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四章 【鬩牆】

不過,可當看見鄭太后聽聞這西夏人一不要金銀、二不要國土(至少不是要大宋現有的土地)、三不要名分(沒說非得給那西夏三公主立爲皇后),只是要個榷場、要個結盟而已,結果這都不答應,頓時思孫心切,把眼睛哭成了爛桃兒之後,內閣衆人都是一時束手無策。

而對於趙福金而言,她也不知道這時怎麼處理,思來想去便也只能親自捉筆,將情況寫與黃傑,用八百里飛遞往遼東發去。

也不說這飛遞在路上如何行走,便也說正月十五的朝會並國宴結束之後,西夏使者與三國使者在昇平樓裡大打出手,然後還被叉出皇宮的消息便也迅速在東京街頭不脛而走。

不過在市井熱議此事的同時,卻是沒人知道至此以後,西夏使者所居賓館的門坎兒也不過三五日便被人踏破了,因爲也不知道什麼就把西夏欲與大宋結成聯盟,或將撤銷大宋西北榷場改榷興慶府的消息給放了出去。

想來,能幹出這事兒,並且也確實對他有利的人,除了李乾順、李畢庚外,也就再無其他了。

不過,話說回來,在正月十六的晚上,到是有兩個人鬼鬼祟祟的進了龍德宮,還記得這個宮殿麼?就是趙桓當初逼迫趙佶退位後居住的宮殿,不過如今是鄭太后在居住。而那兩個鬼鬼祟祟的人倒也不是別人,一個是吳敏,還有一個卻是王黼。

入得宮中內殿,便也瞧着年紀應該剛過五旬的鄭太后不飾妝容、披頭散髮的閒坐哭泣,一雙眼睛當真哭得如爛桃一般。

見得吳敏和王黼來了,鄭太后便也問道:“兩位相公深夜入宮,不知何故?”

吳敏與王黼對望一眼,還是王黼年紀大、資格老、面皮厚,便也開口道:“聽聞太上皇后昨日至今哀哭不止,臣等前來勸解。”

鄭太后聽聞此言,便也大聲慟哭起來:“可憐予那孫兒,小小年紀怎就去做了西夏的駙馬,也不知那西夏三公主是俊是醜?聽說西夏窮困,也不知是不是茹毛飲血,可有什麼吃食。”

呃!論說起來,這趙諶今年該也有十四歲了(趙諶生於政和七年,也即1117年),倒也不算小了。

不過說起來,趙諶年幼時倒是多與鄭太后親近,畢竟他是長孫,自然多得了許多疼愛,如今聽他小小年紀便流落之外,成爲了西夏手中的人質,老太太(在北宋五十歲可稱老了)自然是心疼得不行。

聽得鄭太后又慟哭起來,王黼便也翻翻白眼與吳敏,表示無能爲力,吳敏只能硬着頭皮拍手道:“太上皇后,莫哭莫哭!早先聽聞寧王失陷魚臺,生死不知之時,哭也該當。可如今既然得知下落,知道寧王無恙安好,爲何反倒不喜?”

鄭太后聞言倒也止住哭聲,反問:“相公說的不錯,只是如今知道諶兒下落,爲何諸位相公又不許他轉還?”

一聽這話,頓時吳敏也翻了白眼,什麼叫不許他轉還,是西夏人的要求太過分了好不好。

於是,吳敏又把球兒踢給王黼,王黼只能開門見山,來問鄭太后:“想要迎還寧王倒也不難,只是不知太上皇后打算如何安置?”

老太太一聽這話來了精神,想都不想便道:“還能如何安置?便如構兒一般,也送他去讀書如何?對,讓他與構兒結伴在黃州讀書就是!”

聽得這話,吳敏和王黼對視一眼,各自眼中都有些詫異,顯然沒想到老太太居然一早就在此處等着他們。當即吳敏道:“若能讓寧王去讀書,倒也是好事,怕只怕……西夏人不答應啊!”

老太太頓時急了,便也問道:“如何?西夏人何故不答應?”

王黼聽來一笑,便只能耐心解釋道:“太上皇后,這結盟一事倒也好說,也不過兩國交換盟書,做些儀式也就罷了。至於合兵攻金,一旦打起戰來,少則三五十載也難分出勝負,倒也可以見機行事。至於說改榷之事,且不說寧王身爲皇嗣值不值得這個價錢,便是萬萬不值,臣得與不能容他流落在西夏,便是答應了也無妨。只是,太上皇后不妨好好想上一想,若是叫李乾順瞧出寧王是大宋的死穴,只要捏着他,便可對大宋予取予求,他又怎會放他轉換?”

鄭太后怎麼說雖是小戶人家出身(其父鄭紳,始爲直省官,也即吏胥),但也當了這麼多年的太后,雖然沒搞過什麼宮鬥,但見識自然不比尋常百姓差了,聽得往王黼如此一說,倒也醒悟過來。

不錯,寧王趙諶雖然身分尊貴,可也不能貴過趙佶、趙桓兩父子去吧?

如今這父子二人被金國捏在手裡,大宋都沒妥協,總不能反倒被西夏人用他來當做了死穴纔是!

怎麼一想,鄭太后倒也想通了少許,當即也止住不哭了,拿了帕巾擦乾了眼淚後便也來問:“如此,諸位相公可是有了什麼對策?”

還是王黼道:“對策倒也還沒有,如今正在等着長公主去信遼陽,瞧瞧黃駙馬可有辦法。不過,老臣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鄭太后忙道:“速速道來就是了!”

王黼便也捋須道:“太上皇后也知道,這寧王不同於康王,官家與太上失陷魚臺之前,既是將其冊立爲儲君,又授監國之職,只怕李乾順必要以此點大做文章。如今長公主監國,于軍於政雖然也都不差,不過始終難過‘名正言順’這一關,而且黃駙馬如今還領兵在金國作戰,若是寧王此事一個處理不慎,只怕……只怕……”

王黼說道此處故意一頓,鄭太后聽得着急,便也忙問:“只怕如何?”

王黼與吳敏使了個眼神,吳敏雖然百般不樂意,可沒辦法他只能配合的藉口道:“太上皇后,只怕……鬩牆之禍啊!”

“啊!”鄭太后聽得將眼一瞪,腦子裡也開始了高速旋轉。

不錯,老頭子(趙佶)當年摔鍋,讓兒子趙桓繼了位,結果危機渡過後老頭子又想搞復辟,誰知道卻沒幹過兒子給整得死慘,把國家搞了個動盪不安,然後還特麼作死搞什麼封禪把自己弄得被捉去東北喝起了西北風。

如今在趙福金和一衆內閣相公們的努力下,國家才稍稍恢復穩定,若是這個時候趙諶又跑回來跟他姑姑爭奪皇位(當然他爭贏機率很大,因爲他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儲君、監國太子),然後國家又來一次動盪麼?

而且最爲關鍵的是,當初東京是他姑父保衛的,如今也是他姑父頂在最前面在跟金國開戰,甚至整個內閣的敲定和國家如今的穩定也是他姑父在背後使的力,這要是真叫他回來奪了皇位,又還要指望他姑父繼續效力,這不是爲難人麼?

頓時,老太太立時清醒了過來,滿臉的急切問道:“這……這可如何是好?”

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七章 【人心難知】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六章 【金使】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五一章 【盧二歸來】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九六章 【截擊】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八章 【將來再說】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零三章 【莫須有之】第二十三章 【一清】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四四章 【收服】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二章 【不甘心】第一千零九章 【倒戈】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一章 【方臘滅了】卷九 挽天傾 第八百零九章 【天塹】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七七章 【尷尬】第九百二二章 【屁滾尿流】第一百二六章 【洗塵】第九百八七章 【混戰】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一章 【殺狗官】第一百零九章 【連環計】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五章 【入彀】第二百二七章 安慶城下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七十章 【出戰】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一章 【心有別意】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三章 【雷火手炮】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四章 【裝備】第一百九六章 先修路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七二章 【相國寺】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三章 【報應】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二章 【梨園遇仙】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九章 【房開商】第二百零五章 心意第一百三八章 【臘八】第一百六一章 【誠意】第二百零一章 【眼線】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七章 【奪情】第二百三三章 【羅馬】第一千零五四章 【第一陣】第一千零十三章 【回師】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一二章 【義兄弟】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二章 【高麗來朝】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一章 【毒計】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五三章 【壞消息】第九百三九章 【此攻彼擊】第九百九七章 【交換】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四九章 【成何體統】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七章 【調整】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一章 【幫助】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九八章 【根由】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六七章 【開工】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四章 【靖康變】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八五章 【退讓】卷七 燕雲急 第六百二二章 【恤貧療疾】第一百十六章 【替天行道】第二百二七章 安慶城下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三章 【困惑】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二四章 【奧援】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八八章 【叫陣】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九章 【陣斬】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九二章 【公田法】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九一章 【耀武揚威】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四三章 【與虎謀皮】第九百四二章 【天衣無縫】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六五章 【脫離】卷五 東京寒 第四百四八章 【上策】卷十一 射天鷓 第九百零二章 【爲了誰】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五八章 【如常】第一千零七一章 【猛虎】第九百五九章 【屁滾尿流】第七十三章 【入學】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八九章 【王虎】卷九 挽天傾 第七百三一章 【汴梁手札】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一三章 【報應】第九百五七章 【開懟】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三十章 【天書】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二六章 【荒唐】第一百八十章 花石亂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零七章 【黑箭俠】第七十八章 【喝破】第一千零四二章 【雙殺】第二十五章 【黃花蕩】第七十一章 【可教】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七七章 【如了你意】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七章 【調整】卷四 蜀道難 第二百七一章 【踏春】第七十九章 【中招】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五章 【徐徐抵京】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四五章 【三禁】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六六章 【生爲宋卒】第八十一章 【懈怠】第一百八七章 青苗法卷四 蜀道難 第三百三五章 【棘人】卷五 東京寒 第三百九七章 【奪造化】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九四章 【如臨大敵】卷十 向北行 第八百一二章 【見鬼】卷八 靖康變 第六百五七章 【金箭令】第九百九一章 【喜事】卷七 燕雲急 第五百七十章 【猜着了】卷六 梁山破 第四百五八章 【馳援】卷八 靖康變 第七百一十章 【送行】卷三 江南蕩 第二百六十四章 【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