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內憂外患亂象生

宋代管轄禁兵和廂兵的中央機構,有殿前司、侍衛東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這三個機構合稱爲三衙。

可惜駐紮城外拱衛皇城的三衙禁軍,卻不似《水滸傳》中林沖動不動就來個八十萬禁軍。

建國之初或許禁軍真的有百八十萬,但是時至今日已經今非昔比,在加上孝宗趙昚自從登基以來,對於軍隊進行了篩檢,故而拱衛京城的禁軍在冊人數共有十萬餘人!

可自古以來軍營之中都是虛數上報吃空餉,所以在冊的禁軍在這一次調度之中,算是徹底暴露了真實人數。

所謂的十萬禁軍,真正能夠對上號的只有六萬人,然後再挑去那些老弱病殘的士兵,能夠真正上陣對敵的也不過四萬人!

十萬禁軍,只有四萬具備戰鬥力,這無疑給原本緊張的朝野,再度蒙上了一層陰霾。

原本繁花似錦的臨安,如今卻顯得格外壓抑!

而距離京城臨安最近的大軍,是江南東路制置使顧拾,此人麾下八萬大軍已經突破徽州的地方軍事防線,只需三日便可抵達臨安城下。

同時江南西路的馬承虔,也已經率領麾下九萬大軍,一路勢如破竹直接突破信州防線,緊隨顧拾之後向臨安開拔。

而由福州出發,距離京城最遠的福州六萬水師,已經由鐘意國親自率領艦隊向臨安而來。此刻已經率軍抵達溫州沿岸,正向慶元府方向靠近。

只要抵達慶元府,那距離京城就是近在咫尺了。

這也正印證了葉宇當年浙東之行時,巡視福州海防之時說的那句話:只要福王擁有龐大的海上艦隊,直接可以從福州港口揚帆北上直逼臨安。

不過這一次卻有所不同,那是因爲金國的浙東水師也參與了戰爭。

這一次海上可就熱鬧了,金國的水師是由北向南直逼臨安,而福王的福州水師則由南向北,其意圖也是爲了緊逼臨安。

治海提督李寶這一次可謂是遇到了兩個強勁的海上戰隊,三方艦隊在這長江口互爲三角形架勢,徹底擺開了水上戰鬥局面。

邊關的戰火是焦灼不堪,福王的三路大軍也是層層推進速度極快,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是所有人所沒有想到的。

一時之間江淮以南的各路沿線,已經徹底亂成了一鍋粥,大宋的各方駐軍將軍,已經大部分被抽調到三路戰線上去。

其中還有一少部分雖然手中有兵力,卻在福王叛變之際無動於衷,一副坐山觀虎鬥的姿態。

因爲對於他們而言,這個時候儼然成了一個亂世。

幫助朝廷剿滅福王的叛軍?

這顯然是一個天方夜譚的事情,因爲這三路合計二十多萬大軍,又豈是能夠輕易剿滅的?

幫助福王一起起兵謀反?

這顯然是大逆不道之事,所以這種事情是決然不能去做的。

因此這些人,只有坐在一旁看戲,即便接到朝廷的詔令,也不會十分的上心……

這種緊張的局勢與氣氛,也直接影響了京城百姓。城裡城外衆人議論紛紛,這其中有焦慮由憤怒,但也更多的也是恐懼。

邊關燃起戰火,臨安城的百姓可以毫不負責的說一句:“他們的死活管我屁事?我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成了……”

這種話雖然顯得很冷漠,但卻是百姓的一種現實思想。

然而如今這戰火燒到了自己的屁·股上了,這自然而然就關了他們的屁·事嘍。所以整日裡京城裡無論是商賈還是百姓,無一不討論這件事情。

對於百姓而言,誰做皇帝並不重要,因爲那是文臣武將所考慮、所在意、所固執的事情。他們所關心的是這場沒有懸念的戰爭,會不會因爲抵抗而瘋狂地抓壯丁守城。

歷史只會記載戰爭的勝利與失敗,突出人物的姓名與功績,而這些平民百姓的思想卻無人得知。

世人皆讚賞當年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李光弼二人,又可知當時的唐朝百姓是否真的對他們一致稱讚。

若是一致稱讚的話,又何來的杜甫的三吏三別?

這六首長詩,每首都敘述唐軍抓壯丁充軍抗擊胡人的悲慘命運。或許在那些百姓的眼裡,當時的大唐軍隊比胡人也好不到哪裡去。

百姓自私,卻不需要遮掩;文武無私,卻以大義掩飾!

……

吳府的涼亭之中,葉宇向吳曦閒談着城中百姓對戰爭的感想。

葉宇的這一番話,聽得吳曦是一愣一愣的,他那半邊淤黑色的麪皮上露出幾分吃驚。

因爲這種話從葉宇的口中說出,那實在是太不尋常了,因爲葉宇是什麼人?

那可是當代士林文人的一大代表,就是孔子後裔孔德賢這位國子祭酒,也要爲這位年輕人讓位子。

可如今這話是明顯在詆譭文人的忠君愛國思想,身爲文臣卻說出這番話,又怎能不讓他感到意外。

見吳曦神情愕然,葉宇卻笑道:“怎麼,吳兄覺得葉某所言不對麼?”

“呃不不不,葉大人誤會了,吳某隻是一介莽夫,自是沒有葉大人猜深遠……”

吳曦的這番謹慎,讓葉宇不由笑了:“其實我們都是俗人,有時候做莽夫要比文人瀟灑的多!”

葉宇的這番話並沒有引起吳曦的興趣,他只是微微的報以微笑,言行舉止甚爲嚴謹。

如今在陝川與西路金兵對抗的主帥,就是眼前吳曦的父親吳挺。吳挺是吳氏軍團的第三代掌權者,兒子吳曦則被扣押在京城伴駕。

伴駕之意就是做人質,宋朝這種對武將的不信任已經發揮到了極致。

其實葉宇對於南宋的歷史,最爲認可與敬重的就是吳家。因爲對於大宋的長治久安來說,川蜀吳氏可謂是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自古川蜀就是一個戰時所需的儲備糧倉,只要戰鬥一經打響,那是要人有人要糧有糧,有天府之國的美譽,一點也不爲過。

川軍自古英勇敢善戰,徵殺四方,或爲國家統一,或抵禦外辱,無不震動天下,青史留名!

第318章 刑部天牢雙對弈第281章 順勢而爲第276章 踐行晚宴第647章 本王殺人習慣了第299章 山好水好人更好第745章 中都城外金軍潰第625章 宣化城中殺戮起第579章 好人永遠沒好報第648章 你不覺得噁心嗎第230章 做新郎官第654章 一開始就註定了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69章 男兒本色第589章 肅州城下蘊軍威第171章 一場大火第139章 一起上吧第758章 什麼是連環戰局第150章 拈花一笑第142章 偶然必然第507章 朝野上下皆沉默第694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761章 圍三缺一空城計第634章 太子趙愷的反擊第293章 指點一二第797章 文武並重開先河第610章 忽聞噩耗心難平第724章 民心究竟是什麼第518章 奇聞之中又生奇第195章 都是假貨第307章 網羅天下蘊天刑第419章 此事過後立儲君第368章 山中蘊藏磁鐵礦第212章 茶樓巧遇第56章 爲了劫色第388章 南葉北柳初對決第163章 人的本性第251章 夜色朦朧第500章 骨肉親情血濃水第91章 上架之前第639章 借題發揮狗咬人第722章 朱仙鎮的圍殲戰第762章 遼軍潰逃五國城第577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512章 客棧氣氛頗詭異第520章 一人牽動兩思憂第77章 林中殺機第374章 此起彼伏兩撥人第94章 一場鬧劇第333章 此番盪漾真不好第657章 一着爭來千秋業第287章 沒有看法第29章 竹杖銅錢第664章 二王聯合編史料第3章 無言以對第685章 提攜新人爲掣肘第422章 茶館之中論時事第597章 一萬戰俘並不多第523章 時間不許去蹉跎第342章 雨打沙灘萬點坑第270章 聯姻個屁第770章 朝堂之上風雲起第204章 順水人情第306章 漸陷漩渦覺權術第33章 玉屏山匪第691章 一腳震退虞杭坤第645章 父子二人乘御輦第372章 與時俱進是正道第127章 左右爲難第722章 朱仙鎮的圍殲戰第637章 黎大隱又開詩篇第749章 何謂十六字箴言第168章 心甘情願第428章 內憂外患亂象生第691章 一腳震退虞杭坤第361章 佛道之爭進行時第274章 下一盤棋第577章 一罈濁酒泯古今第672章 東臺閣上認親母第269章 忍耐片刻第410章 永生銘刻炎黃魂第528章 莊園之中宇液池第108章 三元定頂第285章 做回自己第706章 識破戰術另謀法第401章 天下疆域皆故鄉第493章 天下筵席終離散第464章 赴任在即先離去第616章 亂石鎮中隱玄機第241章 坐懷不亂第592章 宋夏交戰進行時第505章 櫻花精美易相思第493章 天下筵席終離散第320章 宮中時局幾變換第759章 一張紅色的信籤第417章 陛下,草民累了第556章 黎大隱突襲營盤第231章 婚期相撞第684章 新皇登基新氣象第82章 秋闈州試第194章 妄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