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反常

自打三日前,李恪自義成公主處回來,李恪這邊便徹底冷清了下來。許是攝於可敦之威,以往稀稀疏疏還來拜訪的突厥各部首領也徹底沒了蹤影。

如此一來,反倒正是和李恪的心意。李恪每日便都窩在大帳中讀書,也不必逢迎應酬。

“實意者,氣之慮也。心欲安靜,慮欲深遠;心安靜則神明榮,慮深遠則計謀成;神明榮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李恪的手中正捧着一本書,端坐在桌案前,朗聲讀着。

“殿下此段已然通讀,然可知此言何意?”王玄策坐於李恪的對面,問道。

李恪低頭看了看書中的段落,沉吟了片刻,回道:“此書頗爲晦澀,本王雖讀了數遍也只能略解,粗通小意。”

王玄策點了點頭,對李恪道:“請殿下試言之。”

李恪緩緩回道:“此文所講便是螣蛇之道,思起於氣,心起於靜。氣足,所謀方周,心靜,所慮方遠。此乃本王淺見,若有不妥之處,還請先生指正。”

這片文章李恪此前從未讀過,岑文本也不曾教過他,李恪這般回答自己心裡也沒有太多的底氣。

可就在李恪一邊說着,王玄策臉上輕鬆的神色漸漸失去了。

此文出自春秋大賢,縱橫始祖鬼谷子所著之《本經陰符七術》,其中所講多涉權謀之道,正是王玄策所長。

正如李恪此前所言,此文晦澀難懂,莫說是李恪這樣的少年人了,就算是讀了好些年書的舉子,也未必能夠詳解。

可李恪今日纔是第一次通讀此文,竟能將文中大意說的七七八八,也難怪王玄策面色突變了。

王玄策不禁想起了在長安,他在進宮拜見李恪之前岑文本同他說過的話。

“我與蜀王雖名爲君臣,卻實爲師徒,此番我向殿下薦你,必得重用。殿下天資聰穎,常能一點便通,你此去突厥,輔佐殿下只是其一,殿下的學問也千萬不可懈怠,我不在殿下身邊,殿下的課業便勞你代而教之了。”

這句話,月前當王玄策第一次聽岑文本說起時,只當岑文本感念李恪倚重之恩,自然追捧,岑文本所言未必便有十分真,可就在剛纔,當李恪說出文中大意時,再加上這些天的相處,王玄策這才真正信了岑文本的話。

岑文本學儒,以士自居,又對李恪極爲看重,他要教也只會教李恪儒學正宗、帝王心術,絕不會教李恪縱橫之道,所以此前李恪絕不可能從岑文本處學過此書。

而在宮中的弘文館,就算給那些大學士十倍的膽子也不敢教皇子這些陰謀之道,所以李恪在弘文館中習得便更不可能了,所以李恪必然是第一次讀到《本經陰符七術》。

以李恪的年紀,第一次通讀《本經陰符七術》便能講出書中大意,絕對當得起岑文本之評了。

李恪見王玄策的臉色似乎有異,心裡也沒什麼底,只當自己講的不對,於是問道:“可是本王所言不當,若有錯漏之處,還望先生提點。”

王玄策忙道:“殿下言重了,方纔殿下之言雖非盡符,但也並無錯謬。殿下天縱之資,殿下若非皇子,苦讀數年,科舉中蟾宮折桂亦非不可。”

李恪聞言,笑道:“先生玩笑了,本王若是能靜下心來,讀讀書倒是還可,若是真的治學,還是需先生這等文人。”

李恪對於自己,還是清楚的,他志不在此,從文絕非他的首選,他想要的可不是這個。

李恪的話講完,正想要請王玄策爲他詳解此文的深意,就在此時,帳外卻傳來了一陣爭執聲。

“我家殿下正在讀書,還請公主稍待,容末將入內通稟。”

“我要見我表兄,你們憑什麼攔着。”

......

李恪待在帳內,聽見了外面的動靜,心中正覺得好奇地很。

表兄?欲闖入之人稱自己爲表兄,他何時在這草原上多了個表妹,而且聽這口氣似乎還蠻橫地很。

李恪心中正是不解,大帳的帳門卻已經被來人推開,進入李恪眼簾的竟是阿史那雲。

阿史那雲是義成公主之女,義成公主與李恪生母楊妃乃是宗室姐妹,按例阿史那雲自然就是李恪的表妹,阿史那雲這麼稱呼李恪,倒是並無不妥,只是阿史那雲一向與李恪不合,她突然這般稱呼李恪,倒叫李恪有些不知所措了。

“雲殿下來了。”李恪沒想到阿史那雲會以這種方式突然出現,起身喚道。

阿史那雲倒是不見外,她歡脫地走到李恪的身旁,扶着李恪的手臂,指着隨他一同入帳的護衛對李恪道:“表兄,他竟攔着我,不讓我見你。”

李恪不知阿史那雲打着什麼主意,但礙於情面,還是擺了擺手,對護衛道:“雲殿下是本王的要客,不得怠慢,快退下。”

護衛聞言,拱了拱手,只得退了下去。

阿史那雲見護衛退下,臉上露出了得意之色,對李恪道:“還是表兄知道護着我。”

事出反常必有妖,阿史那雲此前一再爲難李恪,今日突然轉了性子,對李恪熱絡起來了,李恪心中豈能不設防。

不過阿史那雲身份在此,李恪也不能太過怠慢,李恪指了指一旁的胡凳,對阿史那雲平淡道:“來者是客,雲殿下既然來了,便請坐吧。”

李恪說完,也不管一旁的阿史那雲,自己坐了下來,拿起了桌案上的書繼續讀了起來。

阿史那雲見了李恪的態度,似有不悅,難不成在李恪的眼中,這書真的比自己還要好看嗎?

但阿史那雲想了想自己來的目的,又忍住了自己的脾氣,反倒帶着幾分撒嬌的樣子,對李恪道:“表兄既說了雲兒是客,哪有表兄這樣待客的。”

李恪聞言,擡頭看了阿史那雲一眼,對門外的護衛吩咐道:“看茶!”

李恪吩咐完,便有門外的護衛入內,沏上了一碗茶,端到了阿史那雲的手邊。

阿史那雲沒有什麼城府,阿史那雲見李恪始終對自己愛答不理,於是輕輕哼了一聲,推開了上來奉茶的侍衛,走到了李恪的身邊,對李恪道:“父汗下令,要我邀你一同前往赴冬節盛會,你與我同去,可好?”

第六十八章 段璀被伏第八十一章 失望的長孫衝第四章 陰山下第四十八章 嫌隙第八十二章 太子“蒙冤”第四十一章 女兒謀第九章 飲酒第五十七章 草原內亂第二十二章 幷州大都督第五章 玄都觀第二十四章 密謀第三十二章 阿史那社爾第三十七章 牙行第三十二章 百官爲難第六十三章 擅退者死第二章 上元燈會第五十四章 太子妃第八十四章 賭約第十六章 漠北再遇第八十九章 胭脂湖第二十七章 賠罪第四十七章 太子心病第六十九章 逼反第四十六章 糧荒第三十八章 三英聚涼州第四十三章 仙娘入府第十二章 門下駁詔第五十六章 府軍治水第四十二章 機會第十五章 鐵山大捷第六十九章 暴露第七章 持節第九章 洞房花燭第三十二章 忠心耿耿趙德言第六十章 密信第七十九章 誤會第四十一章 鳳求凰第十七章 楊氏入宮第十三章 歸寧第二十三章 聖旨至第八章 婚成第十五章 岑文本拜相第三十二章 李承乾之憂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二十章 王妃有孕第五十二章 道士第三十六章 戍堡第三十章 借馬尋釁第四十二章 欲擒故縱第十九章 狼谷第二十二章 汗庭之危第五十四章 姑蘇府統軍第四十章 阿雲拜父第七章 義成公主第三章 靈州軍第六章 分封第十七章 朝議第十三章 南下第十二章 谷外埋伏第二十二章 李靖之憂第七十四章 草原春獵第六十七章 狄仁傑第七十章 武順登門第八十二章 老奴第四十四章 頡利亡第十六章 北地亂起第十八章 山路第七十三章 太子醉言第三章 西平邊患第十四章 拉攏第二十二章 執失思力第七十五章 杜如晦第二十二章 長孫作繭第四十章 換帥之議第五章 上屋抽梯第七十章 騙鉞第二十六章 東宮偶遇第二十八章 開府之議第五十一章 新軍第七十一章 歸途“遇刺”第七十一章 月下第八十三章 和親定議第三十二章 蕭後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六十九章 長孫遺願第三十三章 再會夷男第三十章 定盧山第六十八章 皇孫侍讀第五十二章 薛仁貴第八十章 武士彠第七十二章 幸亦不幸第三十六章 宣威府定第二十四章 轉醒第二十六章 請帖第三十章 圈套第九章 飲酒第二十一章 欲擒故縱第十五章 之官右驍衛第六十七章 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