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閒子不閒 處處皆戰

崇禎十七年三月中旬。造車兩萬餘輛。步騎將近十八萬。督師侯恂率領大軍出潼關。準備於順軍決戰。總兵白廣恩爲前鋒。總兵許定國、賀人龍與督師侯恂俱在中軍。總兵高傑爲後隊。次第而行。

儘管豫西河南府之地在順軍的手中。可從潼關到陝州再到洛陽一線。順軍都沒有設置軍隊和城守。所以大明官軍行進。沿途無往而不利。所向披靡。督師侯恂那是翰林出身的人物。每日裡花團錦簇的報功文書由快馬送到京師。

官軍在四月間。行進到了洛陽城。藏身在山寨中的河南府守備牛成虎率領萬餘民團來會。當即被封爲副將。和白廣恩一同爲前鋒。

直到這時候。大明的這十餘萬兵馬都已經是進入河南。順軍纔開始行動。第一次接戰是在洛陽城西的新安縣。

果毅將軍劉芳亮率騎兵一萬在新安縣出現。白廣恩和牛成虎率軍出擊。先前所造的戰車這時候就起到了作用。

開戰之後。開始列陣。戰場陳列陣前作爲拒馬。順軍的騎兵衝過來則被這偏廂車阻止住。而明軍在車後用弓箭和火器轟打。進攻的時候。衆人則是推車緩緩而進。劉芳亮所率領的都是輕騎。

開始時候未免有些輕敵。以爲還和往常一樣。只要是把騎兵開來衝過去。就是萬事大吉。誰想到靠過去。還隔着一個木車。被打的灰頭土臉。

等到明列陣向前。前面和兩翼都是層層疊疊的偏廂車。對於順軍來說。好像是渾身是刺的刺蝟。根本無法下口。如今大順初立。官制都是定下來。各級將官都是琢磨着立下大功以圖升遷。

而且流民軍隊自從起家的時候和大明軍作戰。勝那是家常便飯。誰要打輸了。那可就是奇恥大辱。

劉芳亮這次來。想讓自己的果毅將軍名號升下。畢竟上面還有制將軍和權將軍的級別。沒想到竟然是受到了挫折。等回去之後。豈不是要被諸位同僚取笑。也要被闖王爺看輕。劉芳亮在臨退走的時候。還是決定要碰碰運氣。

這次依舊是拿明軍沒有絲毫的的辦法。反倒是損失更多。只得是灰溜的撤走。好在這騎兵的速度還是佔據優勢的。要是不接戰潰逃。大明官軍的車營也是追不上。

初戰告捷。對於明軍來說。真是了不得的大好事。督師侯興高采烈的給自己和部下幾位大將慶功。同時要求各總兵併力向前。務求連戰連捷。

可想而知。這個勝利的消息真是給死氣沉沉的大明朝廷一劑強心針。從崇禎皇帝到下面的普通官吏。都是歡欣鼓舞。興奮異常。對那督師侯的要求一一準許。並且要求天下間的大明兵馬前往配合支援。

比如說四川的官兵。陝西三邊的戍邊邊兵。還有左良玉的部隊都要去往河南和湖廣一帶攻擊流賊兵馬。支援督師侯恂二的大部隊。

不過。事實頗爲的悲哀。朝廷的文書已經是號令不動各地的兵馬了。陝西三邊的邊兵本就是被朝廷不斷的搜刮抽調。如今也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部隊。可即便是僅剩的這些部隊。還要面對西蒙古諸部落的壓力。不能輕離。

而平賊將軍左良玉壓根不去理會朝廷的命令。反倒是聯合湖廣南部的湘恂兵馬。把武昌以南張獻忠所謂大西軍所佔據的城池一個個的奪回來。反正張獻忠的主力已經是在川楚邊境一帶。這邊空虛的很。

特別是武昌城。平賊將軍左良玉可是垂涎的很。這地盤是他所佔據的地方最富庶的一塊。肯定要派兵奪回來。

事實上。武昌的確不在張獻忠的重點防禦範圍。左良玉的兵馬輕易攻下。四月間。左良玉重新在武昌開將軍府。

而朝廷要徵調的四川兵馬。現在正戰戰兢兢的雲集在川楚邊境一帶。防備主力雲集於此的張獻忠部。

督師侯恂在短暫的休整之後。從洛陽城南下。直撲汝州。儘管果毅將軍劉芳亮前次吃虧。可這次還是和袁宗第率領騎兵步卒一共三萬來攻。雙方在洛陽城和汝州城之間的白沙鎮又是開戰。

儘管這次同爲果毅將軍的袁宗第調來順軍之中的大炮。可明軍同樣是有火炮。雙方的火炮都是半斤八兩的貨色。射程威力都是相當。誰也奈何不了誰。

列陣而守。列陣而前的車營。闖軍依舊是奈何不了。這次農民軍最爲忌憚的明軍大將賀人龍親率親兵家丁衝擊順軍陣型。白廣恩率兵在側翼掩殺。儘管劉芳亮和袁宗第這兩次率領的都是順軍的直屬部隊。

但第二次卻敗得比第一次還重。因爲來這裡的步卒被賀人龍和白廣恩兩人率領的騎兵衝殺。逃跑和撤退也是來不及。潰不成軍。

這一戰勉強可以稱爲震動天下。按照明廷的文人渲染。所謂“士民百姓。聞此捷報。皆歡欣鼓舞。”

不過殺敵一千二百。俘敵三千餘的戰績。可以說是近十年來。大明對流民軍隊戰鬥的難得的大勝。戰果也可以和當年盧象升、孫傳庭等人所指揮的大戰相比。被人稱爲是“白沙大捷”。

加上左良玉率軍突入空虛的武昌城。還有湘地各城紛紛被明軍奪回。一時間竟是局面無比大好。眼看着就要天下平定的局面。

督師侯恂當真是得意非常。心想自己率軍居然有這般的成就。有明一代的名臣恐怕也是不過如此。搞不好自己就是那所謂的中興名臣。將在青史留名。傳揚千古的。

此時的侯恂還能算是清醒。儘管大軍節節勝利。他還是約束着兵馬緩慢行動。不可擅自脫離大隊。這邊謹慎。那報功的快馬卻是流水一般派到京師去背報功請賞。按照京師這邊傳出來的消息。說是崇禎皇帝連續幾日在朝廷上喜笑顏開。已經準備下詔給督師侯恂加銜。這都不算什麼。

更加讓人驚歎的是。侯恂的兒子侯方域以一舉人的出身。居然被崇禎皇帝任命爲常州府宜興的知縣。並且還有散官的加銜。據說任期一滿。就要給朝州府牧上面走。舉人能做知縣。可那隻能是那些偏遠的地方。

而常州府宜興。那是天下間最富庶的地方之一。想在這裡撈個實缺。那可是千難萬難。更別說上面的常州府和江陰縣這種地方了。誰想到侯方域一個靠着老子關係搞來的舉人身份。居然能有這樣的待遇。真是子由父貴了。

李自成在三月初已經是率領大軍來到了襄城和邥縣。督促軍將士兵修繕城池。四月初。大順三分之二的兵馬已經是雲集在這片區域了。

相對於大明兵馬的節節勝利。最近的齊國公好像是安分許多。出了在兩淮和河間府經常有士紳官員上奏哭訴。說是齊國公李孟驅使下屬兵馬強佔良民土地。民不聊生。但更多的士紳和官員都是叫好。說是自從齊國公鎮守徐州和兩淮之地。地方上盜賊紛紛從良爲民。地方上百業繁榮。

齊國公安份歸安份。朝廷什麼辦法也沒有。特別是在崇禎十七年二月在河間府和永平府都有“土匪”騷擾屯田田莊的大事生。

至於結果。那些來騷擾田的“土”都是被掉了腦袋。還是老規矩。腦袋被掛在路邊的木架上示衆震懾。

儘管有消息傳來。說是州營在這些土的身上現了※鎮和京營官兵的種種跡象。但畢竟沒有聲張。

讓某些心裡有鬼的人欣慰的是。州營並沒有進行下一步的報復。這讓衆人都是鬆了一口氣。各個心裡都是打定了主意。今後這等當地士紳花錢請求自己主持公道的勾當。萬萬幹不得了。去的人都被那山東兵馬砍了腦袋。

到現在。永平府這邊共有山東兵馬五千。田田能動員起來的護莊隊也不下五千。這萬餘兵馬。攻擊總兵高第的兵馬可能不太夠。但自保完全有餘。

山海關總兵高第畢竟是久鎮邊關。對於山東兵馬的厲害不太瞭解。自從張坤率兵駐紮在中屯衛之後。他就感覺自己的肉上被釘了一根釘子。不拔出來。無論如何自己也舒服不下來。

但是張坤離開開平中屯衛之後。河北總兵張江自己親自坐鎮開平中屯衛。副將王韜則是負責河間府鎮守。高第幾次派來騷擾的兵馬都是被山東兵馬打的潰不成軍。

更讓高第鬱悶的是。原本只是山東的兵馬和本地農組織的護隊出戰。這幾次的騷擾。回來的那些官兵稟報。說是居然有蒙古騎兵助陣。

總兵高第大怒。心想也就是老子花錢僱傭那些草原上的蒙古馬賊入境作戰。你們山東怎麼也僱傭這些韃子。這還講規矩不講。

不過這些出現在膠州營陣中的蒙古騎兵卻是讓這位總兵頭疼之極。那河北總兵張江用兵謹慎。擊敗之後。最多也就是追出去三十里。可這些蒙古騎兵的追擊進攻。卻從來不加約束。往往是一直跟着。好像是追蹤獵物的餓狼一般。

目前這些騷擾。儘管大家心知肚明是誰做的。可依舊不能擺在明面上進行。真要是撕破臉開戰。吃虧的可是山海關總兵高第。偏偏這些蒙古騎兵戰鬥不一定能有多強。可追蹤跟隨卻是一等一的好手。麻煩之極。

爲了這個。高第已經是不敢輕易的派出軍隊去騷擾開平中屯衛了。不過在三月底的時候。卻得到了一個讓他鬆了口氣的消息。

說是開平中屯衛的周圍的一千多名蒙古馬匪都是順着喜峰口出關了。可高第卻沒有組織出來新的進攻。因爲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給他了幾次的急報。說是滿清大將多鐸率軍已在廣寧中後所屯駐。

這次韃虜動用了足有萬餘兵馬。可有這麼句話“女真滿萬則不可敵”。這次可是過了一萬多了。要是薊鎮和遼鎮的兵馬不做好全部的準備。恐怕事情要變成大麻煩了。

山海關總兵高第的身家基業都是在永平府。沒了這裡。他就是個率軍流浪的軍閥。自然不肯輕易的放棄。聽到吳三桂如此惶恐的求救。他這邊也是動員了大部分的兵馬。準備竭力迎戰。

至於身後的山東兵馬。打交道了幾個月。高第倒是頗爲相信這些山東兵馬的人品。自己去抗擊韃虜的時候。這些山東兵馬肯定不會在背後偷襲。

今年的怪事格外的多。在廣寧中後所東邊屯駐兵馬的滿清多鐸部。卻在三月中旬之後撤圍。僅僅留下了原有的駐守兵馬。

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不敢有絲毫的放鬆。生怕這是韃虜的誘敵之計。要真是動手打。吳三桂心裡有數。自己肯定對抗不了滿清韃虜猛將多鐸的率部攻擊。可對方爲什麼突然要撤離。

有誰聽說把肉放在狼虎的嘴邊。狼虎不去吃肉。卻轉身就走。偏偏這山海關向東的這塊遼鎮地盤還是遼鎮最好的地方之一。滿清爲什麼不攻打。說走就走。

天氣這幾年都是在轉暖。崇禎十七年的朝鮮。在二月中旬的時候南北就可以交通了。但路比較難走而已。

朝鮮這樣的好地方。誰都知道來這裡戍守那是個舒服差事。多爾袞坐在攝政王這個位置上。兩白旗是他的嫡系。還有其他旗也要有個人情往來。

自然不可能讓這個最弱的正藍旗參領溫裡罕總是呆在漢城享福。讓他舒服了三四年。已經是足夠了。

鑲白旗的一名參領率領五百旗丁來這接訪。這次放置在朝鮮的兵力更加的少。因爲滿清的親王郡王在盛京合議之後。決定是把主要的力量都給投放在遼鎮的西向。也就是遼西走廊山海關一帶。

本來以爲大明是一株已經是中空的大樹。不斷的內蝕外伐之下。已經是搖搖欲墜。滿清大軍只要加一把力氣就能讓他折斷傾覆。

誰想到突然間冒出來山東這支強軍。好在山東還不是大明的主導。那名齊國公李孟或許想要篡位。但目前還沒有成功。也就是說大明還在內鬥。只要還在內鬥。滿清這邊就還有機會。大明自毀長城的事情又不是幹了一次。

朝鮮這等羸弱小邦。五百人鎮守也就罷了。哪怕是出了亂子。到時候大軍趕過去平定就可以。無需掛懷。

這五百名鑲白旗的旗丁裡面還有兩百漢軍旗。一百蒙古八旗的兵丁。在到開城的時候現了不對。

按說被滿清征服的朝鮮。在城牆上應該是有四色旗和朝鮮自己的旗幟。可現在不管是四色旗還是這朝鮮自己的旗幟。全都是看不見。城頭上反倒是飄揚着紅底黑字的大旗。有那認識字的漢軍旗士兵。看着那黑字。依稀是個李字。

朝鮮的王族也是李姓。莫非改換王旗。想要早飯。這名新來的鑲白旗參領無論如何也是不信。溫裡罕那幾百旗丁會遭受這些朝鮮人的暗害。

這開城的城門還是大開着。進出的人看見了外面的幾百子。了跑回了城中。那鑲白旗的參領看見這樣的倉惶。愈判斷城內果然出事了。當即是吩咐手下的兵丁拿好武器。準備開戰攻城。

開城這等小城池。別看滿清只有五百人。照樣敢攻城開戰。對付朝鮮這等的弱。滿清的八旗兵馬甚至是蒙古八旗和漢軍旗都是有足夠的自信。

按這位白軍的想法。那開城的上下看見八的勇士過來。所作出的反應肯定是關閉城門死守。或是率衆出來投降請罪。

滿清兵馬無所畏的靠近開城。結果那城門始終沒有關閉。卻從中開出一支部隊來。看那隊形倒還是整齊。不過看衣甲。不是朝鮮的軍隊。也不像是大明的軍隊。難道是倭國的不成。這些八旗兵馬倒是知道在朝鮮的那邊。還有個倭國。

不過這些人居然敢出城野戰。倒真是讓這些白的兵馬鬨笑起來。所謂不知死活就是指面前這些人。

很快雙方都是列好了陣勢。那※白的軍已經和手下許諾。如果擊敗眼前的這支兵馬。那就可以在城內爲所欲爲。一共三日。這可是允諾下面的士兵屠城。屠城算是最刺激士兵士氣的許諾了。

這些鑲白旗士兵的士氣都是高漲。不過事實快告訴他們到底是誰不知死活。肆無忌憚的鑲白旗兵馬衝近之後。城頭上的兩門小炮先是開火。

然後那些出城列陣的膠州營士兵的火銃輪射。三輪火銃打完之後。手持長矛的士兵們就衝了上來。

少數來得及開弓射箭的韃子士兵弓箭卻射在了對方的甲冑上被彈開。然後就是被人衝近。亂刺亂打。

即便是那些韃虜軍官們身上穿着的上好棉甲也無法抵擋用足了力量的長矛刺擊。就算是刺不死。還有斧槍的劈砍重砸。

戰鬥進行的很短暫。被打的暈頭漲腦的這鑲白旗五百兵潰不成軍。索性是騎馬跑得快。朝着北面跑去。

突然生的戰鬥。突然面臨的潰敗。讓這些韃虜兵馬都是摸不到頭腦。儘管對方沒有追擊。可還是一路的北逃。一直是逃到了朝鮮的信川一帶纔算是回過味來。

滿清韃虜在朝鮮北方駐軍較多。爲的那名副都統聽到了這些潰兵的稟報。真是驚駭之極。朝鮮地方。在年前還是在滿清的控制之中。這位副都統甚至和溫裡罕還互傳過書信。怎麼到現在卻說開城那邊已經出事了。

要是按照從前的做法。聽到這個消息。這名副都統就要領軍南下漢城一帶。徹底掃平這些無法無天的叛賊。

可聽到這名鑲白旗參領的話。這名副都統卻知道的事情多些。比如說河間府那支漢人兵馬的旗號和戰力。聽到這紅底黑字的大旗。上面還寫着一個“李”字。他反應過來之後驚駭的已經是說不出話來。

朝鮮和大明的山東隔着大海。這山東兵馬怎麼會出現在朝鮮這邊。不能輕舉妄動。那可是連多羅饒餘貝勒阿巴泰都打敗的強軍。

現在冬春交界的時候。朝鮮南北交通都已經是恢復。最起碼要有更加確定的消息纔要給盛京那邊稟報。

每日守衛在要道關隘的韃子士兵還真是抓到了幾名從北邊過來的朝鮮平民。不需要什麼拷打和逼問。這些膽小如鼠的朝鮮平民很快什麼都是說了出來。

漢城在去年就已經被大明過來的軍隊拿下了。據說一共來了上萬人。如果山東兵馬來了上萬人。那朝鮮恐怕真是禍事了。朝鮮還無所謂。右翼和朝鮮接壤的滿清更是要禍事。自從毛文龍的東江鎮被剿滅之後。滿清最多隻是在義州和鳳凰城一帶保持五千人左右的駐軍規模。這還是算上了在朝鮮駐紮的兩千多人。

對方一下子來了上萬。朝鮮危急、遼東危急、盛京危急。必須要快些通知盛京。這是這名副都統立刻得出的結論。

攝政王多爾袞打算的很好。冬春之際拿下大明在山海關外的所有地盤。等於是把關外的土地全都變成大清的領土。這可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沒有做到的豐功偉績。內文院大學士范文程已經是託人暗示。不管是按照滿清的規矩還是按照大明的規矩。攝政王立有這等豐功偉績。了不起的功勳。都應該是上到更高的位置上。受禪即大位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多爾袞這次讓阿濟格率領正白旗的兵馬在盛京壓住局面。派多鐸率領鑲白旗的大部分力量去往遼西。

在崇禎十七年的二月中旬。還準備寫信給寧遠團練總兵吳三桂。答應他如果願意歸降大清。不光是這時候的地盤人口都能保留。地位會比大明要高許多。難道沒有看到孔有德、尚可喜和耿精忠三人已經是被封王了嗎?

可這一切都還是在準備之中的時候。卻傳來了遼東定遼左衛也就是鳳凰城的急報。大明兵馬已經是在朝鮮登陸。並且佔據漢城。而且懷疑是有萬人規模的山東兵馬。

得到了這個消息的盛京已經是慌亂成了一團。多爾袞本來想要調動兩紅旗的兵馬去往朝鮮。和禮親王代善這時候卻閉門不出。對多爾袞的一切要求都是來了個拖字。而以肅親王豪格還有都統鰲拜爲的兩黃旗。同樣是不予理睬。

鑲藍旗的鄭親王濟爾哈朗率領旗下兵馬正在老林子裡抓取生女真。唯一的能機動的兵馬也就是多鐸率領的鑲白旗部隊。

自己是攝政王。那就要擔起總領全局的責任。多爾袞咬牙把多鐸派往朝鮮。並且勒令三順王和續順公派兵協助。

崇禎十七年四月的大明北方。蒙古草原上正在遭受一場浩劫。原本平靜的局面被打破了。每個部落都是遭受了一場狂風驟雨。

大同總兵陳永福因蒙古犯邊。決意率軍追擊。不顧山西文武的勸阻。率軍出塞。大同邊鎮僅僅留了守備王三率領的四千餘步卒。這點兵丁守備尚可。想要他們去幹別的。那是兵力不夠。

本來督師侯出關與流民大軍作戰。也想借重大同總兵陳永福的這九千豫兵。可這陳永福卻出塞剿除蒙古。這也是借用不上了。

不管是山西場還是大明朝。對陳永福的這些舉動都是之以鼻。心想眼下的大明的要務不是去剿除蒙古。而是關內的順賊。你這不是分不清輕重嗎。可這陳永福如此舉動。也只能是說他忠心熱血。

一直是戰戰兢兢的山西商人們被令用他們在草原上的商路。爲陳永福這一干大軍提供糧草輜重。

不過陳永福的軍隊在這方面還算是講道理。一直是用草原上的牲和毛皮。還有各種特產和山西的各個商號做貿易。

目前的土默特部正在緩緩變成一個軍事化的機器。斷事爾斯是給土默特部效力多年的老貴族。土默特部金帳所在的不少臺吉、那顏都是留了下來。這些貴人們在山東兵馬的命令下。不斷的向土默特的各個部落出指令。讓他們和本部匯合。這些部落的騎兵被併入大軍。

這些部落的婦孺老幼則是被統一管理。一方面是作爲後勤存在。另一方面是作爲某種意義上的人質。

四月底的時候。土默特的騎兵加上陳永福率領的騎兵。已經是兩萬五千餘名。歐曼加里斯率領的兩千多名士兵則是負責管理金所在的幾萬老幼。

在土默特部。也是分成了幾支力量。其中斷事官阿爾斯楞的親信和他的部民。以及他們控制的騎兵是目前土默特蒙古的最上層。往往充任各個隊伍之中的軍官和頭目。而和阿爾斯楞關係不錯的那些臺吉和貴人們。特別是在和山西商人們貿易中得利巨大的土默特蒙古權貴們。則是第二個階層。他們的騎兵也是作爲後隊和督戰隊的作用。不會被當作是炮灰。這些人的牧民也受到的盤剝很少。

至於其餘的人。他們的騎兵在衝鋒的時候要衝在最前面。他們的牧民被當作奴隸一樣的對待。即便是有貴人身份。可也要被人提防和監視。

儘管是有這麼苛刻的對待。可想要反抗卻不太可能。如果出了什麼問題。漢人的騎兵和親近於漢人騎兵的土默特兵馬會一同鎮壓剿除。那是絕對優勢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抵擋得住。

土默特汗被殺。部落裡面從上到下都好像是失卻了主心骨。現在壓在他們頭上的又是漢人騎兵。好像是末日降臨一般。

可稍微過了段日子才現。事情並沒有那麼壞。當日間土默特汗爲了他和手下貴人們的享受。和晉商們的貿易往往不是爲了上層的奢侈享樂。就是爲了軍事需要。下面的人都沒有得到什麼好處。

但在這次過來的征服統籌下。普通的牧民也可以在這上面獲得好處。最起碼。用牧民辛苦養大的牛羊去換取糧食和必需品。牧民們也可以分到一些。而不像是從前那樣一切白乾。

就連山西的商人們都現了好處。本以爲這暴利的鹽鐵買賣就要垮臺。可現在草原上的各項特產和大宗貨物都是便宜賣。這些物資在關內本來就是緊俏。通過運送軍需來換取這些特產。回去貿易。肯定能賺錢。

當然。這比起當年的暴利來自然不能比。可有得賺畢竟比要破產好的多。

真正有能力的商人們現的是另外一條道路。原本土默特部會主動的要求購買很多自己部落用不到的東西。山西商人們開始都不明白。後來才知道。土默特部都把這些貨物賣到更北邊的蒙古部落。

比如說。源於瓦剌蒙古的帖良古惕部、乞爾吉思部、不裡牙惕部。這些部落的規模不次於土默特部。所佔的領土甚至還有所過之。儘管路途遙遠。可因爲這個距離產生的巨大利益。卻也讓人垂涎。

更別說。再往北面的失必爾汗國。如果打通了這條道路。那可就是打通了和羅剎的通路。這可不比江南那邊的貿易少賺。

從前土默特汗都是自己封鎖住這條道路。現在膠州營掌控了這個土默特部。把這條通道已經是完全的清空。

當然了。沒有軍事保護的話。商人們不敢在這條道路上向北行進。軍事保護要向誰來尋找。山西的大商人們自然知道應該找誰。晉州的柳家。山東的靈山商行。讓他們牽頭出面。大家跟隨。即便是衆人分潤。這也是了不得的暴利。

這是以後的事情。可這個貿易特權如何取得。關鍵就是看在最近這次軍資補給的輸送上如何表現了……

土默特部的部衆和漢蒙騎兵們開始向着草原東部移動。這麼大規模的動向。任何部落都不會置之不理。哈剌慎和科爾沁部都是開始了動員。但大家也不怎麼擔心。因爲土默特部的戰鬥力。一向是不值一提。

草原上大戰將臨。一觸即……

第425章 看似正常的軌跡第531章 暗流涌動的襄陽城第269章 海邊青壯 全家出遊第250章 敵不在外 相逢不如偶遇第180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375章 緊追有責 破局始動第17章 押運工作第223章 願者上鉤第382章 求戰 使命感 戰始第407章 耀武 鎮怖 判斷 選擇第181章 懾服第356章 血戰 僅僅是開始第527章 多頭並進第186章 朝野之間第105章 看明白 孔三德第286章 以強凌弱 討價還價第218章 船 賣不賣第5章 疑似二郎神附體第199章 “攘外必先安內”的歷史淵源第470章 挫虜示威 汝州始戰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479章 順軍初挫第371章 暗誹 士氣高漲第318章 濟南 南陽 松山第177章 大禮第301章 枕邊重權 巧計出京第19章 起始第202章 初冬下曹州第503章 天搖地動 大炮火海第280章 子侄應孝 無雲亦龍第315章 千刀萬剮 流賊招撫第201章 不解風情 男尊女卑第509章 識時務者保富貴第22章 殺後第65章 潦倒的宦官第42章 跌宕起伏第286章 以強凌弱 討價還價第322章 李家坡 炮灰填河第212章 通過第14章 鉅款第454章 下套 邊角之戰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300章 血裔傳承 首輔之才第34章 漲價及插曲第444章 大車和馬匪第424章 未到太平享樂時第41章 人棄我取第497章 蟬 螳螂 黃雀第274章 礦監丁旭第537章 紫金山書院 北戰第305章 軍依水動 有旨不尊第128章 明察秋毫第42章 跌宕起伏第54章 遼民苦第446章 索性火併 殺將 嚇城第526章 齊王制度第202章 初冬下曹州第430章 高盛和 柳清楊第240章 忐忑第95章 假戲真做第93章 夏莊有請第320章 渦水北岸騎兵戰第159章 眉樓第149章 一刀兩斷第388章 爲大明而戰第78章 誰狠 撞破第529章 買田作進身之階第358章 大意 近身肉搏第486章 擊潰戰第437章 元帥府 開封城第13章 從容出城第459章 塞外破陣 偏師向東第396章 夜 雙營 殺的前奏第345章 小事 大局 南直隸第325章 大軍 大陣 大戰第450章 謀定 懸殊 輕而易舉第68章 立木第511章 帥帳對談第221章 喜事臨門第204章 土雞瓦狗第198章 大宅門第524章 小偏廳定天下策第38章 城門所見第7章 正義感第77章 有客第46章 無心立威第167章 私聊第299章 步步連環 後繼有人第404章 滅軍殺將 完勝第236章 探第302章 棄剿用撫 暗渡陳倉第478章 郟縣和襄城之間第173章 甲冑 馬具 傭兵第409章 戰時百態 望夫 捷報傳第423章 平庸之世 見微知着第210章 家有急事第441章 再入城 終有報應第354章 南直隸 潁上 開戰第48章 前任師爺第118章 三清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