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保嬰‘女’神
其次,“換鎖”之祭究竟祭的何神?《興京縣誌》在祭祀條申說,“樹柳枝祭”是爲“佛多”(佛朵、佛託)而設,並認爲“祭柳枝”、“‘插’佛多”和“避燈祭”均爲同條一神,縣誌中僅寥寥數語,並沒說明祭“佛託”之緣起。複製本地址瀏覽%73%68%75%68%61%68%61%2e%63%6f%6d但在清代《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中獨爲“佛立”一神而祝,其序稱此儀乃“爲嬰兒求福”。那麼,“佛託”其職究竟是不是專爲“求子”或“爲保嬰而祀”呢?因各文獻均未作緣起說明,我們只能作如下分析。
滿族民間的“換鎖”之儀俗稱祭佛託媽媽,並有“前不栽楊,後不栽柳”之諺,因柳枝要受祭拜,就不能栽在院後,祭佛託媽媽時必少不了的是“柳枝”。其儀是,祭祀時將索繩口袋(滿族民間亦稱之爲“媽媽口袋”)打開,請出索線(亦稱子孫繩),一頭拴在神板掛索繩口袋的斜餘子上,另一頭扯到屋外祭祀用的柳枝上。子孫與柳枝聯繫在一起是什麼用意呢?我們知道,滿族在其形成過程中的200年時間裡,尤其進入遼瀋地區,最後人主中原的南征北戰、東征西討的馬上戰爭的歷史長河中,滿族人民世世代代處於戰爭狀態,男丁多死於戰爭。而滿族人民爲了維繫民族生存,只有重視生育繁衍,才能延續民族血統,保持民族興旺,兵強馬壯,以便開基立業。滿族早期處於遊獵生產生活時,居無定所,又常年與山牲野獸打‘交’道,幼兒的生命無保障。因此,滿族人民對生育和保嬰是極爲重視的。這樣,在創造保護神過程中,自然就創造產生了佛託媽媽保嬰‘女’神。
滿族的圖騰崇拜中有柳樹崇拜。柳樹生命力強,不擇生長條件、環境,只要水分充足,即可‘插’枝成活。滿族人民希望能像柳樹一樣,生育繁殖衆多的子孫。這樣,滿族又將對柳樹的圖騰崇拜和子孫繁衍聯繫在一起了。因此,在祭祀保嬰‘女’神佛託媽媽時,要保護像柳葉一樣多的兒孫。這恐怕就是祭佛託媽媽的緣起吧!
滿族人在清明上墳時,不同於漢族,漢族是在墳頭壓半張燒紙,在墳‘門’口燒紙錢。而滿族則是在墳頭‘插’“佛託”。佛託就是在一根一米五左右長的木杆,串上苞米骨(即‘玉’米‘棒’子的核),在苞米骨上扎一團五彩‘色’紙,紙團下飄逸着一圈五彩紙條,長約半米左右。據說苞米骨代表**‘女’‘性’,而扎纏的一團子五彩紙條代表子孫,一團紙團包住苞米骨,五彩紙條飄垂其下,說明或者說是滿族人企望子子孫孫,世代繁衍,相傳不息。這裡我們不妨來個大膽推理,當子孫繩,即索繩,從媽媽口袋中“請出”時,是一團子布條,紅‘色’布條代表男‘性’,藍‘色’布條代表‘女’‘性’,其形正似墳頭上‘插’的佛託頭,將這一團子孫繩擎起時,恰好子孫繩外的彩‘色’布條飄逸下來,這樣,手臂似佛託支桿,一團子孫繩似佛託之頭,一團子孫繩飄下的各‘色’布條(每個布條代表一個子孫)恰好似佛託頭當啷下來的五彩紙條,而從媽媽口袋中“請出”子孫繩的是主持祭祀的父、母親,上墳‘插’佛託,正好是寄希望於父祖輩,保佑後代昌盛,子子孫孫,繩繩繼繼。因此,我們說佛託媽媽是‘女’‘性’,不是男‘性’。(虹騰中文網http://www.hot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