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來如山倒。
李乾順說倒,突然間就倒下了。
因爲李乾順倒得實在是太突然了,以至於西夏這個處於風雨之中的王朝都沒有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李乾順這一生,一共有三子,分別是,長子李仁愛,次子李仁孝,以及幼子李仁友。
李仁愛,也就是原來的西夏太子,如果還在世,那麼,甚麼事都迎刃而解——現在應該已經是二十七八歲的李仁愛,正好可以即李乾順的位,也應該能較好的接過西夏這艘破船的船舵帶着西夏人民繼續在歷史的海洋中航行。
只可惜——
當初,遼將亡,天祚帝倉皇出逃,臨近西夏邊境,李乾順派人前去迎接,當時完顏阿骨打也派人進入夏國,向李乾順提出條件:若天祚帝入夏,望將他繳獲解金,金會割遼部分土地以作酬賞,否則,兵戎相見。
李乾順見遼大勢已去,權衡利弊了之後,答應了完顏阿骨打的要求,將天祚帝“讓”給了金國。
李仁愛早在得知遼大敗的消息之時,就嘆息傷心了好幾個月,待得知父親李乾順向金國稱臣,背棄了遼國之時,更是失聲痛哭着勸止父親。
李乾順出於對西夏本國利益的考慮,沒有聽從李仁愛的勸諫,反而責罵了李仁愛。
年輕的李仁愛悲憤不已,在遼滅亡後幾個月就憂憤而死。
當初,遼國還沒有沒落之時,有遼國在背後支持的耶律南仙,很是霸道,她獨佔後宮,逼得李乾順不敢臨幸其她女人。
當然,你也可以說,李乾順和耶律南仙的感情好,李乾順不願意碰別的女人。
總之,直到遼國失勢之前,始終沒有別的女人爲李乾順生下一兒半女,直到李仁愛和耶律南仙死的前一年,纔有曹貴妃爲李乾順生下了李乾順的第二個兒子李仁孝,又過了幾年,李乾順的第三個兒子李仁友也出生了。
因爲李仁孝出生得實在是太晚了,李乾順又比歷史上提前了幾年病倒,以至於現在的李仁孝才十一歲,至於李仁友,就更小了,還不到十歲。
這麼小的兩個孩子,怎麼可能開好西夏這艘到處漏水的破船?
李乾順雖然重病不起,但他的頭腦還算清醒,他知道,他交給他年幼的兒子的是一幅怎樣的重擔。
所以,每當李乾順清醒之時,總是痛哭不已!
一日。
守在李乾順病牀邊上的任皇后,聽見李乾順再一次痛哭,問道:“陛下爲何而傷心?”
李乾順答道:“我爲大夏而傷心,爲你們母子而傷心,我不知道,我走了以後,大夏和你們母子該怎麼辦?會不會也像遼宋……”
後面的話,李乾順實在是說不出口了,他也實在是不敢想象那樣的事發生。
任皇后幫李乾順擦去眼淚,道:“陛下休說這種喪氣之言,太醫說了,陛下只是操勞過度,靜養些時日,便會好起來。”
李乾順長長一嘆,道:“我的身體我清楚,皇后就不用再安慰我了。”
任皇后聽言,忍不住也哭了起來——她說謊了,太醫說的其實是,李乾順已經時日無多了。
雖然兩人的年紀相差了近四十歲,可李乾順跟任皇后的感情真的是很好,李乾順也是真疼任皇后,所以,任皇后這是真心爲李乾順哭泣。
李乾順伸出枯瘦的手顫顫巍巍的幫任皇后擦去眼淚,並道:“哭甚麼,人都有一死,我又豈能例外,只不過……我死得太不是時候了。”
聽了李乾順此言,任皇后那剛剛被李乾順擦去的眼淚,立即又流了下來。
李乾順想再幫任皇后擦去眼淚,可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氣都碰不到任皇后的臉。
最終,李乾順只能很不甘心的又將手放下了。
任皇后只顧哭泣,沒有看到李乾順這一刻的無力。
緩了好一會,李乾順才又道:“有一事,我想問問你的意見,我希望你能看在咱倆這幾年的夫妻情份上,如實給我一箇中肯的建議。”
任皇后聽言,擦了兩把眼淚,然後說道:“陛下儘管說,臣妾必定如實回答。”
李乾順道:“你父親想將你妹妹嫁給孝兒,你覺得此事如何?”
任皇后聽言,沉默了好一會,才道:“舍妹從小便受到極好的教育,知書達理,聰穎無雙,更難得的是,她品性純良,包容大氣,她若爲後,必是一代賢后,而且,衆所周知,她是咱們大夏第一美人,臣妾想,太子也應該會喜歡她,她也應該能輔佐好太子。”
李乾順聽言,不動聲色的問道:“這麼說來,你是贊成你妹妹嫁給孝兒了?”
讓李乾順沒想到的是,任皇后並沒有點頭,反而是搖了搖頭,然後說道:“臣妾不贊成。”
李乾順聽罷,他那渾濁的雙眼中竟然微微一亮,然後他繼續不動聲色的問道:“這就奇怪了,你妹妹這般好,爲何你不贊成她嫁給孝兒?”
任皇后沉默了一會,說道:“舍妹好是好,也能勝任皇后之位,可她千不該萬不該,不該生在任家。”
李乾順明知故問道:“這是爲何?”
任皇后沒怪李乾順明知故問,而是直接說道:“因爲臣妾的緣故,任家已經榮寵之極,如果再讓舍妹嫁給太子,不僅是對咱們大夏,就是對任家,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臣妾堅決反對太子迎娶舍妹。”
李乾順不是無道昏君,他喜歡任皇后,可不僅僅是因爲任皇后年輕漂亮,更是因爲任皇后賢惠,讓以前飽受耶律南仙欺壓的他找到了心靈上的寄託,否則,以李乾順的手段和手腕,又怎麼會容忍任得敬和任家做強做大成爲西夏尾大甩不掉的禍患?
如今看來,任皇后也沒辜負李乾順爲她這麼好——要知道,任皇后不管怎麼受李乾順寵愛,等李乾順死了以後,任皇后唯一能依靠的就只有任家,因此,任皇后的妹妹成爲下一任皇后,其實才是對任皇后最有利的,可任皇后最後卻爲了李乾順、爲了西夏選擇阻撓她妹妹當下一任皇后,這很難能可貴。
李乾順很欣慰!
緩了一會,李乾順道:“孝兒,你可聽見你母親所言?”
李乾順話音一落,十一歲的李仁孝便從屏風後面走出來,然後衝任皇后一拜,道:“孩兒拜見母后。”
任皇后很詫異李仁孝竟然躲在屏風後面,因此沒能在第一時間叫李仁孝免禮平身。
這時,李乾順的聲音響起:“皇后別怪罪孝兒,是朕讓他躲在屏風後面的,朕這麼做,首先是爲了告訴孝兒,他不能娶你妹妹,其次也是爲了你,朕這是想讓孝兒知道,你有多好,這樣,在朕死了以後,孝兒才能尊重你,你的餘生纔不會過得太淒涼。”
李仁孝接話頭道:“孩兒今日方知父皇、母后的感情,皇父放心,今後孩兒定將母后視爲生母對待,絕不教她受半分委屈。”
李乾順聽言,對李仁孝說道:“你若真能做到如此,也不枉你我父子一場。”
……
數日之後,由李乾順和任皇后主持,十一歲的李仁孝迎娶了十三歲的罔家女罔氏爲太子妃。
罔家是党項大族,罔氏也是從小便受到了極好的教育,知書達理,聰穎賢能,並且她還酷愛漢學漢禮。
加之,罔家在西夏背景深後。
李仁孝娶了罔氏之後,很有助於他穩固政權。
可以說,李乾順爲李仁孝選了一個很好的賢內助。
對於李乾順沒選任家二女爲太子妃,任得敬暗恨不已。
可雖然任得敬現在的勢力已經很大了,但現在的西夏其實還是在李乾順的掌控之下。
所以,任得敬敢恨而不敢言,只能眼睜睜的看着,罔氏成爲太子妃,等李乾順死後,成爲皇后。
……
又過了半個多月,李乾順突然病情加重,沒兩日便去世了。
李乾順死後,十一歲多不到十二歲的李仁孝即位。
李仁孝尊其母曹氏爲“國母”,尊仁皇后爲“皇太后”,罔氏爲“皇后”。
政治上。
對外,李仁孝仍走他老爹李乾順的路線,交好大中——鑑於,西夏目前艱難的處境,又鑑於,李衍和李乾順曾結爲異姓兄弟,李仁孝本身就是李衍的侄子,李仁孝主動派人去大中請求將兄弟之邦降爲伯侄子邦,李仁孝願意尊李衍爲伯父,西夏願意成爲大中的藩屬,李仁孝企圖以這種方式化解大中對西夏的經濟制裁,以穩定外部環境、內部隱患。
對內,李仁孝重用文化程度較高的党項和漢族大臣主持國政;設立各級學校,以推廣教育;實行科舉,以選拔人才;尊崇儒學,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爲文宣帝;建立翰林學士院,編纂歷朝實錄;重視禮樂,修樂書《新律》;天盛年間,頒行法典《天盛年改新定律令》;尊尚佛教,供奉藏傳佛教僧人爲國師,並刻印佛經多種。
雖然李仁孝年輕,但李仁孝的這些施政手段可不嫩。
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李乾順——李乾順在油盡燈枯之際,爲李仁孝安排好了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禮這三個得才兼備的輔政大臣,這才使得,李仁孝雖然即位匆忙,但卻是很平穩的接過了西夏的皇位。
不過——
這只是暫時的現象。
實際上,只要有點政治眼光的人,便能看出來,現在的西夏其實是坐在火藥桶上,隨時都有被炸飛的可能。
果然!
沒過多久,西夏就發生了蕭合達叛亂事件。
蕭合達本是遼王朝的將領,當初扈從成安公主耶律南仙來到西夏。
因爲蕭合達武勇善騎射,李乾順於是將蕭合達留在了西夏。
這些年來,蕭合達從徵多有戰功,李乾順於是賜他國姓,提升爲夏州都統。
李乾順背遼以後,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及世子李仁愛相繼而死。
那時,蕭合達便已經暗恨上了西夏、暗恨上了李乾順。
可在暗恨李乾順的同時,蕭合達又畏懼很有手段的李乾順。
因此,在李乾順沒死之前,蕭合達不敢輕舉妄動。
後來,蕭合達遣人去尋找耶律雅裡,想同耶律雅裡聯手。
可等到蕭合達派去的人找到耶律雅裡,耶律雅裡已經因爲打獵而累死了。
蕭合達隨後又派人去可敦城找耶律述烈,然而,耶律述烈卻只想自己逍遙快活,根本就不想復國一事。
蕭合達因此大怒。
恰逢李乾順駕崩,蕭合達遂憤而據夏州城叛。
蕭合達隨後聯絡陰山的契丹部族,圖謀擁立遼王朝的皇室後裔,恢復遼王朝。
不久,蕭合達叛軍進圍西平府,攻克鹽州,直逼賀蘭山,興州大震。
偏偏,禍不單行。
這一年,西夏又發生了嚴重的饑荒,糧價飛漲,一升米竟賣到百錢。
不僅饑荒,都城興慶府又發生強烈地震,餘震逾月不止,壞官私廬舍、城壁,人畜死者萬數。
隨後,夏州發生地裂,黑沙涌出,高達數丈,樹木、民居皆被陷沒。
由於饑荒、地震、地裂造成的災難,使党項部民難以生存,只有鋌而走險,舉行武裝起義,反抗朝廷——韋州的大斌,靜州的埋慶,定州的竾浪、富兒等部族人民紛紛起義,多者萬人,少者也有五六千人,他們攻劫州城,州縣連連告急。
樞密承旨蘇執禮建議說,這些事端,皆因災難而起,當優先救濟災民,並提出了救濟之法,也就是:凡因災而死亡二人者免租稅三年;死一人免租稅二年;受傷者免租稅一年。房舍塌毀者令官府幫助修復。實行賑法,對饑荒嚴重的地區,下令諸州官吏視察,按災荒輕重程度使賑濟撫卹達於井裡。
公平的說,蘇執禮的辦法是不錯。
可問題是,西夏沒錢,根本就沒法按照蘇執禮的辦法去辦。
結果,這些亂事越演越烈。
面對這大的一個大亂攤子,別說李仁孝才只是一個十二歲的孩子,就是李乾順還在世,也沒法控制。
結果,一切都失控了。
這是封建社會。
西夏這一系列的事,從表面上來看,全都是因爲天災而造成的。
而這天災又是在李仁孝登基了之後造成的。
這就難免讓人懷疑,老天不贊成李仁孝當這個皇帝。
坊間也多有這樣的議論聲傳出來。
有一天,任得敬聽到有人說:“皇帝不德,以至天下不寧,要不然咱們換一個有德行的皇帝吧?”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這些年來,任得敬以外戚身份先後任尚書令、中書令,李乾順死後,李仁孝爲顯示對任皇后的尊敬(他也想擺脫李察哥、李仁忠、李仁禮對他的控制),又下旨尊任得敬爲國相。
不久前,蕭合達叛亂,任得敬主動請纓去平叛,結果又被任得敬將西夏的軍權拿在了手上。
可以說,現如今的任得敬已經初步獲得了西夏的最高權柄。
權力的滋味,是那麼美妙。
人的野心,又是那麼永無止境。
任得敬不想只成爲這至高無上權力的過客,他想永遠保留這至高無上的權力。
偏偏,任得敬又覺得,老天給了他這個機會。
思前想後了很久,任得敬做了一個極爲大膽的決定——他派心腹之人護送他的二女兒也就是史上的那個任皇后去了大中,他想將她的二女兒獻給李衍,並請求李衍冊封他爲西夏之主,然後他起兵取李仁孝而代之……
……
……
PS:這是二合一大章,所以今天就這一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