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接旨勤王

總督盧象升戰死,虎大威、楊國柱領着親兵倉惶逃竄,五千餘兵收攏起來的不足千人,這樣的大敗在明朝和女真的戰爭之中並不引人注目,幾萬人,十幾萬人的大潰散,大失敗比比皆是。

盧象升戰死,也不過是有些看得通透的士人和官員大呼國家失卻棟樑,楊嗣昌等主和派心中想必很高興。

而且自從崇禎登基以來,大學士、總督、巡撫、布政使已經殺了不少,死在關外和陝西的也不少,死盧象升一個,並沒有多麼大的心理衝擊。

只不過盧象升率領的這幾千兵一潰散,北直隸境內再也沒有主動去作戰的官軍,甚至沒有主動去防禦的部隊了。總兵王樸領着自己的軍隊跑到高起潛的大營處,本以爲這就能安全下來,今後靠着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楊嗣昌和大太監高起潛就能飛黃騰達。

監軍太監高起潛在自己統領的大營之中,毫不客氣的拒絕了盧象升手下參贊主事楊廷麟的求援,總兵祖寬的救援建議也是被拒絕。他差不多是第一天就得到了盧象升戰死的消息,得到這個消息之後,高起潛驚恐不已,立刻是拔營後撤。

高太監的驚恐並不是因爲盧象升的戰死,而是對滿清的大軍距離自己這邊如此之近感覺到驚慌失措,生恐遭受和盧象升部一樣的命運。幾萬大軍匆忙拔營回撤,這已經是混亂不堪,容易出大亂,撤軍的路上不斷有小股的部隊潰散,不過這也顧不得了。

才走了十五里不到,半路上突然有韃子的伏兵暴起,高起潛先是避戰,然後又是倉惶的撤退,軍心士氣早就談不上了。都是人心慌亂。突然有伏兵暴起,全軍頓時是大潰,足足四萬人立刻又如一盤散沙,轟然潰散。

高起潛一人騎馬跑到了真定府,四萬兵馬都是關、寧和宣、大的邊兵,也可以稱得上是精銳,從京師出發一直到順德府。全軍未嘗一戰,一箭未發,遇敵即潰散不成軍,實際上。所謂的伏兵不過是清軍的兩千偏師。

盧象升、高起潛的部隊,用或者光彩或者恥辱地方式都是消失掉了,除卻京師周圍地禁軍之外,北直隸再無可以野戰的兵馬。

這個消息同樣是被沒有陷落的地方州縣官員,派遣死士快馬加急送到了京師,整個京師頓時是大震,上下惶恐,京營團營,能戰的不過是御馬監直屬三千兵,剩下的出城野戰不可。就算是守城也不讓人放心。

以崇禎皇帝的脾氣,此次也顧不得去追究到底是誰的責任了。只是命令下面地司禮監和內閣以及各個衙門,拼命的向外派出信使欽差,同時調總督洪承疇,陝西巡撫孫傳庭入京師戍守勤王。但洪承疇、孫傳庭剛剛在潼關打垮了闖營李自成部,正在清掃殘敵,而且陝西到北直隸,就算是星夜兼程。也是遠水不解近渴。

所以在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建議下。調集北直隸周圍省份的軍隊勤王,算是就近便宜行事。另外,兵部尚書楊嗣昌一是隱瞞他拖延軍餉地事情,二卻把盧象升戰死的原因說成是盧象升貪功輕敵冒進。

崇禎皇帝有個習慣,相信某大臣,那就無條件無原則的相信下去,這楊嗣昌正是屬於被他無條件信任的大臣,盧象升戰死的原因,還真就是被他這麼相信了。

崇禎十一年十二月十四那天,高起潛全軍大潰,盧象升的參贊主事楊廷麟一個人回到了戰場之上,周圍的居民早就是跑光了,也沒有人打掃戰場。

在戰場上,楊廷麟看見了一個穿着麻布衣服屍首,面目已然是模糊不清,戰場上會這麼穿戴的人也只有總督盧象升了,楊廷麟跪在屍首邊上,只覺得淚流滿面,張大了嘴想要哭卻發不出一點聲音。

所謂嶽武穆臨死大呼“天日昭昭”,此情此景,類似彷彿。

在德州城中,巡撫顏繼祖和監軍太監劉元斌可是喜氣洋洋,宣大總督盧象升戰死的消息已經是傳到了德州城中,看這架勢,東虜女真應該是和上次皇太極領着入關一樣,帶兵在京畿一帶劫掠掃蕩一番,然後出塞北歸。

山東這邊看起來是無事了,而且前些日子,膠州營李孟的人馬還在北直隸砍了十幾個韃子地腦袋回來,點驗之後居然不是殺良冒功,實實在在的韃子首級。

也真不知道這李參將如何練得兵,居然這般地勇悍,據說是十個人打十六個,有這些人頭在手裡,將來撤軍之後,在朝廷那邊多少是有功勞的,巡撫和監軍肯定會有個指揮得當的軍功分潤。

看來這分守四府參將李孟今後真要去好好籠絡交往一下,有這麼個手下在,不管如何跋扈,上面都有功勞分,跟着升官發財,這樣的,實在是仗義人士啊!

不過盧象升戰死之後,崇禎十一年的臘月二十一,京師的求援緹騎就到達了德州,所謂緹騎就是錦衣衛的騎兵,這時候也顧不上作威作福了,急忙地跑到了巡撫和監軍所駐地衙門,宣旨求救。

各地的兵馬調動都是由巡撫和監軍來指揮,地方上地軍將跋扈與否,那是軍將的事情,朝廷只問文官。

天子下詔,召集各地兵馬入北直隸合擊韃虜,巡撫顏繼祖自然要慎重辦理,監軍劉元斌也沒有異議,當然,若不想派兵或者是應付也很簡單,只要是把這軍令發給帶兵的武將,然後讓其自行處理就是。

反正武將想出什麼千奇百怪的理由都有可能,推卸責任也是簡單,但對李孟這邊,巡撫和監軍卻都不敢這麼辦理,當日知州衙門門前那幾百顆腦袋,現在還掛在城頭呢,李孟這人可是敢放手殺人的,自己要是得罪了他,保不齊就是麻煩。

所以事情雖然是緊急,可二位大員還是客客氣氣的把欽差安撫住,派人去請參將李孟前來,請來李孟之後,把情況原原本本的和李孟說了,顏繼祖當年是吏部的大員,劉元斌也是在內廷當差,說話都是圓滑乖巧。

只把朝廷的旨意說了,沒有表露自己的任何態度,讓李孟自己去取捨決定,出乎他們意料的是,看着極爲功利,不肯吃一點虧的李孟,卻乾脆痛快的給了迴應,膠州營願意入北直隸與韃虜死戰。

自從清軍從牆子嶺、青山口入北直隸以來,膠州營雖然在德州全力的防禦,並且灑出了騎兵去查探偵查,但清軍始終不出現在德州面對的河間府方向,而在北直隸境內搞風搞雨,李孟不甘於這種局面。

既然自己沒有推諉,從後方的四府來到這個前線,參與國戰,那就是爲了和韃虜死戰,護衛我華夏山河,老這麼守禦,眼睜睜的看着對方肆虐京畿之地,李孟早就有些忍不住了,偏偏在這前線,就需要服從朝廷的旨意和命令,不然,按照朝廷諸公的意願,先對付的怕就是膠州營,這內線作戰的糧道補給被人斷掉,自己這一萬兵就白白的浪費掉了。

心中着急,卻無奈之極,而且李孟對清軍下一步要去往那裡並沒有可信服的判斷,自己這一萬人只能是防守一點,若判斷不明對方的動向,恐怕只能是白費力氣,與其如此,不如主動出擊,朝廷的這個命令算是正和李孟的心意。

而且北直隸雖然有韃虜的大軍肆虐,不過地方和中樞的信息交流網絡卻也是非常的便捷,如果進入北直隸作戰,隨時可以分享這些信息,耳目也是靈便一些,總不至於現在這種不知對方下一步去往何處好,主動作戰的好處就是,不管敵人下一步要去往那裡,我只要追着你打就是了。

不過,這所謂的信息便捷也只是李孟自己的認爲罷了,看到李孟這邊同意,欽差、巡撫和監軍都是鬆了一口氣,同時告訴參將李孟,東虜女真的大軍正在順德府、廣平府一帶遊蕩,兵部的判斷,韃虜不日即將北返,希望軍隊半路截擊。

這個消息和李孟派出探馬得到情報類似,李孟回到大營之後,就下達了動員的命令,駐紮在景州的馬罡部爲先鋒先行,李孟的本部大營隨即出發,趕往冀南阻擊韃虜。

臨走前,李孟還是和巡撫顏繼祖以及監軍劉元斌商議,膠州營一走,德州一帶未免空虛,山東總兵丘磊的兵馬可以安排在德州與濟南之間策應,好歹那也是六千多人的部隊,也是一支軍事力量。

李孟的這個建議正是巡撫和監軍心裡的願望,總不可能靠着幾十名親兵來守衛這門戶之地,自然是滿口的答應下來。

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455章 塞下曲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516章 歸程 回家第124章 突然硬氣第267章 又反第165章 侄少爺第74章 我進爾退第26章 鹽吃鹽第307章 火器之利 伯仲之間第319章 皇太極 即將到來的大戰第295章 瘋不畏死 暴虎馮河第35章 楞馬罡第344章 追殺 遇虎 風雨將至第505章 穩如泰山 戰場轉折第367章 南征動員 內有隱憂第135章 不負君心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265章 山東總兵第428章 缺銅 營改團第443章 煎熬之路第422章 一試便知 神秘厚禮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120章 兵營初設第240章 忐忑第231章 人定勝天 家政第533章 天下人心所向第318章 濟南 南陽 松山第10章 家中無人第309章 欲見先縱 舍子求功第159章 眉樓第258章 首戰第321章 定戰場 佔先機第318章 濟南 南陽 松山第384章 對峙 火銃屠騎 開戰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第485章 南拒明軍 北攻順援第15章 只是懷疑第431章 六百里加急 倭銅第451章 開局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449章 誘殺第169章 所見所聞所感第469章 引蛇出洞 鐵血肅奸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188章 輕重第326章 騎兵爲錘敵爲砧第349章 好大一盤棋 十之八九第47章 自首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108章 奇遇第321章 定戰場 佔先機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376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來第483章 夜 鐵騎 破營第158章 鈔庫街第182章 再提親第408章 氣象興旺 紛紛來投第159章 眉樓第51章 定價標準第57章 鳥銃第536章 初定之後第271章 放與收第491章 牆內外第223章 願者上鉤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248章 穩第147章 贖金第282章 似是而非 斷人根本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297章 無心之言 或許成讖第46章 無心立威第315章 千刀萬剮 流賊招撫第446章 索性火併 殺將 嚇城第50章 設卡厘金第81章 認親 忠心 巴結第48章 前任師爺第535章 南京城開第334章 父子 開礦 厘金 移罪第421章 勝者得利 吳某來拜第426章 必滅韃虜 南北屯田第15章 只是懷疑第132章 戰爭紅利第270章 各色人等第501章 家中事 雙雄會第17章 押運工作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458章 閒子不閒 處處皆戰第94章 莫名第91章 腦熱大言第366章 成局 離間第353章 朱仙鎮大敗 私議 內宅第534章 大勢所趨第48章 前任師爺第525章 南北朝第7章 正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