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八章 饒骨頭

bookmark

第一千零四十八章饒骨頭

如渭州,岷州這些開展得較早的地區,蕃人行漢禮,穿漢服,說漢話,除了幾個傳統的大型節日,其它時候與漢人其實已經沒有多少區別了。

即便是如此,蘇油還給他們設計了很多後續,比如從各部調集精英參與到大宋的建設當中來。

如今陝西蕃人,最遠的已經在新宋洲傳授當地軍士畜牧技術了。

還有不少在漢人內地的牧場效力,從南海,蜀中,福建,廣東,兩浙,再到如今的北苑監,都有他們的身影。

折家對大宋朝廷的忠誠度其實是相當高的,從折家現在的選擇也能夠看出來。

麟府路細毛呢,現在也是折家的拳頭產品,不過那東西用來做文士袍子太重太奢侈,因此現在北邊冬季,流行的是仿軍禮服制作的毛呢大衣,裡邊是襯衫和毛衣,更加適合騎行。

汴京人對新款的追求也是竭盡全力,京中無賴子弟,能從父兄那裡搞到一條灰呢闊腿軍褲加皮靴,或者武裝帶,就夠他們在同伴那裡顯擺好一陣。

新軍服飾,以其簡潔實用,硬朗威嚴的特有風格,在儒風一片的汴京城裡,竟然成了一種逆時尚元素,在年輕人當中極爲流行。

甚至有不少子弟投身軍伍,就是爲了那一身挺括精神有派頭的新軍軍裝。

瓠羹,就是葫蘆做的羹。

葫蘆分好多種,宋代已經有專門用作蔬菜的葫蘆。

葫蘆不能吃的叫“匏”,能吃的叫“瓠”,前者堅硬,後者肥嫩,前者苦澀,後者甘甜,前者曬乾了能做成容器,後者切成片能燉成羹湯。

將羊腿與羊身去皮剔骨,切成大塊,用草果做作料,燉成一大鍋羊肉湯,濾去浮沫,將熟羊肉從鍋裡撈出切片;

之後取瓠子六隻,挖去嫩瓤,刮掉外皮,也切成片;

用薑汁和麪,擀切成麪條;

將瓠子片、羊肉片與蔥段同炒,添入羊湯,燒沸後,下入麪條煮熟,最後用鹽醋調味,這就是瓠羹。

蘇油給在座個人介紹:“老史家也是老西軍,投奔京中親戚之後開起了這家店,滋味不錯分量足,名聲就起來了。結合京中瓠瓜弄出來,頗具特色。”

這短時間裡蘇油就在老史這裡也混成了老客,老史見着便過來招呼:“官人有時間沒來了,快裡邊請!”

“最近出了一趟差。”蘇油笑問:“老史,你家那‘饒骨頭’呢?”

老史赧笑道:“送東城進學去了,里正說家小子坐店門口招攬生意,上官見到孩子沒有讀書會查問,不許他叫賣了。”

“我想着也正好官家仁德開了小學,書本都是現成的也不用錢,將來能識字算賬也不錯,便讓渾家一早送過去了。”

蘇油說道:“這城西跑城東,耽誤大人一早上的功夫,老史你就要更辛苦了。”

“值得值得。”老史臉上都笑出花兒來了:“好傢伙昨日拿了個什麼小獎狀回來,還有兩顆糖,說是班上數算拿了個第一名,數算先生髮的,這就是那什麼……光耀門楣?”

蘇油哈哈笑道:“也是,見天坐門口看你做生意,這加減上頭就比別家孩子強。”

老史瓠羹在京中也算是出名的,大人忙不過來,就讓家中小子坐門口。

小子也機靈,在門口無聊,就喊:“饒骨頭——饒骨頭——”

意思是來我家吃瓠羹,除了瓠羹之外,還送塊骨頭。

一來二去的,這叫賣法還成了史家瓠羹的一塊招牌。

蘇油笑道:“老史,今日招待的幾位可都是西軍出來的老將,全都是吃羊羹的行家,你給打起精神好好調弄好嘍!”

“幾位老爺就瞧好吧!”老史精神頭來了:“老客官人的面子必須的,給每位老哥饒塊大骨頭!”

不多一會兒瓠羹端了上來,幾人品嚐了一下,折繼祖就笑道:“果然不錯,出了陝西,還能吃到秦地羊羹的味道,明潤這客請得有心了。”

老史端了一碟青蒜末上來:“汴京的羊和秦州那邊沒法比,聽了官人的指點,讓我在煮每碗羊湯的時候,加了幾塊羊油炸過的麪筋,然後肉上留下燙皮,滋味一下子就豐厚了好多。”

幾人都是相視莞爾,對的,這位就是大宋飲食的活祖宗,他指點你一二,你這小店的生意還得火。

種詁端起羊湯來:“明潤,此番多勞你周全,大恩不言謝。”

蘇油端起羊湯和他走了一個:“國家大事,最好不要摻雜私人感情在裡邊,而且一錯再錯,那就更是處置失當。”

“身在高位,更是要小心警惕,不要覺得自己成了大人物了,就忘了當年一碗羊羹都要高興半天的初心。”

“我周全的不是你,而是西軍和陝西轉運司之間的關係。爲何當年你我在陝西的時候,可以文武融洽,共濟國事,到了今日就不行了呢?”

“帶各位來這個小小的食檔坐一坐,也有體味一下這種滋味的意思在裡邊。莫以爲自己不再尋常,便是初心。”

範純仁出知慶州。因爲陝西大雨,果斷決定打開常平倉放糧賑濟災民。

下屬官員請求先上奏朝廷並且等待批覆,範純仁說:“等到有批覆時就來不及了,我會獨自承擔這個責任。”

之後移文環慶守軍,讓他們協助救災。

從理論上講這是不合規的,種詁很謹慎,爲家族計,當然予以拒絕。

偏偏種詁有個有私怨的降蕃,認爲這是一個機會,於是帶軍幫了範純仁。

這事情本來可以睜隻眼閉隻眼,可種詁上奏朝廷,要求懲治那個部屬。

範純仁當然也要保那個人,於是彈劾種詁不顧大局在前,公報私仇在後。

種詁爲了自保,立即反制,彈劾範純仁虛報災民數量,私開常平倉,過額發放救災糧,從中中飽私囊。

范仲淹治理陝西,對種家有知遇之恩的,其後兩家關係一直非常的良好,到此出現了巨大裂痕。

趙頊派使臣調查。

恰逢冬小麥豐收,老百姓奔走相告:“是夫子救活了我們,我們怎麼能讓他反受連累呢?”

晝夜不停地爭着送糧歸還常平倉,等到使臣抵達陝西的時候,常平倉的糧食已經沒有虧欠了。

經過調查,範純仁的確私開了常平倉,理應懲處,但是心是好的,結果也是好的。

因爲和軍方關係緊張,朝廷將他調任知齊州,不過卻又立即派了他的弟弟範純粹權陝西路轉運判官,緊跟着進轉運副使,這其中警告種家的意思非常明顯。

除了私開常平倉是事實,範純仁的其餘罪名,純屬種詁惡意捏造,因此種詁同樣被髮落去職,從經略使降成了環州知州。

蘇油知道此事後,將種詁撈了出來,準備讓他出任皇家軍事學院一職。

好歹有個“小隱君”的名頭,算是武臣裡邊少有的文武兼備的人物,擔任軍事學院山長,能力上是沒有問題的。

趙頊同意了蘇油的這項建議。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 文釗投誠第一千六百七十章 一步又一步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文殊奴第一千七百二十章 力勝錢第一百五十三章 馬屁炸了第三百四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七百零一章 蠻幹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 遺香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統計數字第五百九十四章 溫飽線第一千二百三十二章 小戰第九百五十五章 枉作小人第一千八百一十章 收復第六百一十五章 提前佈局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西路第三百五十章 再見蘇軾第八百三十一章 拐點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勸和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殿試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復行漢制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 雜貨鋪第二百四十一章 不作爲和瞎作爲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 鐵甲艦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 步兵炮第二十六章 新酒第四百三十八章 日曆計算器第兩百零一章 可龍裡號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鐵路第七百三十一章 手實法第六章 雞茸和開水白菜第二百七十六章 梅堯臣去世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生離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 嘴炮狂轟第三百一十九章 九鬥碗第八百四十九章 真臘第五百八十一章 破關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 步槍舞第一百八十七章 代價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難熬的一夜第五百一十一章 皇宋寶鈔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 集體智慧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抵進第五百九十五章 改革和叛亂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安置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蔡京來訪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 械鬥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馱馬第八百零五章 誓師第七百九十三章 勞動人民第十一章 物價第一千零八十章 針鋒相對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檯球第一千六百零一十九章 試行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綱要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 晉王少保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大爆款第一百四十一章 面涅將軍第五百二十二章 橫有橫的資本第三百九十八章 王文鬱的心思第一百九十二章 短板第一千六百零三章 突兀鐗第二百九十一章 改造第九百三十九章 唐慎微第六百四十七章 開封府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 攻城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 家事第八百六十七章 龍牙港第九百一十二章 哭廷第一千六百六十章平叛第三百三十九章 夏使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 倒繃孩兒第九百四十六章 詩案第七百九十九章 樞密副使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鏖戰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 試探第八百五十四章 遼國中衰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橋第七百三十五章 船塢第一千五百二十章 打靶第三百一十章 戰鬥打響第五百六十九章 蘇元貞的去向第一千七百一十章 琉璃珠第四百五十章 再到東川第八百七十九章 錫第七百九十六章 交趾入侵第九百九十一章 老父親第一千八百零八章 侄子第六百八十六章 分類學第一千零六章 刨筆刀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功課第二百一十一章 託請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旅遊第六百九十七章 小官第三百六十五章 馬鹿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演武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善良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大戰略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起義