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趙子明就通過中間人和對方見了一面。
以他今時今日的地位,可以說,地球上絕不大部分人,不用費什麼事都可以見到、交談,甚至提出要求。
沈康雖然是頂級科學家,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不管怎麼說,首富的名頭,還是值點錢的。
很多人花錢往“財富榜、名企榜、100強”等榜單上湊,不是因爲傻13,而是利益驅使,花上千兒八百萬的,只要上了榜,轉頭就可以到消費者、銀行和股市把錢收回來。
券商、信託行業,甚至公開說了,易居克而瑞和中國指數院兩個榜單,是他們篩選公司必看的榜單。如果連這兩個榜單都沒有上去,銀行都不會正眼看一眼,甚至會懷疑是不是連買榜的錢都湊不夠。
所以說,首富這個頭銜不只有麻煩,還有股魔力,幫助趙子明做成很多普通富豪做不成的事。
之前他雖然很有名,也很有實力,不過,只是偏安一隅罷了。
出了上海,不一定好使,窮山惡水雖然不至於出刁民,但官是官,民是民,有巨大的鴻溝,即使被人尊敬,也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爲省級政府的甲方。
相比較“數字集團來我市投資”,對外宣上,絕對沒有“首富先生來我市投資”來的更加響亮、有氣勢、令人信服。
一般老百姓不管你什麼集團不集團、公司不公司的,只認一點,有沒有錢,是不是首富。
大陸雖然不是資本爲王,但資本大到一定程度,也足以扭曲潛在規則,藉着首富的名頭,趙子明做成了很多,以前想做而沒有做的事。
雖說首富的運氣一般不太好,但是他慢慢體會到了首富帶來的巨大便利,不說其他,單單一個被人重視,就已經讓他放不下了。
首富,不僅僅是虛名,更是實利,可以對潛在對手產生影響,威懾敵人,拉攏路人,能讓一些人做決定之前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也能讓人下意識改變動作。
所以說,趙子明從抗拒到接受,甚至開始主動配合中國人民的好朋友胡潤先生。
畢竟做了20年,胡潤的榜單在普羅大衆之間已經豎起了口碑,有了公信力,不管幕後怎麼操作,想上榜要交贊助費,不想上榜要交保護費,但是表面上,大家還是願意相信他。
而胡先生靠着這個,在中國積累起了鉅額財富,差不多早能上自己做的榜單了,富豪榜、企業品牌價值價值榜、慈善晚宴、針對高淨值人羣的調研報告……
和沈康的見面,約在了上海發那科旁邊的咖啡館,4F。
環境優雅,小資格調,有不少學生模樣的情侶在這裡消磨時光,也偶有職場白領、時尚麗人。
沈康推門進來,趙子明一眼就認了出來。
長得很像科學家,髮量稀疏,精神抖擻,一件灰色夾克,帶着無框眼鏡。
щщщ •TTKдN •¢ ○
趙子明起身招呼對方,姿態放的很低,笑着說道:“沈先生好,這次冒昧拜訪,還請多見諒。”
畢竟在日本生活了很長時間,人多禮不怪,免得在細節上有所冒犯,他是來請人做事,不是裝比刷橫的。
“哈哈”,沈康雖然人到中年,卻也是性情中人,笑了下,
“這是我的榮幸,很早就想認識趙先生了,因爲你,我們上海也可以揚眉吐氣了。”
趙子明謙虛:“實在慚愧,比起你這樣的科學家,我這點成就,拿不出手。”
沈康絲毫不拘束,喝了一口咖啡,帶着幾分自嘲:“科學家有很多,首富卻只有一個,最終推動社會發展的還是靠你們。”
“你太謙虛了”,趙子明搖頭
“沒有,都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其實把科技轉化爲商品的人,纔是第一生產力”,沈康很是認真。
“哈哈,借沈先生吉言,希望能爲社會的進步做一點貢獻”,趙子明笑了下。
他有資格說這句話,不僅僅是因爲手裡有錢,更在於手握“人工智能”這個大殺器。
推動社會進步,他正在做。
旁邊幾個情侶聽到最後一句話,差點笑出來,還推動社會發展?
首富也不敢說這句話,這兩個打扮一般的傢伙,竟敢胡吹大氣,讓人無語。
自從PPT創業開始,每個人都感覺自己能改變世界,到處都是一個上億的項目,張嘴閉嘴就是高科技,連4F咖啡館這種小地方都被侵佔了。
真是讓人無奈啊。
趙子明看氣氛差不多了,開口說道:“今天來,是有件事想請教一下沈先生。”
“請講。”
“我們有沒有可能成爲全球最強的機器人公司?”趙子明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沈康沉默了一下,不再回避什麼,直接說道:“我覺得,這既是一個很大的目標和情懷,也是我一直想做的。”
趙子明聞言,看着對方的眼睛,說:“沈先生,希望你能來幫我。”
他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不用明說,彼此都清楚。
甚至來之前,對方就應該有猜測,兩人素不相識,突然見面,肯定有事要談,想一想自己的專業和趙子明的身份……
沈康沒有直接回答,說:“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很大的投入。”
趙子明:“每年一百億,夠不夠?”
論砸錢,他還沒輸過。有這個底氣,也有這個自信。
沈康呆住了,難道這纔是首富真正的實力。
要知道,去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總規模才200多億,一年投入一百億,根本不知道怎麼花出去,連忙搖頭:“用不了那麼多。”
趙子明笑了笑:“那就沒問題了。”
沈康沉默了下,說道,“生意人要的是效率和規模,科學家要的是深度和高度,兩者差異一定會隨着時間慢慢擴大。”
趙子明:“沈先生可以去打聽一下,我旗下的Dream公司,每年虧損超過二十億,未來的盈利點,到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我想,如果你要在國內做一番事業的話,我不能說是最合適的,肯定是最能理解你的。”
沈康感覺到誠意,坦誠道:“碧桂園的楊老闆也找過我,你知道的,他一直對發明創造很感興趣。”
楊主席最愛看的節目“我愛發明”,全國人民都知道,親自動手發明創造,名聲在外。
趙子明笑了下,“楊老闆有這個情懷是好的,恐怕他沒這個耐心。”
沈康回答:“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築夢公司總經理孫軍,前幾天來找我說,不能只當組裝工,中國人有實力做好機器人,碧桂園要每年投入60億做機器人,重點放在建築機器人,預計五年在這個領域投入三百億,希望提升整個建築水平,最終像無人汽車一樣可以實現無人建造。”
“壯志雄心”,趙子明笑了笑,
“趙先生不相信嗎?”
“這倒沒有,只是楊老闆擅長的是地產打法,恐怕對於機器人行業有誤解。”
“什麼是地產打法?”
趙子明:“有句話怎麼說呢,一個女人10個月生孩子,楊老闆會給你10個女人,讓你1個月生出孩子。”
沈康忍不住笑了,這話說的太損了。
“中國很多科技落後,是因爲大家都在走捷徑,搞互聯網、金融、房地產、山寨商品,沒有人踏踏實實慢下來,做學問研究產品,我們修橋、修路、修房子,已經習慣了只要砸錢就行。”
沈康聞言,有點沉默了。
趙子明繼續說道:“但是有些領域,光砸錢不行,得砸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但中國樓市的收割機轟轟開過,是不會等這種科學家的。”
沈看已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可以說急於求成是做事業的大敵。
“當然,這不是重點,聽說沈先生很討厭富士康這類的血汗工廠?”
沈康確定:“我是一名科學家,我的職責是爲人類進步而努力的,如果是一家血汗工廠邀請我,我肯定不會去的。”
趙子明笑了,不帶一絲情緒說道:
“碧桂園拿到項目之後,設計院必須通宵工作,當天出圖,設計師不是高智力工作,只是一顆螺絲釘;除此之外,運營,成本,採購,投資,營銷各個崗位應該做什麼,都有着精細到變態的安排,碧桂園的年輕人們被裝進沙漏,工作日加班沒有任何補助,連休息日加班,只能調休,而且調休每個季度都會清零。”
沈康看着他,沒有說話。
趙子明:“有人說,這和富士康一樣,也是一個青春的墳場,生不進恆大,死不進萬達,生死不進碧桂園。”
沈康遲疑道:“這種狀態,沒有人辭職抗議嗎?”
“就像普通人一樣,沒有其他選擇。除了萬達和碧桂園,地產人也沒有選擇。拿兩個人的錢,幹四個人的活,已經是最好的結局”,趙子明帶着幾分冷酷。
沈康搖了搖頭,有點接受不了,日本那邊加班也很變態,不過他周圍都是研究人員,有成就感的加持,很少體會到流水線的感受。
再說了,誰會關心一顆螺絲釘呢。
“據說,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的故事,在老闆圈子裡廣爲人知。”
“什麼?”
“成吉思汗在行軍時是不埋鍋造飯的。餓了就抓一把馬鞍旁的幹米及馬肉乾,渴了喝皮囊裡的奶茶,一個人騎兩匹馬,一匹累了就換另一匹,最後神出鬼沒地出現在敵人的門口。”
沈康有點不解,這有什麼關係?
趙子明笑了笑,“一將功成萬骨枯。哪一次行軍的時侯,不昏倒幾個人呀!”
沈康徹底目瞪口呆,那次行軍打仗不昏倒幾個人呀,這話說的,簡單而殘酷,沒有一絲溫度。
趙子明:“二十多年來,碧桂園模式能成功,核心思想就是將地產營造成本壓縮到極致。爲此,它建立起了行業內最完整的產業鏈條,因爲產業鏈意味着天然的成本優勢,這次把目光瞄準建築機器人,也是理所應當。”
沈康遲疑道:“你的意思是說,建築機器人只是一個可以隨時替換的鏈條?”
趙子明笑了笑:“設計,有博意設計院;施工,有廣東騰越;監理,有國晟監理;硬裝,有誠加裝飾;軟裝,有現代築美傢俱;綠化,有專賣便宜樹木的順茵綠化。
沈康沉默,一時間落差有點大,他以爲自己的職責是要改變社會的,沒想到在楊老闆那裡還是螺絲釘的定位。
趙子明:“楊主席測算過,機器人砌磚的成本是40元/平米,而且誤差更小,一個工人幹一年,差不多要拿十萬塊,機器人比工人幹得快,而且它不知疲憊。在他的設想中,未來碧桂園的工地將只保留20-30個人做輔助工作,用激光紅外線方式調整機器人,碧桂園將成爲全球第一家用機器人造房子的公司。”
沈康已經打消去碧桂園的想法,不管是從名聲考慮,還是從實際出發,那裡都不是最好選擇。
只是,趙子明這裡,能行嗎?
對他是如何定位的?工程師或者螺絲釘?
趙子明:“2013年,中國已成爲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對於你來說,最缺乏的是一個好的平臺。我們的目標是成爲全球第一,我們在軟件方面的積累,獨步天下。”
聽到全球第一時,沈康已經開始心動,實現這樣的目標,對他來說,即一種極大的情懷追求。
可以說,到了他的境地,外在的一些東西,金錢、名譽、成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只有理想、情懷、改變世界的目標,才能打動他。
趙子明察覺到對方有所觸動,趁熱打鐵:“我是文科出身,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的,你不用擔心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發生,不會干涉你的研究內容,而且可以向你承諾,未來五到十年,可以不盈利。”
沈康聞言,徹底被打動,伸出手和趙子明握在一起,“合作愉快。”
一位在日本呆了二十二年的世界頂級科學家,和中國最有錢的民間發明家的最佳拍檔,就這樣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