了,趙構非但沒有傷心,還以杜充接替了宗澤、朝廷終於收了宗澤的兵權而沾沾自喜。
更有甚者,將宗澤之死與大中遷都並稱“雙喜臨門”。
當然,南宋也並非全都是糊塗人。
何俌就對左右之人說:“吾深惜夫宗澤抱忠義之志,競爲讒沮,鬱而不得少伸也。澤爲帥,義士已團結,盜賊皆已歸附。然有張仲孝友主於內,而後吉甫得以專征戰於外,汪、黃既主中東南之議,則宗澤還京之請,雖二十疏而何益?百計排沮,憂憤成疾,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蓋亦抱無窮之恨。澤死而杜充代之,是何異以淵代逖、以姜維而續孔明之事功也?宗澤在則盜可使爲兵,杜充用則兵皆爲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