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回朝的消息在大宋傳開,動靜異常的大。
北京路的百姓幾乎是爭相觀看天子儀仗,有些人甚至從鄉鎮之中向州府所在雲集,更有甚者從神都或是密雲趕來。
要知道最近的神都城中是亂象叢生,許多人心中忐忑不安,再加上各種的流言蜚語,已經讓大宋的中層產生了動搖,他們或是商賈之家,或是官員之家,或是利益相關之人。
唯有確確實實的看到官家天顏,他們才能把心中的忐忑放下。
同樣的,民心也是如此,大宋有如今的成就多仰仗趙禎的舉措,王朝之中最常見的便是人亡政息之事,一旦趙禎出現意外,原有的政策說不定在頃刻之間便會煙消雲散。
一朝天子一朝臣,更別說政策了。
所以趙禎大張旗鼓的打出所有儀仗,大駕滷薄一應俱全,爲的就是給百姓以信心,爲的就是給大宋以信心,告訴世人天子無事。
北京路的動靜越大越好,蔡伯俙深知這一點,他在北京路的重要州府全數設立御道,以供百姓圍觀。
每到一處,百姓瞧見天子車駕,以及趙禎的御容,無不齊呼萬歲,心中的激動與敬仰讓趙禎心潮澎湃,自己這麼多年來的所作所爲是得到百姓認可的。
最少證明自己是一個合格的帝王!
當然,趙禎每到一處,都要邀請州府之內各地鄉鎮,甚至是村寨的宿老,請他們說說自己的生活,有什麼冤屈,每到一州府,必定豎起御鼓,以供百姓申冤之用。
這一作法讓當地官員心中忐忑,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如王安石一般乾淨,也不是每個人都如他一般慧眼如炬,冤案錯案不是很多,但也有一兩起,若是被撞上,只能怪自己才學不精,也怪自己倒黴。
當然這些都是鳳毛麟角,趙禎更多的是考察州府之地境內的百姓生活,民生,經濟等等,只有大環境安定了,百姓纔會安定,治安自然就會跟着變好。
民生永遠都是趙禎所注重的問題沒有之一,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一點,他見識過後世的生活,知道民生對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重要性。
大宋在什麼地方優越遼朝?科技?軍事?教育?政治?都不是,最重要的還是民生,而以上那些東西都是民生穩定之後所衍生出來的東西。
要想使得一國之強大,民生首當其衝。
所以大宋每那下一塊土地,都會在第一時間想盡辦法恢復當地的民生,讓百姓正常的生產勞動,換取所需,如此便解決了一系列的問題。
同樣,這也是同化外族的最有效手段,趙禎樂此不疲。
北京路乃是大宋最北方的行政大區,也成爲了京畿路的屏障之地,這裡有着大片的草原,但靠南的土地也有着不少如同大宋州府一般的農耕城市。
而蔡伯俙在這裡進行了漢家百姓的改造計劃,就是把漢人也培養成爲草原民族的生活方式,這是一種大膽的嘗試,誰說漢家百姓就只能在地裡耕種?
牧馬塞上難道就不行?
於是蔡伯俙就在松山州與高州之間的大片草原上設立漢家百姓聚居點,而他們唯一要做的便是放牧,並且有契丹人專門指導,每五十戶人家配一個契丹家庭,朝廷補給錢財讓這些契丹人把經驗傳授給漢家百姓。
待三年後,再把契丹家庭從草原遷走,完全由漢人在這片草場中放牧,大片大片的草場上散落了上萬的人口,爲的就是讓漢家百姓勝任草原民族的生活。
趙禎非常欣慰,顯然蔡伯俙是知道自己計劃的,也爲將來大宋統治草原打下了基礎,別看這貨整理一副懶洋洋的樣子,其實他非常勤勉。
之所以體重沒有減輕多少,實在是這貨太過貪圖口腹之慾。
蔡伯俙爲了生動體現這一政策,親自引路帶着趙禎去了就在松山州不願的草原,在草原上走訪了這裡的百姓,趙禎看到那些身穿勁裝,策馬疾馳在草原上的漢家男兒心生感慨。
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漢家血脈,但若不是一口流利的漢話,還真的以爲是草原民族,當然他們獨特的面部線條還是說明了他們與草原民族之間的區別。
對此趙禎非常滿意,但同時向蔡伯俙強調了漢家思想灌輸的重要性,而蔡伯俙卻拍着胸脯說道:“官家放心,這些漢家百姓必有書讀,每三百戶配備一所學堂,朝廷派遣先生教授,無論老幼,皆可聽課!有些五大三粗的漢子甚至能整篇背誦《論語》嘞!”
趙禎驚訝的望着蔡伯俙:“當真是不簡單!”
這還真是思想工作做到家了,能整篇背誦論語的人在神都城中也沒達到多高的比例,可在這草原還真的不少見。
蔡伯俙知道,這是大宋的一次嘗試,而不是自己造就另一個草原部落,所以他對這些遷居百姓的思想有着嚴格的“管理”。
“官家,既然都到了這裡,不如再往西面走走,越過鬆山州去瞧瞧您讓臣開設的木蘭圍場?這是咱們大宋的秋獮之所!”
說到秋獮就讓趙禎想起在遼朝與蕭撻裡的那夜瘋狂,點點滴滴回憶起來有着別樣的感覺,秋獮,這個華夏的重要祭祀之禮,也是強國強軍的演練,趙禎自然是要看看的。
“嗯!去瞧瞧,這可是朕剛剛拿下北京路便要你辦的差事,我大宋自開國以來便是重文輕武,若要文武並舉,還需演武演軍!”
蔡伯俙笑着點頭道:“官家聖明!您的眼光早已看透世事非凡夫俗子…………”
“你拍的馬屁越來越溜了……”
木蘭圍場,按道理來說已經是後世內蒙古草原的一部分了,現在是宋遼邊境上的一塊草場,這裡自古以來就是一處水草豐美、動物繁衍的草原,遼人曾經在這裡放牧,養馬,強兵。
但現在卻屬於大宋,所有的契丹人都被遷離這裡,還未到近處,便已經出現騎兵活動的蹤跡。
每當有騎兵瞧見趙禎的車駕,便立刻靠近,自動的環衛四周,這些騎兵都是大宋的鋼鐵騎兵——背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