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凡事要提前準備

“關外不僅需要人才,更需要人口!”

瀋陽,經遼東鎮守衙門提議,由遼東經略衙門和遼東巡撫衙門、遼東都指揮使司衙門合辦的第一屆“關東人口大會”上,魏公公在經略楊鎬致辭後,欣然上臺做了重要講話。

魏公公指出,遼東人口現狀不容樂觀,經前期親軍及經略衙門的普查,實有漢人362萬餘,女真及蒙古、朝鮮等族23萬餘,總人口不到400萬。

“這是個什麼概念咧?就是我關外這麼大的土地,百姓的數量還不及關內的順天府,更不及那江南的松江府、蘇州府。”

魏公公不是信口開河,順天府是大明京師所在,人口自是遠超四百萬衆。而蘇州和松江二府是江南精華之地,人口更是衆多。早在三年前,特區方面有關人員就奉命秘密對江南及東南地區人口進行了普查。

當然,這個普查肯定沒辦法得到當地官府的支持,但有錢能使鬼推磨,知府知縣不肯辦,下面的六房小吏們卻是願意收錢的。

魏公公搞人口大普查,其實也是爲了解開他前世一直以來的疑問,那就是大明朝的人口究竟多少?

大量的依據清代史料,並且爲了粉飾清軍入關造成的漢族人口大減少的專家們提出明代人口只有六千餘萬。

說六千多萬的,大抵就能把明朝人口減少數據對上,因爲僞清順治十七年的人口各省合計2100萬餘。之前明朝經過農民戰爭,再加南方抗清,死個三四千萬說得過去。帽子也能扣在李自成、張獻忠頭上大半,與我大清軍是無關的。

公公吶,就是不信。

爲什麼不信吶?

因爲一件事,一幫人質疑揚州十日遇難軍民八十萬餘人。說什麼揚州城只能容納一二十萬人,怎麼會被殺八十餘萬。

又說什麼《揚州十日記》是從日本傳回中國的史料,那麼就是日本人的陰謀,僞書云云。

似乎,只要是跟日本沾了邊的,但凡是不利於“我大清”的,統統都是假的。

凡事就怕個認真,公公覺得你大清要是肯真誠的保留史料,不亂修亂改,何以明代史書的大量與你清修明史有重大不同的史料都是在朝鮮、日本,越南這些地方發現呢。

但是,不信是沒有說服理由的,所以公公自個就得去查真實的人口數據。

於是乎,公公看到揚州地方誌中記着洪武元年揚州府縣人口156萬餘ꓹ 然後中間沒有,最後是順治年間揚州府縣人口變成了50餘萬。

單看順治年間揚州府縣人口50餘萬ꓹ 似乎也讓人可以相信揚州被殺八十萬餘的事件有些假。

但是,中間的哪去了?

揚州在明朝可沒經過戰事,經兩百餘年太平發展下來ꓹ 揚州府縣人口又是怎麼從156萬不動,最後在僞清時期成了50餘萬呢。

公公覺得ꓹ 兩百餘年的太平發展,揚州人口至少要翻上五倍有餘ꓹ 六七百萬人口都算少的。

原因無它ꓹ 揚州在明代的經濟格局相當於後世的上海、重慶。

並且,沒有飢餓!

富裕,富裕,富裕,是揚州的基本特徵。

而大城市另一最重要特點就是它的主城其實都不大,並且居住的都是平民,它的近郊纔是大量富人居住的區域。

府縣人口五六百萬ꓹ 城內城外被殺居民八十餘萬,纔是真實情況。

可惜的是ꓹ 公公前世ꓹ 揚州這座城市完全忘記了這場災難。

唯一留下這場大屠殺印記的就是那“螺絲及頂”巷子了ꓹ “螺絲及頂”是“壘屍及頂”的諧音ꓹ 這是揚州人民智慧的象徵。

壘屍及頂,一條巷子ꓹ 屍體堆滿的比屋頂還高。

不這麼說ꓹ 這條巷子的歷史就不會有人知道了。

因爲揚州的事ꓹ 公公今世有能力,自然就要大搞普查了。

天主教方面也對中國人口普查很感興趣ꓹ 而身爲天主教東方教區大主教和龐麥臣閣下,自然有若干便利可以看到天主教在中國人口(部分城市)的調查數據。

如《利瑪竇中國札記》第五卷第18章《郭居靜神父和徐寶祿在上海》,就是公公看到的最真實,也是第一手史料。

在利瑪竇的記錄中,上海是個有兩英里長城牆的小城,但是郊區的房屋和城內的一樣多,共有四萬餘家。每家大概五六口人。

利瑪竇寫道,一座中國的小城都有這麼大的人口,即使鄉村也是人口過分擁擠。

“城市周圍是一片平坦的高地,看起來與其說是農村,不如說是一座大花園城市,塔和農村小屋、農田一望無際。在這一片外圍有兩萬多戶人家,與城市和近郊人口加在一起共達三十多萬人,都屬同一片城市管理。”

郭居靜證實利瑪竇所寫的三十萬人口並非上海縣全部人口,而是僅在上海城中及城牆外近郊居住的人口。

上海一縣的實際人口在百萬人左右。

魏公公這人好實事求是,所以專門派人調取了上海縣誌和松江府志,兩份地方誌表明,在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上海縣人口就有五十萬餘。

雖然在萬曆元年的時候,朝廷將上海縣的三個鄉劃分出去建立了青浦縣,但上海縣餘下人口數量也肯定是在百萬以上的。

劃分新縣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上海縣人口太多,導致地方難以管理,不得不別立新縣。

而上海只是松江府所屬的一個縣,由此可見松江府人口是遠超遼東如今的四百萬的。

一個揚州五六百萬人口,一個松江又是幾百萬,還有那蘇州、常州、應天等等,毫不誇張的說,明朝僅江南這一片區域人口數量就多達數千萬。

那麼,專家們怎麼說明朝就六千萬人口的,人都叫他們吃了?

當然,明代隱戶也是重大原因,因爲投獻的原因,明朝官方統計的人口如果是一千萬,那麼隱戶至少三千萬。

這也是有一些研究表明明代人口近兩億的原因。

一比三,是明朝人口數據的特點,也是亡國的原因。

大量的隱戶根本不被計爲賦稅丁口,只是士紳們的掙錢機器,國家焉能不出事。

兩億,這個數據,公公也不認可。

它認可的數據是至少三億。

因爲,僞清到了亡國時,實際控制區域比明朝還要小,它怎麼就有四億人口,明朝就沒有呢?

可耕種土地,大家都是一樣的。甚至明朝比滿清多了遼東這一塊。滿清的東北,是禁止漢人入內居住的,所以農耕和糧食產出等於零。

新疆、西藏、蒙古這一塊,雙方也一樣等於零。統計這兩塊的人口,最多也就三四百萬而矣。

對這三地區的統治手段,明清也幾乎沒什麼不同,雙方都有駐兵,都有相應的手段。

所以,最後談糧食,還是談明朝關內這一塊。

什麼紅薯、玉米之類的作物多養活無數人,聽聽而矣。

在沒有天災的時候,明朝人面潤紅色,清朝人面瓜菜色。地瓜這玩意明朝引進過來是用來餵豬的。

明清兩代哪怕到了公公前世,主要糧食作物還是大米和小麥!

所以,同樣的土地,同樣的糧食產出,明代還多了發達的作坊經濟,並且有時斷時續的海貿,怎麼明代人口就不如僞清,甚至只有僞清的幾分之一呢。

原因嘛,動屁股想也知道。

幸運的是,公公把“大清”弄成了自家表字,世上從此只有魏大清,沒有愛大清了。

但是,遼東現在的人口問題還是很嚴重的。

太少,太少!

一個相當於關內三到五省區域面積的遼東都司,兩百年下來才三百多萬漢人,問題出在哪。

不是東北的土地不適宜耕種,而是“邊疆”這一概念導致了關外得不到大的發展。

本質上,就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問題。

女真人,公公解決了,蒙古人,公公也準備着手了。

現在關外形勢大好,不是小好!

是時候在農業生產大運動開展同時,向帝國每個角落的人民發出“來吧”的呼喚了!

“人口,是一個地區富裕的基礎,也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基礎,沒有人口,就屁也談不上。”

“咱家在此可以公開說一句,關外改土歸流,設省設府設縣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止不了,誰也不能阻止!”

“誰敢阻止,誰就是與我們關外人民爲敵,與我們偉大的皇軍爲敵!”

“所以,正如經略大人講的,你們這些人就是將來各省各府各縣的官,這個官吶,一定要能辦事,咱家不怕你們貪,咱家怕的是你們不貪!”

“不過貪可以,但你們要是沒把事給咱家辦起來,咱家就要你們的命!”

“從今天起,你們就動員起來,我不管你們用什麼辦法,什麼手段,總之,三年內,遼東人口要翻一翻。”

“什麼?有錢的過得好的不肯來?他們不肯來,沒錢的沒地的,日子過不下去的能不能來嘛?”

“去陝西、去甘肅、去寧夏、去雲貴川...政策咱家給了,銀子咱家也給,吃的住的咱家都包了,你們要還幹不成,咱家看吶,不如自個淨了身得了。”

關於大量引進人口,魏公公是得到了楊鎬全方位支持的,遼東巡撫周永春雖然早早就跑進了關,但只要巡撫衙門的牌子還在,這個衙門也肯定是全方位支持魏公公在遼東的大刀闊斧改革行爲的。

遼東都司,同理,哪怕這家單位的牌子已經被摘下。

人口大會的召開是順利的、圓滿的,也是值得慶賀的。

大會之後,在另一場有關人才會議上,魏公公更是當着與會人員的面宣稱:“但使有本事的,不管他是什麼人,哪怕是做過牢犯過事的,都可以到咱家這邊來。咱家別的不能給,給一場富貴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有關人才的定義,魏公公卻做了重新定義,不再是那種滿腹經綸的,而是着重在於科技創新。

“上天的,下海的,有意思的,稀奇的,古怪的,聞所未聞的,能帶動生產力的,又或是能叫咱們的軍隊打勝仗的,只要願意來咱家都可以見。真要是入了咱家的眼,嘿,要官給官,要銀子給銀子,要女人也行,哪怕要咱家的女人,都可以嘛!”

魏公公對奇人異士的態度在部分與會人員眼中,似乎和當年的新朝王莽很像。

“你們吶,一定要好好幹,把咱家的想法落實好,哎,你們不要想着糊弄咱家,又或者想咱家不過是個太監,能在這關外呆多久?”

“有這種想法得,那就大錯特錯了,咱家跟你們說,咱家一時半會還倒不了臺,就算是咱家哪天要倒臺了,咱家也肯定能把你們當中糊弄咱家的先砍了腦袋。”

一天的忙碌下來後,公公已經是累得都說不出話來了,回到住處,擡手:“飯來。”

清夫人阿巴亥頓時就將一桌小菜端了上來。公公爲人樸素節儉,號召同志們每日最多四菜一湯,自已肯定也是要以身作則的。

吃完,又喝了碗蔘湯順氣,坐了一會便又移步至公房,他老人家晚上也是要日理萬雞的。

正批閱遼東生產建設兵團關於北大荒工程第一期推進相關情況時,外面叩門聲響起,隨後一份從京師緊急傳來的急遞便到了公公手頭。

“唉,這個宋獻策,真是辦事不力,先前嚷嚷咋呼得很能幹似的,事情到了眼面前卻沒了主意,到頭來還是要咱家自個幹?”

公公罵罵咧咧的隨手從一堆文案下抽出一張空白聖旨來,提筆寫了幾句,然後又彎腰到桌子下面的箱子裡找了找,摸出塊印璽蓋了上去。

弄完之後,吩咐侍從室的人立即將密旨發送軍前,着第五師團大隊以上將領共啓。

“皇爺不行了,成功人士貴在凡事走在別人前頭,晚一步就是落後一個時代啊。”

公公想了想,擡手寫了“泰昌”二字,叫人喚來親衛隊長鬍裡改,命他即可以“泰昌”年號製作相關印章,免得到時候還要緊趕着找人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 公公是厚道人第二百零五章 咱家的小太保第九百六十六章 娘娘,我還您清白第一百六十七章 新的合戰第三十三章 飛到半空中的鈕祜祿第一百九十九章 公公,娘娘叫你第二百零八章 過河第二百零二章 姑娘,我是閹黨第六十章 三裡鋪絞肉機(一)第一百八十章 清君側第五百八十三章 恭請皇爺校閱大明海軍疏第八百二十七章 風月機關圖第五百七十九章 跑的罰,趴的賞第七十九章 後果很嚴重第五十三章 老天有眼,魏閹要咯屁了第二百五十六章 裁撤驛站 內廷堪驗第一百九十三章 中宮娘娘啊!第八十三章 江山在手,美人我有第九百六十七章 本宮把你給切了第一千零四章 良臣,我想要個孩子第二百八十三章 山海關的援軍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 正事要緊第七百一十七章 生死以之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曆維新天下詔第五百七十章 殿下,咱家要走了第二百八十八章 大貝勒,我們一起如何?第七百二十一章 三人行,必有我爹第四百一十四章 定把太監拉下馬第二百八十七章 大義滅親的二叔!第九十一章 給你一頂大帽子第一百九十六章 不裝了,攤牌了第九百八十七章 一切都是油水第二百七十八章 混蛋,你們這是叛國!第三章 殺人者,許顯純第七百三十七章 用心打、着實打第一百九十五章 截胡第一百四十一章 陛下待咱...真好第一百一十三章 二叔終是當官了第四百四十四章 老爺炮第七百九十三章 黃金萬兩可備好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又是一個拿白牌的第一百一十五章 我是小千歲,不是西門慶啊(五更)第九百六十一章 謀反第六百六十八章 萬事學校長第六百二十一章 吆,二公子還有密室咧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是不是天下人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將來我萬歲,必先殺你第七百零五章 母女倆都委屈第一百零五章 嘔心瀝血好公公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自身功名,欲天下人自省第一百八十八章 陛下腰包不比當年啊第三十五章 治安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人有個厲害的侄子第四百零三章 騙你是小狗第七十八章 歸藩第八十六章 照顧第八百零二章 納尼,有人捅咱家?第八百一十四章 合作的前提是先打第三百零四章 魏公公將發表重要講話第五百二十四章 咱家要給天皇賜姓第六十六章 彪悍的女人第六百二十五章 殺人越貨 菩薩心腸第二十一章 錦衣緹騎第二十六章 公公,是真心要殺韃的第五百三十一章 要他生便生,要他死便死第七百八十六章 皇明武運長久第二百七十六章 看你高樓何時塌第八百零六章 魏家命中水第一百二十八章 這事不能慫!第二百九十四章 談判是懦夫的選擇第一千零八章 代廠公第一百一十章 殿下賠個不是就行第七百八十三章 炮打鎮江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啊,原來是魏學長第八十三章 聯兵(下)第二百三十三章 此寨一下,建奴末日不遠矣第五百五十章 朱軒媁,人才啊第五百六十三章 萬事俱備 千歲南下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校哥兒第一百五十章 平埔殲擊戰(三)第七百零七章 東林十二將第二百九十九章 只要魏公公同意,東廠就照辦第八百一十四章 合作的前提是先打第四百五十一章 凡事都有變通第七十八章 世上竟有你這厚顏無恥之人!第一百章 大佬,你受驚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老奴回不去滴第一百五十八章 舍自身功名,欲天下人自省第八百六十二章 大糞是好東西第五十四章 不會就教唄第一百四十章 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三更)第七百零六章 讀書識道理,勞動最光榮第一百七十四章 我是不是天下人第九百一十一章 鴨子熟了第三百一十三章 怕什麼,我們又不是財閥第三百五十九章 亡其國,篡其史第三百二十六章 薄情寡義可不成第一百六十二章 李進忠,你不錯第九十四章 大郎回來了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小別勝新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