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能帶來多少財富,不是張齊賢客氣,而是他真不擅長這事。
劉安搖了搖頭:“我也不會算,不過我大膽猜一次。”說罷伸出一根手指:“一千萬貫實質上的財富,這只是今年。”
張齊賢把高麗的國書將袖子裡一塞:“罷了,老夫替你回汴梁促成此事。”
“張公,一百斤曬乾的黑海蔘、一百斤曬乾的四頭鮑魚。回頭我讓管家去你家算賬,或從你年底分紅之中扣。”
“不會很貴吧。”
“不貴,這些不過就是一千幾百貫錢。”
張齊賢臉抽了一下:“這麼貴?”
“這還貴?海八珍,從海中採取可以玩命的活,換個人,我不收三千幾百貫就算我劉安不是從商人家出身的。”
“好吧,我窮,看來是把家吃窮的。加一倍,你從年底分紅中扣吧。我回去再轉手賣掉一部分,說不定能回本。”
劉安呵呵的乾笑幾聲。
天然海蔘,一斤才幾貫錢,知足吧,這已經是地板價了。
後世人工養殖的鮑魚,九頭鮑魚一斤都要一百多塊呢,天然海蔘劉安自問,吃不起,無論大小。
給張齊賢辦了一個踐行小宴,送張齊賢上船回汴梁。
劉安這纔開大宴招待了一次高麗的大貴族們,然後帶着花子嬰、魯東往倭筑紫島而去。
劉安並沒有直接去阿蘇家港口,而是先到了後世對馬島的位置,這裡有原本李歡的小基地一塊。劉安要在這裡作一些佈局。然後劉安的目標是後世福岡的位置,打算在那裡選一塊地方投資建一座大鐵坊。
船上,魯東問劉安:“侯爺,筑紫北島咱們還沒有控制,這裡有大小几十家勢力,擁有兵力很多。”
劉安扭頭看了一眼魯東,沒說話。
魯東又說道:“侯爺,非我無能,但控制這裡以我現在的人手,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所以建坊的事情,請侯爺三思,或是有辦法在這裡增加人手。調崑崙奴軍不低於三萬,再加上我大宋正規軍一萬,我纔有把握在幾個月內控制這裡。”
劉安這纔開口:“魯兄,你乾的是大事。這種小事不用你操心,我調了西州步兵七千,精銳騎兵三千,党項步兵一萬,六穀精銳騎兵三千,遼降軍精銳五千六百騎以及明州水師戰船一百。”
“領軍的是誰?”
“張環。而後步兵統領是西州迪巴熱……熱……名字太繞口了,就迪巴熱了。騎兵統領雖然是降軍,但卻是個厲害的人物,叫乙室劃。”
“乙室劃,我聽過這名字,以八百騎擊敗了八刺忽部三萬人馬,這還是八年前的事情。”
“所以,可以建鐵坊吧。”
“侯爺英明,張環也是猛將,對付遼軍他領軍不行,這裡他沒問題。”魯東相信用不了幾個月,只要馬匹、裝備到位,筑紫島能全部推平。
劉安伸手指過海岸線,然後再伸手指向天空。
“魯兄,這水與陸之岸,這天與海之界,陽光照耀下之地。或會刀兵相見,或共讀詩經。這倭曾向我大漢光武帝奉貢朝賀,漢賜倭奴王印。你我可是漢人,可是華夏子孫?找到這印,就在我們眼前這一片地方。不惜代價。”
“領命。”魯東這一抱拳,兩手相擊的聲音如重鼓。
魯東明白,想征服這一片土地,這枚印,就是最重要的珍寶。
花子嬰不愛說話,此時卻說道:“我大漢奴國,是時候認祖歸宗。”
“花兄,說的好。”
花子嬰微微點頭,他會用他的劍,來告訴不願承受這枚印的人,花家的劍,很鋒利。
話說劉安在巡視自己未來的領地的時候,汴梁城。
皇帝已經連續停朝三日。
宋朝的假期可是很多的,除了旬日休之外,還有三大節各放七天、五中節各放三天、十八小節各放一天假。
時奉夏至,放假三天。皇帝是痛痛快快的聽了三天戲,這大宋皇帝也體驗了一把追劇之苦。可第三天傍晚,最後一場演到李廣迷路,停了。
用現代的話就是,未完待續……
戲臺上已經準備收拾撤臺,坐在新建摘星閣大戲園的最貴賓包廂內,皇帝的臉色很難看。
若是劉承珪此時在,肯定會去要求再加演一場。
但劉承珪這會還在金銅礦區呢。
皇帝很難受。
身爲皇帝,怎麼能帶頭破壞規矩呢。每天演多少場,進度是多少,自摘星閣的新戲園子建成,規矩就定下了。
正巧這個時候,皇帝的背後,包廂門外的過道內傳來寇準的聲音:“劉通奉,到我府上喝兩杯,再打上八圈麻將。”
“甚好,下官有好酒,吾兒派人送來幾隻遼東鹿。”
“雄鹿?”
“正事。”
“好,好,我有珍藏的御賜好酒,走。”寇準拉着劉浪就走。
皇帝又掃了一眼當職的值事太監,心裡罵了一句這個不長眼的東西,你去說一聲加演一場多好,現在可好,就是朕也不能開口要求加演了,觀衆都散場了。
接下來再演的就是戲園普通班子的重演。
這個混帳,都是混帳。
劉安也是混帳。
皇帝好不容易纔上臉上恢復了平靜,在回去的路上才問值事太監:“安平侯可有送信回來?”
“回官家的話,休日前一天傍晚送回來了,尚書省看非緊急公文,便派人放置於官家御案之上,帖了藍籤。今早上有一份來自高麗開城的加急公文送到,樞密院寇相公已經看過,新任秘書省校書秉筆錄事郎已經爲官家整理公文成冊,也沒標紅籤。”
這新任的就是呂夷簡,代替劉安成爲了皇帝的公文整理人。
畢竟他是呂蒙正的親侄子,這身份夠,品階差一點沒什麼。
“擺駕,御書房。”
“是,奴這就是安排。”
天氣熱,總要先派人先去通風,然後再關窗擺上冰,這樣坐在御書房內能舒服許多。
皇帝心情不爽,就一個理由。
看到正揪心處,停了。
這事太可惡。
罪魁禍首就是劉安,摘星閣的規矩是他定下的。
皇帝回到御書房,直接叫值事太監取來劉安送回來的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