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

戰爭的陰雲籠罩着大地,契丹草原上馳騁的騎兵不再是契丹人的專利,大宋的鐵騎,漢家王朝的彪悍展露無疑,風一樣的騎兵,吹雪似得帶起草碎,在風中飄蕩。

漢家男兒的吶喊再次響徹草原,這是大宋的騎兵,這是大宋皇帝的麾下。

大宋的騎兵分爲兩種,一種是人馬具甲的重騎兵,一種是穿着胸甲的輕騎兵,事實上胸甲騎兵在契丹人看來也應該屬於重騎,但在宋軍之中卻是屬於輕騎。

這樣強大的軍力讓契丹人着實嫉妒的很!爲何宋軍能如此強悍?自然是因爲國力強大!

可你大宋國力如此強大,需要來契丹打穀草嗎?!

大宋騎兵如同風捲殘雲,在契丹的土地上馳騁不算什麼,可他們不是來賽馬的,而是來幹契丹人的老本行“劫掠”。

騎兵以百人爲一隊,帶着不少空的戰馬抵達,一旦搶奪了糧食,便放在空空如也的馬背上運走,而且絕不拖延,只以糧食爲目標,不和契丹的騎兵糾纏,也不屠殺契丹百姓。

這種單單是以劫掠糧食爲目標的行爲讓契丹人叫苦不迭,爲何?因爲契丹的糧食本就不夠吃的!

誰能想到,一直打穀草的契丹人居然會有被劫掠的一天,誰能想到從不打穀草的宋軍居然開始打穀草了?

這簡直是天下奇聞,但最讓契丹人雪上加霜的是宋軍打穀草的規模太過龐大。

只要是契丹境內上京道附近的城池都受到了宋軍騎兵的威脅,如蜻蜓點水,一沾就撤,契丹守軍根本無法阻攔,短短十里地的距離就有三隊隊甚至是五隊大宋騎兵的劫掠。

人數不足的契丹軍根本應接不暇,往往是他們趕到的時候宋軍已經撤走,甚至還能看見他們撤走時留下的煙塵。

再加上不知宋軍人數幾何,契丹騎兵不敢輕易追擊,只能喪氣而回,充分的體現了游擊戰術的精妙,“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方針。

當然這是趙禎提所出的,非常自然顯著,充分運用了後世太祖的遊擊理論基本上總結了游擊戰術的精髓,這十六字的總結連王韻都讚不絕口,不斷的感嘆:“官家用兵如神也!短短十六字,道盡襲擾本質!”

這一套對大宋騎兵襲擾卓有成效的戰術卻成爲契丹人的夢魘,這不是尋常打穀草,這是在從契丹的身上割肉啊!

別以爲就這樣完了,對於能搶收的糧食宋軍一律“幫助”契丹人搶收,對於不能搶收的宋軍自然也不會留給契丹人,一把大火“教你做人”…………

這當然不是趙禎提出的,而是王韻直接提出的,爲的就是對契丹的補給造成重創,使得契丹國內本就嚴峻的形勢雪上加霜。

作爲皇帝趙禎也是這個意思,但卻不能用聖旨的形勢發佈,因爲這會讓外人覺得大宋的皇帝冷酷無情,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只有明白聖意的王韻提了出來,並且嚴厲要求打穀草的將士們執行,這多少讓趙禎有些驚訝和欣慰,一個能理解聖意的參謀可不好找,尤其是他願意替自己揹負這個罵名。

戰爭就是戰爭,哪有那麼多人性和感情,其中除了勝負和利益,不會夾雜着任何東西,只有雙方之間的你死我活,對敵人的仁慈就是對自己的殘忍,趙禎一直以此爲座右銘,提醒自己。

當戰爭到來的時候,一切的阻礙都要靠邊站,人性算什麼,吃不上飯的契丹百姓又算什麼?一切都是爲了戰爭的勝利,誰讓他們是契丹人,誰讓他們不早早投靠大宋。

這是趙禎的想法,也是大宋將士的想法,在這個時候人都是自私的,因爲這是戰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戰場上不需要憐憫,不需要同情,甚至不需要仇恨,有的只有生或死。

宋軍的這一行爲相當於在切斷契丹人的後路,缺少糧食的他們沒有任何辦法只能和大宋背水一戰。

即便是想撤走也需要大量的糧食,否則契丹近百萬人上哪不要大量的糧食?契丹人就是想向北撤離都沒有機會,宋軍的目的自始自終都不是擊潰契丹人,而是徹徹底底的擊敗,讓他們歸順…………

大宋的騎兵一羣羣的出去,又一羣羣的回來,出去的時候空馬背上空空如也,回來的時候都是滿載而歸。

把負責後勤的行軍司馬給高興的,特意把些劫掠也算入了軍功之中,一時間宋軍將士對打穀草這種事情情緒高漲,再也沒人認爲這是令人不恥的行爲。

沒錯在宋軍將士的心中,眼下這種行爲完全是令人不恥的,但很快他們便發現,劫掠糧食可比征戰要輕鬆的太多,雖然軍功不如斬首,但也是白給不是?

很快參謀兵事院的行軍司馬就開始統計戰果,發放軍功,他們甚至還以此爲基礎推算契丹人所剩的糧食還能支撐多久。

這是最爲重要的地方,因爲糧食所剩的多少也意味着契丹和大宋決戰的時間,契丹唯有擊敗大宋,才能獲得糧食,也唯有如此才能獲得生存下去的權利。

饑荒已經給這個日落西山的民族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趙禎也在等待,若是能不戰而屈人之兵,那自然是最好的了,但很可惜,契丹人並沒有歸順大宋的打算。

一個民族即便是再弱小也有自己的驕傲,面對強權的壓迫,不是毀滅就是爆發,沒有第三種選擇。

契丹人當大宋的百萬大軍進入契丹開始以戰養戰進行劫掠的時候,契丹軍隊也一改原本的保守開始了主動出擊。

他們的辦法很簡單,既然抓不住宋軍的大部分騎兵,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能抓到的往死裡打,盡最大可能的剿滅一小隊的宋軍從他們身上獲得補給。

雙方之間再也沒有了往日的矜持,宋軍展露獠牙的時候,契丹人也爲了自己民族存續開始了猛烈反擊。

這場戰爭已經到了從避免摩擦到正面摩擦的程度,百萬人的宋軍進入上京道的土地,若是契丹人還抱有幻想那就是真的自尋死路。

而雙方之間也完全放棄了使臣的交流,因爲無論是趙禎還是蕭撻裡都知道,此戰不死不休。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與學者的不同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時代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功虧一簣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兩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條街的差距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八百黑手的歸宋之旅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二百八十五章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四百四十七章鐵騎鋒芒第兩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況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慘世界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張儉之死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不動如山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六百九十八章歷史的天空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與子(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靜夜思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掙扎中的天竺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發生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神都處處萬歲聲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親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兩千三百零五章仁青東“求學”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國盟約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兩千兩百零七章東城豪門的“真面目”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宮第九百一十九章無解的天子,不甘的鳳凰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五百三十三章障眼法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兩千五百二十章趙禎的先見之明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轉瞬易主的蘇州城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兩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鐵鞋無覓處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六百第五十五章進退之道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爛陀寺第一千七百五十七章北方來使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一千零九十九章歷史的答案?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