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章 島礁和泡沫

第一千零五章島礁和泡沫

商賈悄悄在大棚邊上摸上一根條凳做了,這才發現,裡邊還有一條警戒線,防備更加森嚴,這裡的軍士還穿着明晃晃威武的衝壓胸甲。

兩列軍士之間是兩道細鐵軌,龍門吊從一艘眉山型大船上吊下一口口木頭箱子,箱子不大,但是似乎很沉,兩個軍士站在軌道車廂上,將小木頭箱子調整到位,碼放在車廂裡邊。

商賈對身邊一位明顯也是商賈的老人拱了拱手:“老丈,這是在幹啥呢?拍賣會啥時候開始?”

那名老商賈瞅了年輕商賈一眼:“後生是新來的吧?外鄉人?能混到這裡,是走了朝中哪位大人門路?”

這個時候不能露怯,商賈也不好說自己是剛剛買通外線指揮被放進來的:“呵呵,家大人不讓提及他名諱。”

“哦,那就是庶子啊……跟老夫一樣。”老者似乎有了些同情,語氣和緩了一些:“現在是給官家內府卸貨吶,箱子裡邊的東西……”

說完悄悄摸了摸自己無名指上的黃金印章戒指:“這個。”

然後又摸了摸腰帶上的銀扣:“還有這個。”

年輕商賈震驚了,大船裡一箱一箱地往外出,眼見沒個完的時候,這一箱起碼就是百斤,一千六百兩!

一箱的價值就是萬貫!這裡起碼上百箱!

老人低聲對年輕商賈介紹:“看到那箱子上的銅錢印記沒?那是皇宋銀行的標記,這些東西進了金庫,銀行就能讓市面上充斥相同面值的寶鈔,這個叫保證金。”

“因此我大宋的寶鈔才這麼的堅挺,如今連鹽引都被抵下去了。”

年輕商賈說道:“我還是覺得銅錢穩當。”

老商人笑了:“行商求穩當,那利可就薄了,海外夷人就喜歡真金白銀,所以現在我大宋是雙幣制。國內寶鈔,國外舶來錢,但是每年內流的舶來錢也不少,而外售的寶鈔也不少。”

“老夫看不透這中間的道道,不過四通銀行開通了內外幣匯兌業務,這中間有些差價,還有手續費,總覺得是門大生意。”

年輕商賈隨口一句:“這不就是拿紙換錢?”

老商人一下子楞住了,寶鈔幣值堅挺,同時在海關形成了壁壘,南海商賈們要打入國內市場,出關的時候必須將寶鈔兌換成舶來錢。

這中間就涉及到一個匯率的問題,皇宋銀行在其中抽頭,不顯山不露水的就獲取了利潤。

雖然這個利潤的比例很小很小,但是架不住貿易規模很大很大,如果一年的內外交流有一千萬貫的話,哪怕是千分之一的手續費,也高達萬貫!

要是加上短期拆借,信貸,擔保之類的副產品產品,這個利益怕是更高。

這還真是拿紙換錢,或者說得更精確一些,是海商們對寶鈔的信用,以及便利,心甘情願付出的使用費。

年輕人隨口一句話,竟然說到了事情的本質。

“把錢做成生意,這纔是最頂級的大商賈啊……”老人喃喃地說了一句:“今年的壓艙,比去年又多了好多。”

年輕人說到:“聽說文公在河北上了摺子,說是寶鈔的流通導致了河北政務更加困難,移民從南海寄回的舶來錢,讓河北更加雪上加霜。”

“加上大修兩處黃河工程,導致如今河北物價騰貴,鬥米已經漲到了百文,貧民的生計更加難過了。要求朝廷停建工程,與民休息,聽着也有道理。”

“你是河北來的?”老人扭頭看了年輕人一眼:“糊塗!”

年輕人拱着手:“那是怎麼回事兒,還請老丈指教。”

老商賈說道:“河北的問題,說到底就是黃河問題,兩次改道之後,人民凋敝,市鎮丘墟。”

“所以不是朝廷不讓人民休息,是黃河不讓人民休息,要治河北民生,首先就得治黃河。”

“如今看來,河北已經出現了鈔幣貶值,這是市面上錢多貨少導致的現象。我要是文公,就會組織大規模的商貿活動,哪怕是跟四通商號借貸資金貨物,也要讓河北貨物充實起來,這裡邊滿滿的全是商機啊!”

“文公的問題,則是老派政客的老問題,就是隻知道在地裡刨食,還認爲只有農人才是國家的生產者,而其它人,全是消耗者。”

“一味重農,抑工抑商,人爲阻斷商品流通,這纔是導致河北經濟衰疲的原因。”

“河北啊,缺少一個真正的幹臣,蘇少保那樣的幹臣。只可惜張趙二公已然致仕,設若二人之一按治河北,河北民生何至於此,何至於此啊?!”

說到這個老人一臉的不忿,從言辭來看,老人的見識也是不凡,看來也是某世家的庶子,爲了家族犧牲了科名,從事商賈之業,爲族中謀取衣食的那種。

年輕商賈卻是被剛剛老人的一句話吸引住了:“剛剛老人家說,河北遍地商機?”

老人拱手道:“老夫京中善豐源掌櫃李珪,敢問後生是河北人士?”

年輕商賈也拱手:“剛剛沒與丈人吐實,鄙人姓盛,家君漣水縣小小一縣令,我自己仕途也不通達,只好出來行商。”

“京中其實不熟,但曾聽說汴京年底有大機會,便過來瞧瞧。”

老人正色上下看了年輕商賈一眼:“《後杞菊賦》盛知縣?你這個聽說,是聽蘇夫子所說吧?”

年輕商賈這一刻後悔得腸子都青了,本來只是隨口說說,卻沒想到蘇夫子送給家大人的一篇文章,在京中竟然偌大名聲,一句話就漏盡了家底。

蘇夫子聽聞現在還在御史臺沒有放出來,我,我太難了……

老人似乎知道盛衙內心裡怎麼想的,笑道:“放心,夫子的名聲大家都是景仰的,再說了這裡是什麼地方?眉山四通!”

“彈劾夫子的那三個御史,已經判了,呵呵呵,流放新宋,遇赦不還。大宋官場,從此就算是沒這三號人物,比鄭俠鄭介夫還慘。”

“既然有夫子這層關係,今後老夫說不定還要仰仗呢。”

“在下盛林,見過李掌櫃,剛剛掌櫃一番言論,足見是胸有溝壑之人。密州地面上,小子的盛昌號還算有幾分薄面,剛剛李掌櫃說河北遍地商機,這個……”

“呵呵呵,好說好說,一會兒老夫與你引薦幾個汴京城裡的行首,對了牲畜貿易,盛老弟你有沒有興趣?”

……

很多商機,就是這樣接洽出來的,這幾年海貿的興盛,交通改善,讓商業變得蓬勃興旺,似乎一夜之間,人人都成了經濟大潮裡邊的弄潮兒。

有的暴富,有的破產,一幕幕人世間的悲劇喜劇,就如同海面上的浪花泡沫,永遠都存在。

然而,你眼裡一直能夠看到的那些泡沫,或者已經不再是上一秒看到的那一些了。

雖然看上去一模一樣,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

而大海上真正穩如磐石的島礁,如今不在四面透風的大棚子裡面,而是在方知味雅室精舍裡邊,絲竹醇酒,聲色犬馬,穿着最好的絲綢,端着最醇的美酒,摟着最美的妞,瓜分着最大的蛋糕。

程文應帶着石富,端着水晶玻璃的酒杯,裡邊是南方醇美的果酒:“哎喲王老弟,呵呵呵一年不見越發清健啊,來來來給你介紹,哦應該都不用介紹,高石兩家,本就都是國朝勳貴,你們應當比我還相熟纔對。”

第九百一十六章 守會安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 奸臣第七十九章 竹屋第四百零三章 朝堂的分析第八百九十三章 螺旋槳第四百一十一章 最大贏家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反應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高家第七百二十六章 平家人第二百七十九章 殿試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醫之家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 集體告狀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 價值窪地第四百六十章 第三個自己第四百五十八章 濮議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 救災第二百二十九章 論計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惠明第九百四十章 再見呂惠卿第九百三十五章 盛世第五百九十章 西夏曆史文明展第二百四十六章 懲罰和教育第四百二十二章 大捷第八百零六章 火箭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轉化第八十二章 常數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 耶律延禧第六百一十九章 打仗打出來的新法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 聽介紹第五百八十章 蕭關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舉薦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 十一弟第四百八十四章 諒祚之死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七百三十四章 頂級數學家第一千五百零四章 咆哮御前第五百三十八章 王安石的課第一百五十九章 玄香太守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戰略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破軍第二十五章 紙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門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炮樓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李格非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照相機第七百七十二章 再見章惇第五十九章 河幫雛形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兵制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 愛讀書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衡山之謀第九百五十七章 呂公著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電報第二百八十八章 報道第八百一十六章 決戰在即第四百一十章 彈劾來了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 職責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曆計算器第三百五十七章 向守忠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蒼狼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文和武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恐懼第八百九十五章 鄭州對話第四百一十二章 老張與王二第八百三十二章 送行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搶人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 韓縝第二百五十四章 少年行第六百零二章自劾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金大忠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 師爺第一百二十一章 蠶市第四百三十三章 一類人第一百四十八章 李運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遼國變故第五百七十章 蘇軾被彈劾第九百七十一章 廷對第六百一十六章 都難第五百一十四章 護送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第二百零七章 破甲錐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講解第五百四十二章 嵩陽書院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死第五百一十三章 應變第八百零一章 情報分析第九百六十五章 竇四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 設計第六百四十二章 見解第一百零四章 買山第五百四十三章 古怪的正確第一百三十五章 來訪第五百四十五章 軍工和三產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 驗收第二百四十二章 永康軍第五百一十九章 河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