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張衍率部繞道華容偷襲江夏之時,宋黎親自帶領了兩萬五千名將士棄舟登岸,到沿途的山巒上砍伐竹子,日夜趕工,編造了一百多艘大型竹筏,全部投入水中,準備明日一鼓擊破夏侯景的暗樁鐵椎與攔江鐵索,以最快的速度增援淮南。
這日天剛拂曉,宋黎披盔掛甲,在衆將校的陪同下立於船頭,揮手下令:“全軍向東,天黑之前務必截斷鐵索,擊破夏侯景!”
一百多隻大小不一的竹筏在江面上排列的整整齊齊,密密麻麻的佈滿了整個江面,前後錯列開來,不肯放過任何一片空隙。網
淡淡的薄霧中,每個竹筏上面都影影綽綽,似乎站立了十餘名士卒,但卻一動不動,不聲不語。原因無他,只因爲這些並非漢軍將士,而是軍中工匠爭分奪秒製作的稻草人,用枯木與稻草編制而成,裡面暗藏了硫磺、火硝等助燃物,製成後襬放在竹筏的各個角落,只等夏侯景軍放火箭引燃,便給他來個引火**。
竹筏上面除了稻草人之外,還堆積了許多岩石,或多或少,分量不等。這樣就導致竹筏吃水的部位深淺不一,有的漂浮在水面表層,有些卻淹沒到水下數尺,目的就是對付水中深淺不一的暗樁鐵椎。
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既然夏侯景用深淺不同的鐵椎對付漢軍大小不一的戰船,張衍便教給了宋黎一個反制的辦法,用重量不同吃水不同的竹筏來破解夏侯景這歹毒的一招。
“進軍!”
隨着宋黎一聲令下,每個竹筏上四五名熟悉水性的勇士揮動竹篙,順着長江向下漂流,密密麻麻,幾乎覆蓋了江面的任何角落,擔負着給後面大隊船隻清掃障礙的重任。
“擊鼓,鳴號角!”宋黎掃了李師師一眼,高聲下令。
李師師點點頭,一抖大紅色的披風,來到甲板上的牛皮戰鼓前,揮動鼓槌,有節奏的敲擊下去,江面上頓時響起了抑揚頓挫的顰鼓之聲,讓三軍將士無不熱血沸騰,鬥志昂揚。
緊隨着一百餘隻竹筏,三百多艘大小不一的戰船順江而下,旌旗遮天,刀槍蔽日;三萬漢軍將士磨刀霍霍,鼓譟吶喊,聲震大江。
兩個半時辰之後,隊伍離開赤壁縣城向下遊走了五十里左右,逐漸抵達了龍回頭流域,宋黎卸掉甲冑親自飛身跳上竹筏,高聲大喊:“兒郎們,前面就是水下佈置了暗樁鐵椎的地方,小心撐好竹筏,勿要傷了自己!”
“諾!”
竹筏上四五百名勇士攥緊了手中的竹篙,出整齊劃一的吶喊。有三軍主將同生共死,就算是戰死江中,未嘗不是一種榮耀!
一百餘艘竹筏繼續向下行駛,又走了一里多路程,只聽“咔嚓”一聲尖銳的聲音,竹筏的行駛度明顯受到了影響。宋黎親自跳下冰冷的水中查看,只見果然有一隻大鐵錐刺中了竹筏中間的縫隙,卻被從江中提了起來,被攜帶着隨波逐流向下游行駛。
宋黎興奮的從水中游出來,爬上竹筏,對數百勇士嘶吼一聲:“成功了,成功了,鐵椎被從江中提起來了!”
聽到宋黎的吆喝,竹筏上的漢軍一個個士氣高漲,奮力的撐起竹篙,儘量把江面上的每個角落都覆蓋了,力求做到堅壁清野,把所有藏在江中的鐵椎給拔出來,保證後面大隊戰船的安全。
只聽得江上“咔擦”,“哧啦”,“嘎吱”等各種刺耳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宋黎按捺不住心頭的興奮,再次跳入冰冷的江水中查看,只見大部分竹筏的底部都被鐵椎嵌入,被巨大的竹筏攜帶着飄飄浮浮的跟着隨波逐流,向下遊流淌。本來荊棘遍佈,暗樁叢生的江中再也沒了障礙物,此情此景更是讓宋黎對張衍佩服的五體投地。
“公瑾的謀略無雙!”宋黎浮出水面,一臉的欣喜若狂,“若是按照原來的計劃,派人潛入水中破壞暗樁,怕是至少需要半月的時間。而公瑾只是靈機一動,不過一頓飯的功夫竟然把鐵椎全部從江中提了起來,真是神機妙算,不服不行啊!”
宋黎奮力遊向大船,抓住士兵拋下的繩索,麻利的攀爬上甲板,到船艙裡換了一身乾淨的衣衫,重新披掛了甲冑站在船頭高聲鼓舞士氣:“將士們,水中的鐵椎已經全部被竹筏提起,直管放心的向下遊行駛就是。待會兒用洪爐斷開鐵索,大夥兒一鼓作氣掩殺過去,將叛軍殺個片甲不留!”
宋黎揮舞令旗,吩咐其他船隻放緩行駛度,由宋如言帶領了十艘九丈左右的鬥艦在前面行駛,準備用船上的烘爐燒斷鐵索。
“殺啊!”
在宋如言的帶領下,十艘鬥艦排列着整齊劃一的隊形,緊跟着竹筏的腳步,朝攔江鐵索行駛而去。果然一路暢通無阻,再也沒有遇到暗樁鐵椎的阻攔。
每艘鬥艦上面除了百十名士卒之外,都在船頭上放置着一口鼎鑊,裡面盛着四分之三的豆油。是宋黎派人把諸葛亮送來的黃豆進行壓榨之後提煉所得,準備用來炙烤鐵索,然後用巨斧砍斷。
宋如言手提長槍立於鬥艦船頭,高聲呼喝:“所有的將士、水手、鐵匠準備好了,待竹筏穿過鐵索之後,迅的拋錨把船隻固定在江中。用油鍋燒紅鐵索,用鐵斧斷開,不得有誤!”
“得令!”
十艘鬥艦上的將士以及船伕、水手等各司其職,出整齊劃一的吶喊。
竹筏繼續向下行駛,幾乎把水中所有的鐵椎全部提了起來,慢慢就來到了攔江鐵索的底部。船上的勇士紛紛跳進水中向後面的船隊游去,讓水面上的竹筏自己隨波逐流,穿過鐵索,朝對面的夏侯景船隊游去。
秦軍水師從上游浩浩蕩蕩的殺了過來,夏侯景早就得到了探報,率領着部下八千多人,乘坐了大大小小近千艘船隻,溯江而上,前來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