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王霸之論

“拿下洪州恐怕會使西夏人震怒,大舉興師來伐,恐又是個不了的結局,洪州之地似乎也沒有什麼好守,後面與我大宋相隔白于山,補給不便!”文彥博說道。

這幾個人當中只有司馬光和郭逵在西北待過,不過論起地勢熟悉還是當屬郭逵最爲熟悉,郭逵沒有正面回答文彥博的質問,而是拿着指揮棒在沙盤上指點:“這裡是嘉寧軍司,這裡是洪州,東邊這條河便是紅柳河,在這片地區由於受到紅柳河及其支流的滋潤遍地是青草,可是上好的馬場,臣在西北的時候就聽聞這裡遍地是牛羊,馬羣也是四散分佈!”

郭逵沒頭沒腦的說了這些話,旁邊的幾個人聽後兩眼放光——大宋缺少馬匹,就連牛羊也是比較緊俏,他這幾句話讓所有的人都很心動。

皇帝趙頊問道:“愛卿是想建議奪取這片地區嗎?”

郭逵嘆了口氣說道:“這的確是個好地方,但我大宋取了這片地盤,可就真應了文大人的話,西夏恐怕不肯善罷甘休,就算今年無力東征,明年也會絞盡腦汁來奪,這樣下來終究不是一個善局。一旦西夏來奪,我大宋就算要守也不是那麼容易!”

郭逵說完又用指揮棒指到嘉寧軍司兩側——翔慶軍、石州翔佑軍司和左廂神勇軍司,不用他明說。衆人心中已經明瞭——這嘉寧軍司和洪州地確是守不住的,這相當於將西夏東邊的領土分割成兩半,左右夾擊之下很難受得住,若是強守也會因爲後方補給線過長而陷入泥潭,吃敗仗那是遲早的事情。

“那郭大人奪下洪州是何用意?”司馬光問道。郭逵顯然是不想奪下洪州和嘉寧軍司的。雖然以現在地局勢要想奪下這片地區是很容易地,但考慮到後續的事情,奪下來顯然不划算,這就讓所有人對郭逵的用意很迷惑了。

“聖上,臣建議讓魏國公以最快的速度奪下洪州、嘉寧軍司和鹽州。但奪下來並不是要固守!在這裡守是守不住的,別地不說,若是党項人知道他們攻宋的軍隊全軍覆沒。那最有可能派出來的援軍酒肆翔慶軍李清部地潑喜軍,臣在西北的時候就久聞潑喜軍戰鬥力不下當初夏主諒祚親軍,若是潑喜軍趕來,魏國公恐怕在草原上不是對手!”郭逵語出驚人,讓衆人更加迷惑。

皇帝趙頊正想詢問郭逵這是爲什麼,旁邊的駙馬王靜輝開口了:

“郭大人真是好算計!奪下三城而不守,光是把這片地區給洗劫一番所得的軍馬牛羊便已是足夠大宋出兵的軍費了!”

郭逵聽後微微笑道:“駙馬之言甚合吾意!”

皇帝趙頊等人聽後恍然大悟,而司馬光、文彥博則是被這兩個人天馬行空般的想法給嚇了一跳——這兩個人簡直就是強盜行徑嘛!

王靜輝看到司馬光和文彥博都想開口說話,想到當初留下戰俘修路的時候,文彥博便多有微詞。現在恐怕又想對党項強盜大發慈悲來了,便又接着說道:“聖上,党項人自李繼遷割據,後有李元昊立國之後,便不停的對我大宋開戰,所爲的就是我大宋的財富。這幾十年來宋夏之間大小戰爭難以計數,在這些一次又一次地戰爭中。不僅我大宋國力被嚴重削弱,我宋夏邊境的百姓也深受其苦——財產被奪不說,每次都會被虜去很多百姓和敗軍到西夏就像牲口一般擺在市場上任人叫賣!”

王靜輝說道這裡向前走上一步跪下說道:“難道只允許党項蠻人劫虜我大宋軍民,那西夏的‘擒生軍’是爲何得名?!我大宋爲什麼不可以報復?!對待党項蠻人也好,還是其他契丹蠻人也好,只要是敢對我大宋百姓不利者,我大宋都應該以十倍百倍來爲我大宋百姓討還這公道,唯有如此纔可天下百姓歸心,我宋庭才能彰顯巍巍天朝之風範!還請聖上及各位大臣慎思,絕不可爲那迂腐之論而束手束腳,到頭來不過是百姓受難,朝廷威嚴在蠻族心中威名掃地而已!”

王靜輝一席話受得皇帝趙頊眼中烈焰洶洶,就連文彥博和司馬光也是啞口無言,把想要說出口的話給收回去——“爲什麼我大宋不能報復?!”這句話讓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思,郭逵聽後更是點點頭,他在西北待了不短的時間,深知西北百姓因爲党項蠻人的入侵深受其苦,妻兒老小或是被虜去或是全家被屠殺,就是自己這征戰沙場半生,心如鐵石鐵石地戰將觀之、聞之也不禁怒火中燒,恨不得提刀斬李氏。

所有的人都知道駙馬一向慈悲,只要是大宋各地有什麼災害,都會借朝廷之手救援,借出去的錢糧從來就沒有想過讓朝廷歸還,但他對蠻族的態度讓他們也會心中發冷——上次被俘的党項士兵不過是受些累罷了,終歸還有條生路可期盼,而且他特殊“關照”的擒生軍恐怕是死無葬身之地了,對於這麼支臭名昭著的軍隊,知情的大宋文官武將都頗爲不齒,御史臺在“有心人”

的勸說下都紛紛將已經寫好的彈章又給扔進廢紙簍裡,就是因爲這支軍隊實在是人神共憤。

皇帝趙頊看着跪在地上叩首不肯起來的王靜輝,當他還化名書生和王靜輝論交的時候便知道王靜輝是十分反感叩首禮的,當駙馬第一次見到太上皇的時候也沒有跪下,這次甘心跪下來說項,可見駙馬心中對蠻族有着刻骨的仇恨,不清楚駙馬來歷的人還以爲駙馬與黨項人有不共戴天之仇。

皇帝趙頊閉上眼睛平復了一下心中地憤怒之後說道:“改之。你還是先起來吧!”

王靜輝的頭還是沒有離開地面,沉痛的說道:“聖上,臣不是爲了這次洗劫党項而說項,而是爲了大宋國本而鳴不平!巍巍天朝不過是酸儒書生夢中囈語罷了,我大宋子民在那些蠻族眼中不過是奴隸、劣等人!王道還需霸道輔。草原上的民族只相信鐵和血。他們只尊重真正的強者,只懼怕敢於殺戮地對手,任何心懷慈悲地動作在他們眼中不過是懦弱的行爲,要想征服遊牧民族,我大宋也唯有靠手中得刀劍去犁開草原。只有用鮮血征服他們,纔可以在那裡傳播我大宋天朝的威嚴和聖人的教化,聖上三思!”

話說到這個份上。殿中衆人心中都有各自的滋味,王靜輝地行爲在王安石、司馬光和文彥博的眼中是匪夷所思的,但郭逵心中深有體會,看到西北因爲連年地戰爭而變得人煙稀少,土地荒蕪的景象,這都是党項人做的孽。駙馬的話也激起了他本已經死去的心和熱血,他也跪在駙馬的身旁說道:“聖上,微臣不過是一武夫,不懂什麼大道理,也沒有讀過多少聖賢書。但看過因爲連年征戰而衰敗的西北,臣以爲駙馬說的都是大實話,無論是党項人也好,契丹人也好,他們的心中只認拳頭,誰的拳頭大誰就有理,受到入侵而不報復在他們眼中就是一種懦弱。請聖上三思!”

皇帝趙頊轉頭注視着沙盤,淡淡地說道:“寬夫先生,用駙馬的信鴿給西北的魏國公送信,要他在攻下順寧寨後,快速攻佔洪州,如果有可能的話把鹽州、嘉寧軍司也給朕打下來,儘快的將這一區域內的牛馬羊等牲口全部帶回大宋,在党項人的援兵到來之前退守順寧寨,等候西夏派來地使節來和談!”

不知道怎麼的,當司馬光、文彥博和王安石聽到皇帝趙頊說出與他們初衷相悖的命令心中反而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當他們再看站立在沙盤旁的王靜輝,心中浮起一種難以言表的感覺——王道還需霸道輔?!

儘管王安石和司馬光都是通達六經深明歷史的大家,骨子裡面還是嚮往着聖人書中所描述的完美世界,都以再現三皇五帝之治爲己任,這都需要王道,而霸道不過是曇花一現而已,今天王靜輝的一句“王道還需霸道輔”,讓他們心中泛起了波瀾……

德壽宮王靜輝仔細爲太上皇趙曙診斷身體之後,對旁邊的皇帝趙頊說道:

“太上皇身體並無大礙,雖然現在還不能下地行走,但經過藥物調理之後,身體的血氣通暢,只要堅持服藥,並且每天活動身體,終有一日太上皇的身體可恢復如初。”

太上皇趙曙雖然現在還癱瘓在牀,但命卻保住了,經過太醫院與王靜輝的精心調治,這段日子最大的進步便是雙手已經恢復了知覺,可以自由運動進行書寫,就是腿部還沒有知覺,不過這在所有人眼中已經是一個奇蹟了。

太上皇趙曙笑着說道:“駙馬醫術天下無雙,現在已經是難得了!”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趙曙倒是看得開,幾次大病折騰後,他也知道若不是每次駙馬拼死守候盡心治療,他是斷斷不能撐到今天的,雖然現在還只能夠躺在牀上,但到這個地步他已是非常知足。

王靜輝躬身說道:“不能夠使太上皇身體恢復如初,這始終是臣無能!”

皇帝趙頊在一旁說道:“改之不是以前常說盡人事以聽天命嗎?盡力即可,朕不是不明事理的皇帝!”

皇帝趙頊說完後便從袖子裡面拿出一本札子,遞給王靜輝說道:

“前幾日魏國公曾呈上密摺,原權知保安軍的楊定果然收受了党項人的賄賂,而且可恨的是他不止一次這麼幹,還膽敢私通党項,這次我們定下計策也倒是沒有冤枉他!”

王靜輝翻開密摺仔細瀏覽了一番後雙手送回,說道:“有了這本密摺臣也就放心了,當初党項人並沒有安什麼好心,送楊定去和党項人談判第一便是他先聯繫的党項人。若是楊定身正也不會死於非命,党項人之所以選擇他,除了楊定本人鼠目寸光之外,便是他早已私通党項,這收受賄賂也是在清理之中!”

皇帝趙頊說道:“現在仗也打得差不多了。楊定此人如何蓋棺論定還需要仔細斟酌一番。駙馬之意如何?!”

王靜輝心中翻騰了好長一段時間才說道:“楊定收受賄賂私通敵國本應該傳詔天下爲朝廷百官所警示,但在大義地面前,朝廷是不能把楊定的事情桶出來,不然党項人便有藉口不依不饒,若是理論起來我大宋在大義上還是站不住腳的。士林中一些迂腐之輩也會給朝廷帶來許多麻煩。臣以爲現在還要把楊定定位爲國捐軀之列,這樣党項殺我大宋使節,我大宋討伐西夏也屬正當。別人無話可說。帶到幾年之後事情都平息下來後,在公佈楊定的罪行,雖然有些遲了,但這也是大宋的需要!”

太上皇趙曙聽後點點頭說道:“改之說得不錯,雖然楊定可恨,但現在還是要把他捧起來,這樣我大宋在與黨項使者會面地時候才能夠佔上風。不過改之一向痛恨貪墨之輩,尊奉包孝素,他日在將楊定罪行昭告天下吧!”

王靜輝說道:“事有經但也要從權,臣固然痛恨楊定之輩貪官。但涉及朝廷社稷安危當從權考慮。不過貪官更甚於異族入侵,吏治不清乃國之大患,古往今來官逼民反地事情多如牛毛,在心中臣還是希望今後不會出現包孝素這樣聞名天下的清官,若是全天下的官員都能夠廉潔自律,那包孝素也未必有現在之名聲顯赫!”

太上皇趙曙父子倒是頭一次聽說不希望再出現一個包孝素的說法,但細細想來正是因爲天下烏鴉一般黑。出現一個包孝素就立刻變成焦點;若是天下的官員都能夠清廉地話,包孝素還真的如駙馬所言不會這麼出名的。想到這裡,趙曙父子都默不作聲,心中細細地回味王靜輝所說的這段怪論。

皇帝趙頊突然問道:“改之,今日福寧殿議事,朕有很多不解,還請改之代爲分解!”

“聖上請說,但凡臣所知,定會直言!”

皇帝趙頊把身體擺正換了一個更舒服的坐資呵呵笑道:“朕在當太子的時候便嘗讀天下諸子百家,尤喜《韓非子》,當時朕的先生還曾經唸叨過治國要靠一個‘仁’,但今天改之你所說的‘王道還需霸道輔’可是有悖聖人之言,這應該做何解?”

王靜輝沒有直接回答趙頊的提問,而是反問到:“當今天下學術昌盛,前有王介甫、司馬君實、歐陽永叔先生,後有蘇子瞻三父子等人都喊着要復興儒家,但復興儒家是尊孔子?是尊荀子?還是尊周公?這中間莫衷一是,聖上也是飽讀聖賢書,心中又想尊誰爲儒家正宗呢?!”

皇帝趙頊被王靜輝問了一個啞口無言,王靜輝笑了笑說道:“儒家自己的內部的一些事情連他們自己都說不清楚,外人又該如何評論呢?

就是尊荀子一脈,但臣觀荀子所著本着就是‘性惡論’,那集法家大成的韓非正是繼承了荀子地學說發展而來,聖上應當清楚。”

王靜輝看到皇帝趙頊點點頭表示同意,繼續說道:“自漢武帝採納薰仲舒之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臣遍歷史書認爲史上所有的帝王都是嘴中說着以儒家治國,但其中真的以儒家治國的倒是沒有幾個,實施上採用法家治國手段倒是比比皆是,這又是何解?所以臣並不認爲帝王治國之術需要刻意的偏重一家,無論是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甚至是兵家、縱橫家,其學說都是有非常可取之處的,以臣之愚見,儒家未必能夠一統天下,其學說也不能以偏概全成爲天下有志於治國平天下讀書人的唯一出路。臣做不了薰仲舒之輩先賢,‘董聖人’就連自己信奉地儒家經典也是刪刪改改,臣只願能夠從各家先賢中汲取精華爲聖上在治國中拾缺補遺!”

後世國人鑑於中國兩千年信奉儒家而導致的惡果,把所有的過錯都加在儒家身上,儘管王靜輝作爲一個後世現代人對儒家的那一套不放在眼中,但也知道“如果孔子等先賢能夠復生的話,第一個想幹掉他的便是如薰仲舒等鐵桿門徒”這句話。在這個儒家學說處於頂峰的時代,想要一把將中國的學術打回到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時代是不現實的,他所能夠做到的便是爲各家學說爭取正當的生存空間。至少他明白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隻捧着《論語》讀出來的,大多都是別家學派的佼佼者,因爲儒家的壓制而不能出世治國施展抱負,國家需要人才,若是能夠誕生一個可比蘇秦張儀之輩,能夠破壞遼夏同盟,那現在大宋也打西夏的時候也不用這麼費勁了。

第260章 紅利第164章 推託第178章 第一槍第295章 主戰第397章 外交第313章 亂局第38章 收徒第113章 推銷第68章 平息第236章 人情第267章 緩行第112章 王韶第228章 渴望第122章 曹太后第216章 亮旗第229章 軍費第172章 以史爲鑑第346章 殺伐西夏(十)第194章 冰封第299章 范進中舉第234章 去職第38章 收徒第107章 無謂第175章 聯手第162章 首富第92章 郵政第218章 狼外婆第337章 殺伐西夏(一)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383章 取捨三百六十七章 貿易第430章 相聚第163章 雙刃劍第308章 暗流第317章 厲兵秣馬第105章 銀行第410章 鐵與血第217章 試製第382章 泛舟西湖第293章 質疑第330章 壓力第175章 聯手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01章 追殺第192章 難耐第282章 定策第235章 教誨第47章 人口販子(下)第48章 治療(下)第245章 訟師第295章 主戰第224章 大力支持第253章 三策之辯第138章 新事業第92章 郵政第305章 新式武器第412章 抉擇第216章 亮旗第186章 漂白第290章 多管齊下第12章 算賬第310章 衝突第278章 顧忌第43章 轉機第76章 裝備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52章 心意第177章 中書會議第252章 攤牌第275章 誘惑第72章 妙用第357章 迷霧第19章 蜂窩煤第154章 軍火第344章 殺伐西夏(八)第176章 借題發揮第328章 歸宋第29章 文化產業第60章 將至第10章 孤寂第292章 西征第292章 西征第32章 求助第116章 伏筆第286章 契機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85章 外放第22章 想法第164章 推託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63章 路難第293章 質疑第191章 風滿樓第222章 火器之王第107章 無謂第151章 同行第154章 軍火第287章 九味居條款第254章 沈括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