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公認爲臺灣本島的“改土爲漢”政策一定能夠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原因是臺灣土著民的人口雖然較漢人爲多,但總量有限,結合目前已知情報判斷,臺灣的土著民人口總數大概在三十萬到五十萬之間。
土著民在長相上和漢人有着明顯不同,膚色淺棕,頭髮長而直,體毛髭鬚較少,腦袋特別的圓。如果用後世的人種劃分理論,那麼這些土著民應該稱之爲馬來人種,是典型的非華夏人種。
但,公公既決定改土爲漢,自然不會將臺灣土著民歸納到外來人種上,他只在自己的私人日記中寥寥記了幾筆,於其它任何公開場合,公公總是強調臺灣島的土著民就是漢人的分支。
“改土爲漢”的政策頒行之後,沿海地區的親近土著民在權衡利弊之後,紛紛在各自頭人的帶領下和明軍接觸,半個月內就有十三個部落近四萬土著民嚮明軍報備了部落人口,領取了他們的漢人身份證明。
這些新漢人組成了18個鄉,連同由原先遷島漢民組成的36個鄉,一共成立了54鄉。這54鄉隸屬臺北、臺中兩衛七個千戶所,共有人口132500餘。
十一月九日,魏公公前往雲林千戶所,親切接見了當地漢民及新漢民代表。
魏公公指出,大陸漢人在偉大的太祖皇帝帶領下趕走了蒙古韃子,締造了大明帝國。兩百多年以來,大明始終不忘臺灣同胞,但因歷史原因,對臺灣的治理一直沒有落到實處。但兩百多年來,大明朝廷對臺灣同胞還是相當關心的,本朝皇帝登基以來,就有福建官兵跨海至臺,幫助臺灣同胞消滅倭寇和西夷紅毛鬼,雙方共同維護了臺灣的安全,並結下了深厚的友情,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咱奉皇帝命來臺,便是要徹底解決臺灣問題。咱相信,在皇帝陛下的帶領之下,我們皇軍和臺灣同胞一定能走出一條特色解決臺灣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我大明對臺灣的治理。”
魏公公強調,臺灣原住民本就是漢人分支,因而大明朝廷包括他本人對臺灣原住民同胞並無歧視,他希望廣大臺灣原住民同胞能夠積極主動投入大明祖國懷抱,唯有如此,臺灣同胞纔不會受到倭寇和西夷紅毛鬼的欺負。
“平等、互助,團結、友愛,是咱對你們的期望也是要求。”
魏公公抽着自卷中華煙語重心長的對漢民和新漢民代表說道,臺灣正式納入大明版圖,不單單能爲臺灣同胞提供安全保障,更能讓他們獲得一次文明的重生。
公公表示,大明皇軍將無條件的幫助臺灣同胞加快發展,同時在貿易上扶助臺灣同胞,使臺灣同胞能夠真正的利用寶島資源提高生活水平,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獲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步。
接見活動結束後,魏公公在新漢人代表的強烈請求下,又驅轎前往新漢人所居住的鄉村視察。
視察活動中,魏公公就如何進一步提高耕種水平和如何幫助新漢人提高生產,對隨行的有關官員給出了明確指示,並要求福建和浙江兩省能夠加大援臺物資,使臺灣徹底變成一座沃土千里的寶島。
最後,魏公公又指出,當前海上貿易對於白糖的需求量十分巨大,所以各地區的鄉村應當把握好朝廷大力進行海貿的這一千載難逢良機,大力發展甘蔗種植產業,另外,臺灣島上的水果也是不錯的好東西,這些東西長在深山無人問津難免糟蹋東西,不妨組織人力採摘賣往國內如南都、江南等地。
“只要你們生產出來,咱家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收購!”
魏公公的“託底”讓一衆新漢人喜笑顏開,紛紛述說朝廷的新政策真是臺灣人民的好消息。
“朝廷是關心你們的,咱家也是關心你們的,大明皇軍是朝廷的軍隊,也是天下所有漢人的軍隊!只要皇軍在,你們就安心的生產種植,過好自己的日子...不過啊,這島上還是有壞人滴...”
魏公公就近來島內不少野人部落不願同皇軍接觸,我行我素,在皇軍的通告下達之後仍就頂風作案,強搶漢民勞動成果表示了極度不滿,認爲這些野人是破壞臺灣穩定的罪魁禍首。
新漢人代表連忙向魏公公表明他們和那些野人不同,他們是打內心深處歡迎皇軍,也是心甘情願成爲偉大的漢族一員的。
“很好嘛,皇軍來臺之後你們都看在眼裡,可曾侵犯過你們?不曾嘛!可某些部落卻把皇軍對你們的好看成是軟弱可欺,處心積慮要和皇軍過不去,對這些人,你們來說嘛,咱要怎麼辦?”
衆新漢民代表紛紛表示對那些愚蠢的野人,皇軍唯有嚴厲打擊方行。
“臺灣的穩定和繁榮可不僅是皇軍的事,也是你們大家的事。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嘛。”
在魏公公的建議下,新漢民代表們表示他們在回到各自的鄉村後,一定馬上成立治安隊,一方面負責鄉境治安,另一方面協助配合皇軍打擊野人部落,爲臺灣的穩定和繁榮貢獻力量。
隨後,各地鄉村很快就在皇軍的指導下成立了人數不等的治安隊。與此同時,秉承魏公公指導精神的臺灣警備第一旅團也重金招募島內各部落的的“義士”,在這些義士的帶領下,第一旅團及近衛師團一部開始了名爲“雙十一大開拓”的作戰行動。
“雙十一大開拓”作戰計劃擬在臺北衛各千戶所同時發動,各鄉漢人治安隊協助,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臺北衛區域內的布農、太魯閣、撒奇萊雅、卑南、鄒族、魯凱、排灣等人數較多、且冥頑不化部落發起攻勢,以徹底解決臺北衛的“野人”之禍。
“此次攻勢,必將在十二月底前結束,屆時,我旅團官兵將在臺北過大年!”
魏公公的九太爺、第一旅團旅團長魏廣生在戰前發出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