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軍改 收納 天下太平

大明有爵三等,公、侯、伯,除卻開國靖難這兩個獲取功勳的時代,爵位都是在加在握有大兵的武將身上,在接下來的十幾名皇帝傳承中,給武將貴族爵位,就是爲了讓他們交出兵權,安享富貴。

能獲得爵位的武將必然是功高無比,手中一般都有一支堪稱強軍的隊伍,如果升遷他的武職,將來肯定會有尾大不掉的情形出現,給他一個代表着榮譽的爵位,然後把軍隊交給別人,自己去大城市去榮養,這也算是種交換的手段。

可李孟這邊的規矩完全都已經是壞掉了,國公這個爵位,這些年已經輕易不敢許人,立有相當大功之後,也要按照要求離開軍隊才能獲得,而給李孟這個位置,則是幾乎是求着他收下的。

還要以近乎割地的名義,送出去幾塊地盤,這才讓李孟沒有繼續在齊王這個封號上堅持,交出軍隊所控制的地盤,這種從前默許常規的事情更是不敢提了。

相比於唐宋的將軍號氾濫,有明一代對將軍名號控制的極嚴,天下間也只有駐守在五個地方的總兵纔能有將軍這個名號,但到了萬曆年左右,總兵這個名號開始漸漸的泛濫起來,等到了崇禎年,天下間征戰連連,無論真假,軍功也是很容易獲得,軍將積功升遷到總兵這個職位也是容易。

而且國家不能保證足額的糧餉供給,可還要趨勢軍將士兵們去作戰。唯一拿得出地東西也就是這武將官職了。

比如說左良玉。他並不屬於九邊總兵地一位,按照規矩他也不可能被加上將軍這個銜頭,可左良玉手下二十幾萬兵馬,堪稱是大明關內規模最大的部隊。這樣的實權軍將,已經不是朝廷可以輕易觸碰的了,索性是給了平賊將軍地職銜。

以示他高於同級的總兵大將,而且二十幾萬的部隊,如果只有一名總兵,那的確是有些寒酸。

所以現在的平賊將軍左良玉手下有十幾名總兵,這些總兵有朝廷任命的,也有左良玉自己任命。朝廷捏着鼻子承認的。

有這個例子在前,山東的齊國公、鎮東將軍李孟。手中十幾萬兵馬,作這些事情也是就是順理成章了。

不過,這平賊將軍委任總兵儘管不合規矩,卻還能說地過去,你一個齊國公就要委派將軍,這可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朝廷根本就不會承認,但目前的山東跟朝廷之間地關係,也就是維持着表面上的體統,那裡會管朝廷如何反應。

而且軍制改變。委任軍官。對那些動不動就大義凜然,動不動就激昂慷慨的無知書生們來說。///這些所謂的文人士子對此一竅不通,膠州營自行建立軍制。自行委任總兵、將軍,這就是表示從大明的體統之中單劃出來,這可是比提督四省軍務還要逾越大逆的事情,只是,外人根本看不懂,覺察不到其中的意義。

基礎編制,從原來的千人一營,變成兩千人的團,在每個團之中,四百名火銃兵被單獨的劃分出來,分成兩個火器隊,其餘地長矛兵分成八個隊,每隊二百人。

因爲兵器製造局地產能和產量大幅度提高,所以按照要求,每個團中會有兩個隊的士兵是披着半身甲地,這種甲不是皮甲或者是棉甲之類的貨色,而是那種西方地板甲,並且配備着帶着棱角的頭盔,這種頭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抵禦敵人的盡距離劈砍,當然穿上這種制式板甲之後,弓箭已經是很難對這種帶甲的士兵造成傷害了。

合併爲團之後,會有一名團守備,一名副守備,每個團的旗手、鼓手,還有三門炮的炮兵,以及傳令兵和護衛,都是單列出來,一般來說這些人加起來會有百人左右,直屬於團守備。

所以說,實際上,每個團的準確人數一般在兩千一百人左右。

五個團爲一軍,設置參將或者是遊擊一名統領,不過這一軍並不是常設,而只是在有副將的情況下才單獨劃出。

這是常規步兵部隊的設置,膠州營的騎兵依舊是按照千人一團,共八團爲一軍,其中一團爲輜重團,設置馬軍統領。

炮兵則有五個隊,其中一個隊爲輜重隊,五隊爲一軍,設置炮兵統領,水軍設置兩營,爲登州水營和萊州水營,兩營互不統屬,各設水營統領一名。

親兵營下轄兩個大隊,其中一營爲衛戍大隊,共有十個隊,膠州營系統的精英士兵和軍官,按照一定的流程標準被選拔到這個親兵營之中,除卻擔任護衛和突擊隊的任務之外,還學習各種指揮技巧,這邊是軍官的預備隊。

另一個大隊分爲二十個隊,這個隊則是從前的實驗營改編而來,用作膠州營系統各種新戰法新武器的實驗改進。親兵營設置統領一名,相當於一軍。

除卻騎兵和炮兵之外,膠州營的常規步兵團之中,每一軍設置一輜重團,輜重團在戰士可以徵發指揮民夫,用於運送糧秣給養。

在抽調兵馬北上支援後,青州軍馬罡手中共有兩萬人十個團,將會徵兵補齊到三萬十五個團,淮楊軍陳六手中有兵一萬五千,將會徵兵補齊到兩萬十個團。登州軍趙能手中共有兵一萬,將會補齊到兩萬十個團,兗州軍一共九千人,將會擴充到一萬六千八個團。

老營兵馬三萬,原本是算上了馬軍和親兵營,炮兵的數目,而這次的三萬,則是不包括那些特殊兵種的數量。

新設的河北軍兩萬,共有十個團。正在補充中……

各個方向上地軍隊改編。移防擴軍,這些千頭萬緒,不過對各級將領地升遷調撥任命卻已經是發出來了。

鎮守兩淮的馬罡爲兩淮總兵、在徐州鳳陽一代的陳六則爲徐州總兵,兼管河南歸德府三個團。平素歸德遊擊袁時中管理,副將高科爲參將銜,在壽州一帶鎮守。趙能爲登萊總兵,鎮守登州、萊州、青州三府。

原兗州軍遊擊張江被任命爲河北總兵,王韜爲副將,駐守在河間府一帶,保護山東和北直隸的通路。

親兵營地王海和騎兵的統領湯二,這次都是順理成章的成爲了參將。而炮兵統領郭棟,也是跟着成爲了遊擊。

五月下旬。原來在膠州營系統中傳播的沸沸揚揚的消息終於是有了結果,齊國公府行文各軍各地,說明鎮東將軍號今後將不在使用,而統一以齊國公下令。

這去掉鎮東將軍的稱號並不是自弱聲勢,而是要給新任的兩名總兵加將軍銜,以示他們的地位比其它地總兵稍高。這次所加上的將軍稱號更是逾越,不合禮制。

兩淮總兵馬罡加平南將軍號,徐州總兵陳六則被加徵西將軍號。不管是有意無意,衆人都能注意到齊國公李孟直轄地部隊接近五萬,兗州軍一萬八千目前也在齊國公的管理之下。算上幾乎是就近控制的登萊總兵趙能所轄的兩萬。本部兵馬已經近十萬,可以預防出現一切問題。

徵西、平南。兩淮的南邊是何處,正是江南諸省。鳳陽徐州的西邊是那裡,正是河南,山東兵馬的心思赤裸裸的不加掩飾,可這次卻沒有人敢出聲了,紛紛攘攘,見到個風吹草動就是雷霆大動的文人士子們,這次全都是噤若寒蟬,偶爾有一名所謂“仗義執言”的,他地言論和文章也不會出現在公衆視野之中。

還有人莫名其妙地解釋,說是齊國公乃是大明人臣爵位最尊者,委任幾個總兵,加幾個將軍號,也未嘗不可。

相比於開始時候不爲人注意,後來卻讓天下人側目噤聲的軍制改革,另一項在山東內部地舉措,則是很少有人注意到。

因爲屯田田莊和靈山商行算是李孟自己的私產,李孟私人和濟南府同知周揚還有鹽政巡檢司地寧乾貴下了命令。///

屯田田莊和靈山商行從前一直是人員精簡,但要求在崇禎十六年的五月開始,面對地方上大力的招募各級辦事人員,不用擔心人員超編,因爲超編出現的費用超支,都會有齊國公府這邊補充。

對這些辦事人員的招募標準就是聰穎識字,其餘不論,而進入田莊系統和商行系統之後,必須要儘快的學習屯田田莊和商行的各項經驗和辦事規矩,熟悉經驗,能儘快的學習適應這個系統的,則是留用高升,而不能適應的,則要儘快的踢掉,重新甄選。

同時,山東巡撫顏繼祖、濟南同知周揚,還有右參政柳清揚都是接到了李孟的暗示,讓他們把聚集在身邊的士子,凡是親近山東,認可膠州營體系的,一定要儘快的派到山東各地的官府衙門中去擔任實職鍛鍊。

山東鹽幫的黃平和江顯綽,靈山商行的侯山也是接到了任務,發動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的所有力量,對各處田莊和衙門進行監視記錄,儘可能的別讓一些企圖撈取便宜投機分子混進來。

這麼大規模的招募人手,下派人員,投機和渾水摸魚的情況肯定會出現,監視肯定是監視不過來的,不過是儘可能的減少這個可能罷了。

屯田田莊、靈山商行還有從幕僚班子下派到地方官府的官吏們,這些都是爲了膠州營匱乏的民政官員進行大規模培養,孫傳庭對這個頗爲的贊成,但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對各處的監視,實在是讓人對效果不怎麼放心。

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完全是兩條線上的情報系統,工作方式和組織架構都是完全不同的部門,而且向上彙報的層級都是完全不一樣。讓他們共同去監視那些被培養的文官官吏,把對敵人地工作轉到對自己人身上。這又是個大難題。

如果讓這兩個機構就這麼硬生生地上去查。非得鬧出亂子不可,李孟下達了命令,那麼下面的人就必須執行。

如何完善有效率的執行,這是一名有能力有水平的下屬必備地素質。五月底,在孫傳庭的建議下,原本一直是定位很模糊的“內帳房”,開始作爲一個機構出現在膠州營的系統之中。

這個機構的名稱看起來倒像是寧乾貴屬下的部門,喚作“山東收支財賦清查司”,名義上是由原來的膠州營主簿,現在的齊國公長史袁文宏領銜,實際上則是由李孟內宅地女眷統領。並由劉福來、孫傳庭參謀。

清查司是在李孟許可下成立的機構,他地職權是清查山東各處產業收支賬務。避免有貪污挪用等舞弊行爲。

實際上這個部門的職權要遠遠大於他名義上的那些,山東鹽幫和靈山商行從前有意無意安插在內部的眼線和密探,鹽幫和商行對內的這一部分都有專人來負責,而對內的這一部分則是統合在清查司的屬下。

再有,平日間內帳房就有查閱各處檔案,抽調人員詢問的權力,在清查司正式成立之後,這個權力被正式化了。清查司的人員,有權在某地要求某人對調查某事或者某人做出配合,而被制定的這名人員有義務完全地配合工作。

清查司成立之後。孫傳庭和柳清揚、周揚短暫地交談後。周揚就開始從濟南府各州縣衙門抽調有經驗的衙役和老吏加入清查司,其餘膠州營能完全控制地州府也是如此。大批經驗豐富的刑名老手紛紛加入,讓這個機構愈發地有效率和龐大。

不過。如果有人能看見孫傳庭的筆記,就會發現這位膠州營文官第一大才對成立清查司一事頗爲的矛盾。

說是隨着山東地盤的擴大,文武各個部門的擴充,對人才人員的吸納都是勢在必行的,可軍隊這種集團還好,通過訓練和種種方式,始終能保持官兵們對李孟的忠心,但是民政官吏的培養則沒有這個效果,聰穎識字的人,基本上都是讀書人,這類人對於大明的忠心最重,也最不能判明他們的態度。

田莊和商行的招募,肯定會泥沙俱下,爲了保證對膠州營的歸屬感和最基本的水準,必須有人甄別監視。

甄別自然有成熟的田莊和商行系統,而監視這件卻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有效率的密探機構來做。

身爲明朝高官出身的士大夫,孫傳庭對錦衣衛和東廠這些密探機構極爲的反感,可身在膠州,卻發現爲了實現目的,自己親手做出來了一個類似的密探機構,搞不好這個機構的能力和效率要比東廠和錦衣衛還要高。

這件事,的確是讓人心中矛盾,更是有些哭笑不得。

五月間的山東,按照萊黨和兗黨的文人描述,那是氣象一新,事事都是走上正規,也開始所謂的海納百川,一直被排斥在外面的那些文人士子開始被接納進這個體系之中,這部分人更是諛詞如潮,全無平日裡清高自詡,要和膠州營劃分界線的意思。

與之相對的,是聖人傳承的孔府和皇族血裔的魯王府,孔府的田產還有魯王府的王莊絕大部分被剝奪,只給他們留下能支撐府內運轉的田產生意,其餘的一概被用丈量清理田產界限的名義剝奪。

這些肥沃的土地加上從前土地上那些熟練農民,全部被按照屯田田莊的規程重新整飭之後,歸入了膠州營的產業之中。

平素裡孔府有個大事小情,士林文人總會有大批的人跟着大驚小怪,感慨抨擊,但這些舉動,卻沒有什麼人站出來跳腳。

現在大家可都是齊國公系統的人,不能爲了外人傷了和氣啊,如果有心人去關注下,前後十年間,山東各處文章,就會發現很多同一個人寫的同一件事,看法和評價完全是相反的,的確是可笑。

所謂文人無行,大概說的就是此種現象了。

對下面軍隊的改變,李孟和一干智囊已經是儘量地採用變動較小地方式。各地的骨幹部隊基本不動。在擴充的同時實行改變,提升官職,實際上原有的指揮權沒有變化,包括兩營合一團。實際上團守備和副守備就是原來地兩名營千總,按照功勞大小和年資分爲正副。

可將近二十萬部隊的合併改編,牽扯到的方方面面實在是太多,保守的估計也要到七月底才能初步完成。這還只是現有部隊的改編,並不包括新近招收的新兵。

而且這次的擴軍五萬,幾乎是把各個屯田田莊和武裝鹽丁之中適合從軍的人員一掃而空,護莊隊有維護田莊安定地職責,武裝鹽丁有負責地方上安定的職責。抽調到軍中,地方上地安定這也是個大問題。

幾經斟酌之後。還是有各軍負責招兵的軍官帶着助手直接下到地方,在招兵所在地訓練新兵,並且同時從屯田田莊的莊丁之中招募新的護莊隊,還有在地方上那些親膠州營家族之中招募武裝鹽丁,這樣就算是有什麼亂子,也可以就地的應變。

這個過程又要花費不少的時間,不過如今的膠州營的招兵卻不是從前可比的,從前是要用足餉足糧保證,而且還要威逼利誘。

現如今的屯田田莊地屯田戶們都知道,眼下外面地。特別是山東的年景漸漸地變好了。外面的那些平民百姓過得都是頗爲快活,可自己是半農奴地身份。卻不能享受到這樣的福利,目前想要脫離這樣的身份。唯一可行的手段,就是自家有子弟去當兵,只要去當兵,在去年頒佈的“屯田軍屬改籍令”規定下,士兵家屬立刻可以去除屯田戶的身份,並且在幾年之後又和外面軍屬同樣的優惠待遇。

而要想要當士兵,就必須先加入屯田田莊的護莊隊,這層層級級的利益牽動,自然是讓屯田戶們無比踊躍的參軍,無比踊躍的參加護莊隊,這甚至都有了一個副作用,那就是青壯不願意生產而願意操持武力,又是讓屯田田莊的管理者焦頭爛額,好歹是穩定了下去,保證了生產。

至於武裝鹽丁,那可是中上人家以及更上層的山東大族,表示自己和膠州營系統親密的重要象徵。

誰家的孩子和子弟在武裝鹽丁之中服役,那就說明這家人是和膠州營站在一條陣線上的,如果誰家在武裝鹽丁中服役的人多,或者是擔任一定的職務,那就更了不得了,那說明這家人和膠州營的關係非同凡響。

兗州府豪門衆多,其中有幾家是將近兩百年的傳承,都是魯王當年獲封山東就成家立業的大族,豪富無比,但地位卻比不上其餘幾家新起的豪族,原因就是他們是最後才加入李孟的體系之中。

這幾家這麼大的家族,每家也只有一兩個在登萊之地擔任鹽丁,相比於其餘幾家都有擔任隊長、中隊長的,自然說話的聲音也要小很多,山東平民良家子,都是對膠州營那些三十歲左右,就已經是總兵、參將,鎮守一方的大將極爲的羨慕,對參軍報名都是非常的踊躍,可膠州營有了武裝鹽丁和田莊的護莊隊兩個預備役系統之後,已經很少在平民百姓之中招收新兵了。

此次武裝鹽丁招募,貧富人家,貴賤族裔,都是紛紛踊躍報名,一時間也是熱火朝天,要知道,大明把百姓分爲幾等,有些人即便是參軍也不會得到正常的待遇,而在膠州營這邊,則是一視同仁,公平對待。

招兵工作除卻工作量繁重之外,其餘都是進展順利,山東上下對這個結果頗爲的滿意,目前一些是按部就班的開展,所需要的無非是個時間。

在這個時代,除卻近乎亡命的流民大軍之外,幾乎不會有什麼軍隊會在春夏初秋進行大規模的戰鬥,如果在這個時間段作戰,肯定會有動員農民,毀壞農這樣的戰陣打完了之後,第二年就沒有吃的東西,凡是有些理智的部隊,就不會這麼做。

所以這段時間,關外的滿清和塞外的蒙古,甚至是大明的部隊都非常的安靜,這時候的局勢對山東來說,安全的很。

對於李孟文武兩方面的改革,山東上下都是頗爲的滿意,不過,這卻是大量的謀劃和文牘工作,還有事後的跟進等等。

軍隊之中還好,各路大將差不多都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所以沒有什麼好爭的東西,可田莊、商行、地方上的官衙,這三個地方吸收大批聰穎識字的人員,這舉動就算是瞎子就能看出來這是爲什麼準備。

在膠州營的發展之中,已經有很多人後悔下注太晚,要是當初就能大膽跟進去,現在富貴榮華不在話下,將來的富貴榮華則是不可限量,好不容易放開找招收各色人才,那還不盡快的跟上。

軍事方面只有武裝鹽丁因爲招兵,會有一些隊長、中隊長之類的職位空出來,爲這些職位,有很多的大族豪門過來爲自家的子弟關說。

其餘的,則全是屯田田莊、商行、州縣衙門中的那些職位,彼此拜託,山東凡是有關係有門路的,都是到處求告,動用關係網,以求能夠進入。

讓山東結合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對這個李孟並沒有反感,反倒還是樂見其成,可不斷的有豪門大族的代表,甚至是膠州營自己內部的文武官員過來求情,這就讓他有些厭煩了,分明是些芝麻穀子的小事,還是培訓文官的預備役,一幫人居然這般的熱衷。

木雲瑤這段時間的反應很劇烈,算計時間,產期也就是這十幾天了,目前整個齊國公府都是在忙着這個,李孟真是懶得理會下面的這些人情往來,他只想多抽出功夫來陪陪木雲瑤。

五月二十五,齊國公府開始閉門不見外客,總算把從山東各地趕過來的賓客們攔在了外面。

這些來的賓客都是山東的富貴之人,當然也知道齊國公二夫人就要生了,既然來到濟南城,見不到齊國公,那等着齊國公的孩子降生,送上一筆厚禮恭賀一下,這也不是一件壞事。

結果五月下旬開始,濟南城內的市面突然就繁榮了起來,讓濟南城那些慘淡經營的各路店鋪發了筆小財。

四月、五月,大明朝廷忙着舔舐傷口,千方百計的準備恢復些元氣,能把如今凋敝之極的局面扳回來些。關外的滿清則是去老林子抓取野人,補充自己的人口兵丁。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則依舊是那個東蒙古如豬羊,西蒙古內鬥求生的老樣子。

六月初三,襄陽威德大將軍府,也就是曹操羅汝才的府邸,平日裡絲竹喧天,飲宴不斷,今日間卻是安靜異常。

這將軍府的裡裡外外,都是闖王李自成老營的勁卒,各個全副武裝,緊張戒備。

在正堂,桌椅被稀里嘩啦的撞倒,捂着左肩的羅汝才從倒伏的桌椅中站起,捂着左肩的手已經滲出了血,他身上還穿着長袍,望着堂前目嘶聲大喝道:

“闖瞎子,爲什麼要殺我!!!”白,謝謝大家了,不開單章拉票,不知道還有沒有效果,謝謝大家

第121章 遠方來客第197章 陷害 不知世情第193章 閒事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401章 困獸 轟殺 合圍第71章 羞澀 憤怒第110章 無畏 莽撞第85章 騎馬鹽丁第512章 襄城定策 戰後諸事第521章 逼 投名狀第415章 雷聲大雨點小第471章 山陝當先 闖王逃奔第288章 欺軟怕硬 虎狼食人第360章 死圍 救不救第379章 薊州 刀與筆 名正言順第259章 膠州營 向前第258章 首戰第113章 盧氏縣城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365章 尚有不如 內外夾擊第412章 無功 定罪 送人頭第257章 盡人事 小戰第38章 城門所見第159章 眉樓第267章 又反第451章 開局第143章 剋扣規矩第166章 孟浪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119章 類似演習第456章 斬單于第324章 官軍的填河 裂痕第118章 三清觀第91章 腦熱大言第328章 爲淵驅魚第506章 戰場激變 似潰實計第475章 峰迴路轉 絕境已成第309章 欲見先縱 舍子求功第23章 我的責任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372章 內撫 疑點 洋人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396章 夜 雙營 殺的前奏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1章 穿越第531章 暗流涌動的襄陽城第356章 血戰 僅僅是開始第238章 大時代的序幕第309章 欲見先縱 舍子求功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116章 不通生意第381章 殺人祭旗 戰守定策第228章 既定事實第179章 劉澤清第524章 小偏廳定天下策第336章 淮安小戰 兵部林主事第381章 殺人祭旗 戰守定策第224章 地方不靖第247章 談笑間懲惡立威第25章 鹽竿子第256章 探子 追第102章 酸第491章 牆內外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325章 大軍 大陣 大戰第11章 進膠州城第372章 內撫 疑點 洋人第196章 孫和鬥第14章 鉅款第518章 金帳殺番僧第490章 死亡衝鋒第215章 遲來的道賀者第417章 崩第138章 不值得一提第277章 始料未及 大事第387章 大戰開始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294章 翁婿之誼 一視同仁第48章 前任師爺第372章 內撫 疑點 洋人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532章 那是在武昌這是在襄陽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290章 百丈長矛 不敗之地第14章 鉅款第142章 柳大人第261章 分潤第463章 尺度差異 定計長圍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182章 再提親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377章 借勢 辣手肅貪 低頭第3章 半路遇鹽丁第332章 風起微瀾第330章 鐵面人 親疏有別第182章 再提親第130章 鼓舞士氣第327章 勝後事 太糊塗第464章 巧拙自知 百炮雷鳴第353章 朱仙鎮大敗 私議 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