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萬事不如錢 拿人

濟南和濟寧之間,一個山東的首府中樞之地,一個山東漕運的樞紐,最富庶的城市,經濟中心,爲了便於聯繫。膠州營不惜花費重金,在兩個城市間建立了三十里換馬的驛站系統。

所謂的幾百里加急,就是這個系統了,讓消息以這個時代最快的速度在兩個城市間傳送,信鴿也是一種手段,不過太不可靠,而且需要很專業的人才能豢養。

方家老二方應仁在濟南城請罪之後,還沒有過當天,消息立刻被傳遞了出去,第二天晚上到達的濟寧城。

濟寧城中除卻知州衙門之外,還有鹽運和漕運的衙門,而且南北的大商賈都在此處設置了分店之類的,爲了保持山東有這麼一個繁榮的窗口,類似於自由貿易城市之類的角色,膠州營在城內除卻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的力量比較強之外,軍隊和武裝鹽丁都沒有駐紮,所謂的特區是也。

得到消息之後,山東鹽幫在濟寧分舵的主事人真是羞臊無比,眼皮底下讓外省的人大搖大擺的販賣私鹽,無論如何都是自己的偵緝不力。

這加急的消息過來的第二天,在碼頭上的常駐的手下就來回報,說是查完得到消息,被懷疑夾帶私鹽的漕運船隻,應該是在明天就會到碼頭,時間緊急,這位負責濟寧州的主事人也不含糊。直接是帶領着整個山東鹽幫在這個濟寧城內的人手,加上去靈山商行濟寧分號借了些人,浩浩蕩蕩的去了碼頭。

這些人加起來差不多也有一百多號人,以這位主事人的想法,對付私鹽販子應該是足夠了。

漕運的糧船可不是十幾二十幾條船的規模,而是上百條漕船的大船隊,來到濟寧州之後,總要靠岸休整一下,因爲在這裡朝着北直隸走,只能是到了通州纔有正式的停靠碼頭。

山東鹽幫在各處雖然是半公開的存在。但這主事人事先也在鹽丁手中借來了印信,就是巡檢司查禁私鹽的印信。搜查是否有私鹽夾帶,也就名正言順了。

萬萬沒想到地是,船隻靠岸,領着人上去亮明自己的身份,剛要上船搜查,漕船上地這些船工和押運的人都是發作了起來。

聚攏在碼頭邊大聲的吵嚷,不讓他們下去檢查。這濟寧州地方,膠州營的管理要比其他地方鬆懈一點,加上濟寧城因爲山東的太平無事,這些年愈發的富庶。濟寧州的百姓們說話辦事往往自覺高山東地方一等。

而且文人士子和平民百姓,牢騷怪話比起別處來也是要多不少,經常有人說若沒有那李總兵地嚴管,沒準濟寧城比現在還要繁華十倍。

這等無稽的言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傳出來的,不過卻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搞得濟寧州地知州整天的戰戰兢兢,生怕濟寧州的這些言論會給自己帶來什麼禍事。

所以在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的人,在碼頭邊和那些押運漕船的船工夥計爭吵起來的時候。要是山東別處的百姓,看見這局面。唯恐是避之不及,可濟寧州的閒人等等,卻是越圍越多。

起鬨地,看熱鬧的,說怪話地樣樣不缺,什麼“濟寧城的繁華,靠的就是大家自在做生意,你們這麼查,不是要砸了我們濟寧的招牌嗎”。還有什麼“這世道本來是個好的。全是你們這些沒有官身的巡檢爪牙,禍害百姓。那會有那麼多的亂子”,什麼樣的話都是有的。

還有那碼頭上裝卸地苦力,看着自己地貨主在那裡被阻攔,有錢沒得賺,也都是着急,在旁邊鼓譟叫罵,局勢更加的不堪。

山東鹽幫在濟寧地主事人,從來沒有想到這事情居然會混亂到這樣的地步,跟着他辦事的衆人,也都是被周圍的鼓譟譏刺,弄得心浮氣躁,而那些漕船上的船工則氣勢更盛,步步的緊逼,

好在是一名靈山商行的夥計腦筋靈活,趁着混亂,偷偷摸摸的跑到停在碼頭邊的漕船上,拿着刀子劃開了堆在外面的麻袋,裡面是米,他換了個方向,搬開麻袋,在裡面劃了一刀,運氣不錯,這包就是鹽了。

這也說明,販運私鹽的這批人膽子已經是越來越大,或許是不怕查緝等事,簡單的在外面放着一層糧包,這等簡單的隱蔽,就是夾帶了,絲毫不怕什麼私鹽的查緝。

既然是搜查出來的鹽,那山東鹽幫這些人的膽氣驟然壯了起來,對方和他們推搡叫罵的那些漕船人等,有部分人臉上露出糊塗的神色,可也有部分人頓時是緊張了起來,外面那些看熱鬧的閒人,一時間也都是安靜下來。

李孟再怎麼放鬆着濟寧城池,這些人也知道山東的鹽法嚴酷,更知道現在的濟寧城鹽價可是高了不少,這販運私鹽的罪過當真是了不得。

不過山東鹽幫還沒有動手捉拿,先發難的卻是那些私鹽販子,一幫人在身上都是藏着短兵器,驟然暴起,山東鹽幫這些人措手不及,居然被對方這麼衝了出去,連帶着還被砍翻了幾個。

一看到見血,外面那些看熱鬧的閒人才知道害怕了,但這麼多人圍着看了這麼長時間的笑話,擁擠擁堵,想要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看着這些私鹽販子拿着短兵利刃,凶神惡煞的衝出來,頓時是大亂。

先不說擋住這些私鹽販子路被殺的,也不說互相擁擠踩踏受傷的,但因爲這些人的混亂,卻導致了一個問題,私鹽販子們衝出去了,山東鹽幫的這隊人卻被擋住,進退不得。

這局面當真是讓人尷尬,捉拿鹽梟不成,反倒是被鹽梟們殺死幾個,殺傷十幾個,末了,居然還被私鹽販子跑了。

想想膠州營起家的時候,就是依靠着堵別人家的鹽路,賣自己的私鹽起家,這可是看家的本事。誰想到今日卻被別人做了同樣的事情,真是讓人臉上無光。

事已至此。丟臉歸丟臉,可也要按部就班的做,山東鹽幫這些人動用了在城內的江湖關係,而靈山商行的濟寧分號直接是通過人知會了城外的鹽丁和軍隊,自有人拿着帖子上門,去找濟寧州各處衙門。

不過那些私鹽販子地行動又一次出乎了他們的預料,這些私鹽販子在濟寧城外居然還有據點。到了那個據點之後,立刻是乘馬跑了出去。

事情看着倒是越發地大起來,這夥鹽販子有武力,有組織。而且在山東內部,還有接應的人手。

以膠州營目前境況來看,有這麼一隻詭異的鹽梟隊伍,實在是讓人感覺到不對勁,一邊是嚴加的查訪,一邊是把這次讓人垂頭喪氣的結果儘快的報到上面去。

這次到沒有什麼意料之外的事情,李孟得到這個消息之後,大發雷霆。山東鹽幫在濟寧州地主事人立刻被撤職,副手和一干的頭目被責令待罪立功。山東鹽幫的大頭目黃平親自主持這次私鹽的查緝。

事情地確是有些蹊蹺,雖然膠州營爲了維持濟寧州的經濟樞紐地位,管理相對的鬆懈一些,但絕不會一點蛛絲馬跡也察覺不到,可黃平到了濟寧州之後,發現這事情真就是這麼詭異,那些鹽販子在城外的那個據點的時候,還有人說看到過,然後。就好像是完全消失了一樣。再也找不到在什麼地方。

人肯定不會真的消失,而是藏到了哪裡。但的確是找不到。不過審問那些濟寧漕運碼頭那邊,和那些私鹽販子一起的船工和夥計,卻知道了究竟,漕運船隊北上運糧,一般都是結伴前行。

幾百條船在一起行走,彼此有個照應不說,也有很多地方便,那些並非是私鹽販子的漕船船工,是徽州一帶啓程北上,而那些私鹽販子在徐州那邊和他們匯合,說是船隊出了些問題,在徐州修繕船隻,耽誤了些時間,所以相約一同前往。

這也是正常之極地事情,大家行船在外,南下北上,誰也還不遇見些事故,徽州的那些漕船自然沒有疑心,而其這些在徐州府停留的漕船看着沒有什麼問題,很是正常,又有衙門的作保,也就匯合一處了。

一路上表現的都是中規中矩,誰也沒有什麼疑心,誰想到到了濟寧,山東鹽幫的人卻突然要來查船,說是有夾帶。

用“夾帶”的這個罪名用在漕船身上,的確是是可笑,運送漕糧的利潤,可不像是松江府柳家賣給山東糧食有那麼多利潤可賺,漕船要是一路上一點閃失不出,這纔有些小利,可行船河上,誰還不出問題呢。

漕船之所以很多人承接,也有許多人願意進來做,就是他實際上起到了南北中樞物流地作用,漕船地利潤,就是在南下北上的過程中夾帶貨物,南貨販運到北邊,利潤可比就地地販賣要貴得多,同樣北方的特產運到南面,也是大利。

何況現在許多外洋的貨物,也是通過江南的口岸進來,然後販賣到北方,這夾帶貨物的事情,已經是半合法,官方也是默認,要不然誰還願意承接這漕運的活計。

而且漕工本就有半官方的身份在,一被山東鹽幫截住船,那夥私鹽販子就鼓動說,這是濟寧的地痞無賴,想要來敲詐咱們錢財,只要是大夥奮力不退,那些查緝的人肯定也不敢犯了衆怒。

這纔是鬧將起來,把山東鹽幫這些人搞了個灰頭土臉。

審問出來的結果,依舊是不知道那些私鹽販子到底是去往哪裡,但卻知道了幾個信息,那些鹽販子是在官府拿到的保文,私鹽販子想和官府有什麼交道一般式很難,更不要說去拿到擔保的文書,漕運的船隻也不是那麼容易搞到的。

而且山東的鹽法這麼嚴酷,尋常的草莽江湖人,哪裡敢來冒這樣的風險,這件事情後面除了方家老大方應忠之外,還應該有官府的參與,去漕船上搜查,搜出來的擔保文書,卻是徐州知州那邊的擔保文書,一個文官有這麼大的膽子,真是讓人想不到。

讓黃平他們取得進展的卻是文如商行地大掌櫃孔三德。在碼頭上那件事情鬧出來的第四天,一名商行夥計打扮地小夥子來到了靈山商行。說是有封信要交給孟老掌櫃,但靈山商行不管是在濟寧州的分號,還是在濟南、膠州的總號,都沒有這個孟老掌櫃。

這是一個約定的暗語,這封信隨即就被交到了目前濟寧州負責情報工作的黃平手中,信是孔三德寫的,裡面的內容。恰好是把方應仁沒有講地,和山東鹽幫迷惑的東西給補全了。

信的一開始,說的並不是有關私鹽地事情,而是孔三德說。他現在已經是閒人一個,文如商行大掌櫃的職位在兩日前已經是被衍聖公剝奪,交給了衍聖公的二兒子來掌管。

這對膠州營來說,可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文如商行在魯南和南直隸一帶,可以說是豪商,這其中自然也有膠州營和靈山商行的功勞,很多不方便自己去做的事情。往往是交給孔三德和文如商行去做。

而且屯田田莊的設立,流民的收留賑濟。在前期,糧草這一塊也是大問題,膠州營地田莊積儲可以滿足,但需要的運輸成本,還有耗費地時間未免太高,在魯南和歸德府這兩地,採用的方法是直接向孔三德購買,孔府是山東排名前三的大地主,模仿李孟辦田莊。也是積儲大量的糧草。孔三德直接就是把這些糧草拿來販賣,給了膠州營許多的方便。

這樣的人。一方面因爲他,李孟系統對孔府還算是友善,另一方面,孔三德買賣糧草和那些替膠州營出面的生意,也的確是撈取了大筆的錢財,功勞當真是不小,在這個位置上做地相當穩定。

這次被免職地原因,就和這私鹽有關,別看孔府在李孟系統中,得到了許多好處,但這鹽價一漲,孔府這等擁有龐大人口的大家族,立刻是有了怨言,特別是知道相鄰地濟南府和青州府都是鹽價平穩,只有自己這邊漲價之後,怨氣更重。

從古至今,孔府是歷朝歷代的寵兒,爲了證明自己的政權是衆望所歸,特別是被那些有話語權的文人士子支持,朝廷都是孔府優渥有加,官職、土地都是大量的賜予,孔府子弟也是愈發的忘乎所以。

連天子都要優待我們家,一個山東總兵憑什麼要耍弄這些手段對我們孔府這麼刻薄,真是忍無可忍。

徐州那邊的私鹽販子,並不是在鹽價漲起來之後才和孔府有的聯繫,在那之前,幾個眼紅文如商行的族中長房子弟,就開始利用自家的田莊產業距離運河較近的優勢,和徐州那邊的鹽梟勾結,私下販賣。

等到鹽價漲起來之後,他們就開始大宗的購進,要說是爲了孔家自己用,卻也是未必,因爲文如商行本身可以通過膠州營允許的途徑購入平價鹽,孔府受到的影響相對不大,而且孔三德想得明白,李孟掌握齊魯,又給了自家這麼多的好處,白拿對方好處太多,總歸是心裡不安,不如在其他方面給予回饋,例如買些高價鹽。

孔三德這麼想,他的那些堂兄弟卻未必這麼想,他們購進的那些鹽貨,明顯就不是爲了給孔府自用,而是要藉着鹽價高的機會,撈上一筆。

買鹽自用尚可原諒,買鹽販賣,這可是大大的觸犯了膠州營的忌諱,孔三德知道對方的厲害,立刻去找自己那幾個堂兄弟理論。

誰想到這麼一去,那幾個堂兄弟不敢和他爭辯,背後指使的那人才站了出來,衍聖公的二兒子,這將來也有爵位和官職承襲的,在孔府中也是了不得的大人物,孔三德的地位自然遠遜於他。

但在兗州內販賣淮鹽,多少人因爲這個身死,孔三德心中可比自己這些每日尋歡作樂的世家子兄弟們要明白的多,還是要據理力爭。

幾個在衍聖公的面前爭辯,孔三德的理由說的實在,鎮東將軍李孟兵馬近十萬,掌控山東,近來又有如此的大勝,那武裝鹽丁在下面各個州縣的排查清查,士紳們的窘迫和苦不堪言,大家又不是沒有看到,咱們孔府何必去觸碰這個黴頭。這些年在田莊和商行上已經是賺的不少,何必去爭這些小錢。

那衍聖公地二兒子心中暗罵“你執掌文如商行。也不知道貪墨了族中多少金銀,自然看不上這些銀子。”不過口中卻爭辯說道:

“咱們孔府是天下士子的體面,此時那李孟想着法子折辱山東地士紳,孔府更應該做個樣子來。”

體面之類的事情,不過是虛言,要是說什麼體面,那就不必斂財到這種地步。成爲大地主了,不過衍聖公的二兒子接着說道:

“眼下鹽價高漲,魯王的王莊那邊還有其他的大戶人家都是想要買鹽,只要咱們和徐州那邊做起來。一年十萬兩銀子並不難……“

聽到這“十萬兩銀子不難”,下面一直是小心觀察的孔三德注意到衍聖公的眼中閃爍了一下,心中頓時是暗叫不好。

這孔府到底是什麼樣子地人家,他身爲其中一員,心中當然是有數的很,嘴上的仁義道德是講的天花亂墜,私下裡撈錢賣地,比起尋常地地主士紳還要兇狠貪婪幾分。要不然怎麼會有今日間,山東前三的大地主身份。而且那文如商行因爲什麼開辦的。

這位家主衍聖公,估計聽到這“十萬兩”銀子已然是心動了,沉吟一會,清清嗓子朗聲說道:

“齊魯之地,我孔家在此已然千載,滋陽城又有魯王殿下,那鎮東將軍李孟,不過是個粗鄙的武夫,居然這麼橫行霸道。實在是太過目中無人……嗣德。你小心些去做,兗州士紳也是爲鹽所苦。你這麼做也是有德之行。”

想要在兗州販賣私鹽賺錢,還要安上這麼光明正大的理由,的確是太可笑了些,可孔三德一聽就急了,也不顧得什麼尊卑體面,急忙上前爭辯說道:

“公爺,事雖如此,看天下間如此的亂象,總歸是要想想將來啊!”

這話說的可頗爲地明白了,誰想到接下來的話更讓人吐血,那位二世子朗聲地說道:

“就算是改朝換代又如何,孔家反正是長盛不衰,莫非還有誰想要和天下間的讀書人爲敵,和聖人爲敵不成。”但這私鹽生意也就是做成了一次,第二次就被撞破,那些徐州的鹽販子做事頗爲的有章法,平日裡都是在碼頭卸貨,然後用大車拉到孔府的莊園之中,爲這個專門在城外有孔府的大車店。

這大車店卻被他們當作了後路,特地是讓人養了幾十批騎乘的馬匹在裡面,做不測的時候準備。

大車店是孔府的產業,多養些馬也是應當,結果在碼頭上一被查緝,這些人趁亂衝了出來,直接就跑到這大車店,換乘了馬匹,狂奔離開了濟寧城。

山東鹽幫根本就沒有什麼必要地準備,這徐州鹽梟們又是騎馬,自然石追之不及。

不過身在山東,處處都是武裝鹽丁和軍隊,地方士紳們站在李孟一方地人也是不少,這些徐州來的鹽梟看起來對這個也知道,並沒有跑遠,直接就是跑進了那衍聖公二世子地莊園之中。

人有時候真是糊塗的,這衍聖公的二兒子完全是被販賣私鹽的厚利矇住了眼睛,居然想着這次只不過是不小心,把這些人保住,還有今後的生意做。

在孔府的莊園之中,的確是安全的,膠州營的士兵和武裝鹽丁不會去進入這些地方,但有個很可笑的想法,很多人根本不會認爲孔府這樣的聖人後裔會去沾惹私鹽這樣的買賣,山東鹽幫從來沒把懷疑的對象放在孔府身上。

孔三德經商這麼多年,在族中也屬於門路通達的角色,鹽梟躲進了二世子的莊園,他是第一個得到消息的。

這次他是直接找上了衍聖公告狀,誰想到有人比他早一步照找尋了過去,一說這個,衍聖公勃然大怒,說你受家族大恩,可爲什麼卻總是替外人着想,既然有生意往來,我孔家也不是忘恩負義之輩,有難處總要相幫。

你卻要把人交出去,聖人的教誨。你到底都是放在什麼地方,還記住了嗎。我看着文如商行要是再在你手上管,遲早要出事情,孔三德你辛苦這麼多年,還是回家休息一段時間,讓老二來管吧。

全心爲這個孔府大族的存亡考慮,卻遭受了這等的待遇,孔三德心中真是苦悶難言。不過話說回來了,既然是孔府不知道什麼是兇險大禍,又把自己拋棄,那要是禍患來臨。孔三德可也不願意一起去共患難。

最起碼要把自己先摘出來,膠州營這些人在到處尋找這夥徐州鹽梟的事情他自然知道,本來想把這件事情做個人情告訴膠州營,但現在越快說越好,免得自己受到牽連。

靈山商行知道這個消息之後,除卻立刻通知在濟寧州的黃平一行人之外,還派人快馬送到了在濟南城的李孟那邊,畢竟這件事情牽扯到的是孔府。對這樣一個家族,必須要慎重。

沿途佈置着驛站。加急換馬,速度的確是很快,消息也是迅速的傳回了濟寧州,命令很明確,那些來自徐州地鹽梟必須死,但孔府的人不能動。

孔府地二世子包庇徐州鹽販,凡是知道這件事情的膠州營文武,都是震怒異常,就連秀才和舉人出身的寧乾貴和周揚也覺得這孔家實在是不知死活。有必要給個教訓。

但一貫對這種事情深惡痛絕的李孟。做出了個相對溫和的決定,倒是讓人深感意外。

“衍聖公是國公。又是聖人後裔,親貴無比,但不過是墓中的枯骨,沒什麼作用,但他這身份卻非比尋常,儘管天下間文人士子誰也不會聽衍聖公一句話,但可孔府卻是個標尺,是文人的代表,歷代地朝廷優待孔氏,不是做給聖人看,而是做給天下讀書人看,若對孔府做出什麼事情來,很快會被引申爲你會對讀書人的態度。”

孫傳庭也是靠着這儒學經典踏進仕途,誰想到卻有這麼一番話說出來,這番倒錯,卻更顯出他這些話的說服力。

“當日蒙元入中原,據說那韃子皇帝朝着孔府的匾額上射了一箭,從此天下士人離心,若是等他佔了江南,再射這一箭,還不知道會如何說呢……李大人,天下人地口舌,還是要慎重對待,等他日大人到了另一種地步,自然可以無視,現在卻還早。”

總是行剛猛,或許是效率高,摧枯拉朽,但也會有很大的反彈,稍微變變形式,效果往往會更好。

不過對於山東鹽幫的黃平來說,又要殺死鹽梟,又要不傷害孔府中人,這難度實在是比較大,但上面既然佈置下來,那總得去做。

黃平領着手下喬裝打扮,在那些鹽梟藏身的莊園周圍打探消息,摸清這邊各種情況,這濟寧州到曲阜之間的好地,孔府所有的,比那魯王的王莊還要多,黃平一干人等都是不太明白,孔家這麼富,爲什麼還要去打那私鹽的主意。

這個倒也是好解釋,一來自古從沒有嫌自己多賺錢地,二來是武裝鹽丁的排查和鹽價調整,雖然是針對整個山東,但作爲山東第二大地地主孔家,卻覺得這壓力首當其衝,肯定要有所反彈。

膠州營對他們的善意卻被孔府理解爲,這是武夫對孔家傳承千年這帝王寵信和士林精神領袖的敬畏。

就算是沒有這次包庇鹽梟的舉動,也會在其他的方面用其他的方式體現出來,只不過歷朝歷代,筆桿子從沒有贏過刀把子,這也是華夏幾千年傳承的真理。

黃平打探好了消息,並且在孔府的莊園那邊安置好了盯梢的人,防止人趁亂跑掉。

山東鹽幫專門地行動人員六十人,兗州都司張江地親兵兩百,還有孔三德派來領路的嚮導,現在是萬事具備,就等着動手了……

第507章 雖退非敗 以少圍多第509章 識時務者保富貴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50章 設卡厘金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第114章 一無所獲第192章 有所改變 說合第30章 有事相求第487章 砍瓜切菜 屠狗殺羊第468章 天遂我願 引漢向東第295章 瘋不畏死 暴虎馮河第133章 過年送禮第194章 小事 大事第479章 順軍初挫第296章 猛虎驅羊 玄虛典故第434章 大火併 又得子第474章 盧龍 觀望 草原 屠殺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212章 通過第317章 十八孩兒 讖緯之言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49章 誘殺第59章 青鹽第525章 南北朝第277章 始料未及 大事第147章 贖金第451章 開局第154章 有賊南山第273章 草莽羣像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230章 護莊隊第63章 炒作第275章 亂又起 練餉 斷煤第330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第10章 家中無人第453章 崇禎十七年初第383章 夜行 霧散第156章 下南京第100章 膠州守備第492章 無路可退第167章 私聊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213章 山東人物第364章 我是一個傭兵第169章 所見所聞所感第361章 棋局處處 笑對風雲第359章 打回去就是第337章 點驗兵馬的張主事第63章 炒作第165章 侄少爺第436章 名將種子 忠心之人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129章 可惜啊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403章 喪家犬 膠州營 殺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423章 平庸之世 見微知着第153章 南京 南京第174章 斧槍第228章 既定事實第303章 波瀾漸起 炫言求賢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41章 人棄我取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191章 河上第162章 很俗套第434章 大火併 又得子第187章 一地雞毛第230章 護莊隊第402章 圍住 一個都別放跑第168章 鎮守府私宅第312章 王府密宴 禽獸之兵第99章 老兵 相問第321章 定戰場 佔先機第378章 商事 入關第418章 漫天要價第148章 暴病身亡第261章 分潤第124章 突然硬氣第346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271章 放與收第87章 迴歸 京師第390章 絞殺 英雄第410章 捷報所到第279章 足餉爲何 後繼有人第241章 堅持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214章 賓客如雲第409章 戰時百態 望夫 捷報傳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82章 忐忑 誤判第494章 迎頭痛擊 人命填壕第60章 瓷罐第94章 莫名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