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京師的來信

沒什麼說的,索性是不說,李孟悶不作聲吃了幾口,坐在邊上的朱雲瑤突然尖叫了一聲,倒是嚇了李孟一跳,扭頭看過去,卻看到女孩捂着自己的臉,滿臉全是驚慌的神色,看着李孟問道:

“李大哥,臉凍傷了是不是不好看了,唉呀,這怎麼辦呢?”

“沒什麼關係,看着就是比平時紅了些!”

這句話說完,女孩更是慌張,丟下一句我回房一次看看,又是急忙的跑了出去,也不知道去幹什麼了。

李孟搖頭笑笑,心想女孩子果然是古怪,莫名的緊張什麼,也不去理他。不多時,朱雲瑤又是一陣風一般的跑了回來,小心翼翼的問李孟說道:

“李大哥,我這樣到底是不是很難看?”

其實臉就是凍的紅了些,根本看不出難看好看的,李孟剛要回答,卻看到女孩的眼神中全是忐忑的神色,那感覺就好像是在等待宣判生死的犯人一樣,索性是開口笑着說道:

“看着不錯,和平時一樣。”

李孟本以爲回答完了就沒事了,結果初一從這頓飯到睡覺前,朱雲瑤足足問了這句話幾十遍,讓人不厭其煩。

即便是這樣,這初一也讓李孟感覺無比的快樂輕鬆,對他來說,時間太寶貴了,初二就要忙碌。

李孟現在有膠州營二千五百人,其中步卒兩千三百,騎兵兩百,又有新招鹽丁兩千二百人,還有萊州府南部和登州府部分豪強的親眷子弟一千人,手中可用的將領卻不是太多,馬罡,趙能,陳六,王海幾個至今還是骨幹,其餘的人只能是按照規矩做事而已,也沒有什麼心腹體已的身份。

說起來,騎兵裡面的湯二算是所有後來者裡面唯一成長起來的,但也並不是因爲智謀和見識如何的超羣,不過是每戰最遵守軍規的是他,最勇猛當先的也是他,積累軍功,居然成了騎兵的首領。不過這樣也好,湯二對李孟那是死心塌地的敬服,有着每一個人管着騎兵,李孟也會很放心。

火銃兵在膠州營的序列之中,不被當作單獨的兵種對待,儘管作戰的時候,火銃兵的作戰步驟和如何使用都有嚴密的規定。

李孟是膠州營的守備,按規定來說,手中領兵不應超過兩千,可眼下大大小小的人數加起來,將近六千人,目前卻還是按照從前鹽丁隊伍的劃分,馬罡和趙能是隊長,隊副,小隊,小隊副等等的劃分。

眼下的這個局面不管是如何,都有太多不完善的地方,最起碼一個不守規條的罪名是跑不了的,而且下面的人跟着拼命,雖說軍餉實在的發下,但大家拼命,不光是圖個軍餉,總要有個官銜在身,要不然人心不穩啊!

但這裡李孟卻也是有個擔心,下面的人掛着鹽丁隊的銜,雖說名字難聽,卻是李孟的系統,若是掛上朝廷的官銜,那無形中變成了大明兵部統轄的兵馬,大明此時已然是兵爲將有,可名份大義還是極爲重要,被朝廷的編制官銜套在頭上,總歸是會有不穩定的因素,總有些忠君愛國的角色。

對於李孟來說,他需要的屬下是隻聽自己一個人命令,不能有異心的士兵和將領,只要是按照朝廷的法度辦理,等於是主動把隊伍送到朝廷手裡,讓上面摻沙子下來,真是讓人不甘心。

李孟的擔憂是一方面,不過在初七那天,快馬從逢猛鎮出發,給分駐各處的膠州營士兵送去了已經填上名字的告身文書還有印鑑。

和衆人的預料差不多,馬罡領九百人,趙能領九百人,都爲千總,陳六和王海和其他從前的隊副一樣,都是把總,只不過陳六和王海上面只需要和李孟負責,他們各領三百人。湯二爲騎兵把總,領二百騎兵。馬,趙二人的部隊都是一半老兵,一半新丁,其餘的老兵則是都在李孟的手中直領。

上報給上峰的報告裡面,馬罡和趙能都是各領四百人,李孟則是領一千七百人,而多出來的那些人都是按照鹽丁的編制來算。

鹽政巡檢不管招募多少鹽丁,反正沒有定編,這樣做卻也有個好處,隊伍裡面老兵爲兵,新兵爲鹽丁,檔次自然而然就分出來,也算是給新人一個上進的目標。訓練上自然會加一把勁。

這次把官職封賞出去,李孟這邊雖然想要低調些,儘量不擴大影響,可不管是親信還是非親信的軍官,都是大喜若狂的模樣,按照李孟的瞭解,許多人都是在感謝李大人之外,滿口的稱頌當今聖上。

千總把總都是大擺宴席,無論地方上還是綠林響馬們都是紛紛的道賀送禮,儘管李孟表面上十分平靜,可心中卻並不高興。

大明朝廷的名份和大義居然如此重要嗎,自己把他們從一窮二白中拉到如今的地步,可不過是個千總,把總的封賞,而且還是從自己手裡簽發出去的命令,卻讓這些人如此的對朝廷感恩。

“你們是我李孟的兵,不是朝廷的兵,是我李孟出錢供養訓練你們,不是朝廷出錢供養。”

李孟倒是想把這句話發到膠州營每個人的手中,不過眼下顯然不是說這句話的時候,就連給朱雲瑤說都不行。

對於其他人來說,打勝仗,升官發財,崇禎九年的正月真是讓人喜悅高興,但李孟心裡卻有些不愉快,誰想到到了正月十四那天,這種不愉快卻是更加劇了。

元宵節是古代難得不宵禁的日子之一,不管是大城小鎮,都是徹夜不眠,各種燈火競豔,很重大的節日,朱雲瑤顯然是在開封城見識過燈會的繁華和美麗,興奮的要李孟領着她正月十五那天去看。

膠州城雖說也有自己的氣象,不過比起開封這等繁華大邑可就差得遠了,李孟正在分說的時候,外面卻氣喘吁吁的跑進來一人。

外面的親兵護衛沒有阻攔,那肯定就是熟識的人,果然是吳同知的管家,平素兩家禮尚往來的交道也是打的多了,下面的人都是認得了。這管家跑進院子之後,先是喘了幾口氣平靜下,然後小步進步,在地上磕頭見禮,然後急促的說道:

“李大人,京師那邊送來急信,說是一刻不停,不能耽誤要送到大人手中,信使就在外面,小的是帶來通報的。”

大過年的,到底有什麼事能着急成這個樣子,京師那邊自然是劉太監的急信,難道真是大事,李孟連聲的讓人快些進來。

那名信使看起來應該是某營的士兵,臉上被凍傷的片片疤痕,很是難看,顯然是這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辛苦,見到李孟之後,這名信使非得要驗過印鑑才交信,李孟也是跟着緊張起來,心想到底是何等大事,居然這麼鄭重。

接過信箋之後,那名信使自然被人領走安頓,好好休息,李孟慎重的屏退了身邊的人,而且安排人護衛把守好各處,這纔打開了信。

士兵們還以爲發生了什麼大事,都是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看守,每過多久,卻聽到李孟在屋中怒吼一聲,有什麼東西被摔得粉碎。

信是京師司禮監秉筆太監劉福來的密信,信上的內容卻是罕見的帶了訓斥的口氣,要知道,雙方雖然對外稱叔侄,可實際上的關係是李孟對其有恩,而且幫助頗多,別的不說,年前還是送出來五萬兩銀子的鉅款。

劉太監雖說身居高位,可對李孟一直很客氣,雙方努力的營造一種親戚來往的氣氛,但是今日這信箋話語就是說的很重了,完全沒有什麼客氣和親切可言。

但李孟的怒火卻不是爲了對方的語氣,因爲劉太監的信箋完全是爲他好,信上的內容看起來非常的可笑,可卻讓人根本笑不出來。

比如說有一句“而今平賊督撫報中樞兵部稱大捷之役,不過斬首幾百級而已,如此大捷都是十幾萬軍兵廝殺得來,你一小小守備,以步對騎,一戰斬首過三百,幾乎完勝,誰人信焉”。

按照報捷,報軍功的程序,李孟的報捷文書在有地方官副署之後,派人送到了登萊參將和巡撫那邊,楊嗣昌,洪承疇等督師,率領十幾萬大軍在陝西,山西,河南和八大營的農民軍大戰,纔不過是報功斬首幾十,幾百。

這邊膠州守備剿滅地方賊寇,而且還是步卒打馬隊,居然有如此輝煌的戰績,巡撫和參將誰會相信。

第416章 患 京師 盛京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90章 文武殊途第300章 血裔傳承 首輔之才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362章 亂紛紛 圍城打援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4章 扁擔 刺殺第166章 孟浪第33章 小酒館第283章 草木皆兵 破竹不成第78章 誰狠 撞破第25章 鹽竿子第298章 城頭觀兵 京師弄險第438章 接泰山 笑最後第89章 戰戰兢兢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264章 不可能知道的改變第30章 有事相求第261章 分潤第295章 瘋不畏死 暴虎馮河第227章 不要想回去了第72章 急躁急切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208章 砍了第108章 奇遇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471章 山陝當先 闖王逃奔第64章 收穫 河邊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169章 所見所聞所感第198章 大宅門第151章 記憶的歷史 印證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229章 屯田和垂簾第112章 豫西第310章 官賊使者 因緣巧合第39章 河畔第14章 鉅款第373章 一個有故事有本事的傭兵第215章 遲來的道賀者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鳴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斷人根本第239章 急報第54章 遼民苦第537章 紫金山書院 北戰第510章 雖勝不喜 紛紛來降第258章 首戰第193章 閒事第530章 殖民先行者第234章 既定事實 承認第505章 穩如泰山 戰場轉折第127章 剿匪第195章 炮不是越大越好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41章 人棄我取第322章 李家坡 炮灰填河第225章 大魚吃小魚第477章 迷茫 破局 自信第374章 盲點 招安 汝州陷落第373章 一個有故事有本事的傭兵第175章 費德勒 蘇安琪第132章 戰爭紅利第517章 草原來信第19章 起始第357章 再戰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534章 大勢所趨第1章 穿越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16章 十七人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418章 漫天要價第527章 多頭並進第499章 鬨堂而散第161章 俗套段落第101章 另闢蹊徑第420章 推脫 驚懼 躲避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428章 缺銅 營改團第431章 六百里加急 倭銅第475章 峰迴路轉 絕境已成第194章 小事 大事第513章 風向轉 人情變 李仙風第486章 擊潰戰第509章 識時務者保富貴第26章 鹽吃鹽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315章 千刀萬剮 流賊招撫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23章 我的責任第132章 戰爭紅利第368章 人心趨利 大喜第242章 上路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