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佈防

夜幕漆黑,沒有一絲一毫星月之光,東京城內一片寧靜,除了偶爾響起的更夫吆喝。突然,馬蹄聲劃破夜空,驚下守戶之犬的狂吠。御街之上,陸續有急馳的駿馬奔向皇宮。凡馬上躍下之人,無不昂首挺胸,步伐穩健。幾名內侍守在宮門外,待步軍司副都指揮使徐彰入宮後,暗思着,就差徐家老九了。只是牟駝岡到底離京城十幾裡地,怕是還要等些時候。縮着脖子,不住地搓着雙手,宦官們的眼睛不住地望向御街那頭。

蹄聲急促,一騎飛馳而來,於宮門前穩穩停下,馬上騎士飛身跳下,便有禁軍士卒上前牽過繮繩。內侍們定睛一看,不是徐衛是誰?驗明瞭身份,進入皇宮後,徐衛在宦官引領下疾步趨向講武殿。沒一陣,追上先行一步的父親。

爺倆並肩而行,徐彰看了看前頭內侍,小聲道:“老九,大名怕是不保。”大名,是徐家桑梓之地,怪不得他格外關注。

徐衛默然地點點頭,就在內侍傳達皇帝緊急召見的詔命之前,他已經收到李貫的部下從魏縣發回的消息,黃河對岸,已有金軍集結跡象,北京大名鐵定淪陷!好在,李固渡有徐原麾下勇將把守,應該能撐些時日。

“一旦金賊過河,滑州亦難保周全,到時候敵軍直撲東京而來,你心裡要有個數。”徐彰不愧爲沙場老將,雖去職多年,但對戰局的判斷仍舊十分準確。只是,徐衛聽老爺子這口氣,怎麼都有股氣餒悲觀的味道。

“爹放心,我曉得。”徐衛應了一句。現在他最擔心的是,趙桓突然召見武臣,十有八九是形勢所迫,而且宰相們對此肯定有異議,此次召見能得出什麼樣的結果,現在還不得而知。局勢惡化如此,如果朝廷再猶猶豫豫,就是大羅金仙也難救了。

不一陣,父子兩人到講武殿外,正撞見耿南仲、唐恪、張邦昌一幫人悻悻而出。那耿南仲瞧見徐家父子,心裡狠狠罵了一句“一門匹夫!”及至殿外,徐紹、何灌、姚平仲等人已經先到。內有一人,年不到三十,身長七尺有餘卻顯削瘦,穿緋紅官袍,肅立不言。與四周其他長官相比,此人多了一分靜氣,少了一分威武。他便是西軍折家子弟,名彥質,字仲古。去年與种師道、姚古等人先後率軍勤王抵達東京。折彥質雖出身將門,卻是憑着真本事考中了進士,可謂文武雙全。

見了徐彰,衆官都打招呼,折彥質執後輩之禮上前拜見,口稱久仰。徐彰知他是將門虎子,也十分客氣,應付了幾句。折彥質目光移到徐衛臉上,面露笑容:“這一定就是天甫公季子,徐衛徐子昂。”

徐衛上前見禮,對方着實誇獎一番,獨姚平仲一人立於旁邊,既無人與之搭話,他好像也不屑如此。正說着,內侍傳詔,官家召一衆武臣晉見。踏入殿中,趙桓早已高居於上,大臣們施行大禮後,皇帝賜徐紹、何灌、徐彰三人以座。也不提緊急召見所爲何事,殿中一時陷入沉默。

趙桓在上,望着下端,面無表情。再看肅立於後的折、姚、徐三位軍中後起,神情稍緩,未語先嘆,口氣頗爲無奈道:“兩河之地,業已失控,太原孤懸山西,朕聞聽金國二太子斡離不已率軍撲向北京大名,極有可能渡過黃河移師以擊東京,似此這般,如之奈何?”

他問題一出,下面無人回答,趙桓見狀,認爲武臣們有顧慮,不敢暢所欲言,遂寬慰道:“國家危難之際,諸卿都是朕親信武臣,不必諸般顧忌,直說無妨。但有建言,能阻敵退敵者,朕絕不吝惜任何封賞。”

話音方落,徐紹起身,衆人都望向他。趙桓一見,憶起他不久之前曾勸諫自己,不要調青滄之兵進援真定,後又勸不可調北京之兵補青滄之缺。心中感慨萬千,痛聲道:“恨不用卿之言,以致如此!愛卿但有任何建議,速速講來。”

徐紹神色肅然,對着皇帝一拜道:“陛下!以臣愚見,大名必不能保。金軍渡河只是早晚的事情。”

趙桓臉色大變!聞言失聲道:“似卿所言,豈非無法挽救?”

“不然!陛下,金軍斡離不所部雖進兵神速,兩河之地確也陷於失控險地。然太原種師中仍舊頑強防守,必能牽制金軍西路。河北之地,尚有數州堅守,可使金軍糧道不通,補給不暢。其孤軍深入,必求速戰速決。只要陛下能矢志抗戰,大宋是有辦法的!”徐紹並未言明退敵之策,先說出前提,只要你作皇帝的下定抗戰決心,帶兵之人才能明確方向,拼命效死。

趙桓聽後,並未明確表態,而是問道:“若金軍渡河,如何抵擋?”

徐紹似乎早有準備,當即奏答道:“滑州有涇原兵數萬,且有姚古徐原等人坐鎮。必能阻擋金軍一時。臣所慮者,東京防務空虛,若滑州有失,東京危矣。”

趙桓此時方纔想到,當初徐衛提出的策略,要集陝西、山東、京師之兵,朝廷卻以耗費過大爲由未加全部採用,如今想來,追悔莫及啊。

“因此,臣建議,再發勤王詔。召陝西範致虛,劉光世等人帶兵進京。如今京城四郊,兩河戰場潰兵十餘萬無人管束,禍害百姓,尋釁滋事,民怨極大!當遣得力之將加以整編,嚴明軍紀,以備抗敵。若金軍來,東京自當固守,仍可陳兵於城外,恫嚇敵軍,使其不敢貿然侵犯帝闕。待陝西援至,金人必退!”

徐紹說完,徐衛突然想起他五十大壽時所說的那番話。今天官家召見,他顯然是有備而來,說不定,他等的就是這個機會!

趙桓聽罷徐紹之言,面露喜色,竟激動得難以穩坐,起身於殿頭來回踱步,良久,大聲對其說道:“宰相們終日爭吵,也未見拿出愛卿這般可行之策!朕是悔不當初!若早聽徐卿忠言,何至於此?”

徐紹謝過,趙桓命其落座,又問其他人意見。都稱樞密相公之策,實爲萬全,當速速施行。姚平仲更是主動請纓,要去城外整編潰軍。折彥質也不落人後,稱若金賊犯帝闕,必領兵死戰以報國。何灌徐彰都出慷慨之言,決意與女真抗戰到底。趙桓心頭,一時底氣陡增,想起往常與執宰們議事時無奈情景,暗思,內平叛亂,外御強敵,終究還是要靠這些武臣的,祖宗家法固然重要,可國事如此,總得權宜變通才是,難道坐以待斃不成?

思索之時,看到徐衛昂然肅立,問道:“子昂難道沒有話說?”

“樞密相公之言,確爲上策,臣並無補充。只有兩件事,要報於陛下。”徐衛沉吟片刻,回答道。

趙桓像是受到了這般武臣的極大鼓舞,情緒也變得亢奮,連連點頭道:“說說說!”

“臣率部駐紮牟駝岡,知道那處是天駟監所在。郭逆叛國,深知我虛實,臣擔心金軍一旦兵臨東京,牟駝岡所養戰馬恐爲賊所得。”歷史上,郭藥師歸順大宋後,在東京受到召見,還陪趙佶在牟駝岡打過馬球,知道天駟監在此放養戰馬數萬匹。待其叛金,引兵來攻,牟駝岡數萬良駒,女真人不費吹灰之力便搶奪到手。

徐衛此言一出,衆臣都附和,認爲應該儘速轉移。趙桓點頭道:“子昂所言甚是,當命有司儘快處理。還有一件呢?”

“臣父子蒙陛下眷顧,賜宅第於西水門內。據臣觀察,東京城牆,的確是固若金湯,然水門卻是要害空虛之處。一旦水門有失……”徐衛知道,金軍第二次攻至東京,連番強擊城池不陷,後來觀察到東京西水門的疏漏,從此處擊破了東京城防。戰略上,三叔徐紹已經提出正確方針,自己不必多語,那便從戰術上加以完善。

衆人聞之色變!的確,汴河從東京外城西水門入,向東南經東京外城東水門出,恰是東京城防薄弱空虛之處。徐九所言,切中要害!

與一班武臣商議既久,不知不覺間,天已放亮。趙桓雖面露疲容,可精神着實不錯。居然破例留武臣們在禁中用早飯,徐紹不知何故,極力推辭,言金軍罷兵之際,再吃慶功宴不遲。趙桓大喜,勉勵褒獎一番,方命出宮。

十一月初六,趙桓正式下詔,首先便擢升徐紹爲樞密使,全面主持軍務。何灌罷樞密副使,專任步帥一職,但加檢校少保頭銜。任命御史中丞許翰爲樞密副使,進折彥質爲籤書樞密院事。徐彰何灌都拜京畿制置副使,全面統領東京防務。

此外,任步軍都虞侯姚平仲爲京畿制置使司副都統制,位在都統制徐原之下。對於徐衛的安排,趙桓頗費了一番腦筋。他現在的正式公職,只有一個兩河義軍巡檢使,且這還是臨時委派,並非編制之內。趙桓遂命爲京畿制置使司統制官。並姚平仲折彥質等戰將一同整編城外潰師。姚平仲對這個任命很是不快,對人說,徐衛不過是鄉兵之首,既未戍過邊,也未徵過遼,竟與我一同整編潰師,我恥於爲伍!

同時,秘密傳詔陝西的範致虛,劉光世等人,引兵南下,馳援東京。

趙桓的一連串任命詔書下來,立時在大宋朝野引起軒然大波!耿南仲等人堵在垂拱殿外長跪不起,向他請命,說祖宗之法不可違背。陛下今日所作所爲,恐要讓天下士林寒心。而諷刺的是,東京城裡,以太學生陳東爲首的大宋士子都奔走呼告,拍手稱快。趙桓先是派遣內侍勸慰,說這只是臨時權宜之計,宰相們不必計較。耿南仲之輩仍舊不依不饒,最後還是皇帝親自出面,軟硬兼施,他們方纔散去。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提出禦敵策略的是徐紹,他原來雖是武臣,可後來轉了文階,又是執政官,所以耿唐之流奈何他不得。這也是爲什麼講武殿賜見時,何灌徐彰兩位武臣都不發言。

十月初九,北京大名陷落的消息傳回東京。金軍二太子斡離不幾乎毫不費力攻取大名,在郭藥師引導之下,進兵至大名治下魏縣。該縣有一黃河渡口,名李固渡,若紫金山浮橋不能行,此處便是過河要道,金軍似乎有意從此處渡河。趙桓驚恐萬狀,憂慮成疾,接連下詔給姚古,命其務必堅守。又催促何灌徐彰,儘速完成潰師整編,並劃分防地。

徐彰親自坐鎮辦理此事,此時東京四郊,從兩河戰場潰退下來的無主之兵經統計有十三萬之衆,且都被金軍成建制擊潰,各路兵馬圍作一團,日日生事,互相毆鬥,甚至還有人強行前往東京治下各縣“借糧”,擾得天下腳下一片烏煙瘴氣,百姓怨氣沖天。有人對前來騷擾的官軍稱,我等繳稅納糧供養你們,原是指望有敵來襲,有賊作亂時,你們能殺上幾陣,保我平安。如今強敵當前,爾等不思報國,卻來禍害百姓,還養你等作甚?

因事態緊急,金軍已至黃河北岸,整編之事迫在眉睫。徐彰將十三萬殘兵重新劃分,或隸步帥,或隸騎帥,折彥質以籤書樞密院事的身份統兵七萬餘,馳援滑州一線,阻擊金軍南渡。姚平仲得兵五萬餘,分駐京東八縣。徐衛雖只得兵不滿萬,卻因李綱力奏,趙桓將童貫一手創建的常捷軍分出七千,歸其節制。所部共計四萬兩千人,分駐京南六縣。

徐衛接到命令後,立即率領虎捷鄉軍從牟駝岡開拔,前往駐地。一安頓下來,便會同一衆軍官視察地形,最後命王彥、張憲、吳階、吳璘、程方各據一縣,自己率主力居中坐鎮,六縣呈鉗制之勢擋在東京東南面。爲使六縣之間互通訊息,徐衛下令,各縣均設烽火,嚴陣以待。

———————————————————————————————

第224章 大帥曲端第340章 徐衛的轉折點第372章 決定退兵第784章 未雨綢繆第144章 小小縣城 固若金湯第296章 最年輕的帥臣宋遼威武第562章 策反暗殺第191章 國士無雙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739章 謀而後動第334章 騎兵對衝第七百四十二章第393章 雷厲風行第143章 當頭一棒第672章 新的篇章第274章 知軍夫人第205章 先擒賊王第646章 首倡分割第637章 翻手爲雲第164章 惺惺相惜第128章 又見九月第89章 勸降第488章 復出?第481章 八牛弩第52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588章 拒絕稱臣第561章 東進壺口第678章 中樞派員第699章 鳥槍換炮第595章 兩強相遇第四百一十八章第724章 西部王第517章 楊彥鎮鳳翔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754章 心驚肉跳第364章 全面壓制第674章 平夏鐵鷂子第189章 生擒藥師第508章 我來助剿第619章 白瑪達娃第194章 媒婆上門第八百六十章第491章 徐原禍事第103章 無拘無束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821章 徐衛的算盤第124章 細作第335章 離奇事件第八百四十二章第226章 河東變故第397章 地下黨第299章 皆大歡喜第780章 拿什麼封賞你?我的大帥們第83章 驚變第665章 兵臨杭州第565章 鬥智鬥勇第110章 衝突第七百四十八章第613章 蕙質蘭心第八百五十九章第521章 接見降將第106章 大動作第八百五十八章你奸我不第32章 天仙還是狐仙第666章 人心向背第777章 馬泰之子第19章 一門三將第28章 閻王與小鬼第244章 汾州大戰第684章 打回家鄉第八百四十六章第737章 遼國國喪第355章 炮彈橫飛第504章 軍事會議第639章 上本子第276章 難兄難弟第328章 動粗第564章 萬軍雲集第437章 大刀闊斧第233章 閤家歡樂第472章 洛水盡赤第3章 千王之王第131章 人氣第425章 決勝之機第七百四十一章第192章 班師凱旋第48章 戰果第9章 王八蛋縣尉第690章 人心向背第785章 徐州之戰第八百五十二章第211章 重大發現第46章 死戰第471章 哀兵必勝第804章 造反第704章 絕望的金軍第643章 將星隕落第653章 宰相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