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風雨欲來

王靜輝從後世的時候看電視就產生過一個疑問,一幫從小到大都是讀着“子曰”的儒生在做官後判案能力能過關麼?!後世有專門的法律專業,現在大宋只有國子監有相關的科目,不過培養數量有限而已。

王靜輝名下的各所書院也有專門學習律法的人才,不過由於將來服務的對象是幫助平民打官司,這有損於讀書人的名聲,故而學習的人比較少,大部分都是作爲選修課程是爲了將來入仕做準備。他也是有感於自己開辦的律法專業人氣不旺,所以也藉着這次改革來把自己學院向國子監靠攏,以便吸引更多的生員來專門學習法律。

其實王靜輝名下的書院和大宋各大有名的書院都有緊密的聯繫,像江西五老峰下創辦與唐末的白鹿洞書院、湖南善化的嶽麓書院、應天府書院、嵩陽書院、石鼓書院、茅山書院等都經常有來往。

王靜輝名下的書院除去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兩大書院之外,其他書院還並沒有彰顯名聲,不過有他雄厚財力做後盾,發展自然是不成問題。除了與大宋其他各大書院加強交流之外,王靜輝還出資辦了不計其數的萌學,這些萌學分佈甚廣,師資力量並不是很雄厚,除了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派遣學生充任老師之外,其他各大書院也都就近伸出援手。這也是王靜輝和各大書院之間地一個協定。

從王靜輝開始發家開始便已經投資辦學,開始的時候除了建了華英書院之外,便着力向以往名牌書院投資。也許幾萬貫建立一個書院並不算貴,但書院的教學人員卻很難得,華英書院也是靠着汴都開封才得以這麼快的發展,若是在外地建立書院還不如向老牌書院投資來得划算。長此以往也可以積累深厚的交情,當王靜輝在杭州建立西湖書院的時候。附近的大書院都紛紛抽調自己地人才幫助建立書院,這才使得西湖書院也快速發展起來成爲兩浙路甚至是整個南方數得着的大書院。

王靜輝給大宋教育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上的補充,更多的是培養人才上的改變。華英書院與西湖書院所開設課程門類之豐富是以往大宋教育界地人們所未曾見過的,而且爲學生安排了各種出路其目的就是爲了給學生除了入仕當官之外還可以有更多地選擇,儘管有些讀書人還爲了所謂的“面子”對書院所開設的其他課程不屑一顧,但不可否認地是凡是從兩大書院出來的學生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自立。

事實上在王靜輝地影響下,各大書院在和華英書院與西湖書院相互交流後,對自己書院辦學的方向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有的具有開放風氣的書院已經開始仿照兩大書院地模式來開設其他課程。不過他們可沒有王靜輝兩大書院這麼雄厚的財力和人才,所以規模上也受到限制。

不管怎麼樣,王靜輝還是非常樂得看到這樣地變化的。宋朝文化上面比較開明,只是受到儒教一家獨大和科舉考試的限制才使得教育方面過於單一化。現在連商科都可以堂而皇之的進入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這樣辦學規模在大宋首屈一指的大書院,那工科等學科的科目開辦更是不可少。大宋現在家大業大就需要更多具有專長的人才來推動它的發展,否則還是轉回到歷史的老圈子中,充其量這個朝代持續的時間長一些罷了——思想觀念的變革和朝廷統治架構的變革同樣重要!

朝廷官制改革自然有王安石他們去忙活,還有在幕後給皇帝趙頊支着的神秘人更是讓王靜輝心懷忌憚,與其這樣還不如在底下實實在在的做些實事。朝廷已經通過了他對培養法律人才的奏章。天下書院中能夠有資格和國子監來合作的莫過於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其他書院在得知其中內情後也不遺餘力的加入到這一行列中來。紛紛在自己的書院內部開設了律科,待到時機成熟後便與國子監展開合作,向國子監輸送自己的律科人才。

現在大宋的讀書人也越來越認識到通過科舉考試實現立業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原本大宋就倡導文治,讀書受到教育人的比例已經遠遠超過前代任何一個時期,雖然朝廷擴大了對進士入取的數額,但相對於龐大的讀書人隊伍還是顯得杯水車薪不堪重負。王靜輝所辦的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給了讀書人一條新的出路,以往不受到重視的“雜學”居然也能夠報效國家,也能夠安身立命,這不禁讓人眼前一亮,更多的是留給有識之士的思考。

王靜輝也認識到光是僅憑自己所主持的華英書院與西湖書院來完成某些事情顯然是不可能的,儘管他們在人力財力非常雄厚,但地方書院同樣也非常重要,至少大宋軍隊中還缺乏大量的軍醫,而大宋的司法機構也同樣缺乏足夠合格的專業人士,若是僅憑兩大書院來培養還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夠滿足需要。

從大宋朝廷統治高層許可了王靜輝的奏章之後,華英書院和西湖書院便向大宋其他著名書院選派老師和學生,輔助它們建立自己的律科和醫科,各大書院也作出了相應的迴應,非常歡迎這些來自兩大書院的人。大宋的各個書院由於建立的地理位置不同,對兩大書院提出協助其辦學開設的新科目也不同——北方書院除了傾向於醫科和律科之外,對工科反而相應不大;而南方書院由於其地理位置則更加偏向與工科。

不管大宋的各大著名書院對於學科有什麼偏好。在這點上王靜輝到沒有多少下手去幹預地想法,除了派出相應的人才去輔助之外,爲了儘快能夠使其具有規模化,他還分別向各大書院注入了總共一百二十萬貫的資金以幫助他們辦學。

一百二十萬貫資金大大促進了大宋各大書院的發展,不要忘記在兩年前王安石對太學進行了初步的改革,使得太學生的數量達到了一千多人,朝廷給太學的辦學經費不過才三萬貫而已。當然這些太學生和後世地研究生有些類似——他們是有月奉的,而且數額還不少,這當然又是另外一筆帳了。

不管怎麼樣,一百二十萬貫資金分配在不到三十家書院頭上,每家至少也有四萬貫,這對於一個書院來說絕對可以算得上是一筆“鉅款”了。

而且在大宋目前來看,除了華英書院就讀的學生數目超過了一千人達到了一千八百人之外,西湖書院作爲南方書院的翹楚人數也不過纔是華英書院的零頭而已。至於其他著名書院最多者不過四五百人。四萬貫的辦學經費平攤到每個讀書人地頭上也有一百貫之多,這大大緩解了這些著名書院的緊張的經費。

宋朝自立國以來嚴格地來說除了立國之初的時候教育曾經有過一段時間的長足進展之外,在慶曆年間范仲淹和現在地王安石都興辦書院來發展教育。不過他們兩人所主張的官辦教育除了受到經濟上的制約之外,還要受到政治鬥爭地影響,要不是王靜輝的出現,可以預想王安石肯定會做范仲淹第二,人走茶涼官辦教育必然會回到原有的軌道上來。

王靜輝的出現使得王安石似乎有擺脫範仲俺宿命的苗頭,至少王安石地腰包比范仲淹闊綽的多,不過這也是暫時地現象而已——大宋官制改革過後宰相的力量已經很大一部分被十個副宰相所分擔,他的政策能夠支持多久還很難說。王靜輝則沒有這個負擔。他不用擔心政治上的風險,因爲他拿出來辦學的錢都是他的資產。而且他已經成爲大宋商人的頭領,只要他一聲令下雖然不如皇帝趙頊的旨意那麼好使,但讓大宋商人聯合起來每年掏出一百來萬貫辦學還是可能的,不過前者是強制,而後者只是運用自己的威望。

在今年王靜輝投資教育的資金還遠不止這一百二十萬貫,他名下的兩大書院還有上百所萌學一年下來的開銷也不少於一百五十萬貫,再加上他和富弼的協議要幫助西北建立學校,這些加起來所需要金錢總共達到四百萬貫之多,可以說是王靜輝投資教育以來花費最多的一年。如果僅僅一年花費四百萬貫至多也是讓他有些皺眉而已,但是書院這個東西可不是店鋪,你一次性投資就可以萬事大吉的,它可是絕對賠本的買賣,無法產生收益,而且以後每年都要向其中繼續追加投資,算來算去沒有一定身家是絕對玩不起一所書院的,就算是王靜輝也有些吃力了。

“先生!”

王靜輝還坐在湖邊爲了如何每年都要籌到四百萬貫投資教育的事情而盤算,便被人給打斷了思路,擡頭看去原來是彥生來了。

“西北有些消息!”彥生走近輕聲說道。

王靜輝聽後收起釣魚竿放在一邊便說道:“書房細談!”

西北是王靜輝非常關注的“熱點”地區,畢竟去年阻卜部的磨古斯叛亂對遼國來說是一場比較大的風波,不過當時磨古斯在拿下烏古敵烈統軍司後就沒有了動靜,而遼國自己又陷入了太子被刺事件當中,見磨古斯沒有南下入侵的動靜後便沒有着急籌建軍隊進行征討。現在聽到彥生說到西北有消息傳來,無疑是有關磨古斯的消息,對於處於相當後世蒙古地區的阻卜部,王靜輝心中還是非常忌憚的,往日定下的策略雖然是對遼國做外科手術,但這個手術若是做不好讓阻卜部憑空做大,那同樣也是大宋的麻煩。

“十五日前,阻卜部磨古斯麾下的一支騎兵趁着與我們交易的機會偷襲了負責保衛商隊的定西軍!”彥生說道。

“朝廷現在知道這件事了麼?定西軍損失如何?河套平原是否受到阻卜部地攻擊?!”王靜輝聽後雖然算不上大驚失色。但心中也是非常震動。早就想過這幫野蠻貪婪的遊牧民族會玩圈套,但沒有想到來的會如此之快。

“雖然蠻人是偷襲,但負責護衛的兩百定西軍狠狠的打擊了這股蠻人騎兵,斬殺敵騎八十,自身折損五十,商隊完好的保護回到河套平原,並且還順便把阻卜部的那份也給吞下了!”彥生笑着說道。

“現在朝廷也是剛剛知道這件事。消息是三個時辰前從情報局發出地,因爲學生要主持情報局工作,先生又住在郊外,所以來遲了一些。不過聖上聞訊後已經召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和郭逵入宮議事了,相信很快也要召先生入宮!”

“阻卜人肯定會對我們下手的,不過來得也未免快了些。難道他們就不知道我們會報復麼?!相信他們就算再厲害也擋不住宋遼雙方夾攻吧!”王靜輝冷冷的說道。

對於阻卜人他沒有任何好感,王靜輝的學生都知道這點,可能王靜輝討厭阻卜人比契丹人還更多些。但卻不知道爲什麼。沒有人比王靜輝更清楚現在的阻卜人在後世有着怎樣的破壞力,也許是他想錯了,後世地元蒙可能和阻卜人沒有任何關係。但阻卜部所活動的區域正好是蒙元的發祥地,這就不能不引起他地懷疑。

“現在西北小師弟哪裡還沒有更進一步的消息傳來,不過在情報上小師弟打算讓阻卜人吃點苦頭!”彥生說道。

王靜輝擺擺手說道:“現在我們在這裡猜測是不管用的。冰封那裡肯定是要做出報復行動地,這也是當初我們定下的策略,若是讓這幫強盜在殺了人之後還能夠不受到報復,那以後我大宋在這些蠻人眼中將會威信盡失,到最後釀成李氏大禍也說不到!”

彥生聽後有些愕然。在他眼中阻卜部遠不能和已經滅亡的西夏李氏相提並論,不過他卻沒有多嘴。只是說道:“冰封那裡既然早就有決定,估計再過上幾天也就有消息傳來了,相信以定西軍地實力必不會讓人失望!”

現在大宋統治高層在接到這個消息之後並沒有驚慌,他們的看法基本上是和彥生一致的,定西軍的力量在滅夏一戰當中的再現使他們有理由相信在對阻卜人地報復中同樣會再現。雖然大宋統治高層對這支目前駐紮在河套平原上的軍隊感情複雜,但對它地戰鬥力是從來不會懷疑的——大宋軍隊的精華一部分是以汴都開封爲中心的各個傳統大宋精兵,另外一個便是結合了遊牧民族和宋軍優點的定西軍了,他們所裝備的火器無論從比例上還是數量上都和中央禁軍差不多,這也是百年來唯一有所違背“強幹弱枝”政策的軍隊。

不過王靜輝本人卻並不這麼樂觀,畢竟他所處的歷史時空中元蒙的戰鬥力和破壞力纔是這個時代最厲害的,對於他們的祖先他並不抱有什麼幻想。也許現在的歷史變動太多,磨古斯在反叛遼國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鎮壓,致使他將遼國上京道完整的統一了起來,把契丹人的勢力完全清除出去,若是在地圖上可以明顯的看到後世的蒙古完整的落到了磨古斯的手中,要知道後世的成吉思汗也是這麼做的,有所區別的是磨古斯完成的時間更短,所受到的阻力也沒有預想中的那麼大。

幾天後經過各個情報站傳遞到汴都開封的戰報也證明了彥生的話是正確的,冰封發兵兩萬進入遼國西京道,將投靠阻卜人的白達旦部徹底摧毀,俘虜人口近十三萬,牲畜不計其數;另外一部一萬人進入上京道,將與河套平原接壤的五百里內所有小部落全部掃平,俘虜人口四萬左右,牲畜無算。

定西軍的報復行動可以稱得上是雷厲風行,行滅絕手段極大的震懾了河套平原周邊的遊牧民族,應該說是極大的震懾了北方遊牧民族——因爲河套平原周邊五百里範圍內沒有任何軍事力量存在了,連人口都被劫掠一空全部押回到河套平原。遼國的反應還不知道怎麼樣,畢竟冰封的定西軍初級白達旦部是屬於遼國西京道的範圍,自從定西軍攻佔了天德軍後,遼國人的軍事勢力受到國內政治鬥爭的影響便從那裡退縮了。

王靜輝看到呈送上來的戰報後,不禁有些愕然——自己的學生未免有些太生猛了吧,一個報復行動幾乎將能夠威脅到河套平原的遊牧民族勢力徹底瓦解,可以稱得上是揭地皮了,人口牲畜全不放過。不過這樣也有好處,至少經過這次深刻的教訓後,可以極大的震懾磨古斯,使其不敢在輕慢大宋,同樣使其軍事力量無法對定西軍無法造成威脅——周邊草原雖然是優良的牧場,但沒有人也沒有牲口的存在,這就相當於一個軍事緩衝區一樣。

第417章 格局第354章 圖利第186章 漂白第428章 安內第266章 有別第87章 戰報第183章 情報第74章 心事第258章 統計局第124章 財源第48章 治療(上)第426章 圈套第55章 難治第262章 未雨綢繆第228章 渴望第364章 伏兵第252章 攤牌第286章 契機第23章 請帖第210章 獵人第341章 殺伐西夏(五)第386章 疑惑第12章 算賬第29章 文化產業第109章 應急中心第297章 擴張第133章 莫測第142章 不速之客第170章 預示第149章 利之所在第269章 應對第52章 心意第280章 毒藥第193章 書童第38章 收徒第203章 決絕第107章 無謂第155章 天文數字第65章 反覆第136章 科舉第387章 法律第125章 煩心第278章 顧忌第11章 手術第35章 演戲第378章 風起雲涌第134章 王靂第51章 難眠第175章 聯手第40章 釣魚第380章 功成第259章 殺雞敬猴第187章 烽火第178章 第一槍第324章 淡出第415章 諷刺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218章 狼外婆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44章 目的第348章 試刀第384章 公益第199章 公道之言第315章 完勝第265章 解煩第198章 掃興而歸第141章 因勢利導第321章 經濟評論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81章 擴張的心臟第125章 煩心第330章 壓力第292章 西征第187章 烽火第95章 徵兆第369章 奴隸第26章 漣漪第239章 沉醉第272章 威懾第179章 地權第174章 質疑第32章 求助第39章 盤算濮議第201章 追殺第413章 清單第184章 掠奪的東西第223章 收帳第166章 愛的結晶第11章 手術第415章 諷刺第157章 十里送行第118章 不悔第120章 志向第196章 寸草不生第377章 刺殺第12章 算賬第291章 蛻變第388章 風雨欲來第166章 愛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